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拳
燕青拳又称秘踪拳、迷路拳、迷踪艺或猊猔拳,是中国拳术之一。燕青拳起源相传可追溯到唐代时期,由少林寺以僧人外出,见到一种猿状动物相斗,遂得到启发,后造此拳。
具体传承不明,由多个版本流传。明确记载在清朝乾隆中期山东省岱岳人孙通所传授,其传承支脉中,陈东善一支全面、系统、完整地继承了孙通所传的燕青拳。燕青拳以轻灵著称、强调步法的灵活性、动如闪电、手法善变、擅长贴身近摔,可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而燕青刀法则勇猛、刚烈,势大力沉。
燕青拳包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凝聚了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了解历史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传统的中国武术,燕青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第二批)项目编号:Ⅵ-10。
拳术特点 编辑本段
拳术套路
燕青拳内容丰富,基础徒手套路有燕青弹腿、燕青架子、秘宗架子,绵掌拳、练手拳、插锤、秘宗拳、燕青拳、豹拳十二式、大五虎拳、小五虎拳、大进拳、小进拳、趟拳、岔子拳、燕青靠拳一路等。
使用器械
燕青拳器械包括青萍剑、昆吾剑、八仙剑、燕青四门单刀、燕青双刀、劈挂刀、春秋大刀、朴刀(双手带)、小花刀、行者棒、六合枪、五虎群羊枪、九枪、八卦奇门枪、勾镰枪、双头枪、十二连戟、行钩、梅花钩、太师鞭、孙膑拐、钩枪拐、沉香双拐、双铜、鸳鸯钱、云魔棍、行者棍、三节棍、二节棍(梢子)、太师鞭、十三节鞭、月牙双斧、开山大斧、镖、流星锤等;
拳术基础
燕青拳功法口诀:"一功二力三胆四艺"。首先是练功夫,二是练力量、硬功三是练胆量、智慧,四是练艺,进招破招。四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开。燕青拳法注重"慢练功,快练攻"。
基础功法包括五方面,即腿脚功(根)、腰背功(轴)、手臂功(稍)眼神功(精)、气力功(本)。其练功方法,主要依靠基础套路和单独练习。腿脚功主要练习五个方面,即站桩、压劈、悬摆、弹跳、低扫等。腰背功主要练习五个方面,即下折、伸长、摆涮、额甩、提拔等。手臂功主要练习五个方面,即环绕、摇摆、屈伸、抓捋、压托等。
拳术技巧
燕青拳手型多样,有拳、掌、勾、爪、拐等十几种,手法有云手、捋手、缠手、掸手等近二十种。腿法变化多端,有弹、踢、蹬、蹦、搓、跺、撩、扫、踩勾、蹶等十数种。
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独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则以蹬步和系统套环步为主。
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猿纵,似猫行,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拳术套路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有抱、靠、填、粘、卷、提、掸、拗、顶、弹、拨、撩、击、拦等,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
八字秘诀
练功有八大招,分别为抱、靠、填、黏、卷、提、挎、掸。此八招是燕青拳法之纲要,每字含义不能以一招一式替代,蕴含于招术之中,用法灵活多变,每字含八目,共六十四目。基本功练习精熟,技击法自会精深。这八个字实则用力的八种方法,简称八劲。
影响价值 编辑本段
文化价值
燕青拳是中国武术的代表拳术之一,中国武术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燕青拳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
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所记载的108位梁山好汉其中之一就是燕青。燕青武艺高超,忠义无双。由于对燕青的崇拜,故后人把燕青作为燕青拳的创拳人。燕青拳中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体现了燕青拳造型美的特点,把动物的行动姿态通过人的形体语言表现出来,自然就会显现出燕青拳的造型魅力。还有一些招式名称如"赵云怀中抱太子""翻身身刀劈颜良死""回身又诛文丑亡""六郎提枪人人怕"等招式向人们传传播了历史典故,有助于习练者进入相应的文化意境,加深了人门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从美学上,燕青拳讲究"中和为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主张。"中"强调处理事物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是实现对立统一的途径,"和"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立统一。例如燕青拳架势轻巧、虚实相辅、变化灵活、快慢有度的功法特点和"慢练功,快练攻"的习练特点就是中和之美的体现,也是姿势美、劲力美、节奏美和结构美的具体呈现。
燕青拳看似术重韵薄,其实不然,燕青拳也相当注重"气韵"。燕青拳动作潇洒大方又灵活多变,一法变变数招,气韵随身行,特别能体现武术的练意、练气和练神。
健身价值
燕青拳具有独特的健身娱乐功能,也是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重要价值依据。经常练习者使自身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速度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凡燕青拳习练者,入门必先学燕青架子,燕青架子由120个动作组成。在练习中,凡遇到提膝的动作都会做单腿蹲起动作,数量由少渐多。拉架子主要是提高习练者的气力,同时强调动作的规范性。通过加强腰腿的练习,延缓腰腿机能衰退,能够起到强腿壮腰的作用。燕青拳的套路演特别注重一正一反,动静结合,刚柔并济。
常练习能够全面协调身体各个机能,调理经脉、通气血、理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的健身功效。燕青拳讲究"拳不离手",但提倡"止戈和平,点到即止",说明燕青拳是以习武健身为宗旨的。
技击价值
燕青拳的技击特性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这两个部位的动作可以决定胜败。燕青拳讲究出手连三招,即技击的连续性;又强调一招数法,即招数的灵活性。燕青拳口诀中的"手似两扇门,全凭腿赢人",就是燕青拳技击性特征的典型概括。
教育价值
燕青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保留相对完整的拳种之一,在近三百年的传承中,不断吸收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使燕青拳在师徒相授的过程中不断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品格和修为。
燕青拳蕴含了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传统武德和民族精神。同时,燕青拳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精神,在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一拳种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拳械练"三位一体的套路体系,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拳种。
燕青拳注重"手眼身法步,精壮巧妙神",这一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重在强调人与自然的顺应和协调,武术所强调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与此一脉相承。燕青拳注重技术和精神的双重修炼,根据不同的时节采用不同的习练方法以顺应人体机能的需要,从而达到练功的目的,体现了和谐皆自然的习练观。
经济价值
燕青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保护和抢救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其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技击价值和教育价值实现经济价值方面的转化,以促进其传承发展。可以对燕青拳进行旅游文化资源方面的开发,组织燕青拳文化主题游,让游客体验燕青拳的传统礼仪文化化、人文历史和技击技能,还可打造精彩的民族特色的燕拳表演团队进行国内外巡演。此外,开发燕青拳的文化衍生产品,如纪念品、图书、音像、器材、服装、竞赛、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动漫等,让这门古老的拳种更加贴近时代。
燕青拳的健身价值同样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其架势优美,文化历史丰富,可以开展青少年培训可以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双重价值。燕青拳在习练中非常注重强腿壮腰,对于中老年加强腿部和服腰部锻炼大有裨益,因此可以发展养生简化版燕青拳套路的讲座和培训都极具市场价值。
保护传承 编辑本段
申请非遗
燕青拳流传于河北省沧州市,相传习练者有宋代周侗、林冲、卢俊义、燕青、岳飞等。至清代,武师孙通把这一拳种传入沧州。近代霍元甲、姜容樵、郭锡山、陈凤歧等武术名家都曾练过燕青拳,其相关事迹被传为武林佳话。
燕青拳具内家拳练精化气、弧形走转之势,又兼有外家拳的开张、劈打、舒展之态,更以其动作变化丰富而体态灵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此拳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招式大开大合,有排山倒海之势,内藏杀机,专击人身之要害,往往一招半势能制敌于死地。燕青拳雄浑沉穆,巧拙相生,向为历代习武者所重。
燕青拳能强化人的体魄,培养人的顽强品格,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养生之道具有重要作用。燕青拳富有观赏性,很难掌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武术活动走入阶段性低谷,颇有造诣的拳师相继谢世,年轻武师功法出众的凤毛麟角,导致燕青拳拳械流失,传承堪忧。于是河北省沧州市 申请燕青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级别
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入编号Ⅵ-10。
2011年(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非遗编号NMⅥ-25。
2019年11月,沧州市武术协会获得“沧州武术(燕青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2022年6月,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传承人
郭宝申,1957年8月出生,山东滨州人,祖籍河北沧州。滨州市燕青武术馆馆长,中国武术六段,2006年11月2日担任滨州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至今,自幼随祖父郭仲三及伯父郭玉芬习家传燕青拳。2007年,郭宝申成立滨州市燕青武术馆,以武馆的形式规范化教学。22007年山东省武术段位大赛,获传统拳术第一名、传统刀术第一名;2009年平香港第七届国际武术节,荣获枪术第二名、拳术第三名;2010年受丹麦麦领事馆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丹麦馆武术展示。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市级、省级及全国各类比赛荣获众多奖项,全国各地慕名求学的学员络绎不绝。齐鲁教育电视台、滨州电视台、《大众日报》《鲁中晨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
民间传承
燕青拳在古代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群体传播,从燕青传分支及传人上则不难看出,群体参与是燕青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种是家庭传承,是指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的人进行传播和教授。第三种是师徒传承,通过拜师收徒进行的传承。青拳的五大分支中,都包含了家庭传承,有的是血缘传承,有的则是师徒传承。
武校传承
燕青拳在沧州市常年有拳师在运河区境内义务教授燕青拳,自1990~2010年分别在沧州市西体育场、沧州市人民公园、沧州市胜利公园,运河区一中前街、沧州市电业局附近几个固定场所教授,有100多人习练过燕青拳。祁鸣松在沧州电业局办过多期武术培训班,很多孩子都来找他学习武术。1995年,祁鸣松创办沧州国术馆,十来年的时间,累计教授学员数千人。
媒体传播
燕青拳的传承途径在群体传承和家庭传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社会传承,就是通过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通过书籍、杂志、报刊、影视、媒体、网络、表演、比赛等各种媒介,传播燕青拳。例如2011年,燕青拳被批准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燕华为代表性传承人为弘扬燕青拳,先后撰写出《燕青后裔谈燕青拳》《浅谈燕青枪法》《浅谈燕青棍法》《燕青单刀》《燕氏清平剑》《燕青翻子拳》《燕氏清平大刀》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及省级的《武林》《精武》《中华武术》《武魂》等杂志上。燕华还通过整理修订祖传手抄本《燕青拳谱》,撰写出了近20万字的新《燕青拳谱》一书,为全国各地的燕青拳爱好者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单边主义 下一篇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