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其他艺术    其他文化   

长沙窑

长沙窑,又称“铜官窑”长沙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中国唐代著名的彩瓷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分布在湘江东岸的石柱湖。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期以烧制青瓷为主,盛期烧制釉下彩等彩瓷产品在五代时期,(大约在公元952年)大约花了200年才烧完。

1956年,尘封千年的长沙窑被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195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陶瓷研究专家冯宪明、李会兵进行了考察,认为窑址的陶瓷工艺很有特色。1964年至1999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先后进行了四次科学发掘,获得了近万件彩瓷标本和陶瓷。

长沙窑首次采用釉下五彩装饰技术,打破了当时的瓷器生产“南青北白”图案,开创了中国瓷器彩瓷的时代。它最早将诗词、书法、绘画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被应用到瓷器装饰中,并产生了诗意、书、绘画与瓷器装饰的完美结合,将瓷器的装饰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沙窑不仅管理中国市场,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产品行销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亚地区、南亚、北非和西亚两河流域将东方的唐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窑。

1988年1月,长沙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被列为中国100大遗址保护工程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遗址保护和考古研究,2010年,长沙窑核心保护区和考古遗址公园开工建设。2012年6月5日,长沙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谭家坡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1月1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牌匾上,长沙窑已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8年5月14日,长沙窑博物馆正式开馆,再现长沙窑陶瓷文化发展历程。2020年9月28日,长沙窑陈家坪遗址正式对外开放,集中展示了长沙窑陶瓷业的兴衰和历史变迁。 

目录

历史溯源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古代文献中很少记载长沙窑,也没有名字。《全唐诗》年关于长沙窑的记载只有两条:一个是9世纪初游历长沙的诗人刘偃师他《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里有诗“湘瓷泛轻花”,这里的“湘瓷”就指长沙窑。另一个发现于9世纪中叶的湖南澧州(今澧县)诗人李群玉的诗《石渚》,描述了当时长沙窑的生产情况:古岸陶为器,高林烧。香浦口焰红,洞庭云烟浊。野煤乱飞,遥空爆。地势险要,不敢去祝融 的坟墓”诗中的“湘浦口”指的就是今天的石柱湖小河口(今叫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在潼关镇附近的石柱瓦渣坪一带。这首诗既是历史地名的见证,也生动地描绘了公元九世纪长沙窑瓷器生产的火热繁荣。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长沙铜官窑”因此,窑址可以在文字名称中找到“铜官窑”长沙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望城窑”等,称“长沙窑”较为普遍。

岳州窑期

长沙窑是在岳州窑青瓷烧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长沙窑窑址早期为岳州窑外围窑址,自东汉开始生产青瓷1987年,已故长沙市博物馆馆长黄在长沙窑瓦扎坪以南的石门集发掘了东汉窑址。在几次发掘中,在窑的下层发现了青瓷沉积物。廖家巴二号窑窑尾烟道底部有一层焖土,焖土下有一层一米多深的匣钵瓷,都是青瓷,没有彩绘碗、菜肴几乎都是圆口玉底,口沿唇向外凸出,符合岳州窑瓷器的特点。堆子山三号窑四层全是单色青釉器,包括2个圆碗。第三层出现少量褐色,只有第二层有绿釉褐色、白釉绿彩等彩瓷。这说明长沙窑是在原岳州窑青瓷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演变期

长沙窑的演变期始于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止于元和年间自我特质的初步形成(大约在公元812年)因为战乱,北方技师纷纷投靠江南,促进了南北技艺的融合,为长沙窑另谋出路奠定了基础。在北方瓷器艺术传入之前,长沙窑沿袭岳州窑,以烧制青瓷为主,胎壁薄,釉色和釉底鲜艳,器物精美,无装饰。北方窑工南迁长沙窑区后,南北不同制瓷方法的融合为长沙窑注入了新的活力。盛行于京都和洛阳的唐三彩、金银器技术直接影响着长沙窑产品新风格的形成。于是,长沙窑开始重视彩饰,并以此为产品特色打开销路。

繁盛期

长沙窑兴盛于唐元元时期(大约在公元812年)至咸通年间(大约在公元872年)这一时期出土的年代瓷器、被确定年代的瓷器数量显著增加。同时,釉下五彩缤纷、以模印和贴花为主的长沙窑特有的装饰技术日趋成熟,完全脱离了岳州窑的生产体系。由此,长沙窑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时期,长沙窑生产了大量瓷器、产品种类多、装饰手法多。以釉下彩绘、诗文、用警句和谚语装饰瓷器的过程创造了陶瓷装饰的新过程和主题,彩瓷成为瓷器的新类别。1998年,它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被发现“黑石号”沉船中,大量长沙窑瓷器打捞出水,其中有一件“宝历二年(公元826年)青瓷,表明这艘船 长沙窑产品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从“黑石”从沉船上打捞出6万多件瓷器,其中长沙窑瓷器565万件、200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300件,可见此时长沙窑比越窑更青瓷、姚兴白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这证明长沙彩瓷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长沙窑的繁荣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内因看,潼关地区瓷土丰富,燃料充足,是长沙窑崛起的必要条件。岳州窑 s成熟的制瓷技术也为长沙窑提供了借鉴,在此基础上发明的釉下彩成为长沙窑的特色。此外,长沙窑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交通枢纽,为瓷器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从外部环境看,长沙窑的繁荣与战争密切相关北方战乱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大量人口南迁,给长沙窑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新技术,使长沙窑瓷器发展迅速。此外,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繁荣的经济条件也为长沙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长沙窑的产品都是扬州的、泉州、以广州为基地,走向东亚、西亚国家流通,许多外商也到中国定制大量长沙窑瓷器,长沙窑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衰落期

长沙窑生产的衰落期是唐乾福年间(大约在公元872年)至五代末期(大约在公元952年)唐末黄巢起义和社会动荡使湖南陷入混战,阻碍了商业发展,迫使长沙窑生产中断。从已出土纪年瓷、从追溯到古代的瓷器数量和分布来看,公元872年以后长沙窑瓷器出现断层,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发现年代瓷器,这反映了长沙窑生产开始走下坡路。在政权稳定、社会稳定后,长沙窑仍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此外,当时衡阳地区还兴起了一种青瓷窑——衡州窑衡州窑是在长沙窑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高足堞”高足榇”高足盘”等产品受到市场追捧。长沙窑瓷器外部受到新产品的冲击,内部缺乏创新,最终被市场淘汰,从而没落。根据出土的年代瓷器,最新出土的长沙窑制品上刻有“南搪”字样的碗。南搪”即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扁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公元952年湖南政权崩溃目前,许多考古遗址出土的长沙窑瓷器并不晚于“南搪”碗,长沙窑制品在长沙出土的169座北宋墓葬中均未发现,因此认为长沙窑的生产终止时间为五代末期(大约在公元952年)

出土发掘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分布在湘江东岸的石柱湖地区。从长沙向北顺湘江而下,30公里,到望城县潼关镇,再从该乡到湘江东岸十里滨江的石竹湖,起伏的山丘上有许多唐代窑烧的遗迹。燃料充足,瓷土丰富,水路便捷船只过洞庭湖,进入长江直接入海产品可以出口到其他海洋。

发现过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省的考古学家在长沙发掘了许多唐宋时期的墓葬除了青瓷之外,在出土的陶器中还发现了褐色和绿色的釉下彩器皿。为了查明这些瓷器的烧制地点和分布情况,1956年9月,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湘江东岸的潼关石柱瓦渣坪调查发现了烧制釉下彩瓷器的瓷器“长沙窑”窑址。窑址的发现引起了中国陶瓷专家的注意195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献明、李会兵进行了考察,认为窑址的陶瓷工艺很有特色。1964年冬至1965年春,因石柱新河水利工程改造,窑址遭到破坏湖南省材料博物馆派人调查并试掘,收藏了大量陶瓷和小雕塑。1978年1月至11月,长沙市文化局又对长沙窑进行了一次调查、试掘,获得陶瓷1928件,清理龙窑2座。为了进一步弄清长沙窑的有关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包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文物工作队(包括现在的长沙博物馆)组成了长沙窑联合发掘队1983年3月至12月,对长沙窑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1983年4月8日至同年12月进行了两次发掘工作。这次发掘的重点是长沙窑遗址的历史渊源、位置分布、窑炉特点、瓷器生产技术等,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和丰硕的成果。1999年11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长沙市文物考古队对兰坪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长沙窑安嘴地区,3次发掘,出土瓷器1587件。从1964年到1999年,前后进行了四次科学发掘,获得了近万件彩瓷标本和陶瓷。

其它发现

1998年,它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被发现“黑石号”打捞沉船时,发现了大量中国唐代瓷器,尤其是长沙窑瓷器,有56500多件。黑石号”沉船上的瓷器是长沙窑瓷器的集大成者:其造型几乎涵盖了长沙窑器物的大部分造型;装饰图案也很丰富,有中式的图案,也有浓郁的异国风情。这一发现证明长沙窑产品有巨大的出口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了长沙铜官窑瓷器,如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肯尼亚等。长沙窑是唐代最活跃的商品外销窑之一。长沙窑产品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的道路、通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文物特征 编辑本段

主要器型

据1983年出土的7000多件瓷器统计,长沙窑制品的常见造型是双唇坛、莲花形器座、擂钵、洗、简瓦、碗、壶、枕头等,可分为十类,按出土器物的数量排列如下(雕塑和工具在外)2514个罐子和瓶子;1596件菜肴;坛罐类939件;洗钵类580件;盒类474件;灯类188件;碾具类81件;文具类63件;枕类48件;杂器类(其他少量的容器)

从生产日期来看,早期长沙窑的瓷器属于生活实用类,有碗、盘、壶、以锅坛罐罐为主,风格比较统一。后期增加了家用电器抱枕、洗、盏托等;此外,镇纸也被炒了、砚台、笔洗等文具和俑、猪、狗、鸡、鸟等瓷塑玩具。从以上出土类型可以看出,唐代长沙窑作为一种民窑,其产品多以满足人们 的生活需求,从早期的碗、锅等生活必需品,到后来的枕头、文具、玩具反映了长沙窑的盛行。

造型手法

长沙窑产品主要是滑轮,以及罐耳等配件和零件、壶圈、单模或贴花分离等、手捏制成。还有雕刻、镂空、堆塑、范模等手法。除了圆形的物体,还有花的形状、瓜果形、有很多种模仿动物形态,迎合西方人喜欢的金属容器风格的酒壶和酒灯。前期产品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到了后期,产品形态趋于美观,有新意,有唐朝的神韵。就器皿的模拟形象而言,各种瓜边壶、罐、笔洗、动物雕塑,以荷花花瓣为造型元素的容器底座、器盖、玉璧底、河口碗等,无不显示出长沙窑陶瓷的时代风貌、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

装饰工艺

长沙窑用釉下花卉装饰(包括书法题字)釉上彩绘(外表不罩釉)块状浸釉(或附加模印贴片)泼墨(彩)渲染等技术为主要特征。此外还有剪纸雕塑等其他工艺,雕花很少用。釉下彩是长沙窑装饰独有的新技术。长沙窑釉下彩初期,在坯体上也是雕画结合先雕刻出花鸟纹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填充颜色,使画面具有很好的立体感。贴花不是直接雕刻在器物上,而是先雕刻成母模,再制成子模进行批量拓印,将其雕刻图案的泥皮作为产品装饰贴在器物上,这是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雏形。常见的纹饰都有文字、婴戏、双鸟、双鱼、游龙、蝴蝶、立狮、莲花等图案,再在贴花纸上涂上一层棕色釉斑,以突出其装饰效果。长沙窑制品在纹饰前要涂上一层化妆土(又称吊杆)为了弥补长沙窑坯颗粒较粗的弱点,器物在基面处理后进行装饰,即在青坯上写诗,或绘画,或贴花印刷,这是一千多年前的青铜官“窑上人”的独创。

釉色工艺

长沙窑瓷器的施釉方法主要是甩釉、浸釉、淋釉、滴釉和上釉,有的产品还用几种方法上釉。按釉色可分为单色釉和各色釉。单色釉瓷器,瓷器一般不施底粉,直接在素胎上施单色釉,分单色青色、蓝、绿、红、酱褐色釉瓷器,其中以蓝釉瓷器为主。琉璃分为两大类青色釉下彩瓷和白釉花瓷。青色釉下彩瓷器占所有着色者的绝大多数青色釉中单色和青色釉下五彩是长沙窑的主要产品,也是长沙窑瓷器中的独特产品。

白釉瓷一般不透明,不透光根据生烧件分析,白釉一般是加彩后施,而不是底粉。颜色的厚度一般是白釉或盖釉的十倍以上。在高温下,白釉或覆盖釉可以 t覆盖彩釉,但往往与彩釉融合,互相渗透,有的彩釉浮在白釉层上,有的覆盖在白釉下,有的相互交错。在同一件器物上,会有釉上彩釉下彩或釉中彩的效果,所以又叫“釉中彩'

长沙窑继承了岳州窑早期的特点,烧制青釉器皿,以“安史之乱”之后逐渐由烧制青釉褐彩转变为烧制青色釉下褐绿(或红)颜色,以及白釉绿色和棕绿色(或红)彩。长沙窑从青瓷到彩瓷的发展,特别是长沙窑铜红釉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史上彩釉技术的新突破。

烧造技术

从窑址遗迹分析,长沙窑产品为横龙窑烧制。这个窑是露天建造的,在山坡上挖了一条隧道作为烧成室。胎坯入窑时放入匣钵。匣钵样式至少有筒式和漏斗式,装填和击发方式不同于单件装填和多件叠加。两种烧制方法的底部用适当大小的垫隔开、一般烧制后没有垫环或珠的痕迹。从陶瓷残片的胎、根据釉的化学成分和烧成条件,烧成温度为1200℃20℃或1270℃20℃。产品多以弱还原焰制作,但唐中后期也有部分青釉用于印花贴花壶胎、根据釉色分析,可以推断是用——氧化还原——氧化焰烧制的。所以这些产品的胎骨大多是灰色的、灰黄色,有些是蓝灰色。各时期、各点产品的烧结程度也大不相同有的胎骨结构细密坚硬,釉面光亮有光泽,胎釉融合结合良好;有的烧结不完全,断面疏松,吸水率高,釉面无光。釉料一般采用高温氧化焰烧制。

代表器物 编辑本段

釉下彩棕色莲花纹瓷罐

唐代中后期长沙窑烧釉下棕、禄、红色三色画,并用绘画形成各种图案或诗词来装饰器皿。其中褐色和绿色最为常见,而绿釉褐色和蔡鹭莲花壶是其中的代表产品通体青釉,中间釉黄,胎淡黄从壶中流下的腹部绘有棕绿相间的莲花图案,两片荷叶衬托出一朵盛开的莲花。用绿色的树枝装饰、画出莲花的轮廓,用褐色的马赛克编织出经脉。棕绿色的画纯净明亮,寥寥几笔,表情生动。

白釉红绿彩瓷壶

长沙窑生产了多种色釉和五彩釉下彩,包括白釉、青釉、褐釉、黄釉、黑釉、红釉、绿釉等。长沙窑的工匠们也通过窑炉改造,将各种彩釉混合,烧制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尤其是白露窑这种白釉青瓷的釉层比较厚,彩釉在烧制过程中流动,互相渗透,形成一种自然的流动感。这种白釉红绿瓷壶高,釉色乳白,红绿两色鲜艳、纯粹写意的抽象画面、飘逸,图案如飘动的彩带,起伏的山峰。

绿釉棕色斑点贴花舞蹈图瓷罐

长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贴花印模模印贴花是浅浮雕装饰的一种,在器皿的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模印贴花一般与绿釉的褐色斑点相配除此之外都是单色青釉,没有看到其他的画贴纸上有跳舞的图案、植物花卉、家禽动物等。1973年,衡阳一口井里出土的一件青釉褐点舞图壶,壶身小而圆,四面短流,呈拱形,两侧双系,腹圆,双系流下三个贴花壶的右边是一座方形宝塔,左边是一只狮子从壶中流淌下来的主要图案是一个赤裸上身的力士,裹着披肩,右手两指,左手握柄,右脚单脚。

诗文词壶

用诗歌、格言、谚语作为装饰,是长沙窑的又一创造长沙窑瓷壶中文字的装饰内容丰富,一般在青釉下写褐字。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有近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或写在长沙窑瓷器上的诗词,以五言律诗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从书写风格来看,是毛笔书写,字体多为行书,有少量草书。诗歌内容有离愁别绪、世态炎凉、伦理道德、处世哲学、男女情爱、边塞征战、山水风景等。这个长沙窑是青褐色的“君生我未生”诗词壶,高17.6cm,口径8.9cm。喇叭口,长颈,圆肩,瓜脊肚,平底假圆脚,曲柄。多棱短流(壶嘴)下方以褐彩书“你生我,我生你(已)老。你恨我迟到,我恨你早到”五言诗一首。

青釉瓷枕,棕绿相间的兽座

瓷枕是中国古代人夏季纳凉的寝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产生了许多瓷窑,长沙窑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蓝釉棕绿色的兽用瓷枕是荷叶枕,中间略凹,枕面呈褐色、绿、蓝色覆盖着云山的图案,两只蜻蜓在云山之间飞翔;枕座是一种躺着的动物,眼睛圆睁,鼻子上翘,嘴巴紧闭,耳朵微弯,动物背上有鞍垫,周围挂着流苏,四肢在方形地板上爬行,尾巴紧贴臀部。周身以褐、绿色虚线,前额、脸上用刻线装饰,脖子两侧用卷发装饰。底板下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方孔,与内腔相通。

流传收藏 编辑本段

长沙窑瓷器在中国很多省份都有、这座城市发掘并收集了。从位置和分布来看,文物主要出土于长江中游地区,多为唐代商业中心和港口,如扬州宁波等地。数以千计的长沙窑产品已被发现在石家庄北部,Xi 西有安,南有西沙群岛,东有扬州,其中扬州最为重要、宁波出土最多。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是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伊朗等西亚国家、阿曼、卡塔尔、非洲的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家、肯尼亚、长沙窑瓷器已出土并流传到坦桑尼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历史价值

长沙窑瓷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南迁,北方的唐三彩白瓷工艺对长沙窑的生产影响很大。北方丝绸之路的阻断,南方海上陶瓷之路的拓展,伊斯兰商人的频繁往来,使长沙窑彩瓷新工艺兴起并迅速发展。可见,长沙窑产品的兴起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伊斯兰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长沙窑产品种类繁多,是在岳州窑传统青瓷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而成的、创新,追求其器物造型的丰满、变化、轻巧精致的新陶瓷技术。除了造型之外,长沙窑瓷器的装饰美还体现了重要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色彩美上、三个方面自然美和变化美。色美是长沙窑在釉色上的最大特色,突破了传统的单一青色,创造出多彩的色美。窑变中的红釉,或如花般美丽,或如晚霞般美丽。棕色也是不寻常的,它出现在青色釉下彩,这是非常光荣的,或“复釉”以琥珀和玛瑙的形式。各种色釉在白釉瓷中色彩斑斓,变化多端。

主要影响 编辑本段

开创中国彩瓷时代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重材料轻装饰,长沙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经过南北瓷器艺术的交融,长沙窑充分利用釉下彩技术,生产出釉下彩画、模印贴花图案、书法文字、诗歌、广告语言等文化内容的日用瓷。由此,以长沙窑为首的瓷器审美新潮流开始出现,中国的瓷器行业开始了彩瓷时代。虽然长沙窑只衰落了200年左右,但是彩瓷的时代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它的影响下,许多后来的窑形成了新的装饰技术,并繁荣了彩瓷。宋代,“彩瓷已成为商业民窑的主要产品”江西吉州窑开创了剪纸贴花工艺,“将流行的剪纸技术移植到瓷器上'这类似于长沙窑将波斯金银器技术移植到瓷器上形成的冲压贴花工艺。到了元代,人们在长沙窑时期釉下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新创造了釉下红画、釉里红拔白、釉中红画的三种装饰技法。

深化海外文化交流

长沙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具有国际性,对唐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和今天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沙窑瓷器积极融合外来文化,如波斯萨珊王朝的几何珠埃及的彩画等、彩花花纹,西亚、印度音乐舞蹈艺术等文化元素不仅促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对外传播,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些瓷器记录并丰富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长沙窑瓷器也影响和促进了西方陶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对各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

遗址保护 编辑本段

长沙铜官窑自1956年发现以来,已进行了4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超过1万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被列为中国100大遗址保护工程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遗址保护和考古研究,2010年,长沙窑核心保护区和考古遗址公园开工建设,将再现长沙窑世界级遗址公园“香浦口焰红,洞庭云烟浊”的生产景象。

谭家坡遗迹馆

谭家坡遗址博物馆是长沙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展示场所之一,于2012年6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依托考古发掘现场,结合地形,博物馆坐落在山上,总建筑面积2417.05平方米,总高度为8.55米,以38.77至44.1米大跨度钢结构为主体。其展览以龙窑及作坊遗存为主,展示了长沙窑瓷器的制作过程。

谭家坡一号龙窑是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古龙窑,全长41米,宽2.8米至3.5米不等。2010年,考古发掘发现了隆尧考古发掘区制瓷遗迹的取泥孔、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等28处已出土数万件可修复文物掌握了长沙窑的窑址结构特征和相应区域窑址的产品特征,发现了与窑址生产有关的重要建筑遗迹。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于2018年5月14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11436.5平方米,其中陈展占地6272平方米博物馆里展出了1000多件文物。该博物馆以“诗意的彩瓷”为主题,由序厅、千年的积淀、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艺、教育互动区、彩韵唐风、世界与中国长沙窑等七个展厅再现了唐代长沙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其中“黑石号”文物特展,展示部分“黑石号”出水瓷,用1:1的比例还原“黑石号”沉船,再现长沙窑瓷器出口远航的历史场景。

长沙窑陈家坪遗址

2020年9月28日,长沙窑陈家坪遗址正式对外开放,它是长沙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继承者“谭家坡遗迹馆”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展览点。整个场地以开放的方式展示,保持了场地与自然环境的自然联系遗址内窑址遗存十分密集,有唐代至明清六大窑及相关窑业遗存,并挖有泥洞、作坊、窑炉、窑业废弃堆积、窑址等遗迹可以反映出长沙窑制瓷工艺与陶瓷生产传统并存,展现了长沙窑陶瓷业的兴衰与历史变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少林武术    下一篇 女儿墙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