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水煎包
利津煎饺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一种老少皆宜的传统地方美食李锦煎饺始于清朝,民国时期开始出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李锦煎饺呈圆柱形,顶部有一层金黄色的焦皮,表面为麦黄色。馅料分荤、素馅两种。其特点是色泽金黄,一面酥,三面嫩,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2007年8月,利津水煎包传统手工艺技艺被评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利津煎饺由以下原料制成“水煮油煎”这一工艺,结合了利津成熟的技术,命名为利津煎包。
诞生过程
利津煎饺以前是煎饺,现在“锅贴”很相近。清朝光绪年间,煎饺于1916年传入利津,刘明远、刘凤岗父子的“茂盛馆”利津县城西街开业,并聘请尚乐 燕窝镇专门做煎饺的安,来店里一起经营煎饺。当初煎药包用的材料并不考究馒头皮是全麸面粉做的,肉馅也是猪皮、油渣等材料,所以味道远不如现在。
1919年,刘明远 他的儿子刘凤刚接管了公司“茂盛馆”迫于生计,刘凤刚开始对传统的煎包制作工艺进行一系列改进。原来的做法是包子下锅后用清水煮,但出锅的包子不仅小,而且不连贯。有一天,刘凤刚在做煎饺的时候,不小心把加了面粉的水倒进了锅里起锅时,渣子连成一片,形成的油翅透明酥脆,橙黄中带金黄,包子的大小明显比以前大了许多。这次意外让刘凤刚大吃一惊,激发了他提高技能的兴趣。于是,他在面条和馅料上做文章后来,经过反复实践,他终于做出了色香味俱佳的煎饺,并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制作方法 编辑本段
以韭菜猪肉馅为例温水和好面后,用新鲜的韭菜和猪肉做馅,韭菜切碎放入锅中,韭菜中不放任何调料。猪肉要切块, 罐 不要被切碎或磨碎。 肉丁很讲究需要一刀切成黄豆粒大小,再用面酱或酱油等调料腌制。 包子包的时候,底部盖韭菜,猪肉放在韭菜中间,包成圆柱形。包子包好,面糊 拌好,就可以炒了。用热锅,锅底抹油,将包子口朝下放入锅内,将面粉浆倒入包子缝隙中,浸泡包子半个高度。当包子快熟的时候,把它翻过来,用文火加热“蒸”待浆液收完全后,用油锅沿馒头注入大豆油,小火煎熟,适时出锅。
现在的煎饺有各种馅料,包括韭菜肉、白菜肉、芦笋肉、粉条等其中,最受当地人欢迎的是猪肉韭菜肉馅。
口味特点 编辑本段
利津煎饺有酥脆的一面、三面嫩软、皮薄馅大、脆而不硬,香而不腻。银利金煎包的馅料肉、菜是分开的,包子的味道来源于肉馅,所以味道和杂馅包子有很大的区别。用筷子夹起一口,能感觉到面团在嘴里柔软有弹性,还能感觉到肉馅的香味。
文化价值 编辑本段
利津煎饺因其味道鲜美,价格低廉,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在其一百年的悠久历史中存在,他们有丰富的凤凰文化遗产。利津煎饺的生产工艺、生存和发展都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物质特征,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入选非遗 编辑本段
2007年8月,利津煎包这一传统手工艺技艺被评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15年11月,利津煎包传统手工艺技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6年,利津煎包传统手工艺技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14年11月,利津煎包荣获东营十大名菜。它也是由山东省商务厅组织的“山东——十大特色家常菜大赛金奖。
2015年,利津炸包获得“齐鲁名吃”。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