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其他艺术    生活科普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语叫“潮儿”因琴首雕刻精美的马头而得名,是一种二弦弦乐器,是我国蒙古族特有的民间乐器。马头琴主要由钢琴体组成、共鸣箱、琴弓作曲,共鸣箱各种形状,两根弦,纯四度关系,三个八度音域。起初用于宫廷娱乐,后来普及于民间。音域广,音量大,声音甜美、浑厚、悠扬、很美,不仅可以陪歌,还可以独唱曲目。在长期的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各个地区的蒙古族劳动人民和民间艺术家不断丰富着马头琴 的演奏技巧,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此外,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在新疆等地的蒙古族聚居区也很流行。

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马头琴和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历史追溯 编辑本段

马头琴是一种古老的蒙古族民间乐器关于它的起源,中国音乐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根据中国文献记载的资料和插图,有些学者认为马头琴是由西秦演变而来的s 《乐书》和朝鲜 s 《乐学规范》,而反对者认为,秦俑的造型和演奏方法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的军歌,有学者认为马尾胡琴是马头琴的直系祖先,两者关系很深,但没有足够的资料确定马尾胡琴的起源;有学者从《元史·礼乐志》《清史稿》发现了马头琴“马尾”相关记录也记录在《清史稿》中,如下所示“胡琴”根据一些文献,人们认为马头琴与另一种蒙古乐器霍布思有着很深的关系,而马头琴就是由霍布思制成的—马尾胡琴—潮儿—马头琴 s系列进化而来。目前的共识是,马头琴最初诞生于狩猎文化向游牧文化的过渡时期作为蒙古族的一种娱乐性弦乐器,它被用于人们 娱乐和舞蹈。

大约在唐宋时期,马头琴已经出现在蒙古族中, 最初是作为一种弦乐器与其他乐器共用的;根据《马可波罗游记》,可能是在成吉思汗时期到了美国时期,马头琴教逐渐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到了元代,马头琴从民间走向宫廷,丰富了宫廷娱乐项目, 成为宫廷娱乐中的重要乐器这时,蒙古器乐、说唱、随着歌舞艺术的不断发展,马头琴逐渐成为蒙古族音乐中的重要乐器;马头琴主要用于明清时期的宫廷乐队。

19世纪以前,古代蒙古人将酸奶勺加工后用牛皮包裹,系上两根马尾辫弦,称之为乐器“勺形胡琴”,大约两英尺长,共鸣箱、音量较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一把马头琴,琴头由一个龙头组成、猴头菇或马爹利的头变成了马头。由于马头琴的传播、制作和玩法不同,其名、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不一样,在内蒙西部叫“莫林胡兀尔”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民间传说

内蒙古流传着一个关于马头琴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内蒙古有一个年轻人,因为日夜陪伴他的战马的死亡而抑郁悲伤为了抑制自己的思想,减轻自己的悲伤,他用马和牛制作了一架双弦钢琴他的头骨是钢琴桶,他的腿骨是钢琴杆,马尾辫是弓他雕刻了一匹马在钢琴杆的顶端是根据骏马的样子画的这琴美,富贵,苍凉这个年轻人经常在晚上弹钢琴,想念他死去的朋友。后来,人们模仿它,用木头做了马头琴,并雕刻了一匹马 马头琴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

构造种类 编辑本段

构造

马头琴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主要由琴体组成、琴头、琴杆、弦轴、弦和弓等。共鸣箱是发声的重要部件,通常为上窄下宽的等腰梯形,也有六边形、八方形等形制。

马头琴马头琴

琴箱的框板多为木质,以杉木为主、以红木为佳,上下框板中央设有供琴杆插入的通孔,左右侧板设有出音孔。

琴盒的正面和背面都有皮,或者正面有皮、背面采用薄木板,皮质中央放置木桥形琴码皮革上画有民族图案,正反面有音柱支撑;头部和茎部由整块木头制成头部呈方形,顶部向前弯曲马头作为装饰,要么直接雕刻在茎的上端,要么雕刻后粘上;弦槽背面开口,有槽盖,左右两侧水平放置一根弦轴;弦轴为木质,轴杆为圆锥形,轴柄为圆锥形、八方形、瓜形或扁耳形,锥形轴柄外表面刻有直花瓣,部分轴顶为球形,弦轴起固定琴弦和调节音高的作用;琴杆是半圆形的圆柱,前平后圆,前面是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放入琴盒上下框板的通孔中;琴杆上部位置安装有琴码,起到传递声音的作用、保持琴弦与琴杆之间距离的功能;弦由马尾辫或尼龙丝组成,分别由40根内弦和60根外弦组成两端系细弦,上端绕在弦轴上,下端系在琴底尾柱上它是马头琴的主要部分之一的发音;弓大部分是可以调节弓毛松紧的螺丝弓弓杆用藤条或硬桃木制成,两端马尾用弓毛扎成,演奏时发出声音。马头琴 s钢琴杆是共鸣箱、琴头一体式,方便左手上下移动进行弹奏。

种类

传统的马头琴音量低,表演场合有限制作时材料规格不统一,通常根据演出场合分为大的、小两种。大键琴全长约100~120 cm,琴箱长约26~30 cm,底宽约22~28 cm,适合室外演奏;小马头琴整体长度约60~70 cm,琴箱长度约20 cm、底宽18 cm左右,适合室内演出。现在已经开发了中型马头琴和大型马头琴两种类型,体积和范围也有了明显的扩大,形成了高、中、完整的乐器组,完整的低音和完美的艺术造型丰富了马头琴 的表演场合。

根据音高,马头琴可分为三类。高音马头琴,共鸣箱都是木质的,面板多是松木和侧板、篮板大多是枫木,比中音马头琴略小它的音质清晰优美;中音马头琴的外形和结构与男高音马头琴相同,只是体积略大,琴板略厚,背板略平它的音色纯净厚重,沧桑动人;中音马头琴的外形和结构与中音马头琴相同,共鸣箱略大、再厚一点,它的色调就丰富了、饱满。

音域特点 编辑本段

马头琴与威廉的关系s二弦是纯四度,音域三个八度。高音马头琴、中音马头琴:外串是d1,内串是g1,范围是d1~d4;次中音马头琴:外弦是E,内弦是A,音域是e1~e3,一般只需要两个八度左右。

演奏方法 编辑本段

现代演奏技巧

马头琴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方法,拿弓的方式和二胡一样,只是在外面演奏。玩的时候,采取坐姿,调整到舒适、自然状态下,琴盒夹在两腿之间,琴杆偏左。握琴时,上臂自然放松,左手呈弧形,虎式 s嘴自然张开,大拇指微撑琴杆。在高握拍位置,音位距离很小,手和手腕与下臂形成一条直线,每个手指用指尖压弦;在低位,用你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甲根部的上弦、小指用指尖顶弦,小指往往从外侧弦下方伸到内侧弦上方。手柄越高,琴弦上音位之间的距离越短,手指之间的距离越短,无论高度如何、低、在中间位置,拇指永远不能离开琴杆。右手持弓时,用虎口握住弓柄和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提弓时,弓毛与弦要保持直角。

在长期的发展中,马头琴积累了丰富的演奏技巧他用指甲从侧面接触琴弦,左手有拨弦的声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多种指法,右手拿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抖弓等弓法。它音色柔和、它丰富而深刻,它广泛地发挥作用、深沉大胆,充满草原气息,艺术风格鲜明。

传统演奏方法

在长期的演奏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演奏技巧,传统的马头琴演奏方法有三种。

正四度定弦演奏法

正四度调优性能,也称为“潮尔呼格”,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蒙古族部落固定弦为E和A,两弦形成纯四度关系外弦是高音弦,内弦是低音弦。玩的特点是用第一、第三个手指的一个或两个关节上的指腹分别按压琴弦、弹弦时,在中间位置时,往往用拇指从内侧触弦,与旋律形成八度泛音。在演奏中,空心弦与旋律往往被带动形成双重和声。在指法上,我们主要是用一个手指在弦上滑动来换把,用三个手指来弹弦,或者用滑音、滑音,或者说在两个音符之间来回交替滑动,用的就是弓、分弓弯弓,奏谐音装饰音。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劳密波日》《巴拉吉尼玛》《满都拉》3010等这种玩法对唱歌很重要、叙事音乐是深刻的、细腻的抒情专长,但演奏的东西更欢快、跳音乐是有局限性的。

反四度定弦演奏法

反四度调音法,也称为“索勒盖呼格”,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苏尼特旗、西苏尼特旗北部、阿巴嘎旗和巴彦淖尔盟等地区。两根弦的关系是四度,传统调音是E和A,低音弦在外面,高音弦在里面。主要是泛音演奏、单音表现相结合。泛音演奏,也叫泛音演奏“博伊勒莱特达里拉加”通常泛音和实音结合在一起演奏;单调玩法,又称“图伯称达日勒嘎”单音上弦用五个手指弹奏,一个手指和两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指甲根从和弦的左侧无名指顶上和弦、小指用手指从弦的左侧触弦,小指弹滑装饰音,做三度、打四下,拇指从琴弦右侧触到内弦即可弹奏。演奏时以单音节音为主,音质扎实饱满、清纯美好,代表音乐是《木色烈》《古日奔阿其图》等。

五度定弦演奏法

五度调音,也称为“胡尔呼格”,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盟。高音弦在外侧,低音弦在内侧,两弦呈五度关系。这种演奏方法是根据歌手而定的的声音或笛声它不仅可以播放长的民歌,还可以在手柄中播放一段速度更快的音乐,表达快乐的心情。它的缺点是音质不强,弹快了手指容易掉弦,声音容易被吞掉但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演奏特点,用反四度定弦演奏法来丰富反四度定弦演奏法。

名曲名家 编辑本段

马头琴大部分地区 s传统歌曲由民歌演变而来,包括原始民歌《挤奶员》《朱色烈》;有英雄史诗曲牌《八雅铃》《奔马调》;有一首由民歌《打仗调》《荷银花》发展而来的钢琴曲;还有汉族的古调,《莫德烈》《普安咒》,《柳青娘》《朝霞》《草原春色》《达斡尔民歌主题协奏曲》《萨茹娜盛开的时节》《草原连着北京》等多种音乐。

同时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包括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的国家级传承人布林、齐·宝丽来和沙拉、桑都仍、巴依尔、布林巴雅尔、达日玛、李波和许多其他著名的艺术家。

传承困境 编辑本段

马头琴自元代起,就有了蒙古族的器乐、随着说唱和歌舞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蒙古族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广泛流行于蒙古草原,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族风味、文化民族乐器。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无数艺术家的传承,马头琴的名字是基于不同地区的当地文化和语言背景、演奏风格、韵味和制作方法各不相同,演奏技法丰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不仅在正式和盛大的场合演奏,而且也出现在民间的婚礼仪式中、在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可以配以歌曲或独唱曲目,具有较强的社会民间传统基础,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马头琴作为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在当代音乐潮流的洗礼下,融入了西方音乐的诸多元素,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独特的表演特点和情感表达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马头琴的传统传承与变迁与整个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密切相关,历史上主要依靠宫廷传承、寺庙传承、传统的表演流派有四种军事传承和民间传承每个表演流派都有自己的传统剧目,在整个传承过程中,民间传承是最稳定的、最重要的传承方式,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齐·宝力高、布林被定为国家级传承人和5名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马头琴和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营救马头琴 我们还将增加保护经费,加大保护力度,宣传马头琴 s艺术、展览与推广现场传播活动抢救记录与保存马头琴研究的理论和技巧等多方面的努力,并出版了《草原赞歌》,这是第一部以马头琴艺术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2019年,“全球视野下马头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学者、 位马头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共同探讨马头琴的历史变迁、传承、创新、创作、艺术家、风格流派传播和推广。

然而,近几十年来,马头琴的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马头琴音乐一直在民间流传,以民间传承为主,传承结构单一;传承艺人年龄分布不均,新一代传承学习者难以长期学习,使得传承体系脆弱;一些造诣很深的马头琴艺术家已经老了随着他们的离世,许多特技将会失传。所有这些都造成了马头琴 的活动空间和继承范围缩小了、学习人群日渐稀少,歌曲流失严重,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唢呐    下一篇 蒙古族长调民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