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毛笔制作技艺有宣笔、湖笔、水笔、李福寿毛笔“四大流派”。扬州毛笔(亦称扬州水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清史载:“扬州之中管鼠心画笔,用以落墨白描佳绝,水笔亦妙。”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为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扬州毛笔以狼毫、兔尖(兔背之毫)为主要原料,地产孔麻为辅料,工具多自制。其制作技艺十分繁难,分水盆、装套、旱作三个环节共10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道道严谨。关键工序,全凭艺人的手感、舌感和目测。笔尖粗细、长短、老嫩以及锋状均有讲究,工艺精致而富有韵味。扬州毛笔,带水入套、涵水不漏,经久耐用;笔头笔杆,相得益彰;品格高雅,挺健韵致。代表作“湘江一品”,曾被誉为“笔中之王”。
学制扬州毛笔,由师傅口传心授,学者反复实践、揣摩,入门难,精通更难。江都花荡是“毛笔之乡”,这里制作技艺世代相承,传承脉络清晰。艺人任世柏,年逾九旬,尚能制笔,上溯五代,艺传乡里。任氏家藏“大桥任文元书柬”笔店封印章一枚,迄今已有220多年。
毛笔,见证了华夏文化和人类文明史。毛笔制作技艺与中国书画艺术息息相关。千百年来,毛笔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历经数代家族、师徒传承,扬州毛笔制作工艺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毛笔四大流派之一。
技艺工序 编辑本段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文化遗产。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独树一帜,取材天然,工艺复杂,全凭手感、舌感和目测制作,很多步骤都是精确到毫米,有“均、齐、理、扎、装、择”等120多道工序。
录入非遗 编辑本段
2010年5月16日,文化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大桥镇国画笔厂申报的“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名列其中,是扬州15个申报项目中唯一入选的项目。
大桥镇是我市的“制笔之乡”,制笔历史就有上千年,我镇的国画笔厂厂长石庆鹏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副会长荣获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笔艺术大师称号。近年来,国画厂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精制专用笔,该厂的“龙川牌”毛笔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和国际金奖,被誉为“国之宝”,生产的国画、书法毛笔已经发展到5大类1600多个品种,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生产基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下一篇 致和堂膏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