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摆手舞

摆手舞,也称“跳年”,土家语称“舍日巴”舍巴巴”或“舍巴格痴”等等,意为敬神,是春节期间土家人在土王庙前表演的一种仪式性集体民间舞蹈,被称为“东方迪斯科”,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北、湖南等土家族地区,其中湖北省来凤县城百福寺镇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艺术村”。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远古的原始社会,是土家族一项比较隆重的习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三到元宵节或四月初八,都要跳摇摆舞向当地国王祭祀,祈求丰收。这种舞蹈的特点是双手同侧投掷、、稳健大方,集歌、舞、乐、戏剧于一体,汇集了丰富的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有两种大波浪和小波浪演出时人数没有限制舞者们围成一个圆圈,伴随着锣鼓,由一位老人带领,带领大家边跳舞边唱一首活泼简洁的波歌。其舞蹈内容丰富,有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蹈等方面反映了土家族的生产生活。

2006年,湖南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重庆酉阳县、湖北省来凤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录

舞蹈特点 编辑本段

动作特点

摆手舞的节奏是膝盖微微弯曲、顺手顺脚、颤抖和下沉,用单摆、双摆、回旋摆、雀跃、套摆、顺拐等动作。舞蹈的基本动作是“摆”它包括人体的肩膀、胸、臂、手、头部的各个部分协调运动挥拍时全身转身改变方向,手臂和手协调地在身体两侧自然甩出手部动作多,但动作幅度小,最高不会超过肩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左脚摆左手,右脚摆右手,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摆动时膝盖微屈,右脚先出右手,再出左脚一次重复四步,右脚屈在左脚旁边,膝盖颤抖 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甩向身体两侧右转一次后,转身,重复右转动作一次;双摆的动作是以手和身体的协调为基础,最后屈膝再摆动时称为双摆。

膝部微屈颤动是“摆手舞”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贯穿了整个摇摆舞,特别是在每个动作的最后一拍膝盖弯曲得更深,这表明人 s带着重物上下山时膝盖微微弯曲,以调节身体平衡;沉舞动作,说明人靠山吃山、依靠水和风,积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求生存求发展;右转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分娩时的习惯性动作;还有播种、插秧、打谷、织布、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舞蹈动作,比如搬石头。

跳摇摆舞时,三三三五六的锣鼓声响起后,大家围成一个圈,伴随着锣鼓声的节奏,跳摇摆舞,或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根据人数,编队通常是男女混合必要的话,女性可以在内圈,男性可以在外圈;小摆手”也有单独的女性,排在队伍前面“导摆者”,后有“押摆者”,中有“示摆者”按照锣鼓节奏一边摇摆一边唱歌, 的队形整齐统一,舞蹈粗犷大方,动作矫健健美 体现了土家族人的勤劳和淳朴、勇敢刚毅的气质。

表现内容

摆手舞的动作范畴与内容紧密结合,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模仿动物,是最早的挥舞双手的舞蹈动作,主要用来表达捕捉猎物的动作,如磨鹰动鸡等、大鹏展翅、跳蛤蟆、相对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拖野鸡 的尾巴;第二种是模仿生活,有打呼噜的、梳头、喝豆浆、钓鱼、打猪草等容易理解和模仿的动作;第三是生产行为,拿出玉米、割麦子、 挖土、踩场后有一个单摆结构、;第四种是娱乐动作,单摆、双摆、简单的挥动如摆动钟摆可以作为一个装饰动作,或用于其他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往前走三步,第四拍左右张开双手,每次摆一个单摆、摆两次双摆;第五种是祭拜大地之王的宴会舞蹈,带有崇拜的意味、耍浪子、石树盘根、拉弓、切削、庆祝胜利等高难度动作需要以优美的线条排队进行。

音乐特点 编辑本段

摆手舞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动作形式配以锣鼓,锣鼓雄浑、深沉、速度稳快慢,情绪轻重,“点”代表锣声,“咚”X)代表鼓声。锣鼓大浪里有两拍、三拍、四拍等等,常用的是4/4拍,主要是显示集、展翅、雀跃、踏浪、乐太平、枕戈等舞蹈动作的锣鼓;但基本的锣鼓演奏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小波。

舞间土家族民歌也为摆手舞增光添彩,有坡头腔沿河腔,其中坡头腔的蜂头“嗡嗡嗡”声音,跌宕起伏是土家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土家族民歌与演奏音乐、。

服饰特点 编辑本段

土家族 摇摆舞的服装都很漂亮大方,没有男女之分人们头上戴着绣花头巾,衣服上绣着花边女人喜欢戴耳环、手圈、足圈等装饰品。

舞蹈种类 编辑本段

土家族摆手舞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主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他们对祖先的牺牲和对高产的祈祷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逐渐成为传承土家族宗教信仰和文化的载体。根据其活动的规模,摇摆舞可分为“小摆手”和“大摆手”两种类型。

小摆手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参与人数少、时间周期短,主要是祭天、对老官和地方王,是一种农耕活动,每年在各村举行一次,为期1~2天,多在民族的祠堂内举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沿河县,是土家族聚居区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表演的内容大多与人有关日常生活、生产和劳动密切相关表演时,大家在长辈的带领下围着鼓跳舞形成的格局主要是集体环,也会转化成内外双圈、或双圈内外交替,开头唱一波歌,但舞蹈表演时没有波歌,有三礼三访四方、犀牛望月、亮肘同边摆、单手同边摆、回旋摆、同侧踩摇摆等舞蹈动作。

大摆手

大浪规模大、套数多、参与人数多、每三到五年举办一次,为期7到8天,多在手摇馆举行它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大型祭祖活动,主要是为了激励士兵 战斗精神和模拟战争场景。国王和他的妻子的八个雕像被供奉在大厅的中央大坪中间有一根高约20米的旗杆,上面挂着两面龙旗,旗杆顶端有一只白。传统的大浪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九到十一之间举行在此期间,各村按姓氏或族宅聚集在波堂摇手“排”每一排都是人数不同的挥舞队伍,队伍中有三个师组成的阶梯队、祭祀队、摆手队、乐队、披甲小旗队、炮仗队等。

祭祀时,德高望重的马体带领挥手的队伍表演了八个国王仪式,全场跪拜并高唱马体圣歌、挥一曲,点一堆篝火、在马体的带领下拍摄,每个人都舞动着巨大的波浪。它的表演内容具有人文渊源、民族迁徒、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农耕活动,排里要开始开车了、闯驾进堂、纪念八部、兄妹成亲、迁徒定居、建设家园、自卫抗敌、送驾扫堂八个部分构成了国家神社大型史诗舞蹈。挥手的时候,男女老少一起参与,围成一个圈,每两四个人一排,在队列前面“导摆者”,列中有“示摆者”,队尾有“压摆者”伴随着锣鼓声,人们前后跳跃,跳出各种队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摆手舞摆手舞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湖南湘西是在不同地域的地方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形成的、重庆酉阳、湖北来凤等地的土家族摆手舞,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形式多样,舞蹈内容丰富,涉及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参与人数众多,表演形式完整,艺术水平高,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种纪念和寄托的祖先、为子孙后代的繁荣祈祷、一种庆祝丰收的舞蹈仪式,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它展示了出土家族成员独特的精神面貌,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植根于土家族生活的土壤,蕴含着土家族的创造和智慧。

贵州土家族聚居区的建立“民族风情杯”土家族摆手舞(操)每年定期举行的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湖南省永顺县将波舞大赛纳入土家族社巴节,成为社巴节系列活动之一;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被纳入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保护范围,双凤村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民间艺人彭、田仁信等国家级相关传承人常年组织村民练习摆手舞、除了打鼓敲锣,我还经常去社区、大学授课,带领村民去澳洲、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演出,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舞蹈逐渐走向全国和海外。这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人民生活文化生活,也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便利的区域交通和土家族的变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美国的意识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原生态的摆手舞靠它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运动馆逐渐消失,成了一片废墟;年轻的土家族人对一些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主要传承人是老年人传承结构单一,生存空间减少;摇手舞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生活,其部分内容已经失传,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困难和传统消失的危险。

2006年,湖南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8年,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明光、田仁信、田维政、田景仁、田景民、彭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来凤县文化馆等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促进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代代相传、枯木逢春。

2020年11月7日2020年“湘西·龙山土家舍巴里”在千年古镇里耶举办,充分展示了土家族特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洛大鼓    下一篇 旺火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