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湖南博物馆

湖南博物馆(Hunan   Museum),原为“湖南省博物馆”2022年7月30日,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地处长沙市中心,长沙烈士公园西北角它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地标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政府共建的八个国家重点博物馆之一现任策展人是段小明。

湖南博物馆于1956年首次开放20世纪9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开始建设第二代展览馆,并于1999年正式竣工。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湖南省博物馆原址进行改扩建工程,最终采用了日本建筑师矶崎的新作“鼎盛洞庭”作为新博物馆的设计方案。2012年6月18日,湖南博物馆正式闭馆装修,暂停开放服务。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随着开发改建和扩建,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总面积约为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馆(院)总面积约110556.3平方米。湖南博物馆原名 quot湖南省博物馆quot从1972年到1974年“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发掘马王堆汉墓而闻名。如今,作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湖南博物馆收藏文物、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服务等于一,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基础,主要体现湖南地域“湖湘文明”和历史进程,现存馆藏文物共计18万余件,尤其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并利用现代展示艺术进行创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两个基本展厅和铜像、陶瓷、书画、工艺等四个文化遗产专题展厅。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11月18日,湖南博物馆获得中国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授牌“中央、地方政府共建国家重点博物馆”2022年7月,湖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成立背景

湖南省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其博物馆事业始于清末维新时期“郴州学会博物院”湖南图书馆和教育博物馆”以及“湖南省立博物馆”一系列的博物馆后来被创建“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97年,郴州学社率先成立“郴州学会博物院”作为启发知识分子的重要组织,它成立不到一年就随着戊戌变法失败了、郴州社被清政府取缔,消亡了。

1904年,由湖南巡抚赵尔勋梁焕魁发起、龙等士绅又在湖南集资办馆,名曰全称“湖南图书馆和教育博物馆”,主要展示人体和动物模型,以及图书馆、教育博物馆在同一地点开馆一年左右,教育馆部分取消。

1924年6月24日,湖南教育会博物馆建成开放;1927年,博物馆正式更名“湖南省立博物馆”1930年,博物馆毁于战争,此后一直没有修复。此后,湖南衡阳、沅江、新化等县偶有设立博物馆,但均毁于抗日战争。

建设初期

(第1代)

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的博物馆和考古开始重新建立和发展。1950年10月,湖南省政府成立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抢救、湖南省文物保护与管理。

1951年3月,湖南省文教厅在长沙市流芳岭白琴园设立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

1956年2月,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烈士公园西北角正式建成,首次对外开放它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新建的地方志博物馆之一。建馆之初,还建了湖南省博物馆“地志性博物馆”为了这个目标,进行了文物和标本的收集和展示“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中国历代货币”中国历代陶瓷”以及其他六个专题展览。

1959年至1966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人和革命历史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转型发展

1971年,湖南省博物馆将矿物等标本调拨给湖南省地质局。

1972年,考古学家在长沙东郊马王堆首次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后来,从1972年到1974年,发掘了三座马王堆汉墓,发现并出土了数千件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成为湖南省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起点。

随着湖南省考古发现的增多,出土文物在早期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后,湖南省博物馆作为历史考古博物馆的性质和特点越来越明显。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也使早期的湖南省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新阶段,馆内的收藏和展览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3年,原湖南省博物馆新建仓库,建筑面积约3510平方米;1974年7月,仓库被改造成恒温恒湿、保护与展示并用、——马王堆汉墓展厅,一个仓库,用来保护和向参观者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时间是未来几十年。

1979年,湖南省博物馆将其收藏的动植物标本借给长沙一中从此,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就很自然、历史的收藏和陈列并重,逐步向历史的收藏和陈列转变。

建设新楼

(第2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湖南省博物馆展览面积的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参观人数不断增加,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发改委领导在对湖南省博物馆进行调研后,主动提出拨专款建设新馆,促成了湖南省博物馆第二代展览楼的建设。

1999年,新建的湖南省博物馆第二代展览楼正式落成,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成为博物馆“世纪之交”发展的新起点。

进入21世纪后,湖南省博物馆被正式定位为“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并以新展览大楼的启用为契机,成功举办和建设了数百个临时展览“马王堆汉墓陈列”为龙头,包括“明清绘画收藏”与“明清书法展览作品集”定期轮换)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胡 南陶瓷展”湖南商周青铜器展览”1个基本展和5个专题展等。

湖南博物馆湖南博物馆

建设新馆

(第3代)

2008年3月20日,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向游客免费开放,使得参观人数激增,改扩建再次被提上日程。

2010年,湖南省委、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省政府决定在湖南省博物馆原址实施改扩建工程省委、省政府还决定通过国际邀请和招标定制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的博物馆最后是日本建筑师矶崎的新作“鼎盛洞庭”成功被采纳。

2012年6月18日,为保证扩建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避免施工期间发生文物和游客事故,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始闭馆整修,暂停开放服务。

2017年11月29日下午,封闭五年后,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9.占地10000平方米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面积为、场馆功能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展览面积从6000多平方米增加到2.7万平方米,文物保护区面积从2000平方米增加到1.超过40,000平方米,并利用现代展览艺术,创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两个基本展厅和铜像、陶瓷、书画、工艺等四个文化遗产专题展厅。仅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就接待游客近370万人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馆接待游客约845万人次。

2022年7月30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新闻通气会向公众发布“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系列活动”并宣布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

方位布局 编辑本段

场馆设计

新的湖南博物馆占地约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以“人本主义”对于设计理念,采用与老博物馆融合的方式在原址上进行改建扩建,在老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建造,也采用了“新旧并置”保留老博物馆立面的手法,并且从空间模式的角度来看,新馆对老博物馆也做了同样的处理“长、宽、高”博物馆的扩建表现为旧博物馆在空间上的再次嵌套和形成“既新且旧”新旧交融”空间体验,同时保持其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新馆外观设计由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矶崎信创作,以传统文化为设计背景,整体外观呈鼎形,寓意以湖湘文化为核心的洞庭湖文化融合,是鼎盛时期洞庭湖文化带的典型代表。矶崎新以“鼎盛洞庭”作为创意的源泉,将湖南人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到“国之重器”——丁作为建筑外部形象的设计元素,以丁形象为原型、气势和精神文化内涵,规划新博物馆“三殿式”建筑外观反映“庄重、凝练”这种建筑风格,与——青铜文明时代湘楚文化繁荣的制高点遥相呼应。这座新建筑的主体结构是一座多塔、连体、许多平面不规则的超限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如楼板不连续—剪力墙结构,屋顶利用空间“H”钢桁架结构,屋顶支撑在主体结构中的方钢管混凝土柱上。

新博物馆在外观上使用了巨大的漂浮感“飞船”屋顶象征着洞庭湖的凝固和升华。旧博物馆的墙壁和柱子保存在新博物馆艺术大厅的入口处。新楼的建筑结构也采用了抽象的斗拱和柱廊、古典比例的窗户和其他独特的中国形状,和木制格栅是明显分开的桶拱柱。为了与博物馆内的墓葬结构相呼应,新馆使用了大量的石材悬挂在外立面上,而石墙则保留了与老建筑墙体一定程度的倾斜,并与原博物馆保留的西立面相呼应;为了引入自然光,新馆应用了大面积的光滑玻璃幕墙,与原石形成鲜明对比,并结合双面遮阳板的使用,通过虚实对比突出空间的纵深感和历史感。除了玻璃,新博物馆还使用了许多现代元素,如金属。

湖南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利用了空间的扩散性,其内部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五行”万物“循环”这个概念,从而定义了博物馆是一个“一个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空间”,具有“科技未来感”及“历史厚重感”共存的特点。

新馆构建了完整的文化空间,流线设计以观众为中心,其核心流线体现在马王堆墓上“挖掘”和再现,其中一个巨大的四层棺材陈列在一楼会场的中央为了再现考古发掘时设置的阶梯式夯土墓坑的结构形式,设计师不仅将马王堆汉墓坑的结构按原尺寸复原,还将棺椁上方的二层和三层设计成镂空形式,以一体化的思维构建完整的空间场景,立体展示马王堆核心文物展区从四楼,。除了展览区,新博物馆还有一个文物仓库、实验室等文物保护区,还设立了服务中心、文创中心、观众餐厅等区域。

馆内布局

新的湖南博物馆有四层,其中一层主要有一个专门的展厅、特展一厅、学术报告厅、VR体验区、书店、商店等展览区域和设施,二层主要是“教育中心”三楼主要有专门的展厅,四楼主要有“观众餐厅”及“屋顶花园”

整个湘菜馆主要分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两个基本展厅,“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以及“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二楼展厅。

陈列展览 编辑本段

基本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

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作为湖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博物馆三楼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本次基础展展览面积约5243.8平方米,分为序厅和“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以故事叙述为主,主要展现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长沙市考古学家发掘的西汉初年长沙三丞相、侯李仓一家三口之墓,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件,其中有云龙彩绘屏风、七弦琴、二十五弦瑟、轪侯之印”铜印、纪年木牍、利苍”玉印、锥画漆弩机、丝绸画《车马仪仗图》、长沙丞相”青铜印章等千余件珍贵展品,展示了当时中国取得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和贡献,同时通过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全面呈现了汉代的生活方式、社会特征和丧葬观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汉初对生命和多维宇宙观的理解和感知。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作为湖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位于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是反映湖南历史文明发展进程和轨迹的一般性基础展览,主要展示四马青铜芦苇、人面铜方鼎、陶碓、凤鸟纹“戈”提梁铜卣、唐长沙窑三彩瓷碗、银披肩、东方剑齿象化石、战国时期的铜钹等一系列展品。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围绕“湖南人”为展示核心,以“见人、见物、见精神”为此,通过展示文物,从约2.3亿年前,湖南退海、从陆地开始,按照时间轴的顺序,系统、全面展示了湖南先民在此居住,与历代移民融合,直至发展成为今天的 南“湖南人”湖湘文化在这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形式语境与发展。该陈列通过“湖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湖南 的文化和历史,展示了“湖南人”自己创造湖南地域历史、湖南地域文明的积累过程主要包括“家园”我从哪里来”洞庭鱼米乡”生活的足迹”湘魂”等层层递进、相互融合的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家园”展示和解读湖南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概况观众的生活;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展示和介绍湖南人的特点和起源;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解释湖南人获取生活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展示和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湖南人的生活状况和相关习俗;第五部分“湘魂”然后总结了湖南人的精神气质。

专题陈列

《三希堂法帖》湖南博物院藏展览

《三希堂法帖》湖南博物院藏展览”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专馆,2021年由湖南省博物馆规划、展出的《三希堂法帖》系列珍本书反响良好,时隔一年举行展览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主展为三溪会馆石渠宝坻 的诗和后记《阅古楼》、三希堂石渠宝坻法帖序、三溪会馆名称石渠宝带法张贴清单“烟云尽态”和《倪宽赞》(宋仿)(《张翰帖》)摹本)(《卜商帖》)摹本)(《出师颂》《袁生帖(二谢帖)》)古摹本)等百余件展品。

《三希堂法帖》是爱新觉罗,乾隆皇帝,清朝高宗皇帝·弘历敕命梁诗正、蒋朴等人从内府《石渠宝笈》年记载的名家书法记录中整理而成、是乾隆十二年刻的(公元1747年)历时七年,共分32卷,石刻495处,碑文9万多处。它收集的帖子,从魏晋到明末,几乎囊括了《郁冈斋帖》《停云馆帖》等所有墨宝,被收入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乾隆皇帝三件■收藏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王献之《中秋帖》和王迅《伯远帖》命名,汇集了135位著名艺术家、340件法书、200多个铭文和1600多个印章,被称为“艺苑之钜观、墨林之极轨”《三希堂法帖》刻好后,乾隆皇帝特意在北海公园修建“阅古楼”用来存放糊石,同时亲自单独题写“烟云尽态”四言诗和七言诗。

湖南省博物馆方圆——铜镜展

湖南省博物馆方圆——铜镜展”展厅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面积约500~700平方米,展品220件(套),包括星云纹镜、龙凤菱纹镜、透雕钮蟠龙纹镜、羽毛图案十五叶五岳镜、尚方”七乳禽兽纹镜、李氏”六乳禽兽纹镜、新有善同”四神神兽博览会之镜、长宜子孙”鎏金博局纹镜、昭明”清白”重圈铭带纹镜、所言必当”四排草叶镜等各类铜镜,基本涵盖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展现不同时代铜镜的形制、装饰品和铭文等,展示铜镜的发展,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和审美情趣等。

纯美——单色釉瓷器展湖南省博物馆

纯美——单色釉瓷器展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主要展示——件单色釉瓷器,是中国古至今瓷器的重要门类,包括越窑青瓷罐、越窑青釉碗、越窑青釉粉盒、长沙窑青釉夹耳罐、长沙窑青釉执壶、长沙窑青釉碗、洪州窑青釉五杯盘、岳州窑青釉净瓶、岳州窑青釉四系列广口瓶、岳州窑青釉执壶、岳州窑绿釉印刷高足杯等一系列展品。这些单色釉有“纯净素雅”它的特点代表了中国s最传统的审美观念,在古代受到皇室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青睐。成熟的青瓷是在东汉时期从中国南方创造和烧制的、褐瓷和早期白瓷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烧制技术既有创新又有倒退,过程曲折复杂,逐渐形成了单色釉瓷器的釉品种层出不穷的局面。游客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一代代中国制瓷工匠推动釉色演变的艰辛和智慧。

临时展览

截至2023年7月,湖南博物院目前正在展出的临时展览有两个,分别是“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和“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

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

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该展览由湖南博物馆和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展览时间为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7日“美洲豹”以此为主线,收集了墨西哥9个文化机构收藏的154件作品(组)精品文物,主要包括装饰性的“V”山沟形豹子头石雕、豹人玉雕、祭祀用羽毛豹纹陶罐、祭祀用豹纹陶罐、马镫形人头祭祀陶罐、捷豹 的头像是一个陶制香炉、向涛鲁盖,地下世界众生的形象、向涛鲁盖,地下世界众生的形象、特拉洛克雨神石像、Terralock陶瓷雨神雕像、王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通过这些跨度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6世纪的展品,解释了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美洲豹崇拜”的精神信仰。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临时展览是公开的、学术性、本地和国际的科学和艺术项目是历史考古学和数字艺术的交叉学科、跨媒体实验,作者张小涛、段晓明、艾米·海勒等人策展,展览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至2023年11月17日展览地点设在湖南省博物馆特展一号馆。这个临时展览是在湖南省举办的第一个中国数字艺术展、教育、国际数字艺术科学研究展,来自全球数字艺术的理念、概念和方法,通过现代技术和“元宇宙”该概念结合了湖南的历史文脉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国宝,并涵盖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世界的作品奥地利林茨艺术节等重要展览为全球数字艺术做出了贡献、古今中外文明现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重要馆藏 编辑本段

湖南博物馆有18万多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马王堆汉墓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民俗、杂件、陶瓷、书法、绘画、石碑和其他类型,尤其是商周青铜器、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楚文物、历代陶瓷等为甚。

湖南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主要有印花彩纱丝绸长袍、商代豕形铜尊、商代铜器和青铜器等,包括大河人 ■面对方丁、朱地彩绘棺、素纱单衣、T型帛画、11件人物龙凤绢画禁止出国(境)展览国宝级文物。

青铜器

大禾人面纹方鼎

大河人脸纹身方鼎位于湖南博物院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59年在宁乡县黄材镇滩河里遗址出土它的造型源于中原的正统,但装饰手法却有地方特色。鼎腹沿内壁铸有“大禾”两个字的题字就是它名字里的那个“大禾”的由来。不同于商、其他常见的周代兽面纹青铜器,此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件饰有人面纹的青铜鼎,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鼎身呈绿色,略呈长方形,口略大于底,口长约29.3厘米,宽约23.7 cm,身高38左右.5厘米,直立的耳朵,四柱足,足上部有兽脸纹,身体周围有一个大而醒目的半浮雕人脸,人脸前额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人脸周围有云雷纹。至于鼎为什么用这种逼真的人脸图案作为主题装饰,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有专家认为,这群人有爪子,没有身体,属于传说“有首无身”有人认为物体上的物体其实是一个头、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兽“超人”但由于物体平面表现的局限性,躯干部分被隐藏起来,最终表现为today 南“无身”形态。

皿方罍

该菜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为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国重器”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是我国商代晚期青铜器中的精品,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方罍之王”体现了中国青铜铸造鼎盛时期的技艺和气势。

由于20世纪初的社会动荡、由于古董商倒卖等一系列历史原因,该盘于1919年出土,不久于20世纪20年代出土“盖身分离”其中盖子留在国内,自1956年建成后一直藏在湖南博物院,而壶身则流亡海外,流失到多个国家的古董商手中大约过了一个世纪,2014年,在湖南省委、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与当时准备再次拍卖的菜的主人协商,最终得以“身盖合一”并“完罍归湘”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保存,这也成为米入选2018年1月14日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栏目的三家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原因。

菜的盖子是三脚架的形状,高约28.9厘米,铸有“盘而为人父,尊易”八字铭文;器身高约63.6厘米,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器型高大、厚重,具有“庄重威严”的特点。整器集浮雕、立雕、线雕于一体,其造型和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的宫殿和祠堂,装饰纹样复杂多变,和谐统一。云雷纹是整个身体的所在地,它装饰着龙的图案、凤鸟纹及兽面纹。肩两侧饰有耳环,前腹下置有头针(pàn)八个突出的长钩戟形叶边装饰在四面的角上和四面的中心。

豕形铜尊

铜像,猪雕像,位于湖南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1981年在湘潭船山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高约40厘米,长72厘米,重30多公斤,容积13升它装满酒后,单人很难搬运和倒酒因此,学者们认为,古代人通常会在这尊铜像中使用专门为取酒而配备的勺子。

迄今为止,豺形铜像是商代唯一以野猪为器物的青铜器。这座雕像的身体上有一个大比例的图案,背部有一个椭圆形的洞,还有一个装酒的盖子盖子有部分破损的凤凰形握手和装饰,肚子里装的是酒。嘴两侧有尖牙外露,眼睛直视,耳朵竖立,四肢粗壮,尾巴下垂,属于野猪的形状,带有“沟通人与神灵”祈求避邪”它的表意和象征功能用刻度装饰、龙的图案和动物的脸的图案显示人和当时的原始宗教观念。前后肘部饰有夔(kuí)有龙的图案,有一个圆形的管孔横在上面应该是先铸,再装在雕像里,再铸可以系一根绳子,穿过雕像,直走到另一个手肘处供人举起,方便人们搬运。

立象兽面纹铜铙

大象铜章,即大象铜章,位于湖南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古寨山顶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打击乐器,为黄褐色,高约71厘米,宽约46厘米.5厘米,重约67.25斤,形状类似两块瓷砖。与湘江流域出土的其他同类铜钹相比,此铜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鼓为竖纹,周围有老虎交替排列、鱼和奶钉等图案,此外,粗糙变形的兽面纹上还有云纹图案。使用铜钹时,手柄向下,而发声钹身向上,这样在演奏时敲击不同部位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马王堆汉墓文物

朱地彩绘棺

朱迪彩绘棺材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棺出土的四层木棺的第三层是西汉时期的,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是禁止出国的(境)展览文物长约230厘米,宽92厘米,高89厘米,由楸木制成,全身涂有红色油漆。棺材的红漆地板上,也用了红棕色、藕褐、粉褐、青绿、黄色和白色等明亮的颜色,画有龙、虎、鹿、朱雀等被列入“四灵”或“四神”的“瑞兽”以及神仙代表等“祥瑞”图案,每个面的花纹都不一样,内容丰富,表现力强“吉祥升仙”的主题。

盖板四周饰有赭黄色钩雷图案,盖板上绘有对称的钩雷图案“二龙二虎相斗”的图案,其中,“二龙”它是粉棕色的,边缘有赭石,生活在图片的顶部两首对望,龙身向两边盘绕因为身上长满鳞片,所以有填满绿色的三角弧形斑纹,尾巴延伸到左右角;二虎”它是红棕色的,与“二龙”之间,咬龙身,写实形象,分别爬在龙头下,尾部用行云装饰。头块主要是画一个图案化的等腰三角形的山矗立在画面中央,是“仙山”山的两边画着一只鹿,周围用云纹装饰“双鹿踏雪”图案;脚挡屏幕的主题是“双龙穿璧”图案,中间一座红色的山,两条虎爪尾巴、巨目利牙、那条长着鳞片和凤凰羽毛的粉棕色龙,蜷曲着穿过画面中央的白色古墙龙与凤凰s总理指了指山顶,莲藕就装饰在旁边。左边龙首后面有一只红褐色带酱黑色条纹的老虎,龙尾前有一只莲藕褐色带云斑的鹿;右边,龙首后面,有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龙尾前,有一根灰毛、一个用双手爬上龙身的粉棕色仙女。两侧的条纹图案为菱形莫尔条纹。

素纱单衣

素纱衫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西汉早期单层丝织品,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西箱它是后主妻子辛追的陪葬品有两块,一块是直的,一块是弯的,两块都是在一个竹盒里找到的材料为轻薄未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平纹纱“素纱襌衣”,体现了汉代的流行“内衣外穿”时尚,因为它使用的面料是非常好的平原纱,有“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的特点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薄、最轻的衣服代表西汉初期的养蚕、缫丝、最高水平的织造技术,并被认为是整个西汉纺织“巅峰之作”,属于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两种平纹纱汗衫中,直平纹纱汗衫交叉搭接,正搭接,边缘为几何绒圈锦,长约132 cm,袖长约181.5厘米,仅重49克;编结纱长约160 cm,袖长约195 cm,袖口宽约27 cm,腰宽约48 cm,重量仅48克。

T形帛画

t字帛画位于湖南博物馆三楼展厅“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幅西汉彩绘丝绸画出土时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绣花内棺盖上发现全长约205厘米,顶部约92厘米,末端约47厘米宽.7 cm,代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最高水平,禁止出国(境)这次文物展览,其发掘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重要价值,已被指定为“国宝级文物”这幅丝绸画色彩鲜艳,历经2000多年仍完好无损它是由一层细丝绸制成的丝绸地板现在是棕色的,呈T形它是由一整根丝和三根被三分之一的丝剪成两半制成的上部宽度较窄。顶部用竹竿包裹,系棕色丝带,便于提挂;中下部的两个下角,都装饰着青色细麻线编织的圆柱形挂毯,都有20多厘米长。

T型丝绸画的主题是迷信“引魂升天”整幅画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有加宽的马赛克,下半部分没有加宽的马赛克,描绘的是汉人 对天堂的看法、人类世界和地下世界的想象,以及神话、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统一。上长约67 cm,画有天、月、龙腾蛇身神人等形象象征着天国;下部长约1.38米,绘有蛟龙和墓主人的形象,突出反映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对未来生活的虚幻妄想。专家学者凭借其在墓葬中的位置与用于表明死者身份的铭文相同,图像内容与王所用旗帜的信息点过于接近,认定这幅T字帛画属于古代丧葬仪式中使用的铭文帛画表现的是墓主辛追在侍应生的簇拥下升天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对永生的追求“天国”想象力,以及当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专家学者还发现,在这幅T形帛画中,中间的太阳最大“金乌”它是古人用肉眼观察太阳黑子现象的结果,T形帛画也因此成为中国比西方早近2000年观察太阳黑子的第一个证据。

印花色纱丝绸礼服

印花彩纱丝绸长衫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三楼展厅“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女性的文化遗产 西汉初年的服装,属于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国宝”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出土三件,风格基本一致通过彻底突破古代刺绣图案的束缚,成为汉代女性喜爱的又一种不同于深衣的时尚一些学者称之为“襜褕”它们和深衣的共同点包括衣服的连接、被体深邃”诸如此类,但区别主要在于裙子的开口方式,是直的,也就是长方形的裙子,而深连衣裙是紧紧裹在身上的。它的面料是印花和彩色纱线,衬里、袖、领、将印花与绘画相结合的丝绸面料作为服装面料在国内尚属首次,不仅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画衣”画文”可靠性也体现了汉代高超的印染加工技术;服装长约132 cm,袖子长约228 cm,袖口宽约28 cm,腰围宽约54 cm;其缝制形式与其他丝绸袍相同,但比其他八种袍略短。

近现代文物

金黄绸缎贺幛

1954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为祝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题写了quot金缎贺辞quot美国国会在长沙召开它属于现代文物,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美国政府在1958年8月这是研究第一届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资料体现了新中国人民的政策美国政府建立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此款祝福语由长沙老字号乐群工艺有限公司制作,由布料和丝绸制成,长约88厘米,宽约334厘米;金色锦缎上横贴着刻有黑色棉绒的楷书贺词,左、下、右边三面胶框用黄缎装饰“万”字花边,宽约7.5厘米;顶部缝有悬涵,宽约7.4厘米。

朱红绸缎贺幛

1954年8月,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为祝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题写了鲜红的绸缎礼品湖南省人大在长沙召开它属于现代文物,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美国政府在1958年8月这是研究先民的重要资料湖南省人大。本祝福语由长沙市云纹街荣华旗帜工艺有限公司制作它长约88厘米,宽约334厘米,由丝绸制成;红色锦缎上横贴着用黄缎裁制的楷书贺词,四周缝有宽约8厘米的黄缎边,下方用长约10厘米的粉色挂毯作装饰。

田连阡陌图

天联莫倩图是用黑色毛笔手绘的现代文物它生活在1912年至1949年1952年由湖南土改展移交湖南博物馆,作为展品展出。该图长约135厘米,宽约192厘米.3 cm,画在民国时期湖南长宁县桃江乡地主伊三名下“田连阡陌”风景是民国时期湖南农村地主大量占有土地的典型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湖南农村土地关系的重要史料。

民族民俗文物

杨世卓 清末民初湘绣的绘画艺术

清末民初,杨士卓与李湘绣手抄本是一种用书页装订的纸质书,规格为36厘米×37厘米手稿的封面上写着“杨士卓唐纪 ■双钩画”字,其中有湘绣艺术家杨世贞画的几页图案,包括器皿、动物、花卉等图案,在这些图案中,最典型的是光绪五子秋月杨世贞画的菊花图,其中杨世贞本人自称“吟香馆主人”它被用作标题,以一朵菊花为主体,一个薄翅秋蝉附在菊花上,周围绘有菊花叶、枝干等。

清绘“竹林七贤”湘绣纸画稿

清绘“竹林七贤”湘绣纸画是湘绣的早期纸画,由朱淑芝于1892年创作(又名朱恒)涂漆,规格为71.5 cm× 121 cm,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整个画面“竹林七贤”看起来和姿态,周围使用竹棒装饰,包括印章、落款、题字等内容。

民国时期的湘绣双马白缎画

民国时期,双马白缎湘绣画是一种丝绸刺绣画,绘于1918年,背面有图案“锦华丽”及“横披”字,其出处可知,应该是一组图纸中的一个。画的规格是75cm× 120cm,整个画面色调淡雅,线条细腻,包括红花、绿树、浅浅的草和两匹动感的马,一红一白,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草肥马壮”图,从细节上展示了湘绣在成熟期的风格和特点。

杂件文物

商代玉鱼

商代玉鱼是商代玉器的杂件,末端锋利,由动物牙齿演变而来它最初被称为一种玉器“觿(xī)到了商周时期,扭结工具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物品,是儿童的象征之一对父母的孝顺。商代玉鱼长约6.7厘米,宽约1.3厘米,厚约0.2厘米;玉饰由玉环制成,呈扁平状;整体用鸡骨白雕成鱼形,头端圆润,尾端锋利;头部雕有圆眼,口部开有小洞供佩戴;身体刻有回文,背部有鳍状突起,尾部有多个变形的三角形花纹。

战国雕刻双龙玉璧黄

玉璜,战国时期雕刻,位于湖南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属于青白玉,质地细腻,精雕细琢应该是战国时期上层贵族的饰品之一可以单独作为装饰品,也可以一组摆放。玉黄的整体尺寸约为8.9厘米,宽约0.25厘米,表面有黑色和棕色的痕迹。玉黄分上下两部分,用弧形镂空相互隔开,并根据情况刻有两条双头龙。上部的龙头雕刻在玉帝的两端,柳叶形的耳朵,圆鼻上翘,空心的圆嘴和椭圆形的眼睛,龙身上雕刻着两排云纹。背部中央有一个圆形空心孔,用于穿线。下半部的龙纹较细,龙耳向上翘起,下唇向内卷曲,上颚前伸卷曲与上半部的龙纹相连,颈和身上刻有细密的网格纹。

汉玉蝉

汉代玉蝉是死者口中的玉,属于随葬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尤其是汉代“把玉放进死者的嘴里,这样玉就能保持身体不朽”这种丧葬习俗,汉代基本上用这种玉蝉造型,而当时蝉被认为是有“幻化”和“高洁”的象征意义、代表“复活”和“永生”它与人密切相关从肉体死亡到精神不朽的理想转变。韩玉蟾的玉是白色的,6左右.3厘米,宽约2.9厘米,扁平的身体,背部中间凸起,制作人用了一种锐利简洁“汉八刀”技法,只用几把简单的刀,就在上面刻上了蝉眼、腹部、背部和翅膀不仅形状规则,而且结构精确。

陶瓷系列

长沙窑蓝釉褐诗捧壶

长沙窑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壶位于湖南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壶作为唐代长沙窑诗词壶的代表作品之一,因壶身饰有诗词而得名,高约19厘米,口径约9.2厘米,底径10厘米左右最初是用来喝酒的酒壶。水壶的壶嘴向外翻,是一个颈粗流短的喇叭口,后面装有把手。瓜形腹,短流多棱,平底。往下流到腹部,有一首用褐色书写的五言诗,用八个春字依次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主题,从风景到人物其内容如下:春水满,春草长,春人饮春酒,春鸟鸣。

金色白色釉面红色和绿色花鸟纹碗

金白釉红绿花鸟纹碗是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唐代陶瓷,口径约17.1 cm,足径6左右.4 cm,整体高度7 cm左右。碗的形状是开放式的,腹部呈弧形,底部有圆形的托脚。内外表面施透明釉,胎体施白色化妆土。碗底绘有红色和绿色的花鸟纹,红色线条描绘轮廓,绿色填充叶肉。

书画文物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位于湖南省博物馆二楼展厅“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这是一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帛画、保存最完好的一幅画像是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被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由于帛画中所画的龙的形象,刚被发现时左脚已经损坏,只能看到右脚,一度被认为是“夔”因此,这幅画也被命名为《夔凤人物图》。这幅丝绸画长约31厘米,宽约22厘米.5厘米;绘画以线描为主,单色平画为辅,线条流畅,构图简单。整幅画描绘了龙凤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场景龙、凤凰的动态渲染与人物的静态刻画形成对比,展现了丝绸绘画的艺术表现力。其画面分为上、中、下层三层,其中上层绘有一龙一凤,龙头双角,姿态扭曲扭曲,呈向上跃起之势,而凤凰则向上展开翅膀,托起脖子,卷起尾羽,做出奋力前行的状态;中间层画了一个高腰的发髻、阔袖长裙拖地、一个双手合十侧身站立的贵族女子,应该就是墓的主人,凤凰在她的头顶;下层绘有月牙形物体,被认为是引导灵魂上天堂“独木灵舟”

文徵明行书诗轴

文徵明 行书诗轴是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所写的七言诗轴,字心约128.3厘米,大约64厘米宽.5 cm,字迹温润美观,内容为:叶仪琼帕散发出一种别样的芬芳,仿佛一间舒适的玉房仙女倒映月台方向,腕披风长。擦脸贺郎疑赋粉,汉寿前身香,夜香空,仿佛一群姬谢佩。在合适的月夜,我看了玉兰的作品。其下还盖了“文徵明印”衡山”停云”三枚朱文印章。

碑帖文物

道将东汉旧都督延至杨与石门松崖

贾青道延伸到东汉时期,旧的队长是杨悬崖横向约182厘米,纵向约197厘米它是用纸做的,是加长的、纸墨都不错,整张不装裱,尺寸超大。首行“惟”字的右“隹”系里第二支横笔尾部的燕尾,根据纹理已经开裂;第十七行“春秋记异”中“秋”字的“禾”部中部不损;第二十一行“或解高格”中“高”字的下“口”部已用刀挖出。

清中叶,东汉敦煌知府裴岑基纪念碑扩建

清中叶东汉敦煌知府裴岑基碑约51座.5厘米,长约103.5厘米,朱墨纸制成,字迹清晰。首行“惟汉永和二年”中“惟”字的“忄”该部分略显模糊,但其笔画并未开裂。碑上还有一枚汉文和满文的印章,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机构设置 编辑本段

湖南博物馆有一个国际交流部、科研管理部、文物收藏鉴定中心、藏品保护中心、古代文物研究和展览中心、书画文献研究展示中心、现代收藏研究展示中心、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等机构用于学术交流、科研管理、文物保护与研究展览。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成立于1982年,以湖南省文物局为指导单位,湖南省博物馆为挂靠单位(湖南省博物馆)截至2023年,已经是第八届,现任会长是湖南省博物馆现任馆长段小明在此期间,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参与了三个国家重大项目。2016年至2021年,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承担了中国博物馆协会重点项目《中国博物馆志·湖南卷》的编纂工作,完成手稿约85万字,插图1300余幅。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承担了《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解析与重要展览汇编》项目所需的16件湖南省重要展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019年,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完成国家大型出版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学科卷》年约3万字词条。

自2008年以来,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每年都举办年会和专题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学术交流这些学术研讨会通常关注博物馆行业的困难、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讨论,比如2018年到2021年这段时间“——号博物馆让这些藏品栩栩如生”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与红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等主题。在推动科学普及方面,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将重点“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比如2018年“湖南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摄影大赛、2019年的“我与湖湘博物馆”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科普活动。此外,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每两年将组织一次全省范围的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活动。

学术交流 编辑本段

学术讲座

自开馆以来,截至2023年6月底,湖南博物馆已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2016年11月16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馆邀请实践大学李开元教授来馆讲学“说‘功比’——增补《史记》侯李沧传”的讲座;2017年5月16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遗产研究院葛教授《湖湘地域出土的唐代胡俑特色》学术讲座。

自2018年1月起,湖南博物院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授课“湘博讲坛”系列学术讲座,截至2023年6月,已举办85场“湘博讲坛”其中第一期由李玲于2018年1月25日给出“解读‘东方白——春秋战国文物展’讲座,85号霍宏伟2023年6月3日“湖南楚天——出土战国汉代特种工艺镜解读”讲座。

学术会议

自湖南博物馆开馆以来,截至2022年9月已举办多场学术讲座。2014年12月11日至14日,湖南博物馆在中共湖南省委招待所举行“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5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湖南博物馆在长沙举行“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研讨会”2022年6月11日,湖南博物院举行“中国古代青铜论坛”

对外交流

到2023年,湖南博物院已经连续多年向巴西派出专业人员、意大利、塞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ICOM举办的各类年会和学术研讨会,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五大洲,多次应邀出席ICOM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并有联合国代表团来湘访问、塞拉利昂总统、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项目代表团、瓦努阿图总理、新加坡 中国总理和其他官员参观了博物馆。在展览交流方面,湖南博物馆先后赴美参观、法国、突尼斯、新加坡、荷兰、英国、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进了很多文物展。此外,湖南博物馆也在与国际同行合作保护藏品、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在博物馆管理和规划方面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

学术成果

湖南博物馆的出版物以图书为主、年鉴、论文和期刊等。

图书

到2023年,湖南博物院已经出版了20余本图书,主要包括:出版于1981年8月,《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博物馆编辑;出版于1982年1月《马王堆汉墓》何张伟明合编;出版于1992,《马王堆汉墓文物》由陈松傅聚友合编;出版于1996年12月《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何主编;2003年6月出版,《马王堆帛书精选》湖南博物馆日报社等合编。

年鉴

湖南博物馆出版的年鉴叫做“湘博志”年鉴包含了湖南博物馆的工作总结、交流报告理论讨论等文稿主要包括“陈列与展览”服务与教育”保管与征集”研究与交流”管理与建设”和“大事记”和其他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本文总结了湖南博物院在某一年或几年的主要活动和成就。

截至2019年9月,湖南博物院共出版了8本《湘博志》年鉴,其中第一本为《湘博志Ⅰ·湖南省博物馆年鉴2003~2005》,第八本为《湘博志Ⅷ·湖南省博物馆年鉴2014》。

论文集

1986年10月30日,湖南省物资局风华印刷厂出版《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湖南博物院编辑;2007年10月1日,岳麓书社出版《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铜器》湖南博物院编辑;2016年10月1日,岳麓书社出版《“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博物院编辑。

馆刊

2004年7月31日,湖南博物院出版了第一辑《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此后,除2008年外,湖南博物院每年都出版新的系列图书馆期刊截至2019年11月,湖南博物馆共出版了15个系列的图书馆期刊。

《馆刊》是面向国内外文化考古工作者的学术收藏,包括考古发掘简报和馆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永久性固定立柱包括“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与鉴赏”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学研究”等。

期刊论文

1986年10月,湖南博物院出版《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等期刊论文;2009年4月《一次最艰难的考古发掘——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纪实》发表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其他期刊论文发表;《湖南省首次发现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回眸》等期刊论文发表于2016年8月出版的《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二辑。

科研课题

截至2023年底,湖南博物院已完成四个科研项目,即“马王堆汉墓漆器的整理与研究”课题、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简帛的融合”课题、基于文物的创意产品设计及博物馆衍生品的示范应用”课题以及“长沙汉墓”课题。

马王堆汉墓漆器的整理与研究”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立项,2014年完成历时6年,最终成果是100万字的同名专著,共分4卷,第一部、二册为“整理部分”,第三册为“研究部分”第四卷是高清文物板块。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简帛的融合”该项目始于2008年,它是湖南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华书局联合组织的科研项目是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新成果时隔六年,中华书局于2014年出版了同名系列专著,并获得多项国内古籍整理大奖。这一系列分为七卷首先,、第二卷是校勘板,第三至第六卷是注释,第七卷是原板。

基于文物的创意产品设计及博物馆衍生品的示范应用”题目是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2013年1月立项,2015年12月完成。该项目共开发设计了15个文化创意产品,并于2017年8月申请了专利。

长沙汉墓”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立项,2018年完成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部100多万字的专著、图纸3000多张,照片4000多张,同时在《长沙西汉早、中期墓分类研究》《湖南省博物馆馆刊》《长沙东汉墓出土低温铅釉陶建筑模型明器研究》发表了《长沙汉墓出土喇叭形器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专题活动

自湖南博物院开馆以来,到2023年6月底,以2023年为例,共举办了100多场社会教育活动,其中包括2023年2月17日举办的一场“传统审美下的清代单色釉瓷器”微课教育活动,2023年3月25日至3月26日举行“最美的时光,在春天以满分的成绩汇聚项伯调研”活动于2023年6月21日举行“心有所‘暑’,快入手湘博”特色调研活动等。

教育活动

湖南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包括展览馆内的活动,博物馆组织的校园活动,以及“移动博物馆”以及网站上的在线课程。图书馆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博物馆小推车”互动体验项目,结合临时展览的不同主题的家庭日活动,以及传统节日期间的课堂教学、互动体验等传统民俗节日。

湖南博物馆教育中心依托“博物馆探索车”第一次尝试突破教育场地的限制通过定制交通工具和教具,设计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相匹配“博物馆探索车”活动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3354“博物馆探索车”活动,并定期在展厅开展特色教育活动。《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勘探车主要包括“发现之旅”——勘探挖掘、花样印记”——套印体验、汉风墨韵”——抄写和书写活动;《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勘探车主要包括“远古记忆”模拟考古、触摸历史”——文物鉴赏、美好生活”——场景搭建等活动。此外,湖南省博物馆自2008年起免费开放“北美土著艺术展览”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收藏展”举办了100多个临时展览“校园巡展”和“社区巡展”活动。

在博物馆建筑的1A层有一个教育中心,向外界开放博物馆的教室、艺术长廊、虚拟工作室和其他领域。其中博物馆教室有录播设备,可以录播课程或在线观看同时,为了满足多样化的课程需求,教室还配备了上课所需的投影、话筒、音频和其他多媒体设备。教室的过道空间被建成“艺术长廊”

每当湖南博物馆开馆的日子,就在美术馆的东侧“创作工坊”会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还有特别的“手工小作坊”体验活动,包括字母刺绣“千金”绦手套制作、妙手裁衣”香囊、莲花手机壳制作等手工面料,迷你博物馆、创意花卉、废物奇妙地转化为——压缩报纸和其他纸张手工制作,以及古老的“小编”——书籍用青瓷俑、玻璃彩绘、热收缩珠宝——玉舞者 s连衣裙、巧手小金匠”等其他手工制作。同时,根据民间节日成立了湖南博物馆教育中心“岁时记”教育项目和教育品牌,通过融合展示和收藏元素,结合民俗主题内容,打造亲子家庭教育互动平台;此外,博物馆还为中小学生开发建设了一个假期“我的假日在湘博”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文创设计

湖南省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文物单位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管理方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文化产品研发中心,已有多项文化创意设计产品获奖“全国百佳创意产品”其文创产品,尤其是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为原型的系列产品,于2016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2017年底,为迎接新馆开馆,湖南博物院打造了500余种文创产品。这些文化创意产品融合了湖南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湖湘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湖南人和s主题系列产品”马王堆特色系列产品”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等。湖南人和s主题系列产品”以少数民族图案设计为基础,是湖南省特有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具有代表性“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章美国政府”除了系列产品,还有围巾、t恤和其他服装产品,茶壶、茶品、水杯扑克牌等日常用品、书签、明信片等印刷品。马王堆特色系列产品”在湖南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中,最为突出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分类,突出了马王堆的文物特征,辨识度很高,主要包括马王堆养生枕、养生熏香皂、保健熏香等代表性产品“养生”文化产品,豆豉姜、酱等代表性产品“饮食”要捆绑的文化产品、方巾、围巾和其他代表性产品“服饰”文化产品。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则包括“浏阳夏布系列”日用品和醴陵瓷画等。

湖南博物馆与湖南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合作,开发《梅鹊迎春》《映日荷花》等陶瓷工艺品;杭州G20期间,博物馆也是以杭州文化为主题开发的“西湖盛宴”文创餐具。湖南博物馆还利用馆藏名画创作瓷板画、精品湘绣等;根据青铜文物的收藏,开发了一个复制品;以青铜器为主题,发达了“铜趣大冒险”系列文创产品;为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用途而开发的“铜趣”毛绒玩具、立体纸公仔、大冒险陶瓷杯等。此外,博物馆里还有曾国藩“帅”字旗手机壳、十二月神”钥匙扣、神奇动物”行李牌、铜趣大冒险”记事本、系列邮票、《湖南省博物馆火花珍藏册》等承载博物馆文化元素载体的文创产品。

重要事件 编辑本段

2004年,湖南博物院率先尝试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采用ISO9001和国家标准/T19001—2000年,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服务规范,建成了博物馆标准化体系。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2年6月18日起,湖南省博物馆闭馆装修,暂停对外服务。

2016年,湖南博物馆成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

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辛追t型丝绸画2018年1月14日湖南博物馆的s墓、皿方罍、长沙窑青釉褐诗捧壶等三件“镇馆之宝”在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栏目出道。

2019年5月18日上午,2019在湖南博物馆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

2021年6月至10月,湖南博物馆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型原创展览“芳草之地·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红满潇湘——革命文物特展”

2022年7月30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新闻通气会向公众发布“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系列活动”并宣布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11月18日,湖南博物馆获得中国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授牌“中央、地方政府共建国家重点博物馆”

2019年,湖南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展览”以及“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展”被评为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佳展览推广第一名。

2022年7月,湖南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辽宁省博物馆    下一篇 梵蒂冈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