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街58号(新宁广场东侧)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是省级公益性事业单位。2017年,青海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98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大楼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青海省博物馆包括4个展厅,面积9450平方米;文物库房6座,面积2668平方米。2021年11月,青海省博物馆完成陈展升级改造,拟形成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考古成果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主题展览体系。截至2023年,青海省博物馆共收藏各类文物15627件(套),2069件珍贵文物(套)其中,一级文物313件(套),二级文物620件(套),三级文物1136件(套)青海省博物馆的文物涉及历史、民俗、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等领域,代表有舞蹈图案的彩陶壶等文物、彩陶靴、三老赵 纪念碑和石钟等。
2021年第四季度,青海省博物馆入选全国博物馆热搜榜第三名,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前十的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的平均参观人数为58人.7万多人,平均50多次社会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1957年,青海省首次成立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销。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址设在马步芳 的私人住宅“馨庐”马步芳府,又名“玉石公馆”解放前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的官邸。这座大厦始建于1942年6月,于1943年竣工建筑工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
由于青海省博物馆的原始建筑、展览馆可以 不符合西宁 文化发展和博物馆事业,所以青海省人民与博物馆协会美国政府选择了一个新的地点。1999年4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01年,青海省博物馆迁入位于西宁市西部新宁广场东侧的新馆(西宁市西关街58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4月24日,青海省博物馆召开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动员会,特成立“青海省博物馆安消防及基础设施改造推进项目领导小组”2019年10月12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4月15日通过验收。2021年,青海省博物馆消防安全提升工程完成后,调整了博物馆原有布局,新开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场所,11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升级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
设计布局 编辑本段
场馆设计
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位于西宁市西关街58号,新宁广场东侧,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其新建筑采用传统的轴对称方式,中间一个屋顶,两边一个屋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方特色。
馆内布局
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共分四层,四个展厅,展览面积9450平方米,六个文物库房,面积2668平方米。博物馆主楼为办公区,二楼为《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厅,三楼为《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展厅。
陈列展览 编辑本段
2021年11月,青海省博物馆完成陈展升级改造,拟形成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考古成果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主题展览体系。此外,青海省博物馆还打造了《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等数字展和以河湟文化5000年为主题的微展。
常设展览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于青海省博物馆三楼。展览以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背景,东面是河湟文化、雪域藏族文化、海西柴达木文化路线是逻辑,将青海广袤大地上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无形物品串联起来,围绕河湟神韵、民族风情、文化生态保护区三个板块,突出青海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代表项目。展览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娱乐和杂技,共展出190套(640件)非物质作品,包括那达慕、Ta 的黄油雕塑尔寺与撒拉族栅栏建筑的建造技巧。展览以实物展示、图板介绍、活态展演、场景还原、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展示了青海 美国的非物质遗产保护近年来向公众开放。
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
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览摊位位于青海省博物馆二楼。展览以2021年青海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为依据,分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在中国英勇奋斗的历史,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展览讲述了青海省18个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也传达了红军长征的信息、西路忠魂、青海解放、抗美援朝、青藏公路玉树抗震救灾等历史事件中青海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表现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青海考古成果展
青海考古成果展览摊位设在青海省博物馆三楼。展览以大遗址的发现发掘过程和内涵为主要内容,辅以出土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成果的展示,集中展示了中国青海考古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多维度展示青海考古工作全貌。展览分为十一个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2023年)从青海考古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八处遗址和南亚走廊调查项目入手,既梳理了考古和调查过程,又对考古成果进行了解读和说明;最后两部分“青海文物保护工作”和“青海考古研究成果”通过板块和实物的对比,观众可以详细了解文物保护修复的过程和成果。
青海历史文物展
青海历史文物展位于青海省博物馆二楼。本次展览展出600多套文物,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为历史悠久的、汉治河湟、鲜卑西迁、吐蕃东进、青唐风云、多元统一的六个部分,位于两个展厅。该展将青海“锁钥之地”在历史和地理背景下的战略意义,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从多个军事角度看,可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农耕和游牧、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原与地方政府的长期碰撞与交融。展览以盘子和五颜六色的文物为主要展示手段,配合现场、雕塑、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示,展现青海的历史发展和人文变迁。
专题展览
仙境魅力——藏传佛教唐卡艺术展
唐卡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宗教艺术,在中国美术史和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保护,在保留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古朴醇厚的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广泛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成为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共展出50件精美的唐卡作品,根据唐卡的制作工艺,“止唐”和“国唐”分别予以展示。唐卡制作技术展、详细介绍了拉伸工艺和安装。该站主要展品是陈列在展厅中央的大型沙画坛城,由多位喇嘛历时一个月精心制作而成。
精彩庄严——藏传佛教金铜雕塑艺术展
藏传佛教的金童造像艺术是众多造型艺术中的一种金属造像,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中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作品,是青藏高原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展览展出了78件精美的金铜雕塑,依庄严如来相妙相、善良的菩萨、美丽的塔拉和现实的创始人、显示象征性的内容类别,例如保护者的雕像。此外,展览还详细介绍了金铜雕塑的工艺流程,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了重点文物。
其他展览
青海省博物馆打造了《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等数字展览,以及从2020年开始的持续发展“河湟文化5000 ——青海历史文物”主题的系列微展。此外,青海省博物馆还开设了《五彩呼伦贝尔——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民族民俗风情展》《为正义与和平而战——中山舰出水文物暨抗战藏品专题展》等对外交流展览。
重要馆藏 编辑本段
截至2023年,青海省博物馆共收藏各类文物15627件(套),2069件珍贵文物(套)其中,一级文物313件(套),二级文物620件(套),三级文物1136件(套)青海省博物馆的文物涉及历史、民俗、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等领域,主要分为陶器、金银器、青铜等类型,代表文物如鹿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金钮扣贻贝壳羽和石锅等。
鹿纹彩陶瓮
展出位置:青海历史文物陈列馆
于海东乐都区双耳洞萍萍遗址出土的鹿彩陶缸是新石器时代新店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该藏品通高60.5厘米,口径32.5厘米,腹径47厘米,基径15.5厘米。陶罐是一种填砂陶器,口窄颈肩底凹它的形状很高,侧壁很厚,有“黄河陶王”之称。陶器上覆盖着白色的陶衣,口部有宽黑条纹和背纹,腹部有纹纹、折线纹、钩线和垂直虚线。主题装饰是两只站立的鹿,颈部和肩部用黑色描绘鹿头微抬,发出尖叫,表情逼真生动,装饰简洁流畅。
舞蹈纹彩陶盆
展出位置:青海历史文物陈列馆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了带有舞蹈图案的彩陶壶,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该陶盆高12.5厘米,24口径.2厘米,腹径9.9厘米,底径9.9厘米。舞纹彩陶盆为泥质红陶,盆口紧闭,腹略鼓,底小而平。陶盆以黑色装饰,口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人形,分别为11人和13人。人物身着球形服装,形象与大同孙家寨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壶略有不同,但画面都以简洁明快的构图描绘了一幅原始人集体舞蹈的场景。
成化鎏金国师印
成化鎏金大师印是明朝成化年间,朝廷赐给乐都瞿昙寺高僧的官印。印刷面为正方形,高10厘米,印刷面长10厘米,宽10厘米。印符为铜质、镀金,两层桌面,如意钮,钮上刻有四层云纹,钮中间有一孔,用于穿绳。印面篆书阳文“吴光辉法警觉妙伊山郭炎传授灌顶戒定西天佛子大宗师印”,印在刻楷书的左边“礼部定于12月22日”,右边阴刻楷书“吴光辉法警觉妙伊山郭炎传授灌顶戒定西天佛子大宗师印”印章造型厚重,镀金色较高是青海藏传佛教历史的真实例证,弥足珍贵。
金扣蚌壳羽觞
西宁南坛砖瓦厂魏晋墓群出土的金钮扣蚌壳羽,是我国古代盛酒容器。该羽觞长13.7厘米,宽10.4厘米,高3.5厘米。羽毛由蚌壳制成,带金扣,椭圆形,双耳扁平,腹底较浅。因形似骑士而得名,两侧有耳朵,就像鸟的翅膀一样“羽觞”羽化出现在战国时期,一直沿用到魏晋,其名称逐渐流行如下“耳杯”,其后逐渐消失。此器材质特殊,华丽珍贵,是不可多得的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生活器皿。
三老赵掾碑
三老赵牌位,简称赵宽北,1942年在青海省乐都县白牙子村出土,但被大火烧毁,只留下残碑。从拓片上看,这块碑是一个圆头方碑,碑上有篆书“三老赵掾之碑”六字,无书刻、撰文、立碑人的名字,碑文694字。碑文主要记述了西汉赵充国河湟的功绩及其后代赵翼继承祖籍,扎根青海的事迹。铭文字体是典型的韩立,雕刻精美,是汉代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瑰宝。
虎符石匮
展出位置:青海历史文物陈列馆
虎符石室出土于海盐县西海县老城区。石匮身长1.32米,高0.46米,由两块花岗岩雕刻而成。石室上方的石虎,是一个圆形的雕刻,趴在一个方形的座位上,双眼向前看,老虎 s尾巴夹在后裆里,斜穿在背上。石虎造型粗犷,形象生动,具有汉代石雕丰富古朴的风格。石虎下面是一个石室,长方形,中空,平面对应石虎。立面与虎座相连,篆书竖刻,从右向左“西海县虎符石室建于建国元年十月中国河南郭蓉”,共三行22个字。这套完整的石刻在青海地区尚属首次(2023年)发现最早的大型石刻,是为了研究青海古代郡县的设置和当时的雕塑、书法艺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
石磬
民和喇家遗址出土的石磬,形似石刀,长约100厘米,宽60厘米,厚4厘米。青是中国石器时代产生的石头、一种由玉制成的古代乐器“八音”之“磬石音”,属于打击乐范畴。石磬由黑色沉积岩制成,靠近上边缘钻有一个孔,由两个面穿透身体特别简单。此石磬为目前(2023年)青铜时代早期同类中最大的,被称为“黄河磬王”,是古代大型祭祀乐器或农业祭祀用品。
大清宝钞纸币
清代宝钞的纸币是纸质的,票面有边框、文字、花样、楷书木刻蓝墨印刷。排头横栏为“大清宝钞”四个字,边界对联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平等地进出”中间一列从右向左垂直打印“回字第3422号,精准到能赚钱500,咸丰四年制”下栏印有“这种纸币将代表造钱银行使用,按照固定的钱粮一切税捐的数额支付所有的图书馆都将接受每张钞票两千元,正式票一银”币盖三面朱文胤,两面骑缝印刷,背面朱砂“见钞兑银”字样。
学术研究 编辑本段
学术成果
青海省博物馆研究者以馆藏文物为依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研究、青海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对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科研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论文、专著形式呈现。青海省博物馆在各种公开出版物上刊登个人、合著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参与编写《青海文化艺术志》《中国博物馆志》。主要成果有《唐蕃古道史料集》《唐蕃古道志》《藏传佛教高僧传》《青海古城考辨》和《青海史前文明精粹》等。
学术交流
2017年7月28日29日,“汉学与当代中国”专家组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并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时任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的董志强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青海路对青海历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双方正在加强展览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互鉴和可移动文物保护、我们就人员培训达成了共识,并表示愿意在未来加强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9月6日上午,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2018年非洲法语国家图书馆馆长”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研讨会与会者、塞内加尔、贝宁、来自刚果和其他国家的36名官员和学者组成的代表团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时任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的董志强进行了专题馆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研讨会的学生们开展了文化创新活动、展览推介、博物馆和文物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等方面的互动提问,并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年4月,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贤受邀参加“文化出海——借香港平台传播中华文明精髓”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敦煌吕雯集团董事长孙、中国区总裁兼高级副总裁张美国石丰集团办公室,讨论如何更好地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征和文化精髓“宗珊路冲——号走进美丽的青海”为主题,向与会的国内外观众介绍了青海悠久多彩的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社教活动
《藏传佛教佛像素描》是根据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和青少年的特点,结合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 素质培训这是一种基于青海省特色的尝试。同时,青海省博物馆还规划了青少年教育体验中心,开发设计了面向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社会教育体验课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将继续推出主题展览、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等在的帮助下“两微一网”新媒体平台传播知识,吸引和建立受众,号召志愿者参与创作和推广活动。此外,青海省博物馆还开设了著名青年博主讲堂,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
文创设计
青海省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彩陶意蕴”古道文华”憧约瞿昙”优先开放等四个系列“青博”文创销售门店。文创生活体验馆”作为青海省博物馆“文化和创意生活”通过真实还原生活场景,展现现代匠人瑰宝的新尝试、文物复制品、青海传统手工艺“青绣”系列产品、河湟陶韵”餐具、将展出竹茶具等文化创意产品、学习、休闲与博物馆基本功能的结合,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创意产品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并真正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1997年,青海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青海省博物馆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3年,青海省博物馆《半小时看懂史前青海》在“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推介活动”中获得优胜奖;在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推出的202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广活动中,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入选全国推广项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