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Secondary inheritance)指因火而生的原植物群落、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消失后的演替。从其他地方进入或留下的根、种子等重新生长时出现。可以认为它是在原生演替系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逐渐演替系列称为演替后系列(subsere)简单来说,初级演替是植被群从一片没有生命的空地上演替而来,而次生演替是植被在一片有一定植物的空地上的演替。
定义 编辑本段
是指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的地上茎)一些地方的演替,如火烧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深山老林耿弃耕的农田。
特征 编辑本段
1)在能量特征上,幼体生态系统的总输出大于呼吸能力,多余的能量增加系统;成熟生态系统中的总产量接近或等于呼吸,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相等,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2)在食物链(网)在特征上,幼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简单,多为线性捕食性食物链;成熟食物链交叉成网,以腐生食物链为主。由于营养结构复杂,成熟期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调节能力。
3)从婴儿期到成熟期,养分循环的特点更趋于封闭,即在成熟期,系统保持养分的能力较强,养分流失较少,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平衡。
4)从群落结构来看,幼体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较小,有机化合物种类较少;成熟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机物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5)在选择压力方面,幼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少,不拥挤,多产性高的物种生存的可能性较大在成熟期,选择压力有利于繁殖力低但竞争力强的物种。
6)从稳态特征来看,成熟的生态系统主要表现为系统内共生发展,保留养分能力强,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信息量大。
次生演替的最初发生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耕地除外、森林采伐、除了放牧和割草,还有火、病虫害、严寒、干旱、淹水、冰雹袭击,等等,但最重要和最大规模的是人类活动。因此,次生演替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我们利用和改造植被的工作中,涉及到的是次生演替的问题。然而,对次生演替的理解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生演替的总体理解。
发展 编辑本段
次生演替的速度、趋势和它所经历的阶段取决于原始植被被破坏的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次生演替的速度
在大部分次生裸地中,仍然保存着原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存着原群落中某些植物的繁殖体。裸地附近也可能有未受破坏的群落。简而言之,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和种子来源。因此,次生演替系列中各阶段的演替速度一般较快。
次生演替的趋向
一般来说,当停止对次生植物群落的持续作用时,次生植物群落的演替仍趋向于恢复到原群落被破坏前的类型。什么是原生植物群落例如,云杉林是中国东北山区和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亚高山地区的一种原生植物群落;羊草群落是中国北方温带干旱地区的原生植物群落。在每个自然区域都有特定类型的天然织物群落。它们具有复兴的能力,因为它们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而形成的复杂整体,所以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当然,原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是极其相对的。次生演替一般倾向于回归原生群落类型,但当然不能完全重复过去的所有比例。也就是说,复活后形成的社群只是在类型上与原社群相同,但在质量上却完全不同。
次生演替阶段
这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的方式和持续时间。云杉林砍伐一次后,就褪到了次生裸地阶段,但同时又迅速开始了重生的过程。羊草草原的放牧退化(退化)然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在退化过程的任何阶段,只要停止放牧,牲畜继续影响群落,群落就会从那个阶段开始复活过程。
总之,原生植物群落复活是有条件的,一个是土壤,一个是种子源。所以,如果原来的群落在其整个分布区域内遭到破坏,而且是长时间的彻底破坏,那么尽管气候条件适宜,但群落复兴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中国南方有这样一种现象: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再加上长期放牧,最终形成稀疏低矮的草原。这片草地下面的土壤变硬了、干燥,土壤有机质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转向了初级演替的某一阶段,不再属于次级演替的范畴。
影响次生演替的因素
1外部因素的性质、作用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
②原生植物群落受损面积;
3原生群落的植物成分和土壤特性在次生群落中的保留程度;
④植物繁殖体的来源(种类、数量、距离)
⑤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及地形状况。
次生演替的利用及注意事项
次生演替的利用
我们在研究次生群落时,可以根据以上几点来识别它们的特征、类型和掌握它
们的演替特点。以上几点也适用于裸地或荒山荒地性质和类型的认定。
在研究次生演替的基础上,应根据各种次生植物群落的利用价值来对待它们
为了提高次生群落的产量和质量,应通过留优汰劣的方法培育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次生群落;
对于经济价值不大的次生群落,采用人工播种种植的方法,才有经济价值
替换原有的植物,也就是改造原有的群落;对于一些已经达到极限的人来说
利用程度次生群落(如次生林)则进行利用;为了一些水土保持、保护堤岸、
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次生群落得到保护。
利用的注意事项
1控制二次演替的速度和可塑性。
在直接利用次生群落时,一方面要把握其生长快可塑性大的特点,容易被改造,同时也要注意其不稳定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次生群落都只是次生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如果使用不当,会不断褪色,不太可能恢复原状。
2注意开发强度。
人类对自然植被资源最广泛最频繁的开发利用是森林采伐和草原放牧或割草。经过森林砍伐或草原上的密集放牧,这些类型的植物群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原来的群落变成了另一种类型。然而,这种变化的方向是随着自然条件下的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然发展是相反的,所以在伐木时、放牧、当刈割干扰持续时,植物群落特征会向低水平群落类型退化,这是群落的退化,甚至导致“人为荒漠化”恢复衰退的植物群落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被清除的云杉林如果靠它的自然演替,就要80-100年的复活过程。而且,复活不代表康复。
现阶段措施
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植物物种特征,会改变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加速裸露土地改造和社区建设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然而,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仍然首先应该保护自然植被和群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