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失蜡铸造技艺
青铜失蜡铸造技艺是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目编号编号:JS-04-Ⅷ-0099-01,属传统技艺,青铜失蜡铸造技艺亦称仿古铜器,是指艺人们采用特殊的工艺手段,以铸造、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青铜器等文物供人们鉴赏和收藏的铜器。
历史追溯 编辑本段
春秋时期的吴国,仿古铜器则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明代时,苏州的仿古铜器便以“苏铸”闻名。万历年间,苏州即有铜工胡四“铸彝鼎等器能仿古,与旧铸莫辩”。万历、天启年间,有蔡文甫仿古铜器被称为“苏铸”。清乾隆、嘉庆年间也有许多能手,仿制的铜器,以形制、铭文、纹饰以至厚薄、轻重、颜色等都能与原器无二,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近代以来,苏州是仿古铜器制作的重要基地之一,并形成了“苏州造”的地域特色。晚清至民国期间,苏州仿古铜器名匠有周梅谷、刘俊卿等。整器皆伪者,以周梅谷最精, 1921年,周梅谷开办仿古青铜器作坊,以失蜡法仿制鼎、彝、卣、觥等古器。他们的仿古铜器在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厚薄、重量、铜质的成分、制凿的精工、皮色均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州的仿古铜器制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56年,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购进周梅谷作坊仿古铜器的木模版,并于1958年寻访到曾在周氏作坊工作过的骆齐月、李汉庭、刘有富和蒋圣宝等4人,并招收几名艺徒,恢复了仿古铜器生产。1970年代,先后制作了《鸟兽纹四足觥》、《凤纹簋》和《嵌金人面壶》等一批仿古铜器作品,为各地博物馆陆续复制了出土珍贵古铜器。
进入21世纪以后,原古城区内的仿古铜器制作基本停顿,但在周边的相城、吴中等地出现了数家仿古铜器的生产企业。同时,还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对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进行专题研究。
制作特色 编辑本段
仿古铜器的制作要经过:(一)制模,(二)刻样板,(三)捏坯形(四)贴蜡,(五)敷泥型,(六)脱蜡,七、浇铸,(八)修整,(九)做色,(一0)打磨。其中的贴蜡法和失蜡法是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的一大特色。
文化价值 编辑本段
苏州仿古铜器纹饰精美、做工精细、色泽逼真、层次清晰,在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厚薄、重量及同质的成分、制凿的精工、皮色锈斑等方面几可乱真。大件气魄雄伟,小件小巧玲珑,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