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腔
碗碗腔,原为皮影戏,流行于陕西东部。又名时腔、灯碗腔或阮儿腔、华剧。碗腔源于关中民间说唱艺术,广泛流行于乾隆年间(1877年)来回流入山西孝义、曲沃等地形成一个孝的碗腔、曲沃碗碗腔。清末明初发展到顶峰,解放前夕衰落,解放后复兴,1956年在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舞台剧,与皮影戏同时流行。碗碗音乐唱得很好听、柔和细致,伴奏乐器多样。传统剧目有200多种,代表剧目有《金碗钗》《香莲佩》《春秋配》《十五庙》《玉燕钗》3010010等。新中国成立后改编自《金琬钗》的舞台剧、新编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很受观众欢迎。
陕西滑县碗碗腔皮影戏和渭南碗碗腔分别于2006年举办、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龄球咏叹调曾出现在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和电视剧《装台》中。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关于碗腔的产生和形成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记载很少,主要是关于周代的、汉代唐代宋代都有几种学说此外,有人认为它起源于秦朝甚至大禹s治水时期。但这些说法,没有史料记载和物证,只能作为研究皮影戏制作的线索,不能作为碗腔形成的依据。
虽然碗腔的确切形成日期不详,但其阶级俱乐部和表演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末年,朝邑县的齐家一家迁到西府千阳县,把碗和碗带到了关西府。与此同时,杨东部的人雍也把他从关中带到了汉中。
嘉庆年间(1796—1820)关中东府同州(今大荔)潮汕的碗腔发展迅速,成为正宗,其间渭南举人李写了一部碗腔手迹《十王庙》(也被称为《如意簪》)《春秋配》《火焰驹》《紫霞宫》《香莲配》和存折剧《万福莲》《玉燕钗》叫“十大本”这时,碗碗腔的主唱腔已经形成。道光年间(1821—1850)东府碗碗腔,传到陕北绥德义和镇。有山西陕北的艺术家、广东艺人组成的皮影戏班的表演活动。同治年间(1862—1874)出现了一批新戏,丰富了碗碗的表演。
清末民初,碗碗腔发展到顶峰,碗腔艺人数量、剧目、已经开发了活动领域。光绪(1877年)前后陕西闹饥荒,一些皮影戏碗碗腔艺人流入陕南曲沃、晋中新缝和汾阳、孝义等地演出。大约在1910年,同一个州、潮汕有50多个碗碗腔俱乐部。民国时期,东府艺人多在Xi演出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上海胜利公司生产的五碗和碗的记录。
解放前夕,因为社会、由于经济等因素,万万腔剧种日渐衰落,濒临绝境。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碗腔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编了现代戏《白玉钿》《玄玄锄谷》《四岔捎书》,还把皮人和“亮子”放大,扩大演出,让它能容纳更多的观众。
万万腔的舞台表演形式出现在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1956年,秦腔剧院第三团(今天改为秦腔研究所眉碗组),排演了传统戏剧《血泪仇》《穷人恨》《白毛女》现代戏剧《金碗钗》《白玉琪》等几十个节目,受到群众欢迎,扩大了影响,艺术上有了很大进步。
艺术特点 编辑本段
表演特征
碗腔表演形式分为大舞台和皮影戏两种1956年以前是以皮影戏的形式演出被搬上大舞台后,两种形式同时并存。所有皮影戏表演只用五个人,分工如下:前手”,担任全戏的唱、白,他还演奏和边鼓、堂鼓、手锣。签子手”,管全部人、马、景、物的布置和表演。上挡”,掌硬弦(二股弦)3356和钹、唢呐、马号(喇叭)定月琴弦。下挡”,拉板胡、兼唢呐、马号、择人马、帮签子、添灯。后槽”后台),打梆子、碗碗、铰子、大锣、马锣,兼吹马号。表演时,挑竿人双手持竿,做出马人各种动作文场的姿态,武侠的动作,都极其生动。表现内容丰富广泛,包括爱情、神鬼、公案、武功风俗等。对象多为农民,婚丧嫁娶,满月生日,一岁以上小孩,祭祖,多为预订。
碗碗腔搬上舞台后,用于秦腔、 在京剧等剧种传统表演的基础上,吸收了碗碗腔皮影戏的一些代表性动作, 加以提炼, 合理运用,既保留了碗碗腔戏的风格,又极大地丰富了舞台动作。大舞台上的碗碗不仅保持着优美动人的音乐唱响、品味高雅和流行,演员和演员s的表演也将人物造型从皮影戏的扁平化多戏的不变性,转变为更加立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表现, 尺的色彩突破了三小和学生、旦、净、末、丑、各种杂七杂八的乐器都有,伴奏乐器也相应加入了二胡、扬琴等,增强立体感和时代感。它的剧情解读和艺术表现都不太一样。
音乐特征
碗硫腔音乐的基本特点是细致、幽雅、婉转、缠绵。通过音乐、唱腔能表达生、旦、净、各种职业,不同角色的丑陋复杂感受。小生、小旦、青衣采用真假音结合,真音吐字,假声拖腔。而老生、老旦、须生、小丑经常用真人发声,华联用喉音唱歌,为华音唱歌。
碗碗人声多为七字、交叉对句也有五句、长短句、散文句和单句送(即上句落板)等词格。唱板有南路慢板、北路慢板、紧板、慢紧板、滚板、闪板、尖板等;每种唱板都分为哭音(苦音)华银 (欢音) 两个响亮的洞,单卷白色、重叠腔里只有哭声,看灯、过关只有花音。这两种声腔各有不同的旋律、音阶、情态色彩与表达功能。总的来说,华音善于开朗、明确的情调,哭主要表现悲痛、哀怨的情绪。其音乐节奏复杂,旋律起伏较大。表达喜怒哀乐的手段非常丰富,唱腔真假兼备,男声厚重、女声轻圆,构成了独特的板腔单曲体系。
演奏特征
根据其音乐,皮影戏中使用的乐器有时多达 19种,其中打击乐器9种,弦乐器3种,管乐器4种。主要有月琴、硬弦、板胡、唢呐、马号以及梆子、碗碗等,其中碗、月琴二弦(两根弦) 是一种有碗腔的独特乐器。演奏时,由月琴、碗碗领奏,硬弦、在板胡的伴奏下,各种乐器根据自身的演奏和特点,将相同的基本曲调个性化,密切配合,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伴奏形式。走上大舞台后,乐队的体制和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乐队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提琴、低音提琴、定音鼓、吊钗、三角铁古筝等西洋乐器、铝板琴、电子琴、笙、排鼓、柳琴、阮等中西乐器以民间音乐为主、西洋音乐辅以中西混声乐队,并采用了变调、新的作曲和配器等伴奏技术使碗腔艺术焕然一新。
流派分支 编辑本段
碗腔,狭义上等同于陕西碗腔。广义的碗腔包括陕西碗腔、山西孝义碗碗腔、曲沃碗腔三支。陕西碗碗腔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有四种,分别是碗和关中东路的碗、关中西府碗碗腔、陕南碗腔和陕北碗腔。
东路
以旧同州府(今大荔县)为中心,流行于陕西东部和山西的一些县市,又称“东府碗碗腔”或“东路碗碗腔”时腔”它的诞生地和活动中心一样(大荔)朝(原来的朝义,现在和大理合并了)面积,所以一般人也这么说、朝的碗碗腔为“正宗碗碗腔”从音乐、从唱腔上看,受秦腔影响、胡美和浦剧影响很大。从剧目、从歌词来看计和曲牌的名称,这也是受昆曲的影响。东府一路因为方言、师生关系和歌手的区别有同一个派系、渭(渭南)华(华阴、华县)学校里,有了朝鲜学校就更热闹了、高亢、华丽;渭华派则低回、婉转、浑厚、朴实。2007年,东路万万腔皮影戏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路
以凤翔、以千阳为中心,流行于陕西西部和甘肃毗邻地区,称为“西府碗碗腔”或“西路碗碗腔”因为打击乐器中使用了灯头乐器,所以打击节奏也叫“灯盏头戏”音乐唱腔受秦腔、弦板腔、道情西府歌影响较大,风格特点与东府不同他们用当地的声音而不是两种音调唱歌,并且发音清晰。灯盏头的戏剧场景是由竹笛组成的、乐器以月琴为主,武戏以灯为主、平鼓、连环板(又称“莲花落板板“等为主。灯头的作用是在演员演唱时为其伴奏,统一调整舞台节奏,而链板则与演员一起渲染舞台气氛舞台上的台阶和人物通过各种乐器的配合,可以共同掌握灯头碗和碗皮影戏的节奏和唱腔。2007年,灯盏头碗腔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路
以陕南洋县为中心,流行于周边各县,被称为“洋县碗碗腔”或“陕南碗碗腔”洋县的碗和碗腔,最初是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和曲调唱腔中除了部分结尾用了关中的碗和碗腔,其余都是地方曲调组成的、桄桄、二黄、道家情怀等等混杂在一起。洋县万强,柔中带雅、委婉缠绵,更滑溜慢吞吞。小生、肖丹用真声发单词,用假声拖腔;老生、老聃用真声,花腔用喉音。除了花莲,其他角色多在唱到停的时候用“夷”发音转高形成假声。
北路
以绥德、以米脂为中心,流行于榆林和延安的部分地区安,被称为“陕北碗碗腔”受晋剧影响,有晋剧、陕北民歌的神韵与关中民歌大相径庭,但在乐器的使用和唱板的称谓上有相通之处,也有相似之处。陕北碗腔坐唱的传统表演形式如下:一个人玩板胡和唱为主,坐和演,唱交替,唱为主,叙事性和背书性强。伴奏者的数量是不固定的,从板胡到三弦或二胡不等、铜铃。表演场地多在室内或庭院内。唱腔属于板腔,唱腔曲调只有“慢板”和“流水板”两种。
代表作品 编辑本段
有很多万腔羌戏20世纪60年代,原秦腔工作室发掘临摹传统剧本909部,其中东府461部,西府214部,陕南217部,陕北17部。它的内容多是爱情剧和社会风俗剧,其次是忠奸斗争,然后是英雄鬼怪。大部分都充满了复杂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曲折的特点,通俗流畅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万万没想到的代表性传统剧目有《金琬钗》《白玉钿》《青莲佩》《春秋配》等等。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剧目有《十王庙》《玉燕钗》《紫霞宫》《万福莲》《蝴蝶媒》《火焰驹》陕甘宁边区。
1956年走向大舞台后,改革开放时期创作、有《清素庵》《白毛女》《红娘子》等,而且现代剧也很多,比如《逼上梁山》。
2022年12月,碗碗腔现代戏《三世仇》获得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价值影响 编辑本段
碗碗口音独特婉约,有自己的表演专辑,由艺人自己临摹,代代相传它极其珍贵,对戏剧理论的研究和中国传统戏曲的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万万腔的戏曲语言典雅口语化,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立体感很强。对于戏曲创作的繁荣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其戏曲音乐优雅大气,是很多电影的、电视音乐创作的好素材。在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兄开荒》中,引起国内外无数观众关注和喜爱的乡村剧片段就是碗碗唱段;电视剧《金琬钗》中,经典剧《白玉钿》多次出现。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现状
秦腔市场长期以秦腔为主。还有碗碗腔表演,碗碗腔和秦腔、胡美与其他剧种混杂在一起,主要以片段或折子戏的形式出现,演出数量令人担忧流传数百年的碗腔和传统皮影戏艺术的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剧团都是四处奔波谋生,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保留剧目无法演出,新戏的排练更是无从谈起仅存的民间表演社也是不堪一击,戏台上的碗碗很少。从事皮影制作、传统灯影碗腔表演的演职人员越来越少,老艺人离开,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和传承。
保护措施
2006年,滑县万强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的碗碗腔(渭南碗碗腔)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此外,山西孝义碗腔曲沃碗腔也于2006年成立、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0年12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文等人在 一所音乐学院给秦腔研究院的学员讲授碗和碗剧目,并进行讲座、项目推广等方式与Xi 传承碗腔音乐的音乐学院。
2023年3月,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举行“碗碗腔”传承培训活动,碗碗腔表演艺术家任美玉进行《女巡按》演唱与表演培训。
2022年8月,陕西省在渭南市举办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周(陕西•渭南)向世界展示华县的皮影戏、碗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4月,全国民营演艺团体改革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台州召开,碗碗腔《铡美案》参加演出。通过国内外的交流、演出为碗腔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