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梨园戏在晋江广为流传、泉州、厦门、陇西等闽南语区。梨园戏可分为大梨园和小梨园,大梨园又可分为两部分“上路”下南”两三个学校有自己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
www.qwbaike.cn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荔镜记》版。清末,高甲戏在泉州迅速崛起,歌仔戏也在漳州、随着在厦门的广泛传播,大成戏的面貌焕然一新,梨园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俱乐部的数量在减少,范围在缩小连厦门的梨园戏都改成唱歌仔戏了;19世纪40年代末,梨园戏濒临灭绝;20世纪50年代,任林出生了、史培智 对《朱文太平钱》的改编被称为“海内孤本”1980年后,新编梨园戏《节妇吟》获1987年第十七届省话剧表演一等奖编导、音乐等奖项。20世纪后期,艺术家带着梨园戏访问日本、菲律宾、意大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省、香港一些大学就梨园戏的历史发展发表演讲。
www.qwbaike.cn
梨园戏虽然创作技法不丰富,但却是舞台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重要桥梁。浙江的梨园戏和南戏合称为“弹南宋戏,唱曲子”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起源
梨园戏起源于宋元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福建泉州晋江等地、龙溪地区及厦门、台湾省闽南语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聚居区。 www.qwbaike.cn
发展
晋代泉州音乐种类丰富,至今在闽南语相关地区的古代音乐中广泛流传“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其十三套大谱(有标题的器乐曲),还是拯救汉朝“相和歌”晋朝的“清商三调”及唐五代的“燕乐”等遗音。
www.qwbaike.cn
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后来闽南出现了“优戏”,绍定年间(1228 ~ 1233)朱的学生甄第二次了解泉州时,颁布“禁戏”与“莫看百戏”的“劝农文”,这说明“南曲戏文”一直流行于泉州一带。
www.qwbaike.cn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荔镜记》,简阳玛莎发布,是潮、春二再版本《荔枝记》,目前由清光绪十年梨园戏实验剧团出版,潮州地区为明代万历年间的东岳历史《荔枝记》“泉腔”潮音已经被吸收在声腔里了。 www.qwbaike.cn
《乡谈荔枝记》泉州《德化县志》记载的明代嘉靖年间“在明初,祖先发挥了良好的显示,并组织了儿童 s班表演闽剧。此“闽剧”指闽南的地方戏;明嘉靖、万历年间,《李氏族谱》《荔枝记》010《荔镜记戏文》等闽南剧种相继使用殷敏(泉州方言)出版于世,其中一些至今还在梨园戏的舞台上演出过。 www.qwbaike.cn
繁盛
明清时期是福建地方戏曲发展的繁荣时期,梨园戏这一古老的剧种也在这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小梨园分为两部分,大梨园按照地域分布划分为路上的老戏(上路)和下南老戏(下南)这三者各不相同:其中“下南班”与“上路班”这两个班级都是由成人组织的,而且每个都可以“优人互凑”,故合称“大梨园”,俗呼“老戏”家庭作业纯粹是孩子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戏剧“小梨园”,或者称为“七子班”,俗称“戏仔”
明代四大调盛行时,梨园戏随着南音的传播在闽南语区传播“泉腔”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声腔,并融合了外来的声乐艺术养分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在清代兴盛起来。
衰落
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满天春》年:以前人们只在寺庙里演戏,虽然只是在路上、下南、七子班。光绪后,开始聘请江西班和石典戏文。清代光绪以前,闽南梨园戏只有三个流派;清末,高甲戏兴起,随后台湾省歌仔戏传入梨园戏以严格的传承代代相传,却因为停滞不前,濒临灭绝而衰落。 www.qwbaike.cn
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戏曲的发展,散见于民间“下南”上路”七子班”1952年,梨园戏著名老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晋江县大梨园实验剧团,由小梨园名师蔡有本执教;次年改为省建制,命名为福建闽南戏曲实验剧团(后更名为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先修复传统戏曲,再整理。因旧日有大梨园和小梨园,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音乐会时正式命名为梨园戏。
创新
50年代,改编的梨园戏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同安县志·礼俗》《陈三五娘》《陈三五娘》,其中《郭华》《高文举》被拍成了电影,《朱文太平钱》被誉为“海内孤本”,赢得“宋元南戏活化石”活文物”称号。 www.qwbaike.cn
1980年后,梨园戏进入创作、新时期研究,新编古装剧《陈三五娘》获1987年第十七届省戏剧大会剧本导演一等奖、音乐等奖项;1988年《郭华》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在“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出时,获得了各个奖项的第一名曾京平,燕与海的演员曾获福建首届全国梅花奖。
www.qwbaike.cn
传承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该团先后出访日本、菲律宾、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并与世界各地许多文化艺术团体和学者建立了联系。1983年9月,梨园戏导演吴赴台就读台湾省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国立成功大学南关戏曲艺术中心等地演讲《朱文太平钱》。
www.qwbaike.cn
20世纪5、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保护梨园戏的传承和修复,艺术家们不仅延迟了剧情、内容糟粕删除,全剧在节奏控制上有所提升。
艺术特点 编辑本段
唱腔
梨园戏的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以小弦伴奏为主,多腔它是用春声唱的,也叫春声福建声、下南腔、土腔。唱腔属于曲牌风格,此外还包括一些地方民间曲调,一般用于戏曲。 www.qwbaike.cn
音乐的调式有宫、商、角、徵、羽有五种,鳞有古鳞、新量表和尚青量表有三种形式(皆为七声音阶),以古音阶(亦称雅乐音阶)为主。
www.qwbaike.cn
调门称“管门”,是以“尺八”根据不同的空订单命名,有四个管门:四空管、五空四仪管、倍士管、五空管。
节拍形式有“紧七撩”,每小节八拍(8/4拍)紧三撩”,每小节四拍(4/4拍)紧一撩”,每小节二拍(2/4拍)紧叠”,每小节一拍(1/4拍)慢头”,即散板等。
www.qwbaike.cn
男女演员都是用自己的声音,唱歌的时候注意吐字和发音,尤其是“出字、归韵、收音”,即唱出“字头、字腹、字尾”歌词多为长短句形式,韵属于古汉语韵,用泉州方言演唱。语言有七个声调,即除声,平、上、入三声分阴、阳。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音乐乐队
伴奏音乐可分为丝竹曲牌演奏曲牌和锣鼓三部分。丝弦曲牌200多首,多来自民间器乐“十音”笼吹”,部门取于南音“谱”或“指”中的某节、一段,用丝竹乐器演奏。
www.qwbaike.cn
玩曲牌的有100多件,大部分来自当地“笼吹”和“十音”用大唢呐吹奏(称大吹),并伴有或北方的锣和鼓,这些大多是用于庆祝他的生日在绣花长袍、送客,上课,站班,官场人物进出会场。
锣鼓帮(即锣鼓经),分为七组锣鼓和八组马锣鼓,有“七子八婿”之称。七锣鼓有鸡啄粟、大帮鼓、擂鼓、小帮鼓、假煞鼓、满山闹、鼓帮有七种,其变体如单啄、双啄、攧煞、敦沙等人有四十九个想法。 www.qwbaike.cn
传统乐队由鼓师、副鼓、中吹、弦管、副笼等5人,80年代初扩大到12人左右。生角以唢呐、箫是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传统的丝竹乐器包括唢呐、品箫、二弦、三弦,二世纪、琵琶是在20世纪30年代加入的、尺八(洞箫),六、高胡是70年代以后加入的、中胡、二胡、扬琴、北琶、大提琴。 www.qwbaike.cn
特色乐器有南鼓、南琶(横抱演奏)二弦(保持古奚琴原形)尺八和拍板。打南鼓时,鼓手倾斜右脚跟,压在鼓面上,控制音量、音色在强度上有变化,所以也就是俗称的“压脚鼓”这在国内其他剧种中是前所未有的。东晓和五块板都保留了唐宋乐器的特点。
www.qwbaike.cn
曲牌体
已知曲牌250多种,古代曲牌的名称沿用至今:如摩诃兜勒、霓裳羽衣曲、长相思、梁州序、甘州歌、太子游四门、薄媚花、鹊踏枝、阳春曲等。
曲牌以“滚门”分类,也就是宫调、节拍相同、曲牌的分类与音乐结构相似,现存“滚门”有15种:二调”长滚”中滚”短滚”以上属四空管)长潮”中潮”短潮”以上属倍士管)锦板”中倍”倍工”以上属五空管)大倍”小倍”寡北”长寡”中寡”以上属于五个空气和四个仪表管)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表演艺术 编辑本段
角色行当
梨园以生、旦、贴、丑为四大柱(即四个主要行当),以生、旦、贴为主的戏叫“幼脚戏”,以丑剧为主“粗脚戏”上路老戏则以生、旦、净、丑为四柱,南老戏净、丑、外、末为四大柱。大梨园也加了老铁和二丹,但一般不超过七个人。
表演程式
梨园戏三派表演统一,有一套严格规范的表演程序,其基本动作称为“十八步科母”,有“举起手到眉,掰到肚脐,手到下颌”等戏诀。
www.qwbaike.cn
十八步科母: www.qwbaike.cn
垂手行:表现兴奋、活跃、轻快。
www.qwbaike.cn
按心行:生、你走出球场时的姿势。 www.qwbaike.cn
指手:用手表示一切。
偏触:一般指不在场的人或事。 www.qwbaike.cn
提手:用于疑惑、惊讶或反问。 www.qwbaike.cn
搭手:用于喜悦、高兴或赞许。
举手:用于旁白。
分手:用于表现“怎么办”的意思。
www.qwbaike.cn
拱手:以礼待人或尊敬长辈时。 www.qwbaike.cn
毒错: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愤怒。
www.qwbaike.cn
过眉:女性用来赞美自己或他人。 www.qwbaike.cn
过场:用于信号和阶段调度。
相公摩:欢快、得意或愤怒。 www.qwbaike.cn
七步颠:恍惚中,我的脚又酸又软。
www.qwbaike.cn
双顿蹄:用于愤慨、悲伤或痛恨至极。
www.qwbaike.cn
牛车水:表达喜悦或焦虑。 www.qwbaike.cn
返头转角:转身,用于舞台调度。 www.qwbaike.cn
走云:急事奔走,又称“插手行”。
www.qwbaike.cn
特色技法 编辑本段
压脚鼓”,素有“万军主帅”梨园戏的美誉是一种享誉中外的特殊鼓点技艺鼓手打鼓时,一只脚抬在鼓面上,利用脚的位置变化和容量敲出千变万化的鼓点每一个鼓都对应着剧情和动作,形成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七帮鼓”技法。简而言之,压脚鼓指挥着整个表演。
落棚脚”,是梨园戏小梨园派演出前的特别节目演员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俗称“戏仔”演出前担任七商(生、旦、净、末、丑、贴、外)的七个孩子,即“七子”排队依次走过剧场(棚脚),准备在帐篷里装扮和表演,俗称“落棚脚”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舞台美术 编辑本段
化妆造型
梨园戏妆造简单、鲜明: www.qwbaike.cn
旦角抹胭脂、水粉,肖丹有时会在额头上写一个“小”字,大旦写“大”单词,或点按红点;老聃戴着黑色头巾,小丑只涂白粉;丑角 s妆容夸张她的整张脸涂着白粉,脸颊涂着红色的胭脂,发髻上插着树枝;画出来的脸基本只有黑白两色,线条很少,简单活泼;还有剧中的一些角色,比如天官、魁星、孩子等等,必须戴口罩。
www.qwbaike.cn服装造型
梨园戏的服饰简单,女性一般穿无袖的衬衫和裙子;肖丹穿着短裤,围着围巾;其他生、外、老旦、净、丑袖子很短,没有袖子表现。
梨园戏的戏服有多红、黑两色;梨园戏上世纪40年代初才有图案装饰,图案都是金的、全银色或对比色;花纹图案都取自传统图案或民间雕刻、刻纸纹样;传统的头盔头部由纱布和漆雕制成,外表面涂有黑漆或金箔。
www.qwbaike.cn
砌末布景
梨园戏的道具俗称“砌末”梨园戏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五类:1武器和刑具,如剑、斧、凿、腰刀、金光槌、拶指、夹、脚板、棍、竹板、鞋底、藤牌、马鞭等;②用划板请神祭拜、香炉、酒盏、相公爷、孩儿仔等;3生活用品,如面盆、扫帚、水桶、包袱、文房四宝、书琴、班灯、椅、几、小木鱼、皇帝钟和占卜用的布袋、龟壳、算盘、铜钱;④诏书,如圣旨、家书、公文;⑤旗类,如斩旗、令旗、龙虎旗。以上几类砖石主要是家用电器,至于兵器的腰刀、金槌多用于排场,《刘知远》三娘抢槌和战瓜精组合除外。
舞台装置
梨园戏舞台俗称“戏棚”正规的戏棚由四根四角竖起的木柱组成,木柱上横放细木条或竹竿,用于悬挂照明灯和遮盖防雨遮阳棚。
www.qwbaike.cn
剧院表演区分为五个部分:台中”出棚口”三弦角”大角”和“小角”棚的前部左、右分别称作“大角”与“小角”棚的后部左、右称作“出棚口”与“三弦角”出棚口”与“大角”斜对,“三弦角”与“小角“拐弯抹角地说,演员都是来自“出棚口”上、下场;乐队的排列是嗳(唢呐)萧何教戏剧大师,坐着“出棚口”与“小角”之间的台沿;鼓手面对剧院的小舞台,和锣、节拍和弦乐围绕着鼓手演奏。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艺术流派 编辑本段
梨园戏有“大梨园”与“小梨园”两种分类,之后“大梨园”又分为“上路老戏”与“下南老戏”两种。
www.qwbaike.cn
小梨园
艺术特色 www.qwbaike.cn
小梨园” 也叫 “七子班”其演员为未成年儿童,故俗称“戏仔”小梨园曲辞优雅、严谨细腻。
www.qwbaike.cn
个性特征
小梨园”唱腔委婉纤细。小梨园的作用就是活着、大旦、小旦、丑为主要行当。
大梨园
艺术特色
www.qwbaike.cn
大梨园”有两种,一种是:上路老戏(上路)路演的体裁简单而苍劲。
个性特征
www.qwbaike.cn
上路”演唱风格朴实浑厚。路的作用就是活着、旦、净、丑为四大柱。
www.qwbaike.cn
下南
艺术特色
www.qwbaike.cn
大梨园”有两种,一种是:下南老戏(下南)咸安派有地方草根色彩。
个性特征
下南”唱腔活泼粗犷。夏安的角色是净、丑、外、末为四大柱。
www.qwbaike.cn
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
许书纪
许书纪(1912-生于1912年的纪胜,晋江安海人,抢救了一部濒临失传的古戏—梨园戏。1951年任晋江县文化馆第一任馆长,次年集结分散的民间梨园戏艺人组建晋江县大梨园剧团。1953年初,在原东浦潘静村,“金永成”在木偶班的基础上,许成立了晋江木偶剧团(现在是晋江木偶剧团的前身)1955年,他改编的《陈三五娘》获得中央文化部优秀剧本奖1957年,它被制成彩色电影,并在北京多次演出。他编的传统剧目是《陈三五娘》《入窑》《桃花搭渡》“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了剧本一等奖和二等奖。 www.qwbaike.cn
林任生
林任生(1912-1972),又名严光,笔名伯子,1912年生于泉州五宝街。1953年,泉州青年艺术团更名为锦江区艺术团,任命他为创作部主任之后致力于编辑《闽南戏剧小丛书》20多张专辑。
www.qwbaike.cn
从1953年到1963年的十年间,他先后对传统剧目《陈三五娘》进行了整改(与许书纪、张合作,林仁生编剧)(《朱文太平钱》《苏秦》)与许书纪、张昌汉合作)(《灵恩亭》)《朱寿昌》九折)《胭脂记》《包拯智拿刘大本》《董永与七仙女》《吕蒙正破窑记》《朱买臣》等12本书。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吴捷秋
吴捷秋(1920-2008),原名司,1920年6月生于泉州东莞西台。1949年秋起任泉州青年艺术团编剧,晋江区艺术团业务处处长,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是梨园戏700年来的第一个导演,导演的第一部戏是《陈三五娘》。1990年获国家一级导演称号,同年出版《梨园与梨园戏析论》;《梨园戏艺术史论》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奖美国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美国政府颁发了二等奖。
王爱群
王爱群(1921-1989)1921年出生于泉州西街甲地巷。1953年,王爱群成为福建闽南戏曲实验剧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王爱群和作曲家曾家庆为电影《陈三五娘》写了片头曲。
www.qwbaike.cn
1987年,他退休后仍为梨园戏的传承而奋斗,发表了《南音工尺谱考释——兼论清商三调和下徵调》《南音五个“管门”命名索隐》《梨园戏音乐》《梨园戏唱腔改革的点滴经验与体会》等论文。 www.qwbaike.cn
曾静萍
当代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师承潘爱治、姚苏秦、施织、何淑敏等名家在梨园戏中颇有名气、二格旦、大旦、青衣全部脱俗,她的表演被誉为话剧的艺术精神和灵魂“表演圣手。 www.qwbaike.cn
1977年入省艺校梨园班1987年凭借梨园戏传统剧目《论泉腔——梨园戏独立声腔探微》中的角色参加首届福建水仙戏剧奖大赛“一粒金”以评审团一致认可的骄人成绩胜出“最佳女演员奖”同年,她在新编的梨园戏《续论泉腔》中饰演——寡妇颜,在闽剧中崭露头角。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表演代表作品:(《朱文》《节妇吟》《陈三五娘》《高文举》《朱文》《朱买臣》《蔡文姬》《董生与李氏》)导演代表作:梨园戏《节妇吟》《吕蒙正》《节妇吟》等。
吴素霞
21世纪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教师兼任教授级专业技术职务。所获奖项有:1999年全球青年商会薪金奖、1999年,颁发全球华人文化艺术奖。2010年,她被文化发展委员会指定为国家重要传统艺术保护者。 www.qwbaike.cn
代表剧目 编辑本段
小梨园
《皂隶与女贼》又名《陈仲子》,有一位老艺术家蔡有本的口述记录簿,自1955年由林仁生所生、尤世赞、吴捷秋整理完成;主要讲述:秀才郭华进京赶考时,爱上了胭脂店女工王月英后来,她错过了她的约会,因为郭华 正在喝酒醒来后,她吞下了岳影 的鞋子死了,最后被土地神救了。
《御碑亭》老艺术家蔡有本现存口述记录簿,其中“卖身”守墓”击狐”降凡”已佚;主要讲述:董永把自己卖给了吴先生,吴先生因为董永 ■孝顺;然而,董永和七仙女发生了百日关系仙女下凡结婚后,他们被迫回到天宫把他们的孩子交给董永,这对夫妇再也没有离开过;后来,董永和吴育臻结婚了。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郭华》现有老艺术家蔡有本、徐志仁 口述记录簿;故事梗概:陈三,宋代泉州人,因送哥哥嫂子到广南上任,路过潮州,在元宵节下认识了黄武娘在经历了所有的困难后,他们永远团结在一起了。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胭脂记》现存旧本10本,蔡有本 林仁生先后制作的口述记录书籍、游世赞等人已经整理完毕;故事梗概:高文举中了头奖后,被殷炯逼婚,娶了女儿殷金。高文举没有 别忘了送他的妻子于震,让她来北京与家人团聚。没想到,使者被殷杀了的父亲和女儿。于震不远千里寻找丈夫,被殷金关在冰冷的房间里最后,高文举得知于震获救,夫妻团聚。 www.qwbaike.cn
《董勇》现有蔡有本、刘树坚写了11部口述实录,该剧于1957年由林仁生主编,改名为《陈三五娘》;主要内容:宋朝朱扁为状元,据理抗金他被兀术抓住,送到冷山。兀术 的女儿雪花公主向他求婚,但遭到拒绝,成了兄妹;朱扁困晋十六年因为他的忠诚,兀术把他释放回中国,公主馆把他送走了;朱扁回国后,父子相认,受到宋王的称赞之后,雪花也乐呵呵地回到了宋朝。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上路
《高文举》,现有手写副本“桂英割”捉王魁”对理”3老艺术家何树民口述记录簿“介绍”桂英割”走路”上庙”捉王魁”对理”5出;主要内容:妓女谢资助王魁赴京赶考王魁中了头奖后,她嫁给了别人谢羞愤交加,用刀割伤了自己鬼赶到徐州,把王魁活捉到了海神庙伽蓝强迫王魁与桂英团聚。 www.qwbaike.cn
《朱弁》现有老艺术家何树民、李明前 的听写簿;主要讲述:赵州陈留人蔡邕(字伯喈)我还没有 自从我去北京赶考后,就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了。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妻子赵贞女带着公婆描述的遗像,怀抱琵琶,一路上弹琴乞讨,去北京找丈夫。那时,蔡伯孝已经在牛辅领养了一个女婿,而赵真 的女儿扮成道士进入牛辅;见到牛小姐后,告诉她真相,挂在蔡 的研究“真容”上题诗。看到这首诗后,蔡问牛,最后他们三人走到了一起。
www.qwbaike.cn
《朱弁冷山记》现有手写副本“定情”或称“赠绣箧”试茶续认真容”走鬼”相认”等待4该剧由林仁生制作、栽培于1954年完成;故事梗概:北宋有一年,末代书生朱温住酒店,遇到一个姑娘“一粒金”鬼,几经波折,两人终于结婚了。
www.qwbaike.cn
《王魁》现存老艺术家何树民口述实录“上厅”和番”放马走”大同关”洗马河”相认”等6出;主要内容:汉朝结婚三天后进京赶考,妻子萧娶了为妻、菱花镜、绣花鞋是半个信物。后为高中状元,送昭君入匈奴,被可汗招为徐。梁文和明慧公主已经结婚18年了他们经常想家,不开心明惠公主知道后,擅自让刘文亮回朝鲜。家人误以为他已经去世坏人想谋杀萧萧打算投河自尽幸运的是,他被仙女救了,并告诉了她关于刘文亮的事情他们使用了凌华的镜子、金钗、绣花鞋是基于三个信物,最后一家相互认可、团圆。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王十朋》现存老艺术家何树民口述实录;主要内容:王是宋代的一位学者,他娶了钱为妻,并以作为嫁妆。在诸王中得头奖后,因婚姻不合法而拒绝结婚,留在北京,于是委托局里发函回老家与他尽快见面。程菊留在了太阳 s的房子,孙如权把信偷了,改成了离婚证。钱看了信很难过,和孙汝权勾结知县逼钱再嫁她别无选择,只能投河自尽;幸运的是,她被钱远解救,收为养女,并带她到福州上任。钱正在神秘的寺庙里烧香当她看到一个与王很相似的官员时,钱元设宴招待了王“击鼓催花令”,以荆钗代花。王认出这是他的妻子 他想到了一些事情钱远告诉了他真相,夫妻团聚。
www.qwbaike.cn
下南
《郑元和》又名《李亚仙》,有旧抄本和徐志仁、黄家健 的听写簿,1961年由林仁生编辑改编,改名为《李亚仙》;故事大意:唐代艺妓李雅贤认识了杨东鑫的儿子郑元和,并彼此相爱。元和没日没夜地玩,考砸了,三千两的路费被马丽骗走,成了歌手。李雅贤停止接客,帮助郑元和赎身,并租了新房子。后经过自毁花容、拒绝门让郑元和意识到。
www.qwbaike.cn
新编古代戏
《董生与李氏》编剧王仁杰,主要讲:彭先生去世时,担心妻子李日后移情别恋,便叫朋友兼邻居董思伟暗中监督。董向彭借钱安葬母亲,彭答应了,于是暗中观察李每天的行为。董、李和李都动情地观察着对方。但还是被彭老师发现了,最后他们苦尽甘来成了夫妻。
www.qwbaike.cn
《刺桐舟》编剧吴获编剧创作奖;主要内容:南宋时,泉州刺桐船的首领攻打赵的邪恶弟子并使泉州重现“万邦交好”品物咸亨”盛世,刺桐舟通五大洲四海。
www.qwbaike.cn
《节妇吟》编剧王仁杰,主要内容:年轻寡妇颜,守寡十余年看到老师沈容的才华,她爱上了沈。沈几经试探,最后追求富贵,不敢逾越礼教,严词拒绝。颜非常懊悔,毅然断了手指,自学成了成龙。当时沈容已过继右门,法院认定颜氏 的断指,并称赞它“晚节可风”并奖励沈容不当官时非礼,洁身自好,昭告天下褒奖他,颜氏被迫自杀。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现代戏
《燕南飞》编剧郑该剧是由:50多年前,晋江宝盖山夏乔乡的一对青年男女李寿山、杨燕青恋爱结婚,却被当地几个反派阻拦,历经磨难终于重聚南洋。
www.qwbaike.cn
《枫林晚》编剧王仁杰主要写了一些孤独的老人在一个小公园里度过晚年的故事抚养完孩子,有的重组了新的家庭,有的在沉默中孤独终老。
www.qwbaike.cn
重要演出 编辑本段
1952年秋,晋江县大梨园剧团演出了《陈三五娘》,次年4月,许、林任生、张重新编排,由福建闽南戏曲实验剧团演出。 www.qwbaike.cn
1962年,《董永与七仙女》由福建省梨园剧团演出,其中“摘花”九折,1959年和1986年两次去北京演出。
1979年10月,福建晋江梨园剧团为庆祝建国30周年演出《刺桐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节妇吟》创作于1987年,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首演,并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 www.qwbaike.cn
《真女行》九折优惠于1991年2月在泉州举行“中国南戏、目连戏国际研讨会”演出。 www.qwbaike.cn
1994年11月,梨园戏导演苏赴日参演“东亚民俗和表演艺术”国际研讨会,会上介绍了梨园戏表演的民俗。次年3月,《董生与李氏》获首届省百花文艺奖一等奖。 www.qwbaike.cn
1996年1月,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应中央电视台邀请赴北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演出。
1997年8月,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赴台演出,随行的专家学者与台湾省文艺界同行探讨梨园戏的历史和现状。 www.qwbaike.cn
《刘文良》分别是1988年和1991年打的“中国南戏研讨会”与“中国南戏、目连戏国际研讨会”演出。 www.qwbaike.cn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发展困境
一:剧本不完整,现代剧本很少。 www.qwbaike.cn
二:传承难,梨园戏很难采用泉州闽南话,导致学的人少。 www.qwbaike.cn
传承继承
新一代的梨子艺术家不仅拖延了剧情、内容糟粕删除,全剧在节奏控制上有所提升,比如《刘智远》这部剧。
2000年,曾静萍很遗憾没有人教戏《大闷》恰巧高甲戏知名艺人蔡秀英在认识曾静萍后,主动提出要教这部戏,曾静萍使这部戏名扬天下。
保护措施
2002年,梨园戏成为我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统戏曲门类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昆曲。 www.qwbaike.cn
为了更好地保护梨园戏,防止其消失,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梨园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梨园戏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21年11月,梨园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园戏2022年在泉州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www.qwbaike.cn
价值影响 编辑本段
梨园戏保留了闽南话的唱腔,方言和剧目反映了当地的民俗和礼仪,题材多为男女之爱、家庭伦理,呈现出一种遥远的古雅气息、贴近普通的生活和精致的艺术形式。梨园戏,以其泉州特有的淳朴气息和传统戏曲的恒久魅力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它可以追溯到800年前,比昆曲早200年,比京剧早600年,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南戏活化石” www.qwbaike.cn
梨园戏是泉州的地方戏它走出福建,被世界认可正是因为从骨子里尊重了这类戏曲的表演规律,才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接受视野。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