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南京白局诞生于秦淮河边的云锦机房,植根于明清曲艺的深厚土壤,繁荣于清末、民国的南京市区,及六合、江浦、江宁及皖东的来安、天长等周边的坊间。

白局曲调丰富,素有“百曲”之称,分“曲牌”和“俗曲”两大类,明清俗曲、民歌小调是其基本素材。演出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彩唱等,采用南京方言演唱。演唱以简单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月琴、箫、笛、笙、鼓、板、筷碟、酒盅等伴奏。演唱内容除传统曲目外,也常将时下发生的新闻、趣事等编排成曲进行演唱。白局多以坐唱为主,道具简单,不受场地限制。南京白局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方言俚语,感染力强。二是诙谐俏皮,幽默感强。三是演唱新闻,时事性强。四是曲牌丰富,音乐性强。

南京白局传承谱系大致为:民国时期及南京解放初有云锦职业背景的老一辈艺人;上世纪60年代,参加南京白局剧团的一批艺人;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走上南京白局传承之路一批新人。各级文化部门对南京白局的传承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出版了《南京白局曲目选编》和《南京白局曲调选》;成立了南京白局传习社团和传习基地。近年来又对南京白局校际联盟的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

目录

简介概况 编辑本段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白局属于联曲体说唱艺术,白局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富有江南特色。
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风俗有很高的历史贡献。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白局”一词,顾名思义,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又因源自南京,故名“南京白局”。

发展初期

1972年在十月人民公社劳动中演唱白局
1972年在十月人民公社劳动中演唱白局
传统织造云锦为两人一台机器,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一个坐在织机上面拽花,一个在织机下面机坎里摔梭开织,两人一唱一和,说身边的生活,讲稀奇古怪的事物,谈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边地区的小调,倾吐心中的郁闷,抒发情感,宣泄对封建统治的不满,用土语描摹痛苦的生活。如“这几天机房不好做,我又被‘坐板疮’来磨,三万六千头的库缎,一天撂上它几十梭,‘焦老机’的老板,天天还在催生活……”,通过白局的说唱,刻画了机工的悲惨景况。

鼎盛时期

1972年在十月人民公社劳动中演唱白局
1972年在十月人民公社劳动中演唱白局
随着织锦业的发展,南京白局也随之发展。明代初期南京是京师,中后期是留都,因此南京云锦在明代是一个最高峰时期。明代南京的织锦机房中,机房很高,因为织机也很高,差不多三米左右,顶上坐一个人,称为“拽花工”;下方坐一个人,称为“织手”,这是要求很高的技术活,而且干活时枯燥乏味,为了调剂这种单调的织锦生涯,织锦房里的工人开始自娱自乐,唱一些小曲、方言调子,题材多半轻松诙谐,偶尔也有时事段子,几代织锦工人传承下来,就演变成后代乃至现在的南京白局。明清两代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南京特有的曲艺曲种。
清代康熙年间,八旗包衣曹氏家族曹寅主管江宁织造,清宫龙袍就是云锦缝制,其制作精细、复杂,有“寸锦寸金”之称,此时的南京云锦业是又一个鼎盛时期,在此时南京白局也创作出更多的段子。
乾隆年间,位于当时南京的江宁织造署有南京云锦织机三万多台,织工们日夜辛劳,“三更起来摇纬,五更爬进机坎”,随之出现了很多机工们喜闻乐见的白局曲目,如《小上寿》、《采仙桃》、《金陵四十八景》、《十二月花名》、《十杯酒》、《五更相思》、《八仙过海》、《相遇十个郎》等。
后来织锦工人这种每唱一次称作“摆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儿特足,很快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便登上大雅之堂,有的传入澡堂、理发、厨行、茶馆各服务行业,分出不取报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酬金的职业班“红局”,百曲因其谐音,而被南京白局所代替。

衰落时期

1987年省曲艺调演演唱“莫愁四弄”
1987年省曲艺调演演唱“莫愁四弄”
清亡后,封建皇族被推翻,民国时期中国连年战乱,织锦业也在一片战乱中迅速衰落,尽管南京是当时的首都,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应对,直到解放前期,南京云锦业濒临灭亡,南京白局也面临失传的局面。
民国13年(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恢复了与中华民国的贸易关系,南京云锦得以远销蒙古,此时南京云锦又一度兴旺,南京白局也随之短暂恢复元气,如江宁白局艺人史永余专门来南京参加白局班的学习,用白局形式演唱长篇《英烈传》,时间长达月余而不衰,同样后来他演的长篇白局《刘驼子私访》也深受听众欢迎。
不过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云锦业再度遭受打击,南京白局也即一蹶不振。
建国后,南京市曾经成立过南京白局剧团,但很快就解散了。与苏州评弹和锡剧不同的是,南京白局没有《珍珠塔》这一类的大段唱段本子,多数是讽刺或幽默小品。这跟它的出身密切相关:评弹是闲人的艺术,而白局则是历史上织锦工人工作时间的自娱。

复兴时期

1949年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曾加以抢救,并同时成立由白局老演员为骨干的专业剧团——南京白局剧团,文革期间南京白局剧团因为遭受冲击而被迫解散。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在努力抢救南京白局这一剧种,成立了南京白局艺术团。经过南京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南京白局老艺人们的辛勤整理挖掘,二十一世纪初的南京白局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戏曲体系。
2000年后,南京白局最古老的唱腔“南京调”的唱词首次被发现,研究专家王涌坚经过研究和对比,终于澄清了关于南京白局的几种误解,继南京云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伴随云锦编织而诞生的,有织锦工人创造的南京地方特色曲艺“南京白局”也开始了申遗之路。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形式 编辑本段

白局表演
白局表演
白局属于联曲体说唱艺术,即用纯正南京方言进行念白,同时配以极具特色的曲牌填词演唱,白局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富有江南特色。说唱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新闻和社会焦点事件、当地人的生活主题。
一般情况下,南京白局的演唱是一个段落原则上只用一个曲牌。正因如此,在南京白局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曲牌,这也造成了南京白局的“白局”与“百曲”的称呼在发音上的相像,以致讹传。另外,从南京白局的表演功用上看,其纯粹为“自娱性”的特点,即“白摆一唱局”之略语。
白局演唱使用老南京话,曲调婉转动听,表演有说、唱,偶尔加上身体动作,称为“新闻腔”或“数板”。由于新移民的涌入和方言的变迁,有些词和现在通行的南京话也不一样,比如说“鸭子”读作“呦子”,“大妈”读作“多嬷”。尾音儿化重,跟京味儿化音的区别在于连读而且上扬,象“碟子、碗”,读起来就是很快“的儿窝儿”。

演绎道具 编辑本段

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道具,表演起来十分生动有趣。

传统曲目 编辑本段

南京白局舞台旧照
南京白局舞台旧照
南京白局有曲目近百个,内容大都是自编当地的新闻趣事,短小风趣,比下层社会的“说报”前进了一步,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有许多段子较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斗争。
常用曲牌主要有:《满江红》、《银纽丝》、《穿心调》、《数板》、《梳妆台》、《剪剪花》、《下河调》、《汉阳调》、《机房苦》、《抢官米》、《打议员》、《倒文德桥》、《南门外倒城墙》、《抵制日货》、《过水荒》等,形成曲牌联缀体。如《机房苦》是织锦工人对自身苦难的控诉,《抢官米》和《打议员》则反映了光绪二十四年和民国八年南京发生的抢官米和打议员两起风潮。
鸦片烟自叹
祝英台思兄
相遇六个郎
光棍自叹
梁山伯访友
鬼瞧病
蒋军自叹
十二月探妹
南京风俗景
二姑娘害相思
虞美人
韩湘子度妻
抢官米
孟姜女
采仙桃
百鸟保凤
竹木相争
卖油郎独占花魁
倒城墙
金陵遍地景
倒文德桥
灌醋罐
为冤家
货郎子害相思
哭妻房
上寿
打补缸
九连环
毒心寡妇
十把扇子
武松杀嫂
杂八楞
倒贴
哭小郎
老八板
闪板

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

南京白局是旧时南京文化的“活化石”,也是老南京的“方言仓库”,其语言表现诙谐幽默、表演形式经典独特,对研究南京语言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白局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风俗有很高的历史贡献。在其流传过程中,还曾在扬州留下了一个新品种——清曲。

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老师曾经说过:百姓的话讲百姓的故事,白局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就因为老百姓喜欢它,它才能流传。它有生命力,就是民间的,越是民间的,越有生命力。 

传承意义 编辑本段

南京白局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群众基础大,历史悠久,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的艺术升华,南京方言的精髓都贯穿在白局的说唱艺术之中,某种程度上是传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汉语的文化载体,对于现代人学习古汉语的发音、语法具有独特的作用。
南京白局在古代某种程度扮演着当代新闻媒体的作用,甚至其影响要比现代媒体还要深远广泛,是人民了解南京的风俗文化和历史社会的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第三,白局由于在发展演变中借鉴吸取了扬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风格,因此对于研究其他戏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局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

保护措施 编辑本段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获得“南京白局”保护单位资格。

附件列表


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徐州琴书    下一篇 建湖杂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