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
斑鸠是鸽形目(学名:鸽科)斑鸠属(学名:链鸽属)鸟类的总称。斑鸠在外形上与鸽子相似,但比家鸽小,因此通常称为“鸽”,以区别于“鸽”。相对而言,斑鸠的羽毛多为灰色、褐色或红褐色,没有金属光泽;头、小颈、窄口窄而短,弱翅狭长。第二和第三初级飞羽最长,尾部长而凸起。鞑靼人短而强壮,脚趾狭长,适合行走和奔跑。
斑鸠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主要栖息于低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丘陵、沙漠绿洲、平原森林、河边森林或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斑鸠属的各种斑鸠外形相似,但头部大小和羽毛颜色等外观不同。我国现有斑鸠6种,分别为:欧洲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褐斑鸠和火斑鸠。
斑鸠,体长25-28厘米。头部深灰色带蓝色,下颈部两侧有黑色斑块,每片羽毛边缘为白色;肩羽、小羽、内羽、飞羽均为褐色,羽基有黑褐色三角形斑点;下巴、喉咙和头部呈淡酒白色,喉咙为白色;腹部两侧为浅灰色。
斑鸠,体长31- 35厘米。头颈部灰褐色,略带红色,后颈基部两侧各有一蓝灰色黑斑;上背褐色,羽缘红褐色;下背部和腰部为蓝灰色;尾羽为棕色,末端有一条宽的灰色带;肩羽和三级飞羽呈深褐色,羽缘红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为深棕色;下半身为红褐色,腹部中央为浅灰色,尾巴两侧和下方的羽毛为蓝灰色。
灰斑鸠,比山斑鸠略小,全长28- 30厘米。头部和颈部为灰色,逐渐转为浅粉色;后颈有半月形黑色颈圈;背部、腰部、肩部和小羽毛呈红褐色;尾羽为灰色,羽基为黑色,外部变为灰色;翅膀上的羽毛多为蓝灰色;飞羽是深棕色的。下巴和喉咙是白色的,下半身的其余部分是浅葡萄灰色的,胸部是粉红色的,两侧和尾巴下面的羽毛是蓝灰色的。
珍珠颈斑鸠,长27-31.5厘米。头部为浅灰色,头颈部其余部分为葡萄灰色;后颈部和两侧为黑色,带有白色斑点。上半身其余部分为浅褐色,羽缘红褐色,飞羽和大羽黑褐色;中央尾羽为浅棕色,外侧为一对深棕色;下半身呈葡萄灰色,下巴、喉咙和腹部呈苍白色,接近白色。
褐色斑鸠,体长25-26厘米。尾巴长,翅膀短。它与灰斑鸠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没有黑色颈环,颜色较深,更像欧洲斑鸠。颈部和翅膀上没有像鸽子那样的图案,但有一条带有黑点的棕色颈带。侧尾羽有白色末端和独特的蓝灰色翼斑。
斑鸠,体长21- 24厘米。雄鸟,黑色项圈横跨后颈基部并延伸至颈部两侧;上背部、肩部、大羽毛和喉咙到下腹部都是酒红色;尾部被深灰色-黑色覆盖,中央尾部为灰褐色,外尾部为黑色,具有宽的灰色或白色羽毛末端,尾部覆盖白色羽毛。雌鸟,后颈基部的黑色项圈较细较窄,不如雄鸟明显,下半身为浅棕色,略带粉红色。下巴和喉咙是白色或接近白色。
分布迁移 编辑本段
分布
斑鸠属各种斑鸠在世界上的分布各不相同,分布区域有大有小。分布区域较大的有斑鸠(东亚、南亚、西亚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褐斑鸠(非洲大部分地区、西亚、南亚和中亚部分地区)和欧洲斑鸠(欧洲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小分布区,如粉胸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lugens)和白翅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reichenow)主要分布在非洲部分地区。爪哇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bitorquata)目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
斑鸠在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和甘肃西北部,属于夏候鸟。斑鸠分布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斑鸠分布于除中国东北、内蒙古北部、台湾省和海南省以外的所有地区。珍珠颈斑鸠分布于河北、北京以南、西藏和青海东部,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褐斑鸠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西部(新疆喀什、天山、英吉沙)。斑鸠分布于西藏南部、青海、甘肃、陕西西南部、山西、河北南部、海南岛和台湾省。各品种的中国分布图如下图所示(红色区域)。
迁移
在斑鸠属内,喀麦隆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hypopyrrha)、粉胸斑鸠、哀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decipiens)、灰斑鸠、白翅斑鸠和爪哇斑鸠属于非候鸟,其余属于候鸟。但即使是同一种鸟,在不同地区也有一定的迁徙差异。例如,在中国,欧洲白鸽属于夏季候鸟,春季从3月到4月迁徙,秋季从9月到10月迁徙。斑鸠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留鸟,也是东北地区的夏候鸟。它于3月下旬转移到繁殖地,并于9月至10月向南转移。灰斑鸠、珠颈斑鸠和棕斑鸠都属于我国分布区的留鸟。斑鸠是长江以南的留鸟,也是长江以北的夏候鸟。春天,它在4月转移到北部繁殖地,秋天,它从9月转移到10月。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斑鸠主要栖息在低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的森林、丘陵、沙漠绿洲、平原森林、河边森林或灌木丛中。然而,受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属中不同鸟种的海拔极限是不同的。根据已知的统计数据,山鸠分布的海拔极限可达4000米,粉胸鸠(Streptopelia lugens)和褐鸠的海拔极限也分别可达3200米和3000米。更具体的栖息地,以中国分布的斑鸠种类为例:
斑鸠主要栖息在平原和低海拔山区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出现在次生林、人工林、果园、公园、沙漠绿洲和农田中的小丛林或灌木丛中。
斑鸠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和山地阔叶林、次生林、混交林、人类果园和农田或住宅小区旁的树木。斑鸠擅长栖息在平原、低海拔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森林中,经常出现在农田、耕地、果园、灌木、城镇和村庄附近。
珍珠颈斑鸠栖息于低海拔山区、平原、草原和有树木的农田,经常出现在村庄附近的树林和竹林中。它更善于与人类共生,喜欢在地面上觅食和饮水,栖息地环境相对固定。
棕斑鸠主要栖息在沙漠和半沙漠的绿洲和灌木丛地区,在农田、村庄、城镇、果园等人类栖息地也有分布,不怕人。斑鸠栖息于低海拔山区、丘陵、平原、田野、村庄和人类房屋旁的树林、竹林和果园。这种鸟喜欢呆在电线或高高的枯枝上。
生活习惯 编辑本段
觅食行为
斑鸠属的不同鸟种有着相似的食性,更喜欢以筑巢地周围的农作物、植物种子、水果、草籽和昆虫为食。觅食时间都在白天,但具体时间不同。然而,由于世界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斑鸠属内不同种类的食物和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例如:
斑鸠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桑树、玉米、芝麻、小麦等农作物和少量昆虫幼虫。觅食通常发生在日出后,主要在空旷地、林间空地和路旁,进食后常停留在林冠中。
斑鸠主要吃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草籽、嫩叶和嫩芽以及农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绿豆、油菜种子等,偶尔也吃鳞翅目幼虫和甲虫等昆虫。觅食多在林地上、林缘和农田中。
灰斑鸠及其习性与山斑鸠相似。它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但也吃草籽、农作物谷物和昆虫或其幼虫。
斑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豌豆、大豆、芸豆、油菜、芝麻、高粱和绿豆。有时它们也吃动物性食物,如蝇蛆、蜗牛、昆虫或马蝇幼虫。通常在早上天亮后或下午晚些时候,我出发去地面上觅食,并经常在离开前唱一会儿歌。
棕斑鸠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花蕾和农作物种子为食。觅食主要在地面上,有时在果园、公园和街道上。
斑鸠主要以植物浆果、种子和果实为食,也吃水稻、玉米、荞麦、小麦、高粱和油菜籽等农作物种子,偶尔也吃白蚁、蛹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社群行为
斑鸠属的所有斑鸠种类都喜欢单独行动,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
例如:斑鸠擅长单独或成对活动,除了觅食和喝水外,很少成群活动,甚至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活动;斑鸠喜欢成对或三五成群地活动或觅食;灰斑鸠多以小群体活动,有时会与其他斑鸠品种混居觅食;珠颈斑鸠更善于与人类共生,常以小群体活动,有时与山斑鸠等其他斑鸠混居,喜欢在地面觅食、饮水;棕色斑鸠不太怕人,经常成对或三五成群地活动,也能在地面上快速行走;火斑鸠也经常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与山斑鸠和珠颈斑鸠一起群居或觅食。
飞翔鸣叫
斑鸠飞得更快,觅食时可以像鸽子一样在地上行走;斑鸠属所有物种的叫声都与“咕咕”或“库库”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音调、音色和长短。
例如:斑鸠飞得很快,拍动的声音短促而清脆,生活在林地中。夏天飞行时,它会发出轻柔的“咕咕”声。每次通话大约持续2秒钟,通常会重复3-4次,间隔几秒钟。斑鸠在地面上非常活跃,经常小步疾走并来回摆动头部。飞行时翅膀的拍打频率高,直线飞行速度快,但从树上飞到地面时经常使用滑翔。斑鸠声音低沉,像‘库-库-库’一样重复多次;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咕”,第二声较重,重复多次;珍珠颈斑鸠飞行时拍打频率很高,所以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它的歌声嘹亮,比斑鸠的歌声略高。唱歌时,它像“ku-ku-u-ou”一样鞠躬,一分钟内叫十多次,有时结尾还会加一个“ku”。棕色斑鸠不仅能快速飞行,还能在地面上快速行走。这个物种听起来比其他物种更像人类的笑声,所以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笑斑鸠”;斑鸠飞得很快,同时发出拍动翅膀的“呼呼”声。这种动物的叫声是一种有规律但不明显的“咕咕”声。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斑鸠属各种斑鸠在筑巢、产卵量、孵化和育雏期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来说,它们在灌木丛或灌木丛中筑巢,产1-3枚卵,大多数是2枚。孵化也是父母双方的共同参与。孵卵期不超过20天,雏鸟大约在15-20天内离巢。例如:
欧洲斑鸠的繁殖季节是从5月到8月。该物种成对筑巢,在森林边缘,也在农田和房屋附近的小丛林或灌木丛中。巢离地面的高度多为2~6米,呈扁平圆盘状。它主要由细细的枯枝组成,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每个巢产1~2个蛋。鸡蛋是白色的,光滑无斑点,有光泽。雌雄亲本轮流孵蛋,孵化期13~ 14天,雏鸡21日龄左右离巢。
鸽子的繁殖季节是从四月到七月。一般来说,每年繁殖2窝。在森林或灌木丛中筑巢,也在竹林和人类房屋旁边的树上筑巢。通常在树干附近的树枝上筑巢,离地面的高度为3~ 7米。巢主要由细小的枯枝组成,呈圆盘状,结构简单。每个巢产2个蛋,蛋白色、光滑、无斑点。父母双方均参与孵化,孵化期为18-19天。在巢中待了大约18-20天后,雏鸟离开巢穴,飞出去自己觅食。
斑鸠的繁殖期为4-8月,一年可繁殖2窝。该物种通常在小树或灌木丛中筑巢,在人类房屋和果树中也有发现。巢是用细枯枝搭成的,比较简单,离地高度在3米以上。每窝产两个蛋,蛋呈乳白色。孵化工作主要由雌性完成,雄性大多在巢穴附近休息和守卫。孵化期为14-16天,雏鸡在孵化后15-19天独立离巢。
斑鸠的繁殖季节是从3月到7月。它通常在小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和灌木丛之间筑巢,山坡上的岩石裂缝中也有它的身影。鸟巢由稀疏的树枝制成,呈扁平的盘状,相对简单。每窝产两个蛋,蛋洁白光滑,一尘不染。雄性和雌性都参与孵化,孵化期约为18天。雏鸟在孵化后11-18天练习绕巢飞行,当它们成为父母时会有人陪伴。
褐斑鸠的繁殖期为4 ~ 10月,一年可繁殖2~3窝。该物种通常成对或成小组筑巢,大多在村庄前或公园和果园的树上、竹林、灌木和建筑物中以及废弃的房屋中筑巢,有时直接在裸露的地面、荆棘丛或仙人掌丛中筑巢。巢主要由枯枝组成,枯枝浅而粗糙。每窝产2枚卵,卵为白色,孵化期为13~15天。雌雄亲体昼夜交替孵化,雏鸟14~16天后离巢。
斑鸠的繁殖季节为2月至8月,北方以5月至7月为主。雄鸟和雌鸟成对筑巢,巢建在丛林中的树上,或疏林中,一般放在树冠外较低树枝上茂密的绿叶中,隐蔽性很好。巢呈圆盘状,结构简单而粗糙,主要由几根枯枝组成。每窝2个蛋,白色。孵化期为11-12天,育雏期约18天。
保护措施 编辑本段
物种状况
斑鸠属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LC,最不受关注”类,这类鸟类通常有稳定的种群。例如,棕色斑鸠的数量估计高达820万只,种群数量稳定;全球灰斑鸠种群数量甚至高达4000万至7500万只,且种群数量稳定。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尽管欧洲斑鸠的种群数量仍然较大(估计成鸟数量高达4000多万只),但欧洲的种群规模预计将在大约16年内减少30-49%。在中亚和俄罗斯国家,这一物种种群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还有种群状况严峻的白翅斑鸠。
危险因素
欧洲斑鸠的风险评估是基于“A2bcd+3bcd+4bcd”的规则,主要威胁是人为因素,如驾驶、狩猎和破坏巢穴以获取卵。白翅斑鸠的风险评估基于“C2a(ii)”规则。风险因素包括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由于转向农业和伐木业,适合人口居住的河岸林地遭到破坏。此外,有关国家(地区)之间或内部的武装冲突也可能对该物种及其栖息地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斑鸠属的一些鸟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安全”,但在一些特定国家或地区处于急需加强保护的阶段。例如,在中国,棕色斑鸠也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中,这是由于当地人为了得到鸟蛋而捕杀和破坏巢穴造成的。
保护措施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认识到斑鸠保护的重要性。斑鸠已经成为欧洲保护研究和努力的焦点。例如,在英国,2012年发起的斑鸠行动汇集了四个组织:皇家鸟类保护协会、CG、PCT和NE,旨在扭转这种斑鸠在英国的下降趋势。此外,欧洲euro life+资助的项目也于2015年启动,旨在制定斑鸠国际物种行动计划;横跨欧洲和亚洲的俄罗斯联邦也将欧洲白鸽列为保护对象,并将其选为年度国鸟。
在中国,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特别是“清澈的水和葱郁的山是无价的资产”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根据中国的法律,斑鸠属的所有鸟类都不受国家保护,但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关于“三有动物”保护,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最高法对什么构成“情节严重”也进行了明确解释。对于我国的褐斑鸠来说,需要进一步摸清分布现状和资源状况,在产地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实现种群恢复。
保护等级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斑鸠属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LC,最不受关注”类。然而,该属中还有两种鸟类,欧洲斑鸠和白翅斑鸠,属于其他濒危物种;此外,还有另外两种属于LC级别但种群趋势被评估为下降的鸟类,这也需要额外关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