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其他地理   

风穴寺

风穴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市区8公里,距怪坡景区2公里。该寺历史悠久,是佛教天台宗、临济宗“双祖庭”,历史上与河南登封少林寺、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魏称寺三三三五六,隋称千峰寺,唐改称白云寺,俗称风穴寺。风穴寺在中唐时期形成一定规模,之后经历了几代人的扩建明朝万历年间,僧人有一千多人,规模相当大。清末民国逐渐衰落。建国后这座千年古刹于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它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风穴寺的建筑布局不同于以中轴线为对称布局的传统寺庙寺庙寺院依势而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庄严的寺庙相得益彰,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寺内保存有唐、宋、元、明、清代建筑共用寺庙、阁、楼、台140余间。其中唐代七祖塔、宋代的悬钟亭和金代的佛寺是保存最完好的三大建筑,被称为风穴寺南“三大国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七祖塔”它是中国现存的七座唐代塔之一;在宋代,一个重达9999斤的铁钟悬挂在吊钟亭,被称为 quot吊钟亭 quot“中原第一钟”中国佛殿为阿津王朝建筑,单檐歇山式,梁结构科学严谨。风穴寺塔林是中国三大塔林之一。风穴寺不仅融合了宗教文化因素,而且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对我国古代建筑和宗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起源

风穴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期间寺名几经变迁,带有佛教色彩的传奇故事穿插其中。北魏时期,这座寺庙被称为季翔寺相传季翔佛祖曾在此居住,所用器皿极香,故名“香积寺”隋朝时称千峰寺,因寺北峰峦高耸,峰峦高耸,沟壑纵横,峰峦千变万化,故名“千峰寺”唐朝时,这里被称为白云寺。传说建庙的时候正值盛夏三伏天,天气炎热,工匠们汗流浃背建筑用的砖都被烫伤了,连掺进去的白灰都干涸凝固了,工程无法施工这时天上飘来一朵白云,刚好停在寺庙上空,遮住了烈日,凉风送来,工匠们得以在树荫下劳作。直到工匠们干完活,白云才渐渐散去。这座寺庙建成后,就被命名为“白云寺”风穴寺的起源有两个版本的名字。

一个传说是,该寺在隋末被战火摧毁,成为一片废墟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开始重建寺庙开始选址在龙山南侧比较平坦的地方所有的砖石和木材都已准备好,可以施工了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把砖石和木头一路刮到了现在寺庙所在的地方风停了,砖石和木头都倒了据说这是风神穴的迁址,庙就建在这个地方,所以庙叫风穴寺。另一种说法来自《风穴志略》的记录庙的东面有两个风洞每当天气变化,大洞就会发出凶猛的吼声,从洞里出来的风势不可挡;小山洞口小肚大,还经常冒洞口只能容纳一个人,侧耳倾听洞口的声音。这座山叫风雪山,寺庙就建在山上,俗称风雪山“风穴寺”,也就是现在寺庙的名字。

创建

记录在《风穴志略•营建》中:风穴寺,原千峰白云寺。其创始未详。碑文上说,人与人之间各不相同,或出自元魏,或出自元魏,或出自唐朝。风穴寺 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它的建国日期各个时期的碑文都说是北魏创建,北魏重修,唐朝创建。

汉代始建

主要基于诗 quot《游风穴寺作》quot明万历年间知府刘金文所作、风穴寺主持石海月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乾隆年间汝州著名人物瞿启贤。

刘金文写于《默庵先生过访诗次韵》年:凉爽的吹拂和稀疏的树林驱散了夏日的气息,但秋天却远未到来。出郊车马,至衫顶而入翠云。春溪洒酒宜,流泉忽闻。池钧回西未惊,苏芒残碑有汉字。诗的最后一句,说明当时风穴寺还有汉朝的残迹。石海月是当时有名的和尚在《风穴续志》年,他写道“碣石海角莫唐疃,寺内残存汉代碑刻若干。说明当时寺内有很多古迹,记录了汉代寺庙的情况。第五卷《游风穴寺作》记载的是瞿启贤写的:寺庙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它是林佶下关四世的祖庭道场,被称为南北祖庭。说明风穴寺始建于汉代。

风穴寺风穴寺

北魏始建

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八月殿中侍郎御史余希凡所写“风雪千峰白云寺七祖”碑刻中提到:过了巍山,季翔庙就在前面了,这是一座兵马俑就像一座神庙。村民们抵御巨大的丑陋,并回收木材和石头,以形成一个佛教寺庙在此山西北,他们压制风穴,即此院之基也。按照这种说法,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但毁于战乱,为当地长得丑的村民重建。明代嘉靖十三年,湖广道督御史王鼎所立碑文《默庵先生过访诗次韵》记载:白云寺去州二十里,通俗叫风洞。始建于后魏,始建于隋朝、唐、而宋、而元,以迄于今。《风穴续志》也有记载:白云寺,俗称风穴寺,位于州东北二十里风洞山,始于后魏,后盛于隋唐。说明风穴寺始建于北魏,这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说法。

唐代始建

雍正《汝州千峰白云寺重修毗卢殿记》年记载:风穴寺,白云寺,始建于初唐。解释风穴寺建于大中时期的唐玄宗。明代《正德汝州志》年记载:禅师唐世贞传灯之地,因寺而建“说明风穴寺创建于唐代。

兴盛

唐朝开元年间,天台宗真禅师(642-725年)住在风穴寺,风穴寺 的香火兴盛一时,被尊为风穴寺七祖,享年84岁。丞相崔日用、吏部尚书李明和他的弟子们收集了上千件遗物,建了一座九层楼,由唐玄宗命名“七祖塔”唐玄宗初年,道元禅师打开山门,重新重视梵天寺。大中十三年四月,释迦牟尼雕像被雕刻,选择了佛 的心。唐朝末年,受战乱影响,寺庙荒废。晚唐长兴三年,林佶第四祖矢沼禅师来到风穴寺,看到几间废弃的茅舍他问农夫它在哪里,农夫回答是的“古风穴寺”禅师矢沼留在这里,经过十年的发展,僧尼众多,佛寺建成,风穴寺又兴盛起来。

元末明初,风穴寺屡遭战乱破坏明朝时,受损的毗卢殿被毁、水陆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山门庖廪、翠岚亭、毗卢殿、大慈泉改扩建明朝万历年间,寺内僧人千余人,安堂星罗棋布,盛况空前。

明末战乱频繁,寺庙杂草丛生,鲜有人见。清顺治年间,汝州官员范邀请兴大师到风穴寺做客兴大师购买了《河南通志》,并在康熙时期修建了五座藏经阁,风穴寺进入了又一个鼎盛时期。

衰落

风穴寺的千年古刹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从清末到民国,寺内僧人所剩无几,寺院也逐渐被冷落大面积的树木被砍伐,建筑被毁坏,寺庙开始衰落。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风雪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北依中岳嵩山少室山,南依汝水,东临龙山,西临黄虎山。该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该寺四面环山,寺北最高峰紫霄峰海拔800米,有香炉峰、紫云峰、纱帽峰、石榴嘴峰与其他山峰隔在紫霄峰两侧,面向寺庙所在的山谷,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朝凤”之地。

建筑布局 编辑本段

风穴寺 的建筑布局突破了寺庙中轴线对称的传统格局,采用了与中轴线不对称的花园式布局整个建筑在山上跟风,错落有致。寺院由前、中、后三院及后花园、上下塔的森林组成 。前院有山门、天王殿、悬钟亭和寺庙 ;中院有中佛殿、大雄宝殿、七祖塔、三官庙 号、韦驮殿、六祖殿、毗卢殿;有一个住持 在后院的院子里、罗汉殿;在后花园里,有像周婷这样的建筑。风穴寺周围散布着八个景点、七十二小景。八大景为:珍珠帘、大慈泉、游戏平台3356、升仙桥、悬钟阁、锦屏风、吴公洞、纣王 馆。七十二小景主要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靴、西 山上的一尊佛像、半云巢、无心处。

主要建筑 编辑本段

风穴寺完整系统地保存了东汉时期、北魏、唐、宋(金)元、明、清代建筑140多栋,号称七世同堂“古建筑博物馆”其中七祖塔、悬钟亭和中华佛殿保存最为完好,被称为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唐代七祖塔

七祖塔是唐代天台七祖禅师真的佛塔真禅师是长安人安,西京人,唐朝他放弃功名,考取后出家为僧,后来在风穴寺传播佛教,修建寺庙,遍植柏树。唐开元十三年,禅师去世,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派崔等人去收甄禅师“舍利”数以千计的放在这个塔里,所以塔也被称为“舍利”塔。七祖塔建在寺庙的中央这座塔是正方形的,高24米.17米,建筑结构为密檐空心砖塔,外轮廓为抛物线形,每层四角有钟。中国现存100多座唐塔,保存完整的只有6座,齐祖塔就是其中之一被文物专家视为国宝,为风穴寺最大“国宝”

宋代悬钟阁

悬钟阁建于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亭子位于寺庙的西南角,是一个石头基座,高八英尺,一平方英尺亭内有四根粗大的木柱,末端有一根横梁,横梁上挂着一口铸铁钟,重9999斤。中国唐宋时期保存完好悬挂完好的铁钟只有5个这个钟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风穴寺第二大的“国宝”《风穴志略》云:在空中画一座建筑,每一声轻叩,微弱的声音从天而降,弥漫山谷。

金代中佛殿

中国佛殿建于晋代,按照北宋皇家建筑方法“减柱”法,檩条下只有一根长盎高起,用来减轻殿顶大梁上的压力。800多年后,庙里的画保持了原貌。作为保存完好的金代宫殿建筑,中华佛殿为风穴寺第三大“国宝”

其他看点

风穴寺不仅有古建筑,还有许多风格独特的石雕、木刻、佛像、绘画、书法和其他艺术作品,包括岳飞、郑板桥、文天祥、有慈禧太后等人的字画300多件。塔林,风穴寺是中国第三大塔林,保存了68座从唐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类古塔。风穴寺有两座塔林,即上塔林和下塔林。有唐、元、明、有146座僧塔清代和近代的墓葬及其他砖塔,数量仅次于少林寺的塔林、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的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

下塔林是风穴寺最大的塔林,有62座古塔,一座墓碑和一座土墩。塔林多为方形或六角形砖塔,檐密,塔的最高高度为五层。塔林唯一的石塔建于明朝郑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代,高4.5米,每层以莲花为材料,分为三段,造型独特美观,极具艺术价值。风穴寺开山寺祖师林佶第四祖矢沼禅师塔也在塔林现在是郑源的第二年(公元1342年)重建。明代有很多塔,元代有五座塔,分别是:沼公塔、晏婴宫睿米燕龚贤李和大厦、聪公塔、进公塔和兴公塔。其余为清代宝塔和少数新宝塔。

寺西高山上的上塔林有12座塔,都是高大的方形或六角形密檐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的宋祁龚辉塔。龚辉禅师是风穴寺的高僧之一,名声很高,明朝的御史也很漂亮“我在你的土地上巡视,为什么要再问慧公禅。中的“慧公”它指的是这位禅师。龚辉禅师塔建于17世纪的元朝(公元1280)2000年,其造型为六角四层亭塔。塔基础为六边形住友,塔身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檐的每一层都由砖雕和拱门支撑。一楼塔楼六面雕刻装饰门窗,门窗上雕刻精细的几何图案,是元代建筑门窗装饰的典型范例。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寺内建筑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雨,不同朝代的寺庙都保留了下来、阁、楼、台140余间。期间多次修缮扩建,完整保留了历史古建筑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风穴寺石雕、木雕、砖雕、玻璃装饰和绘画也是自成一体的艺术珍品,是风穴寺 的艺术价值。除建筑、除了艺术价值,风穴寺佛教传承历史悠久,是天台宗和林佶教的重要传承寺庙,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

建筑价值

风穴寺 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不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它追求建筑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统一,这在寺庙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七祖塔抛物线侧、中佛殿的屋檐曲线、天王庙观音阁等明清建筑的屋檐自然向上弯曲曲线造型的大胆运用是风穴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风穴寺的建筑价值。

除了风穴寺的七祖塔,、悬钟阁、除了三三三五六佛寺,还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建筑,比如罗汉堂、大雄宝殿和观音阁等。罗汉堂建于元代,单檐硬山顶,红顶。前面两列,后面两列,后面一列有头。斗拱巨大,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寺内十八罗汉表情各异。大雄宝殿,又名毗卢殿,建于明代,是风穴寺最大的建筑。是全寺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宽五间,深三间房 ,单檐悬于山顶。四角有角柱,高而细,柱网结构明显。斗拱有精致美的精神。观音阁,建于明代,为重檐硬山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有1,033,356根柱子,其中4根承担了建筑的大部分承重,上层内部四面塑有观音像。下光室开四个隔断门。观音阁前是大慈泉,柱内外刻有各种图案,由青石制成。

艺术价值

风穴寺建筑石雕、木雕、砖雕、玻璃装饰和绘画等各种雕刻和装饰可谓艺术品中的精品。该石刻是风穴寺大雄宝殿3356前碑刻中最集中最精彩的。有明代到现代的石碑,上面刻有龙形图案,下面是最特别的石雕,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也叫巴夏。它的形状像一只乌龟,能负重并携带石碑数年。人们在寺庙的祠堂里随处可见这个三三三五六勤劳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可以给人带来祝福。这里的石碑群是风穴寺的一大亮点。风穴寺的木雕不多位于明代地藏王殿门窗上的木雕充分利用空间技巧,表现出龙腾于方寸间的情景,寓意防火救灾。风穴寺 s  砖雕主要集中在塔林的砖塔底座,题材多为花草,也有螃蟹。造型生动,分块合理恰当,表现出很强的造型能力。

宗教价值

风穴寺佛教传承历史悠久当初是天台宗天台宗七祖真禅师长期居住在风穴寺,风穴寺成为天台宗的大本营。五代时期,禅宗最优秀的分支林佶派发扬光大,林佶派有三位祖师易慧禅师、四祖延沼禅师、五祖省禅师在此主持。特别是他那一代传法之后,林济宗开始出现转机,弟子人数达到了 人,林济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传播的时期。明朝万历十三年,风穴寺规模庞大,寺院革新,全国各地僧人纷至沓来, 人超过1000人,是风穴寺最繁荣的时期。清初,林佶三十二岁、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又住在风穴寺传法。故风穴寺有“天台临济两祖庭”它是天台宗和林佶教的重要传承基地。

保护开发 编辑本段

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拨款修缮了风穴寺,社会各界也纷纷向风穴寺捐款。1963年,风穴寺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风穴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1983年6月,临汝县人民 美国政府发布公告,建立风穴寺文物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范围,优先保护风穴寺文物。国务院于1988年宣布“风穴寺暨塔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后,国家文物局、汝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捐款67万元用于保护风穴寺、修缮和园林绿化。

2013年,汝州市政府开展了对风穴寺附近违法建筑的联合整治行动,共拆除违法建筑26处,有效保护了风穴寺和塔林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6年3月汝州风穴寺钟楼、齐祖塔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2016年9月由汝州市政府举办“河南•汝州2016旅游”发布会上宣布汝州风穴寺取消门票,让更多人进入风穴寺感受传统文化。同时宣布向海内外征集风穴寺老图、历史图像数据收集活动。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要求对风穴寺和塔林进行全面保护规划。

2018年9月,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汝州风穴寺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2年,塔林,风穴寺迎来全面维修,年久失修、建筑结构老化的塔林进行了重点修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栖霞寺    下一篇 歇山顶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