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天宁寺梵呗唱诵

(天宁寺梵fàn呗bài唱诵)是国家级项目编号Ⅱ-138,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源流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武帝时期,其唱诵韵味保留着1500余年前的齐梁遗风。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为超度死去的皇后郗氏,命高僧宝志禅师创制《慈悲梁皇宝忏》十卷日夜念诵,这套佛经流传至今。至唐代永徽年间,牛头禅祖师法融创制牛头禅忏法,这被视作天宁寺梵呗唱诵成型的标志。至明清时期,天宁寺梵呗唱诵基本成熟定型,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代表性道场。它谨遵汉传佛教宗教仪轨,形成了系统而严格的丛林规矩和佛家忏法,其梵呗唱腔沿袭至今。代表性的佛经有《水陆仪轨会本》《瑜伽焰口》《禅门日诵》《大方广佛华严经》等。

天宁寺梵呗唱诵和其他梵呗一样,其文学形式分为“赞、偈、咒、白”四大类,而表演形式则以清唱为主,伴有打击乐形式的多种法器。法器种类有大鼓、手鼓、铛子、铪子、引磬、大磬等,使用场合多样,规制大小不一。天宁梵呗的节奏沉稳扎实、风格哀婉,唱腔讲求三弯九转、依字行腔,“宽、嘡、甜、蜜、脆”是其基本特征;唱诵经文大多是长短句,有五句赞、六句赞、八句赞、十句赞等句式结构,其历史渊源与我国唐宋词格有密切关系。

自明、清以来,天宁梵呗被公认为禅宗唱念的“正宗”,禅宗唱腔的“活化石”。现今几乎所有汉传佛教地区,从我国的内地、香港、台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禅宗寺院的梵呗唱诵皆以常州天宁寺为范本。

目录

概况简介 编辑本段

天宁寺呗唱诵是一种宗教音乐。主要是指江苏常州天宁寺的梵呗音乐。梵呗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常州天宁寺梵呗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其梵呗唱诵向来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
2007年10月,天宁寺梵呗唱诵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传承 编辑本段

常州素乃齐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呗发祥之处。齐永明七年(公元490年),竟陵文宣王萧子良“集京师善声沙门”研讨我国佛教音乐创作,确定了南方梵呗以哀婉为主的风格特点。天宁寺梵呗“曲调一直保持着较为统一的规范,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为各地寺院所师法。
20世纪40年代,每年有100多位僧徒在天宁寺佛学院结业后分赴各地,使天宁寺梵呗唱诵遍传国内。1949年,该寺戒德等数位高僧大德赴台,分别担任台湾一些著名寺院住持,前方丈敏智大和尚,任美国纽约世界佛教中心导师及美国纽约大乘寺住持,遂使天宁寺梵呗远播海外。近代,大陆及港台各地寺院的梵呗唱诵,皆以常州天宁寺为范本。当前,新一代梵呗唱诵姣姣者崭露头角,天宁寺梵呗唱诵保留着传统风貌,保持着汉传佛教梵呗唱诵的领军地位。1990年10月,天宁寺梵呗唱诵团应邀赴京参加首届“中国佛教、道教音乐周”演出,深得各方好评,并出版了《天宁寺唱诵》(录音带三盒)。

发展现状 编辑本段

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当前仍然保持着节奏哀婉沉稳的传统风貌,曲调统一规范,其“唱赞”部分,古朴委婉、格调高雅,庄严肃穆,韵味古朴清雅,严格地保持着“一板三眼”的节拍特点;“诵经”部分的节奏张驰有度,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声部,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和典范,至今仍为各地寺院所师法,被宗教界、音乐界公认为南方梵呗唱诵之代表。
梵呗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南方佛乐以梵呗唱诵见长,其代表性寺院即为常州天宁寺。我国佛教界向有“高旻寺打坐金山香,天宁寺唱念盖三江”之说。
常州天宁禅寺现任方丈松纯系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吟诵调    下一篇 骆山大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