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抬阁
金坛抬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造型悬立于若干层四方形阁架上,在庙会出会时由众人抬着并配之于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大型民俗活动。流传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及周边地区。
金坛抬阁兴起于明朝,戚继光带兵打败倭寇,并将金坛城墙加高了三尺,金坛百姓欢欣之际,便在庙会出会时,经戚继光军队中的湖北籍士兵传授,移植了湖北民间的“抬阁”进行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此后代代传延,遂成为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民俗活动。
“阁”的制作是以木桩和插销为“骨”,以“桩”载人,分层连体固定。出行时由十六个壮汉“八抬八插”,即八人用肩抬着,八人用扛插撑着。“阁”为六尺长、五尺宽的长方形座架,有四条腿的长方底座,底座中以木杆为支架,饰有假山、曲桥、栏杆、花卉、绿荫和亭台。“阁”以“桩”为依托上下连成一体,由上至下分五层为顶桩、二桩、三桩、四桩和末桩,上下高达两丈五尺。“阁”上共有5至7个塑扮各种戏剧人物的童男童女(年龄均在八至十岁左右)。兴盛时,金坛曾有城隍庙、忠佑祠庙、河西庙、李王庙、八蜡庙、殿值祠和河东庙等7支“抬阁”同时出会,规模和声势十分浩大。经过历代民间的传承和改造,金坛抬阁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其造型典雅,内容优美,加上铿锵有节奏的吹打乐相伴,气氛浓烈,场面壮观,犹如一个个抬在肩头上的流动戏台,为世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金坛“抬阁”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在数层四方形阁架上,由人抬着并配之于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传统杂技娱乐形式。其绉形,源自古时的“细打锣鼓”。金坛抬阁是一种大型民俗活动,若干童男童女装扮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于若干层四方形阁架上,在庙会出会时由众人抬着并配之以吹打器乐浩荡出行,流传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及周边地区。该活动兴起于明朝,戚继光带兵打败倭寇,金坛百姓欢欣之际,遂在庙会出会时,经戚继光军队中的湖北籍士兵的传授,移植了湖北民间的“抬阁”进行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此后代代传延,遂成为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民俗活动。经过历代民间的传承和改造,金坛抬阁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其造型典雅,内容优美,加上铿锵有节奏的吹打乐相伴,气氛浓烈,场面壮观,具有十分鲜明的江南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
价值意义 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