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剪纸

剪纸,又名“窗花”或“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雕刻刀在纸上切割和雕刻图案而产生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是一种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以纸为原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切割雕刻文字、鸟兽、花卉和其他图案用于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它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造型形象夸张、生动传神、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着吉祥和美好的含义,显示了中国人浪漫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流行于中国各地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流派。此外,在满语中、傣族、苗族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很受欢迎,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1世纪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起源

剪纸是一种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艺术语言的本质是材料的镂空技术。在古代,原始人已经可以使用动物的牙齿、雕刻和研磨贝壳或石头、钻孔,串起来,做成饰品,再做成陶器、骨器、玉器、在青铜器上雕刻装饰图案,运用镂空技术,是以图像为意象表征的艺术手法,与剪纸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汉代出现了类似剪纸刺绣图案的东西,河南辉县谷玮村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银箔、新疆出土的汉代金箔饰品、从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出土的金箔制品可以证明,这一时期古人使用的是金箔、皮革、绳索和丝绸等薄片材料被雕刻、镂、剔、刻、剪等技法制成虎、怪兽、象、有各种图案的装饰品,如鸟和云纹,是剪纸的雏形,这也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成形时期

从西汉到金代,形成了剪纸艺术。西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纸的出现,人们雕刻、剪、雕刻等技法逐渐转移到纸上,就是最早的剪纸;在晋代,人们用剪纸来装饰“人日节”由剪彩或金箔制成的装饰品被贴在屏幕上或戴在头发上,以庆祝节日并期待一年的丰收。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1967年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附近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的两幅南北朝群花剪纸它们是用麻纸做的,都是用植物折叠祭祀剪纸、动物图案为主要内容,有“对马”对猴”菊花”金银花”八角花”和许多其他艺术形象,为中国剪纸的形成提供了实物证据虽然是随葬品,但在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技术已经相当精良成熟。

剪纸剪纸

发展时期

隋朝至宋代是剪纸艺术的发展时期。到了隋代,多作为佛教仪式使用,僧人和习俗雕刻织锦宣扬佛教,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唐代是剪纸大发展的时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节日“人日节”剪纸图案也用在妇女 s发饰、漆器的装饰等;佛教僧尼用剪纸宣扬佛教,宣扬教义;人们用剪纸来唤起受惊吓的人的精神,赶走疫情;在“夹频”印花布上的雕刻图案也有明显的剪纸特征;它也被应用于陶瓷作为装饰图案。它也用于从丝绸上剪下的小扁丝,这是人们在开春那天用来作为喜庆吉祥的物品,挂在柳枝或发夹上。这些古老剪纸的主题和形式仍然被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民间创作所延续。

到了宋代,得益于造纸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剪纸的发展,开始出现专业的剪纸民间艺人在宋代,江西吉州窑使用剪纸图案作为装饰陶瓷在民间,灯笼里把纸剪成影子,皮影戏里把动物皮或白纸剪成人物,与剪纸艺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鼎盛时期

明清剪纸艺术日趋成熟,达到顶峰。在明代,剪纸不仅用于灯笼,还用于折扇作为装饰图案剪纸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不仅增添了民间生活的美感,也促进了民间艺术中灯笼艺术的新发展;到了清朝,统治者有了传统的剪纸习俗,剪纸艺术开始流行,成为日常装饰它不仅出现在民间,还在皇帝结婚时用团花剪纸作为装饰布置;这一时期剪纸艺术与刺绣相结合,也有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精美,题材传统新颖。

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确立了民俗学的维度他们广泛收集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和创作;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开启了中国剪纸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空前发展,艺术家们开始以剪纸的形式赞美祖国的建设;21世纪,剪纸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节日、在民间活动中,中国人用它来表达他们的愿望、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民间艺术之一艺术家遍布各地,剪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不同风格。

主要分类 编辑本段

按题材内容分类

剪纸的主题包罗万象,从接地气的生产生活图片到“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各种造型;来自丰富多彩的神话和传说、民间故事,到涉及各个地区的民间信仰、岁时节令、生活礼仪还包括宇宙自然等诸多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常见植物、动物、人物、仪器等是用来借东西来表达意思的;二是用相同或相近的字音来表达吉祥之意;三是用特殊的符号表达美好的含义;第四,在创作手法上,我们会借用事物来表达意义、谐音取意、符号表意文字等结合起来表达不同的主题。

按用途分类

剪纸从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个是装饰贴,门垫放、窗花、柜花、墙花、灯笼花、各种风格的剪纸贴在门窗上、墙壁、灯笼等地方作为装饰;二是作为内衬摆放各种寓意美好的开心花、寿花、供花、剪纸风格,如烟花,被用来装饰礼物、嫁妆、祭品、供品,或与节日仪式一起,被用来祈求阳光和雨水、招魂逐疫、在迎祥祈福等民俗活动中;第三,作为刺绣图案,鞋花、枕头花、帽子花等剪纸样式绣在衣服上、鞋帽、枕头和其他物品,以提高外观;第四,在印染中用作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服装、被面、门帘、包、围兜、头巾等日常用品的生产。

按技艺分类

剪纸在技术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剪纸”和“刻纸”两种。剪纸是用剪刀做的,大多是一种形式剪下来的;雕花纸是用刻刀做的,一种形式可以有多张。如果把剪纸按颜色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用同一个颜色剪出整幅作品的单色剪纸,用多种颜色拼成、衬、用晕染等方法剪出作品的彩色剪纸。

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彩色剪纸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拼色剪纸多以黑纸金纸为材料,以阳线为主稿正面分别扣在所需彩纸的背面,用笔勾画出需要配色的形状,然后分别剪下,再把剪下的一些正面向下粘在主稿的背面;染刻纸就是把主稿用负刻的方式刻上去,然后染上颜色;分色剪纸就是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或雕刻出不同的物体,然后组合粘贴;填色剪纸就是在单色剪纸下面衬一张白纸,然后用笔根据需要均匀地画出线条的轮廓和镂空部分;彩衬剪纸以深色或浅色宣纸为材料,剪纸下衬一层或浓或淡的彩纸,以突出剪纸与色彩的色彩对比;速写剪纸是剪纸和摹相结合,以剪刻为主,用毛笔勾勒细节。

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图案是否有对称轴,可分为平面剪纸和折叠剪纸;根据图案主题轮廓的表达,单色剪纸分为阳刻、阴刻和阴阳刻的结合,还有平面剪纸和立体剪纸;还有剪贴画、铜”写衬”现在逐渐出现了用特殊技术切割和雕刻的类型,如撕纸、烧烫、拉花、书法剪纸、素描等多种技法,制作技法丰富多样,也拓展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要流派 编辑本段

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流行广泛、制作技艺多样。经过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的发展和传承,他们已经在不同的民族中、广东佛山剪纸是在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形成的、福建剪纸、扬州剪纸、浙江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等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风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大致可以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种。

南方派

中国南方的剪纸多以剪刀或刻刀制作,风格工整柔和、精巧秀丽、精美而有代表性的是湖北绵阳的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剪纸。湖北沔阳被誉为“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绵阳雕花剪纸讲究握刀正确,切刀平稳,开膜严格,切刀均匀,与雕版相协调、阴刻、应用隐点和隐线,雕刻花草树木、人虫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从明代开始,就由专门的行业大量生产,产品远销海内外。在现代,主要反映时代生活主题,剪纸构图严谨、装饰性强、清丽飘逸,纤巧飘逸、大胆泼辣,为传统艺术开创了一条创新之路。

福建各地的剪纸取材于当地,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南平、山区如华 安以描绘山雀和牲畜为主,风格浓厚、淳厚朴实;沿海地区以水生动物为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地区以礼品花为主,风格华丽精致。

江浙派又可细分为江苏扬州剪纸和浙江剪纸。扬州剪纸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中有着清新的风格、线条流畅、美丽而逼真的风格,并以菊花闻名。浙江的剪纸也因地区而异,金华以窗花和鼻烟为主;乐清以细刻为主,用于装饰龙灯;平阳以太平精细剪纸为主,以“圈盆花”较有特色;浙剧窗花善于利用戏曲中的典型场景和情节,能够体现人物的特点,并会配以适当的背景,表现出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它的剪纸造型讲究的是大的形象轮廓,从形象中剪出来的细细的负片线条可以恰到好处,为形象的结构和画面的节奏增色。

北方派

北方剪纸多以剪刀制作,风格粗犷憨厚、大胆简约,主要在春节用窗花来宣传和渲染节日气氛,用山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陕西剪纸和山东剪纸比较有代表性。

山西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恢宏、简练、简单的特点,通过谐音、符号和其他技法构成了一幅象征性的艺术画面,反映在民俗活动中、岁时节令、生活礼仪婚姻和葬礼。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不同的审美观念导致不同地方剪纸的差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地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简单、粗犷;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陕西剪纸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图案,被称为 quot陕西剪纸艺术有限公司quot“活化石”造型简单,风格粗犷,寓意有趣,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朴实无华、简练、清楚地表达人和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河北蔚县的剪纸是以刻为主,而不是以剪为主“阴刻”和“色彩点染”主要是题材广泛,寓意深刻。

山东剪纸主要有两种风格。黄河口的风格是粗犷的、豪放;胶东沿海地区以线面结合的精美剪纸为主,图案密集,外观饱满丰富。

少数民族派

剪纸在满族、傣族、苗族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很流行,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其中满族剪纸更具代表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奔放不羁、粗犷、生动、淳朴、简练、优美、构图以自然对称为特点,表现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制作工艺 编辑本段

选材

剪纸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美、新意和巧意。使用的工具又轻又细、有锋利刀刃的剪刀,或者各种形状的雕刻刀。选用单宣纸、大红纸、彩色电光纸或粉纸是由原料制成的。

制作流程

制作时,先根据主题构思手稿,并对手稿进行白纸黑字的描述,然后将纸张折叠或固定,再依次裁剪或雕刻,直至整个作品完成揭开的时候要小心、小心确保其完整性最后,切割和雕刻的作品可以安装,以增加其艺术效果。

价值意义 编辑本段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各地都很流行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它有了一种普遍的大众文化形式是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创作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民间艺术中被广泛用于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教化、民俗、信仰、娱乐、礼仪等许多方面都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同时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剪纸在古代是人神之间的媒介。它在古代农耕时期的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古代人神之间的桥梁在古代,人们力量有限,对宇宙的本质了解甚少普通人把希望寄托在传统的巫术活动上,用剪纸的存在来反映人 对健康的渴望、祈求和平的朴素愿望体现了古人最朴素的哲学,是古代中国人表达思维方式的重要媒介。

剪纸在民间节日和礼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西汉出现以来,剪纸就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节日,伴随着中国人一年一度的节日作为民俗活动的载体,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各个节日的文化特色,起到了寄托希望的作用、辟邪消灾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中,剪纸还被应用到生活礼仪中,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的生活剪纸已经成为这些礼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传达幸福感受的物质载体,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寄托了好运和祝福。

剪纸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它从出现到蓬勃发展,一直与实用功能密切相关。或张贴用于装饰、或者作为迎接好运的钟摆内衬、或用作服装的刺绣图案、或者作为日常生活的印染用品,特别是作为刺绣,剪纸和刺绣高度融合,是现实生活的典范。在长期的传承中,剪纸不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寄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实用功能。

剪纸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剪纸出现在民间,对普通大众有着不一样的亲和力它的主题大多是民间历史故事和烈士 契约、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侠义行为等内容,然后融入中国 美国传统价值观,形成了最简单的民间伦理价值教科书,承担了启蒙教育的功能,侧重于道德价值、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启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材料易得,成本低,技法易掌握,可以美化生活、它应用广泛,广受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0多年后 发展,剪纸融入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它是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文情怀的文化现象,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反映了人民的各个方面的生命。它的艺术魅力在于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美、新意、巧意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流传千年。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同时,2014年7月,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中心”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作为剪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旨在拯救中国剪纸、记录、发掘整理、开展相关文化和学术的专业研究、以及面向全社会的文化推广和传播。

21世纪以来,如浙江浦江剪纸、吉林省长白山的满族剪纸、浙江乐清细线雕版纸、江苏扬州剪纸和其他地区不同、不同民族的剪纸相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善增也被、倪友芝、陈余华、林邦栋、张秀芳等民间艺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地方一级,剪纸也被记录在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如被天津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广东省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安徽省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省天水市进入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至此,中国剪纸这一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立春    下一篇 谷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