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高原鳅
茶卡高原泥鳅(学名:茶卡高原鳅),又名胡,是高原泥鳅属的一种鱼类。茶卡高原泥鳅是中国青海省特有鱼类,2016年被学术界确认灭绝。 www.qwbaike.cn
茶卡高原泥鳅历史上仅分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其种群也仅见于流入茶卡盐湖的一条小河中。茶卡高原泥鳅是一种底栖鱼类,多栖息在小河湾浅水区的淡水环境中,以小鱼为食。体长约6.8厘米。鱼体细长,前部略圆,后部略扁,体表光滑无鳞。背鳍前后有褐色横斑。
20世纪末,茶卡高原泥鳅栖息的水域彻底干涸,栖息地完全丧失。2015年,茶卡高山泥鳅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灭绝等级(EX)。 www.qwbaike.cn
物种命名 编辑本段
1988年,中国学者曹文轩和朱松泉首次命名了茶卡高原泥鳅,他们在当年出版的《动物学》杂志上描述了一种来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茶卡镇的鱼。该物种被两人命名为高原鳅,具体称谓“高原鳅”是指模式动物的起源。1989年,朱松泉发现这种鱼来自一条流入茶卡镇茶卡盐湖的小河,这一发现发表在当年的《中国泥鳅志》上。 www.qwbaike.cn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茶卡高原泥鳅体长约6.8厘米,鱼体细长,前部略圆,后部略扁。身体背部和两侧呈黄褐色,背部鳍前有4-6个褐色横斑,背部有3-4个褐色横斑。体表光滑无鳞,侧线终止于胸鳍上方。头部呈锥形,略扁平,眼睛位于头部中间;嘴下方,上唇外缘有短乳突,呈流苏状,下唇薄后移,唇表面光滑或有浅褶皱;下颌缘锋利;胡须有3对,外吻必须到达鼻孔下方,下颚必须到达眼睛中心或眼睛后边缘下方。
第一鳃弓内鳃耙数量为13~16个。背鳍外缘或平或弯,有1-3排不明显的黑点,鳍刺4根,鳍条7-8条。胸鳍长度约为胸鳍基部与腹鳍之间距离的3/5 ~ 1/2,有1个鳍棘,9~10个鳍。腹鳍有1条鳍刺和6~7条鳍条;臀鳍有3根鳍刺和5条鳍条;尾鳍后缘略凹,鳍上有1~3排不明显的黑点。
www.qwbaike.cn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茶卡高原泥鳅是中国青海省的特有鱼类。历史上仅分布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直到这个物种灭绝,它的种群只在一条流入茶卡盐湖的不知名的小河中被发现。是一种底栖鱼类,喜生活在淡水环境,多栖息在小河湾浅水区。
www.qwbaike.cn
生活习惯 编辑本段
历史上,学术界对茶卡高原泥鳅的习性研究很少,只知道它主要以栖息水域的小鱼为食。1992年,、吴在《青藏高原的鱼类》一书中指出,该物种的生态状况“尚待调查”。 www.qwbaike.cn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