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景观景点    河流山脉    岛屿湖泊    其他地理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藏语:ཡར་ཀླུང་གཙང་པོ;英语:Yarlung Zangbo River),又被称为“央恰布藏布”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西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该河发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玛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流经西藏日喀则的4市23县,在南迦巴瓦峰周围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大弯,转向南,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帕西加特附近流出中国、它流入印度孟加拉国,最后流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约24.1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为卡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属于一条适应断层构造带发育的先存河流,其地形多为峡谷、河谷,大致可分为高原上部的宽谷区、中游一个又宽又窄的山谷、下游峡谷等三种地貌类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1994年由中国科学家发现。雅鲁藏布江横跨四个气候带流域上游为高原寒温带半干旱气候,中游为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下游是山地亚热带和热带气候。雅鲁藏布江流域有针叶林、阔叶林、有灌木等11个植被型,21个植被型,有许多鱼类特有种,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

雅鲁藏布江流域居住着藏族、汉族、藏族人口占多数的回族使用藏语作为通用语言。这个盆地属于中国和西藏“一江三河”该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河段、最富裕的农业区被称为西藏“粮仓”说,庄稼是青稞、马铃薯、小麦为主。在该流域的主要支流上,水利工程主要有直孔水电站、藏木水电站、香河水利枢纽工程等,并修建了曲水铁索桥、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等。此外,雅鲁藏布江还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布达拉宫、雍布拉康等多个景点。

2018年10月和2021年3月,雅鲁藏布江大弯附近发生了三次严重的冰崩和河堵,对沿岸居民和交通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个河流区域仍然存在河流堵塞的风险。而在雅鲁藏布江—在雅鲁藏布江水资源的地理问题上,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印度媒体不断炒作和传播“中国 美国水资源威胁论”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雅鲁藏布江上—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开发之争已成为国际焦点。2021年9月10日,印度媒体《今日印度》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计划建造的水电站引发了印度的担忧》的文章,讨论了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其中包含了许多恶意中伤、抹黑中国的言辞。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新石器时代,有人类劳动、住在雅鲁藏布江和杨妮河交汇的林芝村。公元前4世纪,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江流域形成了西布野部落,即雅砻江部落,聂赤赞普是该部落的第一代首领,即史书记载的早期赞帕(藏语,意“王”6世纪,西布耶部落逐渐发展壮大。第31代赞普朗松赞时期,斯布耶部落与苏皮部落合并,雅鲁藏布江南北统一。

7世纪初,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雅砻江流域,锡布耶部落第32代人赞布松赞干布登基。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645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及其他地区建立吐蕃王朝,随后划分辖区,建立军制,完善官制,制定刑法,规范文字。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877年被正式推翻。

截至13世纪上半叶,雅鲁藏布江流经的吐蕃地区一直处于不断分裂状态。13世纪中叶,吐蕃地区西藏正式纳入元朝版图。此后,历经明、清、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西藏,包括雅鲁藏布江两岸的地区,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003年,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个自然保护区刚刚建立,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谷深处的泸沽湖、巴登等门巴族村寨迁到大峡谷旅游区居住生活,随后逐渐形成了以罗江村为主的门巴族民俗文化旅游区。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北有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南有藏南谷地,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8° 05′~31°16′东经82°50′~96°40′其间干流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约24.1万平方千米。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格玛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流经中国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市二十三县,沿途接纳了哈萨克人、年楚河、拉萨河、杨妮河和其他主要支流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穿过罗瑜地区(旧称“洛渝”,藏语音译,意思“南域”,向南流入印度萨提亚和孟加拉国,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附近与恒河汇合,最终汇入梅克内尔河、进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改名为“贾木纳河”,都属于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部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水系全长3057公里,年径流量约618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约53.6万平方千米。

19亿年前的三叠纪末侏罗纪初,青藏高原南部地壳被特提斯海与北部地壳分离。随后,由于印度洋的扩张,藏南大陆地壳以每年100毫米的速度向北漂移。到始新世,4000万年前,藏南的地壳与藏北的大陆地壳碰撞融合,使岩石断裂,成为地壳表面水流的通道雅鲁藏布江就是在这个巨大的地壳裂缝中发展起来的一条河流。由于南北方向的长期压缩力,地壳东部上升速度比西部快、雅鲁藏布江沿结合带发育,自东向西,经阿里地区的加尔河进入印度印度河由于河流向下侵蚀能力较弱,并未造成巨大的流水地貌。

中新世以后,青藏高原地壳运动日益剧烈,出现了大规模隆升的差异:在日喀则、南北隆起发生在普兰县和阿里地区的冈仁波旗峰;普兰、冈仁波和山顶以东,逐渐出现河水向东流的现象;东部桑日、在米林地区,河水仍然向西流,而日喀则、仁布地区开始蓄水成湖湖水满了,就到了西边的马圈河、东到加查。雅鲁藏布江的北部支流沿帕西加特河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进一步隆升后、日嘎、墨脱地区构造破碎带发生了可追溯的侵蚀,河源继续向北延伸,直至楠格巴瓦峰北侧,雅鲁藏布江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米林至桑日的河流逐渐由东向西改变流向,雅鲁藏布江逐渐由向西流淌的河流演变为内湖。随着雅鲁藏布江水位的迅速下降、青藏高原有节奏地上升,日喀则是主要原因、以仁布为中心的内陆湖开始解体,雅鲁藏布江最终成为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河流、从西向东流的巨大的倒淌河。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有四种气候类型,分为高原上游的寒温带半干旱气候、高原中部的温带半干旱气候、下游山区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其中,雅鲁藏布江上游气候寒冷,降雨稀少,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中游气候凉爽,年平均降水量300 ~ 600毫米,年平均气温4.8~8.4℃之间,干湿季明显;下游地区的低谷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4000毫米以上。

雅鲁藏布江流域太阳辐射强,日照强,日照时间长;一年四季没有夏天,春秋相连,冬天漫长;年温差小,但日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在之间-1~8℃之间;流域年平均降水量300 ~ 5000 mm,主要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不同区段降水量差异明显;流域年平均风速为1.6~3.3米/秒,伴有大风扬沙,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至次年5月),风蚀作用强烈。

降水

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部高、西北低,降水日数少(日降水量≥0.1毫米是一个降水日,以下简称“降水日数”皆如此计算)这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在中国西藏,从雅鲁藏布江大弯到西藏东南边缘,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是西藏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从加查、嘉黎、从丁青以东到雅鲁藏布江大弯,年降水量一般在600800毫米之间,是西藏降水较多的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

雅鲁藏布江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和降水日数不同。在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河段,年降水量为431.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8月、最小的月份是12月,年降水天数为79天;雅鲁藏布江拉萨段年降水量为412.9毫米,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8月、最小月份为1月,全年降水日数约为89天;在雅鲁藏布江泽当河段,年降水量为381.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7月、最小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年降水日数约为91天;雅鲁藏布江林芝河段年降水量为660.2 mm,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6月、最小的月份是12月,年降水日数约为166天。

气温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低温、各地的温度差异很大。其流域内,贡嘎、加查、泽当地区海拔3600米以下,平均气温8度以上.0℃;在海拔3600至4000米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0~8.0℃之间。在空间上,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天气较暖,而海浪较大的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较冷。流经雅鲁藏布江的日喀则、拉萨、林芝三市,年平均气温为6.3℃、7.6℃、8.5℃,6月最高,1月最低。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温也每天变化很大、小年变化的显著特征。

日照

由于大气透明度高,雅鲁藏布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日照较多、辐射强,太阳总辐射自东向西递增。其中,雅鲁藏布江流经日喀则、拉萨、泽当和林芝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分别为7938.7兆焦耳/平方米、7394.9兆焦耳/平方米、7472.8兆焦耳/平方米、4787.3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地理纬度和云量雅鲁藏布江流域云量分布东部多西部少,日照时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在日喀则,雅鲁藏布江、拉萨、泽当和林芝河段年日照时数依次为3233.5小时、2973.6小时、2937.8小时、2059.2小时,月日照时数以5月最多。

根据西藏太阳能分布特点,结合开发利用情况,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日照时数≥6小时的平均天数为275天-330天,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雅鲁藏布江林芝河段年日照时数大于等于6小时的天数为150天-215天之间,是光能资源贫乏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光能资源贫乏,年平均每天日照时数≥6小时的天数在125 ~ 150天不等。

气压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气压场和流场可分为冬季和冬季、夏天两个基本对立的结构:冬季高原主要部分是地面1公里以下的浅冷高压,或者是昌都到拉萨线上的另一个热低压;夏季,高原地区主要表现为热低压。其中,在日喀则,雅鲁藏布江、拉萨、泽当和林芝河段年平均气压分别为637.9百帕、652.1百帕、660.3百帕、706.4百帕。这四个地区的月平均最低气压都出现在2月,月平均最高气压都出现在10月。

在空间分布上,雅鲁藏布江流域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其日喀则、拉萨、泽当和林芝河段月平均风速值不同,年平均风速值依次为1.7米/秒、2.0米/秒、3.1米/秒、1.7米/秒,泽当区高。就风能资源情况而言,雅鲁藏布江中游部分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00 ~ 170瓦/平方米,属于风能大的地区

地质构造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一直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俯冲的产物西起阿里地区的石泉河,经日喀则,东至楠格巴瓦的大弯,北至拉萨地块,南至喜马拉雅地体,全长近2000公里。蛇绿岩在该缝合带广泛发育根据蛇绿岩的区域分布特征,自东向西大致可分为三段,即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

其中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分为两个分支,即来自中国西藏佐贺西部的佐贺—达机翁蛇绿岩带(北亚带)和达巴—秀古嘎布蛇绿岩带(南亚带)被北西向的中坝微地体隔开,南北支蛇绿岩多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段,蛇绿岩主要出露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其形成时间集中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侵位时间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之间。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部主要出露于中国西藏墨脱、朗县等地,长或透镜状,与三叠纪、白垩纪为断层接触,大部分构造侵入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形成时间主要在中晚侏罗世。

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还有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又称大吉岭—昂仁—仁布—朗县断裂带是冈底斯-腾冲微陆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边界断层。该断裂带的断层面一般倾向南东(朗县以东)倾向北—北西,倾角较陡。雅鲁藏布江断层的带宽有几十米-100多米,区内断层泥发育、不同的脆性碎裂岩系,如构造面理带,断层主要是向北逆冲的逆断层,具有脆性和韧性-韧脆性为主。

地层特征

在雅鲁藏布江地层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主体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海相至次深海相活动碎屑岩、火山岩和蛇绿岩上白垩统碎屑复理石和第三纪磨拉石未分别整合其上。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包括蛇绿岩、仲巴-札达及拉孜-佐贺社区,发育三叠纪复理石地层、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纪蛇绿岩和混杂岩建造等。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有南迦巴瓦群、大弯群和冈底斯群是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南贾巴瓦群位于大本德腹地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岩层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两部分,上部是石英岩、变质岩和云母片岩为主,下部为角闪岩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等为主;大弯群主要由变基性辉绿岩组成、辉石岩、镁质橄榄岩、石英岩和大理石等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特征与蛇绿岩套相似。冈底斯群位于大弯外围地区,地层层序可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两部分,上部以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英岩和大理石等;下部主要是片麻岩和片岩、斜长角闪岩、变质岩和少量大理岩。

岩石特征

总的来说,雅鲁藏布江的岩性特征是古生代—以中生代碳酸盐岩和碎屑沉积岩为主,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镁铁质岩石、片岩、变质沉积岩蛇绿岩。其中,在雅鲁藏布江及其一级支流的宽谷段两侧和河谷中下游,地下含水层的岩性一般为砂砾石、砂砾石和泥砾等;雅鲁藏布江南岸,地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页岩;雅鲁藏布江北岸,地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片岩、酸性花岗岩类、闪长岩类等。

地形地貌

雅鲁藏布江属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明显适应断裂构造带发育的大河,内陆势西高东低,东南最低,海拔垂直差异大,多为峡谷、河谷,大致可分为高原上部的宽谷区、中游一个又宽又窄的山谷、下游峡谷等三种地貌类型。其中雅鲁藏布江上游的谷型为高原宽谷型,谷宽1000—2000米,支流、江心洲、沼泽湖泊分布广泛,盆地两侧地形以月牙形沙丘为主。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有宽有窄,呈串珠状在宽阔的山谷中,谷底宽2 ~ 8公里,这意味着在水面以上10 ~ 20米处有河漫滩和阶地;在峡谷部分,河谷是“V”a型,两侧山势陡峭,谷底宽50 ~ 100米;拉萨被支流冲积而成、日喀则等河谷平原都在海拔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公里或67公里。雅鲁藏布江下游有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包括深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海拔7151米的加拉白雷峰和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

从地貌上看,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具有严格的东西流向方向性、流域面积的不对称性、支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他特征。湖相沉积在其宽阔的河谷中多处出露,这意味着地质历史上它是由河流和湖泊相连的。而由于沙源充足、在强风条件下,雅鲁藏布江河谷附近堆积了大量的风积物,特别是在河流的宽谷段。其中,黄土沉积发育在河流阶地和部分山顶山坡,风成沉积主要堆积在南北两侧的河漫滩山坡等河谷低地,塑造了各种沙丘地貌。

土壤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草甸土、潮土、山地棕壤等。因地势结构、由于生物气候环境垂直自然带谱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区域性差异,不同河段和区域的土壤也有所不同。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游属于藏东西山针叶林区,主要由高山松和部分高山栎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组成—棕壤带和云、冷杉暗针叶林—漂灰土、暗褐色土壤,一些干旱的山谷是多刺的灌木草,如白刺—褐土带;藏南山地灌丛草地中游土壤为山地灌丛草地土壤和亚高山草原土壤,具有碳酸钙堆积质地粗糙和部分盐碱化的特点;该盆地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低阶上。

流域特征 编辑本段

水系组成

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不仅是中国第七大河流,也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河流。传统上,我国雅鲁藏布江干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以及各段的面积、流量等水文特征不同。流入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支流众多,共有14条一级支流。其中五条支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从东到西依次是帕隆藏布、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与多雄藏布。拉萨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面积32896平方公里。

干流河段

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区由杰玛央宗曲和库比藏布河组成,原源头为中国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杰玛央宗曲。在中国,雅鲁藏布江上游,从主要源头格玛央宗曲到西藏理子,全长约268公里,占河流总长度的13%集水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该段汇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1%海拔4530—5590米,水位落差约1060米。在西藏理子下面,到日喀则、曲水、泽当至米林县的排乡是雅鲁藏布江的中游,全长1340公里,占河流总长度的65%,集水面积约为16.40万平方公里,占68%水位落差1200米,河床海拔2800米—4600米之间,有多条支流汇入河段、年楚河等。从西藏米林县排乡到帕西加特,雅鲁藏布江下游全长496公里,占河流总长度的24%汇水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215%水位落差2725m,占全河总落差的50.1%这条河的大部分支流在干流的转弯处汇入河流,河流的平均流速为8米/秒,当地速度16米/秒。 

多雄藏布

多雄藏布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第一支流,位于中国西藏中南部西部。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的格布里西南麓,源头海拔5800米,分为南北两个源头:北支强雄藏布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830平方公里,由冰雪融化和泉水补给;南芝罗雄藏布河长38公里,流域面积589平方公里。多雄藏布向东流经佐贺、昂仁、谢通门、在拉斯等县,沿途收集优美的歌曲和藏布、昌拉普曲等主要支流最终在拉斯县彭措林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309.8公里,总落差约1872米,总流域面积83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盆地内内陆势西高东低,海拔5200米以下有草原和高山草甸,海拔5200米以上有高山冻区和高山冰雪区。

帕隆藏布

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的帕隆藏布,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北侧。它发源于中国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乡然乌湖主要由两条二级支流汇合而成,自东向西流经波密、经过通麦等地,在雅鲁藏布江大弯顶部岗朗附近流入雅鲁藏布江,最终流入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门中村和扎曲河之间。该盆地是中国三大原始林区之一,是藏东南林区的重要分布区,也是中国季风海洋冰川的最大分布区。帕隆藏布全长332公里,平均流量1009立方米/秒,盆地面积约为2.9万平方千米。其最大的支流是龚毅藏布,全长295公里。

拉萨河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最大支流。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南麓的彭措空马山,流向彭措、色日绒、绒麦、直洞等地,在西藏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长约551公里,流域面积3247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约333立方米/秒,年平均含沙量0.098千克/立方米,是一条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主要支流是桑曲、拉曲等,主流可以分、中、下游三段:河源至桑曲河入口上游段长约256公里,地形以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从桑曲河口到直孔为中游,全长138公里;曲水县直孔至雅鲁藏布江入海口下游河段长157公里,为典型的宽谷河段。拉萨河流域是西藏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之一,水电储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排名第三。

尼洋河

杨妮河,属于藏族工农“母亲河”也是雅鲁藏布江北侧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米拉西侧的措木亮拉,源头是被古冰川环绕的山谷,海拔约5000米。杨妮河自西向东流经中国西藏工布江达县,最终在林芝县则门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河全长307.5公里,落差2273米,总排水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平均流量5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水电储量可达208万千瓦。杨妮最大的支流是巴河。巴河源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东端,全长89公里,流域面积4177.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78.8立方米/秒,落差768米,水能储备38.85万千瓦。

年楚河

年楚河又称娘曲,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该河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经纬度为北纬28° 10°′~29°20′东经88° 35°′~90°15′之间。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康马县冲巴雍错,向北流经江孜县、白浪县等,向日喀则市北进雅鲁藏布江。2000年,楚河全长217公里,流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落差1322米,年均流量46立方米/秒,河流的年平均含沙量为1.25千克/立方米,干流断面水能储量为10.15万千瓦。其上游到达河源至大坝(又名黄茹藏布,古称张鲁河)Reach,长74公里,山谷宽阔,谷内古冰川遗迹排列成冰川湖;中游是大坝至冲坝年楚河入口河段,全长40公里,多为峡谷路段;下游为冲巴戎曲辉入口以下河段,长103公里,属于宽谷河段,河谷两岸发育阶地。

水文特征 编辑本段

径流变化

雅鲁藏布江年平均流量约为4.4万立方米/小时,年均径流量166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分布趋势相似。雅鲁藏布江努格沙、羊村、女侠1956年的三个水文站—2015年相关数据研究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为6—9月径流分布最丰富,占全年径流总量的65%以上。一般来说,5—9月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雨季,干流雨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3%左右。其中,从下游到上游,径流高值仅集中在流域西部的8月份,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在东部地区,气温大多为6—9月份,最大径流量月份逐渐推迟,持续时间变短。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上游汛期为6—10月,下游汛期5—10月份。每年12月到2月,由于气温较低、由于冰雪融化和降水偏少的影响,该流域经常出现枯水期。

水质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和支流pH值适宜、矿化度低、它是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的良好来源。2020年,雅鲁藏布江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2022年,雅鲁藏布江水质将达到中国规定的环境质量二类标准。

补给类型

雅鲁藏布江的径流主要来自降雨、基本流量为稳定补给源,冰雪融化为补充,但不同河段补给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在丰水期的上游和中游,主要由地下水补给;中游下游和下游上游主要以雨水和融水补给,大峡谷以下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占全年的60%以上。

河流泥沙

雅鲁藏布江年均含沙量为0.284~0.737千克/立方米,年均排沙量1450吨。其中,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冰冻物理风化,河中含沙量一般为0.2千克/立方米以下;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游,由于风化强度大,河道两岸经常发生滑坡塌方,河道泥沙不断增加。2022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1972年至2008年的沙站水文数据,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十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流输沙量每10年增加18.9%变化率显著增加,没有检测到突然的拐点”的结论。

水能资源

根据中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雅鲁藏布江长度全国第五,流域面积全国第六,水力资源全国第三,水电技术开发全国第二,水电理论储量全国第一。其干流和五条支流的天然水能储量约为1.1x10⁸千瓦,每平方公里460千瓦,约占中国水电总储量的六分之一。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热能资源也非常可观。根据地热资料,桑格藏布(即狮泉河)雅鲁藏布江除了常见的温泉,还有1289个热水区、在喷泉外面,有喷射孔、沸泥泉、热水河和间歇泉等。

水温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较高、由于气温较低,加上冰川融水在河流径流补给中所占的比例,河流的水温普遍较低。其年水温夏季最高,年平均水温6℃ ~ 11℃,大中型河流冬季1℃ ~ 2℃。截至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支流水温年变化总体较大,月平均水温一般在10 ~ 15℃之间变化,年内日水温最大温差一般在15 ~ 20℃之间。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温不仅有垂直分布变化,而且有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普遍东南高、西北及西部低。

冰情

雅鲁藏布江的冰情主要在中游及其支流,其干流及其所有支流的冰河期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即河流的冰河期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减小。雅鲁藏布江上游海拔相对较高,冬季严寒,冰情发达中国西藏自治区佐贺县以上河段每年都有一个稳定的封冻期;中游冰期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存在差异,具有日变化周期,冰情的发展与河段水流的快速性有关;下游地势低,气温高,冰情罕见。 

生物植物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流域有针叶林、阔叶林、植被类型11个,灌木等植被类型21个。河流上游发育高山草原、草甸和灌木等,中游发育灌丛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而下游地区分布着少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等森林类型。其中针叶林主要是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包括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硬木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森林植被面积约占11.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是中国植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生长在其中的植物高度稀有,稀有性和独特性极其明显。到2021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已发现维管植物5种、苔藓植物512种。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有大量的西藏特有植物,其中以墨脱命名的有40多种,喜马拉雅山崖上也有攀缘藤本植物、西藏柏木、林芝云杉、巨柏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0多种,其中就有滇桐、长蕊木兰、穗花杉等。

动物

雅鲁藏布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是青藏高原的典型,物种多样性低,但特有物种多。根据更早的资料,截至2007年,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共有鱼类37种,其中土著种31种,外来种6种。土著鱼类均为硬骨鱼类,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科12属23种,鲇形目有1科7属8种,其中有许多是雅鲁藏布江特有的,如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是小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大型食肉动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峡谷里有长尾叶猴、羚牛、有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熊猴和小熊猫、猕猴、有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2种,鸟类232种,隶属16目46科。此外,还有许多稀有的活化石物种,如动物中的羚羊、林麝、孟加拉虎、雪豹等。2021年11月,拍摄记录后在峡谷中也发现了獾、黄、黄腹鼬、棕熊等物种。

自然保护区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正式成立,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8° 39°′~30°00′E87°34′~91°54′间,总面积为4310.42平方公里,涉及中国西藏拉萨、日喀则市等市县。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以黑颈鹤为主要保护对象,已成为世界 到2023年,这里将成为黑颈鹤最大的越冬地。除了黑颈鹤,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盘羊、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棕熊、岩羊等,并拥有相对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9° 05′~30°20′东经94°39′~96°06′南以高尤拉和丹巴河以北分水岭为界,北至纳雍加博雪山、强隆藏布河和寨日嘎布山脉的主脊,以西喜马拉雅主脊线为分水岭向拜努农巴和泽巴农巴西一侧,东至寨日嘎布主峰。它注重保护珍稀动植物和完整的综合性自然生态系统前身为墨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正式更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68平方公里,由聂拉藏布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组成、布群湖风景保护点和德阳沟羚羊保护点由三部分组成。

到2021年,有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的高等植物物种/3哺乳动物1/2,昆虫的4/5和3的中国大型真菌/5。这里几乎孕育了从热带到寒带的所有陆地植被类型,珍稀特有,包括巨柏、墨脱冷杉和这个地区的许多其他特有物种被称为“天然植被博物馆”此外,该保护区还属于中国乃至世界有蹄类和食肉动物最丰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有老虎、云豹、赤斑羚、豺等濒危物种种群共存,孟加拉虎栖息其中。

自然灾害 编辑本段

风沙灾害

雅鲁藏布江中游属于风沙灾害严重的河段,该地区风沙地貌的空间格局是由风动力条件的特点和该河宽谷区广泛分布的风沙沉积物共同形成的、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发生主要是气候和人类活动造成的。自1981年以来,该河段年平均风速明显减小—受山地复杂系统影响,风向复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到2022年,沙尘天气增加趋势依然明显。其中,河岸和河漫滩具有形成沙尘暴灾害的物质条件,是该河段沙尘暴灾害的主要来源。沙尘暴灾害不仅造成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也损害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民 的生命。 

洪水灾害

1998年,雅鲁藏布江洪水泛滥。在雅鲁藏布江泽当河段,洪水冲过1.大约5米高的土堤、进城,沿着公路边的河边农田、房屋被淹。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拉斯县,200多平方米的农田被淹,86%基础设施被摧毁,运河被冲走。

洪水是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洪水是山南及其他市县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都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分析,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等市县洪水灾害的形成大约是雨水和融水的补充、串珠型河谷地形、人为利用不合理影响造成的。

2018年10月17日,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冰崩—碎屑流—堰塞堵江”事件发生在西藏米林县甲拉村,松散的冰碛一路奔涌,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了堰塞湖,上下游数万人被迫撤离。

泥石流灾害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山高坡陡,山谷纵向坡度大,风化物丰富此外,暴雨和人为破坏导致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分布广发生频繁。泥石流灾害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严重破坏了区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量淤地农田草地、埋塞河道、抬高河床等负面影响也很大。

2022年5月11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色东普沟突发冰川泥石流灾害,造成雅鲁藏布江断流,形成灾害链堰塞湖的水位在24小时内上升了约2米。 

人口语言 编辑本段

人口

雅鲁藏布江流域居住着藏族、汉族、惠等,其中藏族人口占多数。根据更早的资料,1991年底,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属于人口密集区,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拉萨平原、年楚河中下游平原、泽当平原等地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公里,拉萨城关区附近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到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为156人.03万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515.4%,人口密度达6.45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为35.45万人,占西藏自治区城镇人口的515.5%

语言文字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藏语属于通用语。藏语主要分为卫藏、康、安多有三大方言区,方言不同,读音不同;藏语是统一的,整个藏区通用书面语。

藏文由吞弥·由Sambuza创建,历经多次改革是音标,属于辅音类型,分为辅音字母、元音和标点符号有30个辅音、4个元音符号和5个反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藏文字形结构都是以一个字母为核心,其余字母追加,在此基础上上下书写,形成完整的字表结构。通常,藏语字形结构由至少一个辅音字母最多六个辅音字母组成,辅音结构中加入元音符号、下以及正中处。

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

门巴族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商洛重庆地区,有门巴族聚居。门巴”的意思为“生活在门隅的人”,既是一种自称,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对该民族人民的称呼。大约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各部之前,门巴族已经形成。1964年,门巴族被中国政府正式承认为单一民族。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属于汉藏语系藏支,但方言差异较大,没有民族语言他们大多熟悉藏语。人们主要信奉佛教(西藏的原始宗教)而且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从事畜牧狩猎,擅长编竹藤,制作各种木碗。日常生活中,门巴族的主食是荞麦饼、玉米饭、米饭和鸡爪麦片糊,饮料包括酒和茶,如“邦羌”酥油茶等。

门巴人 美国的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差异。其中,墨脱门巴族崇尚白色,无论男性 美国和女人 美国人的外套主要是白色的。门巴民居主要分为碉堡式石头建筑和干栏式木屋两种门巴石楼和木屋一般分三层。门巴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音乐歌曲都是萨玛风格、卓鲁体、夏鲁风和喜歌风等,传统乐器有“里令”双音笛)塔阿让布龙”五音笛)等,舞蹈有“巴羌”颇章拉堆巴”还有牦牛舞,戏剧(俗称门巴戏)传统剧目是《卓娃桑姆》和《诺桑王子》。2006年5月20日,山南门巴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门巴族的文学艺术众多,主要门类是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

珞巴族

巴罗人居住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罗瑜地区,大部分是按部落或宗族划分的内部部落众多,主部落有义都、米古巴、米辛巴等。珞巴”这是藏族对居住在罗瑜地区的古代居民的习惯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民族意愿,国家正式命名为巴罗“南方人”之意。巴罗人用巴罗语交流,这是汉藏语系的一种独立语言不同部落的方言差异较大,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语言。

狩猎是巴罗民族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是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人们擅长制作弓箭、编制竹器。烧烤是巴罗人加工食物最常见的方式蔬菜的烹饪方法也很简单用水煮熟蔬菜后,加入调味盐和胡椒。大多数巴罗部落的人一天吃三顿饭,他们喜欢在两餐之间喝酒。

巴罗所有部落的男女都喜欢戴耳环、项链等饰品,但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服饰和发型,有的部落还有纹身习俗。巴罗地区的房子大多是干栏式的,中间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养牲畜所有的氏族都有公共房屋。巴罗民族的节日日期因地而异,许多地方仍然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巴罗民族的文化艺术是独特的,有大量的神话代代相传、传说、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音乐以唱歌谣为主,舞蹈多为表现和制作、生活相关的内容。

宗教苯教 编辑本段

苯教又称苯波教、黑教,藏区最古老的宗教,曾经是吐蕃“国教”吐蕃王朝初期,27代赞普以苯教统治他们的国家。苯教崇拜日月、星辰、雷电鬼神自然之物尊丹巴心为祖,讲究祭祀、占卜等活动,呈现出一片笃苯、恰苯、苯等三种形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最初的活动中心在西藏阿里嘎县门市区,早期主要限于祈福救灾、原始的辟邪除特仪式。苯教传入东方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后,逐渐成为青藏高原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力量。到了8世纪下半叶,由“兴佛抑苯”苯教的影响慢慢向东转移到中国四川。据统计,截至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仍有苯教寺庙,其中日喀则有6座、林芝2个,拉萨1个。

藏传佛教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中国西藏县市,藏传佛教影响很大。7世纪,佛教从中国中原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后与苯教融合,形成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在体系上属于大乘佛教,但也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这个宗教有大量的藏经,丰富的教义,完整的寺庙组织结构,严格的学习制度和修行秩序,保留了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它形成了许多派别和部落,现存的派别主要是马宁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俗称黄教)等。

在藏传佛教中,格鲁派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为最大的两个转世活佛体系虽然他们的形成历史很短,但他们已经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流派之一。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国西藏拉萨甘丹寺、哲蚌寺、中国西藏日喀则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属于格鲁派四大寺院。此外,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也兴盛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萨迦寺,本派的主要寺庙,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历史上有南寺、北寺,现在萨迦寺北寺已被摧毁,而萨迦寺南寺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声望的佛教圣地。

藏传佛教盛行的时候,要求每个多子女的家庭都要有一个和尚。1959年,在中国民主改革期间,西藏的寺庙也进行了民主改革从此,西藏人民有了出家或不出家的自由,僧尼有了回归世俗的自由。

伊斯兰教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大多数回族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截至2016年,拉萨仍有四座清真寺,其中何巴林清真寺最为著名。居拉萨穆斯林的语言和服饰一直是藏语他们在保持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同时,也与当地藏族僧侣和习俗和谐友好相处他们会在做礼拜时先后用阿拉伯语和藏语背诵经文。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流域及其支流拉萨河、1996年的楚河和年曲两岸属于著名的中国和西藏“一江三河”西藏拉萨地区、日喀则市、林芝市和山南市都在这个区域。2022年,拉萨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7.5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1.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9.58亿元;日喀则实现GDP 361.9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82元、16396元;林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2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1.8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4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5元;山南城市与旅游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248亿元、增长3.4%,实现工业产值的38.7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10元、20740元。

水利工程

自1990年以来,中国西藏自治区开始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主要是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直孔水电站、藏木水电站、罗拉水利枢纽及其配套灌区、湘河水利枢纽等。

直孔水电站

直孔水电站位于拉萨河中下游交界处2002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9月23日正式投入运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库容2.25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为4.7亿千瓦时,主要用于中国的核心地区拉萨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山南、日喀则、那曲4个城市提供骨干支持电源,同时保障青藏铁路等用电大户的用电。此外,它还维护了阳湖的生态平衡、防洪、灌溉等功能。(  )211211)

藏木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加查峡谷出口处它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电站。该水电站于2014年11月23日正式投产,流域面积15766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3310米,正常蓄水量8660万立方米。此外,藏木水电站还具有日调节性能,调节库容可达1310万立方米。其主要功能是发电,但也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

罗拉水利枢纽及其配套灌区

罗拉水利枢纽工程及其配套灌区工程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的萨嘎县和桑珠孜区它是中国国务院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水利工程。项目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发电,由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组成,带灌溉、供水、发电、防洪生态扶贫点建设等综合效益。其中,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泄水建筑物、电站、灌溉引水隧洞等这个水库的总库容是2.95亿立方米;配套灌区有沈格子、扯休、曲美、聂日雄 s四个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为45.39万亩。

湘河水利枢纽

香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上游、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湘江流域中部海拔在37904950米之间,是日喀则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两部分发展任务是灌溉、供水、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兼顾发电。工程总库容1.1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11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49万亩,装机容量40 MW。2023年6月30日,香河水利枢纽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产,正式进入商业运行,是西藏中部的一个电网(特别是枯水期)提供电力支持。

交通建设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中游汇聚了其主要支流,这些支流又宽又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皮划艇和木船可以从西部的拉斯到达东部的泽当,它长约40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段。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人们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使用牛皮船作为运输工具。牛皮船由牦牛皮制成,用柳条支撑,柔韧性强,不怕暗礁和险滩一艘船可以装载大约400公斤的人动物和货物。

1430年,中国西藏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了第一代曲水桥——曲水铁索桥“桥梁之父”唐东杰布。这座桥曾经是西藏拉萨通往山南的通道、日喀则主干道,墩址位于拉萨河南岸乃东山卡尔村。1966年8月1日,雅鲁藏布江上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公路桥——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建成通车,全长738.04米。2020年6月20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藏木雅鲁藏布江复线大桥主梁顺利合龙,全长525.1米,主拱跨度430米,横跨雅鲁藏布江。2021年,拉林铁路第一座跨雅鲁藏布江大桥(吉贡嘎雅鲁藏布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桥全长5726.54米,是拉林铁路最长的桥梁。

科考研究 编辑本段

1971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始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在这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与湿地相关的科学考察主要集中在湖泊、沼泽和沼泽植被等。1973年至1979年,科学考察队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等地区进行了首次沼泽考察通过青藏高原11种不同类型沼泽的分布,、考察了青藏高原典型沼泽植被类型的起源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分布特点与成因。此外,这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还证明了格玛央宗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头,证实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重要的水汽通道,论证了水汽通道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991年和1993年,中国科学考察协会考察了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1994年,地质学家刘东生等人证实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并通过新华社与世界分享了这一消息。1998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考察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后,认定它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同年9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2017年8月19日,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正式启动,其中包括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汽输送结构的综合气象科学考察。2018年10月8日至14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科考分队长)带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水汽通道”科学考察队的骨干去了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大峡谷,进行实地考察,沿线布设各种观测设备,确定观测设备位置及其总体布局方案。2023年6月20日至29日,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组成第二次青藏考察队“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科考队来到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研究相关河谷地区的地质演化、地貌、参观和调查生态和环境的演变。

环境保护 编辑本段

环境问题

雅鲁藏布江沿岸气候干燥,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和主要支流年楚河下游。其中,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高原高寒风沙型地区,土地沙化严重1967年,沙漠化土地占其总面积的60%此外,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沿岸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已处于荒漠化和荒漠化加速过程中。

保护措施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林业厅就采取建设“丁字坝”大苗深植等方法,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沙滩上进行试验造林。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建设初期,林业部门以义务植树和补助造林为主,其次是“一江两河”重点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等多种方式和形式植树造林。造林主要采取“封、固、造、播”等举措:一方面,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利用枝草方格固沙、砾石等防砂措施,共同遏制流沙;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国槐等当地沙漠植物的种植,积极引进花棒、沙柳、柽柳和其他沙生植物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种植了4500万株植物。

2004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被列为中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山南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南段北岸,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2015年,中国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围绕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沿岸土壤沙化问题,开展了防沙治沙和改善生态实践工作,启动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了防沙治沙生态林示范展示基地。到2019年,日喀则桑珠孜区防沙治沙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防沙治沙生态林示范基地,完成防沙治沙71处.33万平方米,树木保存率达到85%以上,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覆盖度达到50%以上。

2023年5月,雅鲁藏布江流域防沙治沙人工林已成体系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总面积已达5万亩左右,示范区核心散叶镇已实施防沙治沙面积1.5万多亩;雅鲁藏布江流域流动沙地和极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土壤状况明显改善沿海45万多亩滩涂变成了绿洲。同时,荒漠化治理也有效地保护了雅鲁藏布江沿岸的农田、草原和交通水利设施也得到有效保护。其中,贡嘎机场每年的灾害性沙尘暴天气由过去的60多天下降到10多天,101省道已多年未被风沙堵塞;人进沙退”形势正在逐渐形成过去,沙害严重地区的粮食产量翻了近一番,不断带动群众增收。此外,山南市还在雅鲁藏布江贡嘎县至桑日县两岸建设了绿色走廊。走廊宽600至1500米,长160公里,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西藏日喀则、拉萨有4市23县,上游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中游两岸山峦陡峭,下游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其中就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布达拉宫、雍布拉康等多个景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藏语:ཡར་ཀླུང་གཙང་པོ་འི་གྲོག་རོང་ཆེན་མོ;英语:Yarlung Zangbo River   Grand Canyon)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位于墨脱县。峡谷全长504.6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山谷最深处6009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北高南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明显热带化、亚热带特征,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峡谷中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这个地区有许多种类的树蕨、罗汉松、该地区有150多种特有物种,包括桐花树、长蕊木兰、落羽杉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该地区的动物包括白尾雉和绿孔雀等一级保护动物、双角犀鸟和棕颈犀鸟是二级保护动物,还有林麝、许多稀有的活化石物种,如树蛙。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原名“雅鲁藏布大拐弯”它是由雅鲁藏布江流经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楠格巴瓦峰脚下形成的马蹄形大弯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大弯峡谷。1998年,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同年4月18日,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2003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05年,该保护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2020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其藏语意为“上牧场的贾斯珀湖”,与纳木错、马边雍措也被称为中国西藏三大“圣湖”央卓雍措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该湖面积638平方公里,海拔4441米,深度2040米。湖泊的形成和演化是一种地质构造运动、由于近期地貌发育气候水文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属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也属于高原堰塞湖,四邻有下沉断层、空姆错、巴纠错等小湖泊。这只羊的形状卓雍错极不规则如果你从空中往下看,它看起来像一个昂着头的脖子、展翅飞翔的天鹅飞上蓝天。但它的湖区有宽有窄,有很多湖泊和峡湾,像珊瑚枝,所以藏语里也叫它“上面的珊瑚湖”

杨茁雍错是一个高原湖泊、雪山等多种景观的独特自然风景区。它以清澈的水色闻名,盛产高原裸鲤,被誉为“西藏鱼库”之名。同时,杨茁雍错也是西藏著名的牧场之一,栖息着成群的红点鸭、像褐头鸥和雪豹这样的候鸟、盘羊等国家一、二类哺乳动物保护动物。湖中有许多岛屿,其中一个较大的岛屿上建有一座红庙;环湖多山,向西还能看到宁津康沙峰,终年积雪。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别名:木卓巴尔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与横断山交汇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5° 3′31″北纬29°37′51″雅鲁藏布江从下面流过。在藏语中,Nangarbawa有许多解释,意思是“直刺天空的长矛”雷电如火燃烧”天山落下的石头”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亦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它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782米,在世界最高峰中排名第15位,是中国西藏林芝的最高峰。

由于常年雪雾,峰身不易暴露,楠格巴瓦峰也被称为羞女峰。这座山地形结构复杂,巨大的三角形峰体,到处都是陡峭的山壁。峰内气候多变,原始森林茂密,拥有世界上唯一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自然资源丰富,有龙脑香、含笑、珍贵的植物,如云杉和羚羊、小熊猫等国家保护动物,所以也叫“绿色的宝库”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山上,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建筑所表现出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藏族社会历史的研究、文化、宗教有特殊的价值,成为一个有趣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公元7世纪30年代,第三十三代吐蕃赞普松赞邦干布迁都拉萨,修建布达拉宫作为皇宫。历经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红宫115平方米.7米,是一座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一座巨大的宫殿城堡,有许多功能,如大厅。宫殿里有八座达赖喇嘛的金佛塔,五座精美的立体祭坛和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文物约7万件,典籍6万余册(部),是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12月,布达拉宫入选2022年11月品牌百强,排名第六。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中国西藏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县,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江流经此处具体方位是距离山南地区所在地泽当镇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山顶。藏语“雍布”,意为“母鹿”因其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它是石头做的,外表五层,里面三层。这座宫殿是2000多年前雅砻江部落第一代赞普,即涅赤赞普时期完成的,是早期雅砻江部落首领的宫殿。经过扩建和改造,雍布拉康逐渐演变成一座佛教寺庙、寺庙综合建筑。1962年,永布拉康被人民 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雍布拉康,有悉达多乔达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壁像,有对西藏首任国王的生动描述、第一座建筑、第一幅农田历史故事壁画。然而,两千多年后,雍布拉康宫的原有风貌已被严重破坏,现存建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东端的碉楼式建筑,这是聂绀弩时期最早的建筑s期;第二部分是宫殿,建于松赞干布时期;第三部分是修道士 的房间和一些附属建筑。依山而建的雍布拉康宫是一座塔式建筑,是西藏宫殿建筑的一大特色它的形状和位置对后来中国和西藏的宫殿式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属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它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主要寺庙,也是中国西藏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里面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佛像、瓷器和壁画闻名于世,被称为“第二敦煌”雪域敦煌”萨迦”在藏语中意为“灰白土”萨迦寺在历史上分为南寺、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坤创建·1073年工部主持修建;南寺是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于1268年所建,曾是元朝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今日 s萨迦寺指的是萨迦寺南寺,因为萨迦寺北寺早已被毁。

萨迦寺是一座城堡般的寺庙建筑,有一只鸟 曼陀罗的眼睛(坛城形),寺城墙涂有黑、白、红色三种不同的颜色图案。该寺总面积5700余平方米,大雄宝殿高约10米,可容纳近万名喇嘛念经,为三世佛供、萨加尔的潘迪塔和巴斯巴的雕像;经书墙高10米、长60米,面向西墙,朝南、北墙上大约有8个.四万卷手抄经卷,从地下穿过书架到殿顶,称为“天成寺妙,墙不盖”在萨迦寺收藏的经书中,有一部夹板式经书《布德甲龙马》,重达千余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此外,萨迦寺还包含几个世界、《贝叶经》历史悠久。2007年,萨迦寺被评为国家4A风景名胜区。

相关文化 编辑本段

雅鲁藏布江流域沿线的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囊玛堆欢合称囊玛堆欢,是藏族民间歌舞的较高层次、集歌舞音乐于一体的珍贵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和其他城市地区。2008年,拉萨囊玛经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拉萨堆休被列入第四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到2023年,拉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传统技艺、舞蹈、音乐、戏剧、美术、民俗、竞技、医药等十大类逐渐形成一个国家、自治区、市、县级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拉萨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6项,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221人:代表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5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9人。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汉堡包    下一篇 龙头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