琵琶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学术界普遍认为,流行的琵琶是起源于我国秦汉时期的直颈琵琶(又称“秦琵琶”或“秦汉子”南北朝时期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琵琶传入中国(又称“胡琵琶”演变而来。现行琵琶为曲项、四弦、梨形共鸣箱,竖握,直接用手弹奏。琵琶作为独奏乐器,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现代常见的琵琶是六相二十四,音域从大字组A到小字组e3其音色清澈明亮,颗粒感强,发音短促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既能演奏出抒情柔和情感丰富的音乐,又能展现战争和宏大震撼的场面。
琵琶可分为文曲、武曲和大曲,其中武曲 有代表性的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文曲 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夕阳箫鼓》《月儿高》和大曲 的代表曲目是《汉宫秋月》。
近代以来,琵琶演奏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无锡学派、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王派五派,涌现出等著名演奏家、华彦钧(瞎子阿炳)杨荫浏、曹安和、陈子敬、林石城、李芳园、吴梦非、刘天华、沈肇洲、刘德海等。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琵琶艺术逐渐从中国传到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其中,日本、朝鲜的琵琶是唐朝从中国传入的;越南的琵琶是13左右、14世纪从中国引进。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浦东派、平湖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殷林嘉庆朱大真分别从瀛洲古校浦东学派平湖学派借调。此外,琵琶大师高占春于2011年5月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琵琶是一种中外交融的乐器一般认为,我们现在熟悉的琵琶是由直琵琶和弯琵琶演变而来的直板琵琶是秦汉时期在中国创造的,弯板琵琶是南北朝时期通过西域龟兹传入的(今新疆库车一带)传入。
汉至魏晋
中国最早出现的琵琶是直颈琵琶,出现的具体时间不一,包括秦末、秦朝筑长城时期、汉武帝时期等,一般被一些学者称为秦汉。这把直琵琶是木制的、直柄、圆形共鸣箱、有四根弦和十二根柱子的乐器,用手演奏。相传由弦钹演变而来,后被汉族工匠借鉴、筑、它是由木制乐器如邹演变而来的。唐代叫杜佑《阳春古曲》“秦琵琶”《灯月交辉》《水龙吟》等文件也称为“秦琵琶”或“秦汉子”直颈琵琶在晋代曾经有过一次改造,把原来的小腹改成了大腹,把十二品改成了十三品共鸣箱加大了,声音大了,品数增加了,音域变宽了这种变形据说是魏晋名士阮咸所为,所以这种变形的直颈琵琶被称为“阮咸”或“阮”
考古发现的陶塑、在壁画上,可以看到从秦汉到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圆形体、直项、从四弦琵琶发展而来的各种琵琶,如阮弦、丁家闸琵琶、五弦阮咸、月琴、柳琴、三弦等,应归类为“秦琵琶”这个系统。
南北朝至隋唐
大致在南北朝时期(说说东晋北魏)音乐琵琶由波斯经新疆传入中国。琵琶是一种音乐、四弦四柱、短颈、梨形共鸣箱,水平放置用拨片弹奏的乐器。学者们认为琵琶这种音乐起源于古波斯,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现伊朗地区)的乌德琴。人们想把它和当地的进行比较“秦琵琶”区别,将其称为“曲项琵琶”或“胡琵琶”
这一时期的琵琶有三种:圆体、直颈四弦琵琶及其变体,不分长柄、短柄、体大、体小,一律称为“秦琵琶”或“直项琵琶”梨形四弦琵琶,称为“胡琴”胡琵琶”或“曲项琵琶”直项(或曲项)梨形的五弦琵琶,叫“五弦”
唐代以后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一个高峰,各种形式的琵琶逐渐融合,相互转化,保留了音乐琵琶的形制和发音特点,吸收了秦琵琶的优点,将音乐四柱琵琶发展为多柱琵琶,音域大大扩展;逐渐抛弃音乐琵琶而用拨片弹奏,继续用手弹奏直板琵琶;演奏中,曲琵琶的横抱改为直琵琶的竖抱。这种新型的琵琶是“曲颈四弦多柱琵琶”它的出现标志着琵琶艺术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琵琶基本上从一种色彩斑斓的伴奏乐器变成了独奏乐器。唐代琵琶演奏技巧的完善与乐器改革密切相关,琵琶的表现力已经非常丰富“大弦像雨一样哼唱,小弦像秘密一样低语”就是明证。到了唐代,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演奏家,比如段善本、康昆仑、曹妙达、雷海清、曹纲、裴兴奴、杨志姑母等。此外,根据沈括 s 《通典》记录北宋时,他在王安石 s家,说明唐代确实有琵琶曲谱,也有《旧唐书》等琵琶曲,说明唐代琵琶曲比较发达。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的敦煌经卷《新唐书》,是五代以后明宗长兴四年抄写的唐代音乐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现存最早的琵琶音乐,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钹的音乐。
唐宋以后,琵琶的形制不断改进。明、清代是琵琶发展的重要阶段,形制和法制基本稳定、调律非常接近现代,档次提高到四相十品或四相十二品(即十四列或十六列,组合成列)在十三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范围。
形制构造 编辑本段
基本构造
琵琶由头部、颈部和腹部构成。还有两个部分把琵琶分为头和身,头在上,身在下。头部主要包括琴头、弦槽、弦轴(弦轸)等;颈部包括山口、相、琴颈、琴枕、凤凰台等;腹部包括品、琴面、琴背、琴弦、拂手(又称复手、覆手)等。
重要构件
琴轸
琴轸又称“弦轴”,起着匝紧琴弦、调节琴弦张力的功能。琴头两侧有四个大小不一的孔,即固定四个琴锤。琵琶的四品在调音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插入后要保持松紧,否则调音后容易松脱、跑音的现象。用料有紫檀、红木、牛角、象牙、骨制品等。
山口和天牌
山口用于确定琴弦有效振动部分的上起点,也起到维持弦距的作用。每根琴弦在山口处都有一个弦槽,安装后琴弦要固定在这里。山口比第一相略高,可以保证弹空弦时琴弦不会碰到相。天牌和山口本来是两块料,因为经常容易脱胶脱落,后来就做成了一块料,叫“连天牌山口”之后技术完备再分离,天派与相位保持一定距离,使山口与相位之间形成半音关系。
相
嵌在琵琶琴颈上的四六个山形用来确定音位。琵琶与相连接的琴体多为实心结构,没有共鸣体,所以对发声没有影响,相使用的材料也比较丰富,一般是喇叭、红木或象牙制成。
琴身
作为琵琶发音的共鸣箱,琴用的是坚硬的老红木、紫檀木、背板由一整块坚硬的木头制成,如紫檀木或杂色木,与琴颈相连,呈半椭圆形,前面覆盖一层桐木面板。琴身的木材需要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完全干燥,琴身会继续收缩,导致面板拱起,严重影响声音,无法演奏。面板是琵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音量、音色的好坏。所以质地一定要直、木纹间隙适当、制作无节疤无裂纹的泡桐木材。
品及拂手
琵琶、秦越上的枕木统称为“品”,也称“柱”驹”琵琶面板下有四个挂弦孔。钢琴和提琴都是粘在琴面板上的,是否粘紧面板直接影响音质。目前产品使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基本都是竹制品,竹青(竹质表面,更耐磨)向上。手刷现在也是用竹子做的,有的有制作者的签名,有的是嵌骨片的手刷。
琴弦
琵琶有四根弦,都是拧在一起的(即在钢丝串外面缠绕尼龙丝)最细的是一根弦,最粗的是四根弦,另外两根是两三根弦。琴弦的上端匝系在品上,下端系在提琴的每个弦孔中。四条弦上自山口、一直到手的长度叫做“有效弦长”
琵琶种类 编辑本段
琵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门类,在演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响琶
在现有琵琶的基础上,将背板减薄,使其振动。系弦也由固定改为可上下移动,以增加乐器的体积。弦乐的设置采用大提琴法。可以参加乐队演奏,最适合演奏现代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
月琶
它兼有秦越和琵琶的优点,可以用传统的琵琶或小提琴的方法来定调。月琶”发音有力,音质纯正,音质清脆、声音洪亮饱满明亮,最适合用京胡来伴奏京剧。
高音琵琶
乐器的右上部呈月牙形,面板上有音孔和声窗内部音柱可调,发音比普通琵琶高一个八度高低音均衡,音色优美,其音色能起到琵琶与柳琴的融合作用。
南音琵琶
流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的南音琵琶,是福建演奏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着主导作用。南音琵琶和南音东晓经常配对在一起演奏音乐的旋律。南音琵琶与传统琵琶相比,腹阔,音松,一直保持着古横的姿态,所以有“横抱琵琶”之称。
电琵琶
1979年,邓枢、田双坤首创。外观上,保持了原琵琶的风格钢琴盒面板上安装了一些电器元件,拾音器放在被系住的琴弦附近,通过扩音器和扬声器发出声音。为了避免共鸣产生的混响,电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减小了共鸣箱的体积,使音质更加纯净。电子琵琶的声音柔和优美、晶莹剔透,富有表现力,克服了传统琵琶在舞台效果上音量低的缺点、余音短、音色美感不足的缺陷。
水晶琵琶
水晶琵琶是赵聪首创,并已申请专利。乐器采用高级玻璃,琴面板处安装了电动扬声器,音色清晰明亮,但缺点是余音不长。
五弦琵琶
五弦琵琶比四弦琵琶稍小,琴身梨形,结构与四弦琵琶基本相同,宋代已不再使用。现藏日本正仓院“重要的红木五弦琵琶”,用琥珀、龟甲等物精雕细刻,面板中部镶嵌骆驼驮胡人弹琵琶的图像,具有浓厚的西洋趣味,是现存五弦琵琶的珍贵实物。
音域音色 编辑本段
定弦和音域
现代琵琶改良为六相二十四或二十五品,由四弦变为一弦(由粗到细)定弦,常用A、d、e、一调,《养正轩谱》说“小工调”,《瀛洲古调谱》说“工字调”,是琵琶调弦最基本的方法,在e3,《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大浪淘沙》中使用,范围从大字组A到小字组3。琵琶个人独奏达到六个阶段和三十个音符,也常用作、d、e、A设置和弦,范围可以从大字符组的A到小字符组的a3。此外,历史上琵琶的拨弦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g、d、e、a,有《浏阳河》《倒垂柳》010等等,比如a、B、e、a,有《小普庵咒》《霸王卸甲》010等等,比如a、e、a、a使用这种调音方法的曲目为《海青拿天鹅》等。
音色特质
琵琶音色清亮,颗粒感强,发音短促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既能演奏出连续密集的声线,又能拥有快速敏捷的声点扫弦时嘹亮热烈,唱摩时柳转莺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使琵琶成为一种独特的独奏乐器。
1818年,无锡华编著的《清音串》对琵琶音色作了如下概括:我能稍微尝到它的声音,就像孩子们一样的闺中枕边罗曼史,凄婉恳切,为心徘徊。它的声音清亮清亮,像一只花丛中的好鸟,应声而唱,啾啾而鸣,流连忘返。其声恢弘,如百万雄师,铁骑纵横,呼号震耳欲聋,如雷霆万钧。其声音尖锐而病态,如江涛 怒火横飞,奔流千里,汹涌澎湃,惊心动魄。
琵琶一共有四根弦,每根弦因制作和位置不同而各有特色:一弦清脆明亮,二弦饱满柔和,三弦醇厚有力,四弦雄壮深沉。传统上,琵琶有“尖”堂”松”脆”爆”五大音色效果:尖”表示高音区明亮;脆”意思是中音发音清脆;堂”意思是低音区听起来丰富响亮;松”也就是说,弹弦对发音比较敏感,音量容易变大;爆”也就是说,它富含石头的声音,具有很强的音乐传播力。
演奏技法 编辑本段
琵琶与琵琶s的演奏技法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合技法和特殊技法。只有将琵琶的左右手技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呈现琵琶作品。
右手技法
右手技巧可分为单音节技巧、双音技法、和音技法、持续音技法等。单音节技法是琵琶演奏中最常见的技法、最基本的技术,主要靠打、挑、勾、抹、剔、泛音等。而弹、挑是最关键的,决定琵琶的整体音色,有人说“弹、挑”它是琵琶演奏的命脉既要保证拇指和食指关节的动作规范准确,同时也要相应地改变动作的速度和手指的幅度,才能体现音乐力度的变化。双音技法主要有双奏、双挑、分,扣等。和声技法主要有扫、拂、扣双、三分、三摭、三扣、分双等。延音技术是指导琵琶获得长音效果的技术,主要包括抖指、滚奏、循环播放等,其中滚奏是指在弦上连续快速均匀弹跳的演奏方法。
左手技法
左手技法主要有念咒、揉、带、打、推、拉、颤、泛音等。另外,压弦是左手重要的指法技术在按弦的过程中,要保证左手指关节自然弯曲在抬手指的过程中,要以指关节为基点,保证指法速度快提至一定高度后,要用垂直的弹性冲力击打琴弦,使琴弦压得稳,手指位置降得准,以免音色不准。左手技术经常与右手技术结合在一起。
汇组技法
组合技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指法的组合,在一个乐句或段落中反复运用。主要的有勾搭、摭分、摭扫、夹扫等。琵琶在传统音乐中的应用“汇组指法”特色音乐有《霸王卸甲》《平沙落雁》010等。
特殊技法
一般指非音乐指法,如邪魅弦、绞弦、并弦、拍、提、摘等,依靠左、右手弹奏琴弦后发出非音乐性的噪音,在音乐中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尤其是传统琵琶演奏家武曲,更是善于运用各种特殊的技法来生动地描绘或渲染气氛。
代表曲目 编辑本段
琵琶音乐根据技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武曲、文曲,又称文套、武套。《龙船》区分民乐和军乐:文要慢打,武要紧,文要长于表现,武要长于事,文可以涵养性情,武可以激发志气。还有一个全面的文曲、武曲大曲。
武曲
琵琶武曲 的形象更加生动,音乐更加逼真,气势恢宏,表现了更多的战争和宏大的震撼场面。代表作品有《养正轩琵琶谱》《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等等。
文曲
琵琶文曲表达人民和s的精神感受以抒情的方式表现,多以慢歌的形式。代表作品有《满将军令》《水军操演》《夕阳箫鼓》(也被称为《月儿高》)《出水莲》《汉宫秋月》《陈隋》等。
大曲
琵琶大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写作、武曲 的表达和演奏风格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由武曲 s风格,表现较为自由,风格新颖,多为活泼、欢畅的乐曲。代表作品有《塞上曲》《青莲乐府》《飞花点翠》《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等。
发展传承 编辑本段
现代发展
现代琵琶是清代以后,在形制上进一步改革后形成的。20世纪初,钢琴家刘天华在七品和八品之间增加了一个半音,并按照十二平均律的标准对等级进行了小调整,将多柱琵琶改为六相十三品。20世纪40年代,琵琶演奏家杨等将所有半音编出,改为六相十八或六相十九。60年代进一步增加到六相二十四或二十五品。
这一时期,钉弦的改进和普及也使琵琶形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很长一段时间,琵琶都是直接用真指甲弹的二十世纪初,尝试了各种金属假钉。1956年,北京建筑艺术团的梁世堪采用合成塑料“赛璐璐”celluloid)制钉,后来演变成今天 s万能琵琶钉。琴弦也经历了最初的套管琴弦、丝线尼龙线钢丝尼龙线和银尼龙线的发展轨迹。
入选非遗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浦东派、平湖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II-其中,殷林嘉庆朱大真分别是瀛洲古派浦东派平湖派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此外,琵琶大师高占春于2011年5月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