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雷剧

雷剧最初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剧目主要改编自当地的真人真事有的歌颂雷州半岛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有的歌颂真善美,贬低假丑,传播正能量。雷州歌在清朝雍正年间逐渐形成体系后,因女演员陆续加入而得名“姑娘歌”同时出现了以《劝世戒烟》《劝人忠义》为歌词的劝诫歌。很快,全诗歌就发展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戏曲基本模式的高泰歌高泰歌多在农村演出,后逐渐进入城市,并改名为“雷州歌剧”1964年,雷州戏正式命名“雷剧”

目前雷剧的主要疫区是广东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包括现在的雷州、湛江、遂溪、徐闻、在连江和吴川,以雷州话和粤语为主要表演语言,独特的语言体系为雷剧奠定了独特的文化基础,使其成为第二个粤剧、潮剧、仅次于汉剧的广东四大剧种之一。雷剧有《陈瑸放犯》《抓阄村长》10《雨仔落泱泱》等传统剧目,《岭南圣母》《双下山》等新剧目相继出现。

2011年5月23日,雷剧被国务院批准,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发展历史 编辑本段

萌芽阶段

雷剧最初是雷州半岛的一首民歌,叫“雷州歌”形成于广东省雷州市,逐步在湛江地区推广。

雷州本地人长期使用雷州的唱逗习俗,老百姓在生产劳动中感受到答疑解惑,赏心悦目。雷州宋 s的歌词通俗易懂,非常注重句尾的押韵,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明末清初,雷州二人转盛行,逢年过节,当地人总要用方言唱几首歌招待。据有关史料记载,雷州市白沙镇马福桥是当地最早的二人台。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雷州当地兴建“歌馆”,为歌手提供住宿。此后,著名的雷鬼歌手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二重唱,并逐渐发展成为专业艺术家。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次年,雷州市白沙镇马府村村民将龙舟赛改为歌赛,雷州歌正式登台(乡里人称为“踏楼板”

过渡与成熟阶段

雷州歌系统化发展后,逐渐出现了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而成的雷鬼班,又因有女性参与,故又称“姑娘歌”歌词一般包括口头文学天文地理、在风土人情方面,也有《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诫歌的歌词,还有一些少女 歌曲包含人物和故事情节,很受群众欢迎。女孩 以劝诫歌为歌词的歌曲,进一步发展成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唱法(歌班仔)后来由于故事需要更多的艺人,剧团开始招收艺人,或者收徒弟跟他们学。在农村,劝诫歌常常在用木头和竹子搭起的高台上表演,所以副歌队也被人们称为“高台班”高泰合唱团有一个传统的戏曲模式,从自编自导到接兄弟合唱团的剧目,不断招新人、丰富完善,形成了雷州太攀歌。清朝嘉庆末年,第一个格雷班——北河格雷班成立此后,土生土长的格雷班一直活跃在雷州半岛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新时期发展

雷剧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3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雷剧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良好健康的发展,并逐渐演变为广东粤剧、潮剧、汉剧之后的四大剧种之一。

文化大革命前,雷剧有100多个业余演出团体,参加业余演出的人数达数万人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剧团和培训机构,它们已经发展成为流行的戏剧。1964年,雷州戏正式命名“雷剧”文化大革命期间,雷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阻碍,许多演出道具和相关资料丢失。在后期,雷剧文化得以保存,海康、徐闻县国营剧团改为文艺宣传队,业余雷剧团消失了。

1976年,湛江戏剧学院开办了第二期雷剧班三年后,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了,并和一些老师在雷剧组成了一支专业队伍经中共湛江区委批准,湛江市雷剧团成立(后称湛江实验雷剧团)重新开放,海康、徐闻县也同时恢复了雷戏班,随后各镇的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湛江由国家管理、集体办、雷剧的私人组织已经发展到200多家,并逐渐形成运作、竞争机制。为了保持雷剧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该市、县(市、区)文化管理部门对许多雷剧组织进行了检查和督促、整顿文化市场,实行绩效报告制度,加强管理。经过选拔,全市剧团减少到100多个。

1991年,海康县雷剧团团长花旦林芬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深造。两年后,他毕业并调到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成为第一位大学生。此后,为提高的发展质量,雷剧团领导先后赴戏剧学院进修。20世纪90年代,社会力量开始在雷剧办学,成立了一系列艺术学校。湛江艺术学校第四届雷剧班毕业后,来自雷剧的学生被停学。经湛江市文化局批准,湛江实验雷剧团于2004年成立招生组,招收雷州半岛乡村学校26名学生到广东戏曲学校学习三年后,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工作岗位。2008年,雷州市职业中学经中共雷州市委主要领导批准设立雷剧班,成为首家民办实体。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雷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雷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湛江艺术学校在雷剧恢复专业,开始持续招生。2017年9月,广东开放大学率先在雷州校区和湛江艺术学校成立“雷剧大专班”随着雷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剧种的从业者也从过去的文盲变成了大学水平。

今天,雷剧有5个国营剧团和100多个民间专业剧团,有4000多名员工每个剧团每年演出200多场,多达300场;雷剧每年在农村演出2万多场,观众超过4000万。2011年,雷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国家级传承人金幼英和省级传承人林芬、曾健、谢岳,人称“雷剧奇观”

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

角色行当

雷剧 演员的角色远离生活、旦、净、末有如骚丹(又称花旦、艳旦)婆脚(老妇人)乌衣(中年妇女)瘦仔(打筋斗演员)杂脚(插科打诨的喜剧演员)等独特行当。

唱腔

雷剧 s的唱腔既有原生态和浓郁民歌的特点,又有丰富多变的节奏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雷州半岛当地雷州唱腔的影响王国旺先生将雷州歌分为两部分“谚—谣—歌”3个阶段。如今,雷州宋 s八股文格律类似唐诗七句,四句七字根据雷州话的声调习惯,第一句的第七个字是徐或,第二句的第四个字是杨平、第七个字是平仄,第三句第七个字是平仄,第四句第四和第七个字都是平仄。雷剧使用五声音阶,带有宫廷调式、商、羽毛分三种,曲调没有固定的音符,但有固定的特征音型、旋律骨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雷州歌吸收了粤剧板腔的结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曲目、不同的角色创造了不同的演唱形式。目前有一腔包括表达感情、怒腔、斋腔、缓板原腔、高商腔、低商腔、有几十种丰富的唱腔,包括各种模式的喜怒哀乐。

从歌剧的发展史来看,雷剧 ■唱歌可以分为“雷讴“高台“混合”三类。此外,雷剧有丰富多样的节奏,其中慢板是4/4拍,适合表达人物深沉或平静的感情;中板为2/4拍,又称平拍,常用于叙事场景这种节奏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情绪,所以是使用最多的节奏盘。快板包括四种形式:快板、溜板、流板、快流板。一般快板是2/4拍子;溜板是2/4拍,忽慢忽快,节奏多分;流板是1/4拍子,快速、紧中应慢唱。快板唱腔主要用来表达紧张、激烈的戏剧场景和人物 情感。

2016年,为了让雷剧 ■音乐演唱完毕,、规范统一推广,湛江市艺术研究室征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雷剧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唱腔,组织了来自雷剧的作曲家曾健,、雷剧 著名表演艺术家曾诚和10多名雷剧工人为这批音乐定调、定板、命名,并最终编辑出版《雷剧唱腔集》,以促进雷剧 ■音乐演唱、推广普及、继承和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乐器及乐队

雷虎是雷剧的主要乐器,以竹为主要乐器、木制,形似二胡,以钢丝为弦。雷剧前身“雷州歌剧”的乐队称为“前台”早期“前台”仅由四个人组成,主板、二手、三手、吹角各一人。后来随着雷州歌的发展,乐队逐渐发展到十人组成,主板改为“掌板”主板”司敲钱鼓、木鱼、小锣,“二手”敲䥽,“三手”敲大锣,“吹角”演奏乐器,打击乐和管弦乐并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雷剧一直追求伴奏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剧团也逐渐开始加入西方乐器“手队”分为中乐管弦、西乐管弦、打击乐由三部分组成,以中国管弦乐为主。

表演艺术 编辑本段

传统的表演特技是“脱绳”《白蛇传》片段),“吊辫”《穷鬼斗饿贼》片段)等,“椅子功”《十五贯》片段),以及“山大王”的“吐牙”喷火”等。经过专业锣鼓班的迅速发展,雷剧的表演艺术分为四类,即“做功”排场”对打”筋斗”四大类下还有很多小类,根据剧情的要求显示相应的表情、动作、形象等,有数百个相应的详细要求。改革开放后,雷剧 身体工作构成了整个表演形式、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须功、巾功、扇功、翅功、龚九个方面的形成。每个方面都有细致的分类,有的可以分为40多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雷剧 美国的表演艺术经常借鉴芭蕾舞新舞蹈和其他动作表演来配合中国传统戏曲。 

雷剧 雷州人的服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雷州人民的结晶体现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色。雷剧 的特点美国服装主要表现在美丽的图案造型上、绚丽的色彩、天然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

雷剧的一部分 服饰一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另一部分是从宗教文化中抽象出来的图案。具体图像主要是曲线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动植物纹、以云纹和流水纹为主,意在体现圆地方的人文思考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鸟类和动物经常以模式出现“雷神”石狗”以及其他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形象。服装颜色多为鲜艳活泼的红色、大黄、大蓝、大绿之类的,并且在搭配上注意色彩协调此外,我们会根据剧情的需要和情感表达的效果选择不同颜色的衣服。此外,雷剧服装的主要材料是锦缎、麻、手工艺品、手工织物和其他自然物体,装饰品大多由当地生产的珍珠制成、贝壳和鸡、鸭、鹅、鸟类的羽毛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 接近自然的理念。最后,雷剧服装在制作过程中注重自然和谐,在色彩处理和材质维护上力求化繁为简,保留原有特色。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价值

雷剧是雷州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雷州文化艺术与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地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和经典片段、掌握和研究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由雷州歌演变而来,作为广东湛江特有的地方剧种,以雷州方言为主要演绎形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雷剧呈现出以雷州半岛为发源地,向四周辐射的盛况。雷剧不仅保留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宝贵火种,而且在雷州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繁荣和发展。

传承现状

雷剧目前面临许多阻碍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因为雷州半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新艺人传承萎缩、新老艺术家的传承与涌现“断层”现象,此外,电影等现代表演越来越多、随着电视剧的快速发展,具有传统表演形式的雷剧越来越少受到年轻人的关注,雷剧 s剧比较长,和现在短平快的消费心理不同。除了上述原因,雷剧自己的剧和剧都过时了、缺乏高质量的剧团剧目等弊端,其传承与发展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好的途径来解决雷剧 的文化发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婺剧    下一篇 越剧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