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效应
情绪效应(Emotiona lEffects)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又称情感效应。尤其是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情绪状态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接触时主体的喜怒哀乐对于对方关系的建立或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差异。与此同时,交往双方可以产生“情绪传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正常,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映,就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被管理者的情绪,双方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交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产生因素 编辑本段
发亮的眼睛
在教学中,教师的眼睛能表达深刻而丰富的教学内容,能使师生感情和谐交流,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地进行。但也可以双目困滞,眼望天花板或眺望窗外,使得学生无神听计,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效应。
有力的手势
随着课堂教学情节的发展恰当地配以手势,将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共鸣。相反,如果频繁的舞手或双手紧插口袋,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毫无朝气,死气沉沉,思维活跃不起来,精神打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稳健的身态
教师教学时的身态,如果给学生以稳健、大方、自然、洒脱之感,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反之,学生就可能不不安情绪或不舒服之感。
幽默的语言
教师讲课语言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受到启迪;也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慌乱的情绪,达到心理安宁。
总之,在教学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可以加强课堂的情绪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心理的共鸣,导致良好的情绪效应。老师,努力做到“微笑服务”吧!
健康危害 编辑本段
人也是一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于是人们把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也称之为“野马结局”。一个人大发脾气或生闷气时会对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各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生气发怒时能伤心损肺:气愤必然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慌心痛;呼吸急促,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同时,生气时会出现气极忧虑,并伤脾脏;胃感饱胀不思饮食,久之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因此可谓伤脾伤胃;生气发怒可使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尿道受阻或失禁,并使肝胆不和肝部疼痛,可谓伤肾损肝。
除此之外,生气还能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长久后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可见生气发怒可致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并带来极大的损伤。
教学应用 编辑本段
情绪效应是指教学中师生的不同情绪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的情况。课间休息时,几个同学只顾玩篮球,忘记了上厕所,上课铃响后他们才想起来。任课老师生气了,对这几个同学狠狠骂了一顿,并对大家说,谁要再迟到就把他的家长找到学校来。挨了批评的学生们目光暗淡,呆呆地望着老师不敢出气,有几个同学肚子里叽哩咕噜,心里很不服气。结果整堂课下来没有什么东西学进去。这能怪学生吗?不!要怪我们的教师没有笑脸相待。以致引起了学生的情绪变化“后遗症”。如果我们能象古希腊杰出的哲学浓德漠克利特那样,以微笑迎人,不摆架势,更不训斥人,那么,就会收到良好的“情绪效应”。
与上面的例子相反,有天,某校上课,由于听课的人多,开始时,学生情绪紧张,教学气氛不太活跃。执教老师笑着说:“怎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多了,大家就害怕了?反正做媳妇的总要见公婆的,大家不必紧张。”学生们被他一说一下子逗乐了,紧张情绪自然消除,这堂课的效果也不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