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北方地区鼓文和鼓乐的一种形式,又称“大鼓书”西河调”河间大鼓”如名,20世纪20年代命名“西河大鼓”流行于河北,流传于河南周边、山东、北京、天津内蒙东北一般认为起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由艺术家马三峰创作。
www.qwbaike.cn
表演形式是一人在铜板和书鼓上说唱,一人或多人三弦伴奏,用表演动作说唱讲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说唱内容主要是传统笑话,比如历史故事、歌颂英雄、诉说民间疾苦等。其唱腔简洁有劲、婉转优美、幽默风趣,表演活泼,独具魅力。西河鼓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各种流派,如早期的以下“北口”南口”小北口”三大流派;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北口也形成了(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郝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马派”等。其代表曲目有《施公案》《呼家将》《薛家将》等等;马里河相继出现、朱化麟、毛贲、王在堂等代表艺术家。2006年,第一批西河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www.qwbaike.cn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www.qwbaike.cn
西河鼓起源于元代的词话。据文献记载,西河鼓的前身是黑仔 流行于清代中期的大鼓。保定地区的刘传静等西河鼓早期艺人、赵传璧、王璐等艺术家为黑仔 的书、演员 的自弹自唱形式与木鼓的自打简易板书鼓的说唱融为一体,形成一套鼓、板、 的艺术形式quot理论联系实际已形成西河鼓的萌芽,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说书”形式,很快在冀中得到普及。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明朝末年,东昌府的秦良玉需要生活和生存他在德平县向一位民间艺人学习鼓书后,吸收了沧州鼓和河间鼓,并进行了创新。而鲁北方言中的说唱,结合木制道具作为说唱的节奏,故名“秦家门西河大鼓”随着时间的发展,秦良玉不得不跟随他的徒弟王德平,两人于是重新创作并改成“秦王送西河鼓”这是西河鼓的初级阶段。后来因为西河鼓一直在鲁北一带流传,人们也就叫它“鲁北西河大鼓”它发展了300多年,已经成为鲁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www.qwbaike.cn
西河鼓传入天津,焦永顺是第一个到达天津的演员、张士德、白文生、张双来等艺人,当时的第一名是“梅花调”梨毕片”,也一度叫作“河间大鼓”或者“说书”1911年前后,西河鼓的初始形态日趋成熟,流行于河北农村,主要基于“赶庙会”演出场地通俗,以中篇说唱为主。1920年前后,在天津流传时,发现金万昌 的梅花鼓已经在那里了为了便于区分这两种艺术形式,易县王与等早期著名的西河鼓协商并命名“西河大鼓”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地地处子牙河、滹沱河流域,天津人习惯称这两条河为西河和下西河,故命名为“西河大鼓”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1930年后,西河鼓乐艺人在世界各地交流频繁,逐渐将其艺术形式传播到各地,并于 年形成了相应的流派。如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马牌是由和他的父亲马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流行于中国北方、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城镇。
www.qwbaike.cn
艺术特征 编辑本段
www.qwbaike.cn
表演形式
www.qwbaike.cn
西河鼓是鼓乐的一种表演者大多穿着普通人的服装,穿着衬衫和外套和裤子,少数表演者穿着旗袍或长衫。伴奏乐器是大三弦和板,表演多是庙会、居民、演员自发组织。表演时,一人敲击铜板和书鼓,一人左手持月牙板(犁铧片) 右手用鼓键敲平鼓,鼓板配合敲打;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人陪他拉三弦他的唱腔朴实浑厚,风格似说非唱,魅力非常独特。表演时,第一段唱法是先慢后快演唱时,表演者用右手击鼓,或称三峡,称为 quot三峡 quot“叫板”然后左手打铜板,速度分慢、中、快三部分。三弦手根据敲打铜板的节奏,决定唱什么,然后自己弹什么样的弦。两人相互配合。当代西河鼓的表演形式按表演场所分为四种类型,即“书馆演出”乡档子”赶庙”丧牌儿”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书馆演出”,一般是三个演员两个歌手、一个伴奏,每晚普通图书馆一本书,两个小时,包括短短半小时的铺垫,一个半小时的读大书。有时候为了省钱,也可以是两个演员“打铁”评书是互相陪伴的,就是大书演员陪小演员,半个小时后小演员陪大书演员。大书演员一般是三个月“一转”即换另一家书馆)到第三个月底,图书馆的主人和演员会续借三个月,双方可以长期续借。来自保定肃宁的王艳芬曾经在北京天桥大厦外的图书馆讲过十三年的故事,除了天气不好,每天都爆满;霸州的吴在保定的一个图书馆里说,四年没有书了;石家庄的翟立新在沧州的一个图书馆里说,三年不丢位子。图书馆的艺术家的专业水平受到称赞。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乡档子”农闲季节或酷暑季节,演员到村里讲故事,书费由村委会出演出一般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淡季每天两场,下午230430,晚上730930。业绩参考书目主要是《刘公案》(即《回龙传》)《薛刚反唐》《王华买爹》等小故事,内容贴近生活,多为父母的小故事。 www.qwbaike.cn
赶庙”,是在全国各地庙会上表演的说唱。它的主要目的是给庙里的神仙讲故事,也给村里的人讲故事。庙会上的说书人,相当于神仙派了一个俗世使者来教化百姓。一般来说,讲故事的时间在庙会前后四天左右,有的日子长达五六天一般一天两次,一天三次。演唱曲目多为《回龙传》《金镯玉环记》《大衣箱》3《檀香哭瓜》等讲故事的内容是劝人向善或者报平安。庙会里的说书先生,去庙里要吃饺子,走的时候要吃饺子这是庙会上的习俗。这种表演形式在今天也很流行。 www.qwbaike.cn
丧牌儿”就是有人去世了,请一个演员来讲故事目的是送逝者最后一程,同时也能驱散逝去亲人的孤独感。通常讲故事会持续三天,每天晚上八点到凌晨十二点,送逝者上天堂就是结束以前讲故事时间是四个小时,现在改成两个小时。丧牌儿”说书人唐 不需要长篇故事,基本上四五段就够了。与其他三场表演相比,“丧牌儿”评书是个顺风车,但河北省90的演员都在讲“丧牌儿”因为白讲故事的习俗很普遍,是底层艺人的生活保障。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说唱内容
西河鼓词的基本句式是223中的七句,或334中的交叉句一小段歌词每句1450句左右,有时会根据内容加入嵌入词、衬字及垛。说唱语言多为方言,说唱发音有路北方言的韵味。押韵以北京十三柔情为主,大部分唱段押韵到结尾。总的来说,西河鼓的特点是说唱兼而有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悠扬,优美,带有“咬字狠、唱音准”的特征。它的内容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和笑话等,主要是反映人 的生命。今天,有超过150个或长或短的传统书目。如《罗成算卦》《天雷报》010反映历史人物;有《刘公案》《杨家将》反映历史故事;还有《包公案》《施公案》反映新生活等。
唱腔风格
www.qwbaike.cn
西河鼓的唱腔是板腔,主盘分头盘、二板、三板等。这三个板块是西河鼓中的基本节奏,对应的节奏形式是慢、中、快,而且三种类型的板都有自己特别的唱腔。头板一次三板,拍子4/4拍子,节奏较慢,常用于表演的开场部分,用以说明故事的起因,突出故事内容的场面,强调抒情气氛。头版的歌唱表演以人声为主、紧五句、慢四句等。第二板是一次一板,拍子是2/4拍,节奏速度中等或略快,灵活多变,有人称之为“流水板”,可以在西河鼓表演中独立使用,也是西河鼓演唱的主要板块。在整个表演中,主要用于开头和中间部分,其作用是说明故事的发展过程,描述故事。板儿的发声形式主要有上把手、中把腔、下把腔、悲腔、反腔等。第三板有板无眼,拍子1/4拍,速度快,节奏快,也可以叫“上板”在西河鼓的表演中,主要用于高潮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表现事情的紧迫性、情绪激动的内容。还有包括散板在内的三块板,以西河鼓唱的形式成为一个有机的联系。三板的唱腔主要是开车时突然开口、收板、数板等。正是西河鼓的唱盘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艺术流派 编辑本段
西河鼓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清末西河鼓鼎盛时期,西河鼓名家辈出,各种风格流派纷纷出现。比如,根据地域方言,西河鼓可以分为“北口”南口”小北口”在三大流派中,北口的特点是唱功精湛“俏”巧”以马三峰为主要代表艺术家、王振元、朱大官等因此,这种风格的学校也可以称为“一朱二王流派”南口 s评书的特点是泼辣粗暴狂,袁宗凯是代表艺术家、马小疯、王殿邦等。小北口 s讲故事的主要特点是尾声唱腔细腻,风格粗犷,刚柔并济、软中带硬的特点,主要代表是马。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西河鼓进入天津,发展迅速,进入繁荣期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出现,导致北口珠(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李德全(1869—1932),原名卜冰,直隶大成人(今属河北)人。最初坐在黑仔 的书,我发现了西河鼓的优点,改唱西河鼓。他首创了两板尾腔,规范了常用曲调,从而创造了西河鼓“北口”,行内称之为“李派”,其特点是“俗”即书法通俗易懂,在市民中相当受欢迎。赵玉峰(1894—1971),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私人说书人梁殿元遇到京剧武术家高福安,会说书“扣子”和京剧“身段”引入西河大鼓演唱融入北京、天津大都市的时尚,被称为行业“赵派”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郝及其子女相继出现(郝庆轩、郝艳霞等)所形成的“郝派”,郝英吉是“郝派”西河鼓创始人曾师从王殿邦马三峰他的儿子马晓峰“马小疯子”,其形式兼得“南口”与“北口”演唱要点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进行整合丰富和发展,形成的“郝派”的风格特点;新中国成立后,西河鼓由和他的父亲马代理“马派”西河鼓乐流派众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经典曲目 编辑本段
www.qwbaike.cn
《绕口令》西河鼓传统剧目。短篇。花输。属技巧类节目。这位演员十分钟内唱了十几个绕口令,给人以美的享受。六七十年代的马增芬、齐玉兰、蔡淑臻等人擅长这一段。
www.qwbaike.cn
《打黄狼》西河鼓传统剧目。短篇。写书生傅恒昌误救白面狼,被狼害的故事。北方的音乐种类很多,比如西河鼓、河南坠子、乐亭狗鼓等有一堆曲目。长春市曲艺团齐玉兰根据明代小说《中山狼传》改编,用洪亮悠扬的嗓音演唱了这段话,深受同行和观众的赞赏。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春到胶林》西河鼓新剧目。植物学家蔡为了给祖国找橡胶,来到西南露宿,终于穿过深山密林,找到了两棵三叶橡胶树。种在荒山上,几年后长成橡胶林。故事形成作品后,获全国优秀短篇曲艺一等奖。郝赫、郝艳芳创作于1980年,由郝艳芳首播。
www.qwbaike.cn
传承价值 编辑本段
西河鼓源于民间,吸收了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以当地方言为基础,音乐节奏相对简单,表演中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表演简单轻松,是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西河大鼓在百年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平谷地区许多优秀的民歌传承与发展、器乐使地方民乐在西河大鼓中传播。它的歌词多变,会创造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在农村传播,因其群众性和普及性,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同时,西河大古研究了当时的城市风貌、人与自然这里的风俗民情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