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最后一个月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7月6日—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微暑。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在立夏前后,天气已经开始变热,但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小夏期间,中国超过一半的地区开始进入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将达到26℃左右。同时,小夏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我国各地易出现雷雨天气,常伴有大风、大雨,有时下冰雹、台风等。此外,多变的天气也是温和的夏季气候的一大特点。
随着气温开始升高,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了影响。夏收时节,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开始冬收、除了春小麦等作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大田追肥、除草、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些早熟水稻品种需要在夏季节气到来之前收割。同时,夏季容易出现恶劣天气,要做好防洪准备。渔业也要注意增加投饵量、合理施肥,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消毒水,避免各种细菌、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习俗,国王在夏季炎热时给冰。旧时民间有微暑“食新”习俗是将刚收割的稻谷准备好,用于祭祀谷神和祖先,并使用新米、新麦制作成面饼、面条与邻里分享。人们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
节气由来 编辑本段
中国古代人根据一年中的季节观察太阳每年的运动、气候、物候等变化,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被分成24等份,每等份为一“节气”,从而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期,五日为一期,三期为一期。在早期,人们通过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这是中国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统的日历系统。
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午后月的结束和月的开始,这标志着夏季最后一个月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7月6日—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微暑。小暑的到来,意味着立夏前后天气开始变热,但还不是最热的。直到随后的酷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年有记载“六月盛夏,天热,分小和大,月初小,月中大,今天依然小”,所以民间有“小暑不热,大暑在天”的说法。
气候特点 编辑本段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既闷热又潮湿。三伏天分为初伏、仲夏和夏末,每年的起止时间点略有不同,大致在浅夏和盛夏之间。暑气刚开始降,热空气正在上升虽然还没到极端热点,但有暖兆中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凉爽的风,风中有热浪。北半球日照时间也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大半个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将达到26℃左右,但在华南低海拔河谷地区,日平均气温高于30℃,最高气温高于 35℃。
同时,小夏也是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我国各地易出现雷雨天气,常伴有大风、大雨,有时下冰雹。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雨量增加且集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雨季已经结束,容易出现高温少雨的夏旱。但如果夏天打雷,就会出现黄梅落的现象,持续一段时间的闷热天气,并伴有雷雨,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循环“夏天有雷,天翻地覆做黄梅”的农谚。在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台湾省和福建,台风日容易发生在轻夏。民间俗语中还有“轻微的夏季南风,严重的夏季干旱”意思是夏天刮南风,夏天不下雨,容易干旱。此外,多变的天气也是温和的夏季气候的一大特点万里有时晴空万里,有时大雨滂沱。
物候现象
在中国古代,酷暑分为三个时期,即“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随着气温开始升高,蟋蟀们来到角落的阴凉处避暑,老鹰们离开巢穴在凉爽的空气中活动。盛夏的高温也让蚜虫、各种各样的害虫,比如红蜘蛛,大量滋生;萤火虫之类的昆虫开始出没;刺梅、西瓜、桃子等开始成熟;荷花、女贞等开始开放,而虾蛤、求偶期过了,布谷鸟就不唱了。
农事活动 编辑本段
夏收时节,除东北和西北地区外,开始冬收、除了春小麦等作物,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实行田间管理。由于气温高、雨水充足喜热作物生长迅速,应根据其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同时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一些早熟的水稻品种应该在夏季节气到来之前收割。夏季的棉花也正处于最旺盛的生长期除了施肥,还要及时耙地、整枝、去老叶、增强通风和透光。同时,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还会伴有冰雹天气,需要做好防汛和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在夏季高温期间,水温随温度上升,大多在25℃—30℃,是鱼、虾、在螃蟹投喂期间,需要增加投喂量,每天投喂的具体次数和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以养殖鲢、鳙、以罗非鱼等肥鱼为主的池塘也要注意合理施肥,既要保持池塘肥力,又要防止过量施肥导致水质恶化。同时需要注意水质的变化,防止缺氧、水质恶化等情况。小暑时节还是鱼、虾、在蟹类疾病的高发期,要做好防护,定期对水进行消毒,避免各种细菌滋生、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节气风俗 编辑本段
夏天气温上升在古代中国,富人会把冬天的冰藏在深井的地窖里,以缓解夏季的炎热。在古代,也有国王在雨天送冰的习俗,作为对朝臣的奖励。旧时民间有微暑“食新”习俗是将刚收割的稻谷准备好,用于五谷神祖的祭祀,并使用新米、新麦制作成面饼、面条与邻里分享。人们也会根据季节来选择饺子、面条、莲藕等开胃食品,北方人习惯在这一天喝粥,清热防暑。酷暑前后的一个月是鳗鱼最滋补美味的时候,所以民间也有在酷暑吃鳗鱼的习俗。居住在大河、湖边的人夏天会和几个人一起坐船去河边玩。人们也将利用夏季的光把他们的衣服、晾晒书籍等物品,既能去除霉味,又能防止虫蛀受潮,为百姓所称“晒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