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其他艺术    其他文化    生活科普   

扬琴

扬琴,又称为“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或“蝴蝶琴”等等,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弦乐器。关于扬琴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人们普遍认为,扬琴是明代由波斯经海路传入中国的,最初只流行于广东,清末才遍及中国各地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不断改造,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中国扬琴和欧洲扬琴、西亚-南亚扬琴并列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

扬琴种类繁多,主要由扬琴组成、琴码条、滚轴、变音小推车、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等部分构成。它音色明亮、清脆响亮,刚柔并济,慢奏既能发出丁咚山泉的音色,快奏又能发出潺潺流水的音色,带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演奏技巧丰富。主要用于中国传统戏曲和说唱音乐,尤其是粤剧、吕剧、闽剧等戏曲乐队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其他种类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它发展到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并在长期的演奏中逐渐形成了广东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是不同的流派,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四川扬琴成立于2008年、2011年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2008年,湖北恩施扬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录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起源

关于扬琴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中国 的本土理论根据《琴学新编》 《清稗类钞》中的记载,有中国学者认为清代广州地区扬琴普遍,多用于伴奏扬州小曲,而扬州艺妓在广州更为活跃,因此认为扬琴起源于扬州;另一种说法是其他国家引进了中国 s理论现代学者认为,扬琴是从其他国家传入的,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西亚的波斯湾、 北阿拉伯海、 红海海域是地理坐标中心,从广东走海路、 澳门传入中国。另一个是阿拉伯海北部、 南欧为起点,从中亚出发、 西亚沿帕米尔高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疆。目前一般认为,扬琴是从其他国家传入中国的。

据史料记载,扬琴最初被称为“洋琴”起源于中东的波斯地区,后来传播到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大约在明朝时期(1368~1644)传入中国,主要用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民间说唱的伴奏,并且随着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发展,早期的名称有“铁琴、铜丝琴、蝴蝶琴、敲琴”等等,都表明了扬琴的材质和造型因素。早期的扬琴是一个梯形或长方形的盒子,面板上有几十根钢弦,为2根/三个地方有条形码,使得每根弦发出两个五度关系的音调在南亚也叫Satellini,这个Satellini现在还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传播。

发展

明代从公文《皇朝礼器图式》到文人写的《锦城竹枝词》、扬琴在风俗和记录的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如《杭俗遗风》。银广仁 、张如霜 s 《澳门记略》记载扬琴的弦乐器是由洋木 改过来的“琴槌”改成竹子 “琴竹”而邱寿在《琴学新编》年记载的那本外国“洋琴 ”改为“扬琴”明末清初,由于统治者封闭保守,扬琴没有进入官方音乐,但18世纪末,随着民间器乐合奏作为一种独立音乐的兴起,扬琴遍布全国;自晚清以来,广东音乐中一直使用扬琴、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在20世纪20年代,它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

其他国家

欧洲扬琴体系

扬琴不仅在中国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体系。Cimbalom匈牙利扬琴属于欧洲扬琴体系,起源于中亚、 因移民等原因传入欧洲到了中世纪, 在很多国家流行,有不同的名字德国称之为 “  huckleberry”,英国称作“hammer mill”,法国叫 “关于鼓室”西班牙称之为3356“Saltrio”,匈牙利称作“Qin Ba Long”1848年独立战争后, 成为匈牙利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

南亚-西亚扬琴体系

以色列、伊朗扬琴属于西亚扬琴体系, 桑图尔是该地区扬琴的统称它的形状是梯形的,由胡桃木制成,它有三个和弦区,从右到左的音区是E1到 f4,每个音区有一个八度它是马卡姆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伴奏乐器。主要出现在伊斯兰文化中、印度 美国的文化区域根据他们的文化有他们自己的模式等级组合。各个国家也根据自己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改革,创造出了符合各个地区音乐风格和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特点的扬琴;在亚洲,受中国 s扬琴,其他国家的扬琴在外形上与中国传统扬琴相似但 在调式和演奏方式上根据其民族音乐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名字也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比如蒙古语“Yoochin”,日本的 “ yankin” , 在哈萨克斯坦“chang”其他国家的扬琴也是如此。

地方流派 编辑本段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属于四川地方乐种,主要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地区。它与川剧关系密切,相互借鉴吸收,逐渐形成了应用广泛板式多变的结构“大调”,且属于曲牌对联结构,抒情性强“越调”两大类唱腔结构。四川扬琴的表演形式是由手持扬琴的歌手分别表演、鼓板、怀鼓、三弦、胡琴二胡等乐器,自弹自唱,以唱为主,说为辅,演员是分开的、旦、净、丑等角色说唱。有主唱和伴唱,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也有团唱和声乐支持等演唱形式。扬琴音乐丰富细腻委婉,有暴风雨和闪电、浪浪等多种音乐形象,表现手法丰富。与京胡、三弦一起称为“三大件”,又与碗碗琴、鼓板合称为“五方”。

江南丝竹扬琴

江南丝竹扬琴也叫“苏南丝竹”吴越丝竹”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丝竹民间乐器,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周边等地区。江南丝竹的不同乐器之间有一种默契所有乐器的演奏者都要熟悉基本的旋律框架,根据各自乐器的表现即兴发挥有区别有组合,轻重缓急分明,造成不同声部之间的织体变化,形成复调。其节奏的特点是由慢到快而收尾,有条不紊的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抑扬顿挫,适合舒缓、轻柔、风格优美,有八度双音、衬音、花音、弹轮、波音、倚音、颤竹、反竹、长轮等演奏技法,音乐风格细腻典雅,精致优美,韵味隽永,稳定悠扬,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

广东扬琴

广东扬琴又称“广东乐曲”广东小曲”广东是扬琴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它来自传统音乐、戏曲曲牌、民歌和小调经过演变,在清末民初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品种,主要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语区。它的音乐大多是这类音乐的合奏,经过点缀花卉的演奏,演变成扬琴音乐,也有一些是专门为扬琴谱写的独奏曲。广东音乐扬琴有较短的竹子、柔和流畅优美的音乐风格,明快的节奏,适合热闹、婉约、精致的风格,连奏、花音、坐音、顿音、衬音、颤竹、轮竹、朱七等演奏技法展现了广东扬琴华丽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东北扬琴

东北扬琴是扬琴与皮影戏结合的产物,是皮影戏中的主要伴奏。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东北扬琴竖琴竹的硬度较软,适合中柔中刚等特殊表现技法的风格其音乐风格委婉,刚柔相济,内敛清朗颤音、滑颤、揉捏等特殊演奏技法具有鲜明的东北特色。

构造种类 编辑本段

构造

扬琴有多种形状,由主体和附件组成。主体部分是琴体,附属部分由琴码条组成、滚轴、变音小推车、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滑指套等零件;琴面设有琴码、琴弦、山口、滚轴板、弦轴、挂弦钉等。

扬琴扬琴

琴身以共鸣箱为主体,长约90~97cm,宽约32~41cm,高约5.7~7cm,通常呈蝴蝶或扁梯形。框架由硬木和桦木制成、首选榆木,由两个侧板和左边一个挂线板组成、右弦板组合,上面板鱼鳞、由白松或泡桐木制成,底板可覆三层胶合板。共鸣箱内安装有音梁和音柱,两侧上方安装有滚轮板。面板两侧有一个山口,用长红木做成直线或之字形,用于串线。共鸣箱内面板对应的每个编码都配有声束和声柱,与表面相连、底板、前后侧板相连将琴箱分割成几个空间,两侧上方安装滚轮板。声束板上开有45个圆孔作为风眼,使共振后的声波在共鸣箱内对流,然后从音孔出来;面板上有2~5个峰谷形的条形码,一般用竹子制成、红木或牛角做的,左边是高音码,右边是低音码凸峰用来撑弦,凹谷有另一个码上的弦穿过;琴弦是钢丝弦,高音部分是裸露的,低音部分是缠绕弦,是在裸露的琴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只有从山口到码子的一段琴弦是振发部分;秦竹,又名秦宽、秦茜和秦子是两个直男、轻重厚薄均匀、用来敲击发音的弦的小的有弹性的竹锤。

种类

传统的扬琴是一对马,包括“双七音”双八音”等形制。随着现代扬琴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和音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最早的传统蝶式扬琴、竖琴扬琴发展到现在的401型、402型、501型、502型、电扬琴、多功能扬琴、低音大扬琴、扬琴的种类很多,比如高音扬琴,其中402扬琴在教学和音乐会演奏中更受欢迎。

401扬琴

401扬琴在辊盘上配有变音槽,12个铜车,12个谐音;采用多码条平行排列,避免琴体过度放大、体重增加减少了纵向八度音阶的构成;音位扩大、音域宽,四个八度,两个度。

402扬琴

402扬琴是在401扬琴的基础上发展改进的,降低了码带高度,提高了音质;原来的铜弦换成了银弦,音色纯正;增加右二、右三码同音字异位音位,更方便中高音的传递;发音灵敏度高。

501扬琴

501扬琴变调槽减为一个,增加半音解决变调;音域比变调扬琴大,安装了阻尼器。

十二平均律扬琴

十二平均扬琴,利用音平均律中的半音来传递音调,有一个规则的扬琴、401型扬琴、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扬琴等。

转盘转调扬琴

转盘扬琴的优点是调音方便,包括左右、 中、 右、 低四码,琴身左部装有调音器,有一个锭子、变音活页等零件。通过在主轴上安装凸轮部件,在支架上固定连杆, 控制变音活页,达到切弦分弦的效果。变调活页竖起时, 扬琴的音高会升高一个半音,达到调音的效果,使用起来更方便。

筝扬琴

古筝扬琴是扬琴和古筝的结合体,演奏时可以同时获得古筝和扬琴的音效。它的上部是四排码的扬琴,下部是十六弦的筝 比扬琴略小,其声束位置、 面板弧度、 的琴码都一样,演奏也不复杂。

全律活码大扬琴

全律活码扬琴采用双档制音器,调弦快速,发音灵敏度高、 播放声音大。它的琴架是铝合金的,解决了扬琴面板上鼓的问题琴码下方连接有铁条和螺栓,使用时通过转动螺母来调节琴码的高度,演奏时更加方便。

电扬琴

电扬琴由琴身、 皮卡扬声器、 个说话者,按音素排列、演奏方法、 扬琴的结构与传统扬琴保持一致改变了传统扬琴的材质和整体造型,弦数减少到91根,降低了弦的张力,解决了扬琴的变形问题。它的工作原理是琴弦振动后,声波传到拾音器变成电信号,再经过扬声器处理音色,最后从扬声器发出,使演奏更具现代感。演奏时高音音调更亮、 中音甜美润泽、 低音音色丰富。

演奏技法 编辑本段

音域音色

常用的扬琴是一种十二乐器,以大音阶记录,以半音排列,可奏四个八度,音域G~g3。在传统音乐中,c、D、F、g调是常用的,A调和B调在伴奏音乐中也很常见。低音区余味悠长而饱满、浑厚;中音听起来圆润明亮;高音区声音明亮、清脆;极高音域的声音越来越细、紧张,余音短。

演奏方法

演奏者坐在扬琴下,身体与扬琴的距离根据身高调整身体中心略偏于扬琴左侧,上身略前倾,使身体各器官协调统一、完美契合、自然松弛;采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握竹,大拇指指尖和食指第一关节外侧握竹,中指中节中部握竹柄,无名指和小指在掌心自然弯曲并紧贴竹尾,手腕伸直,双手平放。演奏者对手腕、手指的控制尤为重要,此外,选手还应加强手腕和手指的融合;击弦是由“预备”(  )弹弦”和“回弹”动作连贯时,可分为松、带、点、玩等四个步骤,整个动作一定要轻松流畅、轻巧自如、反应灵敏、准确有力,这与扬琴音色直接相关、音质的好坏是演奏者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演奏技能。 的罢工行动“腕指结合”它是调节力分配和运用的重要环节,动作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基本原则是“手臂辅助,腕指结合”正确的打击位置是高音区距离琴码约2cm,中音区约2.5cm,低音区约3cm。弹弦时,琴和竹头应在触面中间弹弦,以免产生噪音。

演奏特色

扬琴通过用竹竿弹奏琴弦的动能使琴弦振动,通过琴码传递使面板和共鸣箱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声学共鸣和声波对流,从而扩大乐器发音的声音。它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可以概括如下“全方位,虚线,对错都有,纵横交织”十六字钢琴配方,带单竹、齐竹、轮竹、颤竹、滑抹、揉弦、拨弦、抓弦、点弦、装饰音十大技巧。有独奏、协奏、重奏、合奏等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中国各地的戏曲、说唱音乐,使扬琴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表现特点,广东扬琴音乐生动活泼、跌宕有致、清新秀丽;江南丝竹扬琴精致典雅、流畅悠远、韵味隽永;四川扬琴苍劲有力、激越昂扬、泼辣豪放;东北扬琴委婉深沉、柔和抒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气息。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扬琴传入中国后,在使用过程中被艺术家们逐渐改良、构造、音位排列、琴弦的改进、琴竹的制作、演奏技巧、中国扬琴在演奏风格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格。随着扬琴在中国的流行,它在不同的地域习俗文化和语言背景下,以及地方戏曲中、说唱、民间音乐的结合形成了广东音乐的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演奏技巧的扬琴流派。表演形式也有伴奏、合奏等形式发展到独奏、合奏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新中国成立后,扬琴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演奏、创作、教学、研究、乐器改革、对外交流和人才培养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我国艺术院校普遍开设民族器乐专业,使音乐教学从民间业余形式转向正规化、专业发展,形成了从音乐学院附中到本科甚至研究生的音乐专业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扬琴艺术专业的硕士生,艺术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青年演奏家。杨竞明研制出“三排码变音扬琴”,扩大了琴身,增加了山口处的滚轮板,配有活动球和变音槽等配件,调弦调音更方便。采用新的音位排列方式,加大共鸣箱,扩大音域、音量,改变了音色,然后发展“大调式四排码扬琴”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重组“401扬琴”广州十二平均律“红旗牌扬琴”上海“敦煌牌81扬琴”等多种类型;90年代在401扬琴的基础上改良生产402扬琴。

在扬琴技法上,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创作技法,创造了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题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具有较高演奏技巧和风格特征的优秀作品。随着扬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法的创新,扬琴越来越规范化、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外音乐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民族器乐音乐家多次出国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在匈牙利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扬琴大会上,中国扬琴的作品和演奏充满了民族魅力和艺术魅力,赢得了国际音乐界的青睐和好评;来自中国的扬琴艺术家向祖华也当选为国际扬琴学会副主席。中国扬琴与欧洲扬琴相比,独具特色,自成体系、西亚南亚扬琴鼎已成为世界 s三大扬琴系统,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民间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由于流行文化的影响,有些种类的歌曲现在处于濒危状态,后继乏人。为了保护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

重要事件 编辑本段

2008年发布了四川扬琴、2011年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许舒、刘时燕、叶吉淑、陈再碧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

2008年,湖北恩施扬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侗族大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