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流行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和蒙古国的传统音乐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长调民歌获得国务院批准,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5日,中蒙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21年5月24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曲目包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www.qwbaike.cn
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蒙古语译为“乌日汀哆”,直译为“长歌”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日中演唱的一种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多为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另外,长调民歌的特点是字数少,腔长,一般只上顶、接下来的两句歌词,有时甚至没有歌词,只是一个衬字(虚词)表达丰富的内心,表达丰富的内心,旋律很有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但演唱者在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时,风格和节奏是不一样的,可以随意理解和演奏。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在蒙古族漫长的游牧文明中诞生的生态牧歌,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www.qwbaike.cn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蒙古族长调民歌自蒙古族形成以来就存在,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山区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音乐与农牧文化时期。狩猎音乐文化时期,民歌结构短小,以短音符为代表、音调简洁、节奏明了、字多腔少,比如《追猎斗智歌》《白海青舞》。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根据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长调的记载,1000多年前蒙古族先民迁徙到蒙古高原,生产方式由狩猎转变为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蒙古族民歌由短调向长调转变,逐渐占据了蒙古族民歌的主导地位从此,蒙古长调民歌贯穿了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音乐文化时代 quot农业和畜牧业quot是清朝中后期,受中原生产方式的影响,蒙古高原与中原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长调民歌保持了自己的特点,变得更加成熟20世纪,蒙古族长调民歌成为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和思想载体。 www.qwbaike.cn
特征分类 编辑本段
风格特点
蒙古族长调人在歌曲中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节奏变化丰富,旋律绵长连续,音域宽广,即兴发挥。曲式结构以上、接下来的两句歌词比较常见,对联由复杂的段落组成、多节结构,其中非方形结构居多。两行一段的歌词,多以不同的韵脚重复。歌和曲常用词少腔长“甩腔”华彩性拖腔”旋律很有装饰性。 www.qwbaike.cn
演唱方式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真声唱法为主,配以马头琴音乐,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关于命运的思考。而且长调的旋律和歌词是不拆解的,歌词是锁定的,即发声时,随着口咽的复杂动作,产生类似颤音的摇动效果,一般摇动两三次演唱时,音调要高,音域要宽,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大,节奏要自由悠长。发音要表现出合唱的效果,音域多为两个八度到三个八度,在旋律上很有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 www.qwbaike.cn
取材内容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内容充满了牧民的田园生活,是在放牧和传统节日里唱的一种民歌,一般在上面、歌词有两种,蒙古族长调民歌风格各异,节奏各异,由演唱者 的理解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描述草原的景色、动物,唱着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民歌、人文习俗、道德、对哲学和艺术的感知。
www.qwbaike.cn
价值影响 编辑本段
蒙古族长调民歌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乌珠穆沁旗草原,大多描写草原、骏马、蓝天、湖泊等,与草原、蒙古族游牧生活密切相关,长调在演奏和当代音乐创作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流传着200多首长调叙事民歌,关系到蒙古族社会的整个生产、生活内容相关,承载了蒙古民族的历史,反映了蒙古民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也与蒙古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调体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征和特点,与蒙古语有关、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紧密相连,贯穿蒙古人民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他们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凝结在漫长历史中的蒙古族人民对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观念和追求。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的节日、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其他活动中必须唱的歌,比如《辽阔的草原》《走马》010,就是代表歌曲。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流传现状
1、传承人才断层。和老一辈的长调歌手一起、著名的长调艺术大师、教育家相继去世,如哈扎布、昭那思图、银豹德利格等大师级人物赛因毕力格至今仍健在、巴等人年事渐高,优秀传承人越来越少,影响了长调民歌的普及和提高其次,现代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民族文化艺术边缘化,蒙古族年轻人对蒙古族长调歌曲缺乏兴趣,导致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2.环境变迁导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蒙古族靠水草为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原生态的草原环境被破坏,大片大片的原始草原被铁丝网覆盖、围栏分割,一些过度开发的牧场只能圈养,长调失去了自然生态环境。随着传统游牧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蒙古族长调唱法的范围也缩小了。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创作传播
作为蒙古族草原声乐学派的杰出代表,哈扎布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长调歌曲的演唱方法,创立了蒙古族草原声乐学派,同时也培养了拉苏绒、胡松华、像戴德玛这样的著名歌手。
www.qwbaike.cn
蒙古族歌曲之王拉苏荣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民族声乐的特点,融合了西方声乐技巧,在中国各地传播了大量的蒙古族歌曲,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7年初,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成立,拉苏荣当选为会长此外,在拉苏荣的倡议下,内蒙古各城市成立了长调协会。 www.qwbaike.cn
长调歌手查干夫从2000年开始收集整理长调歌曲,挖掘各地长调歌曲的特点,带领学员整理感受长调民歌的独特魅力,还创办了长调培训班、举办长调大赛、录制长调歌曲等。
蒙古族长调歌后银豹德力格尔,上世纪50年代曾随同中国艺术团出访16个国家和地区,将蒙古族长调歌曲从草原唱到世界各地,将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播到世界舞台。
www.qwbaike.cn
2001年,蒙古族长调民歌进入大学堂,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长调民歌文化;2005年11月25日,中蒙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2021年5月24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