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艺术百科    文化百科   

跳五猖

跳五猖是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主要分布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溧阳市社渚镇一带的胥河沿岸和马鞍山市湖阳镇大陇镇等地,这一仪式起源于安徽广德县横山,是皖苏交界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安徽郎溪县周家村跳五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高淳区定埠跳五猖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灾纳祥的性质。"跳五猖"表演人数众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

2014年11月,安徽郎溪县周家村“跳五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概况简介 编辑本段

周家村“跳五猖”祭仪“收灾降福阵”
周家村“跳五猖”祭仪“收灾降福阵”
跳五猖仪式是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
跳五猖主要分布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溧阳市社渚镇一带的胥河沿岸和马鞍山市湖阳镇大陇镇等地。安徽郎溪县周家村“跳五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定埠跳五猖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溧阳大田跳五猖列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五猖古朴,凝重,蕴含深厚的古代文化内涵,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架构,全套仪式演跳近2个小时。有送神(取出面具)、接神、贺神、暖神、摆坛、祈愿等有关活动。跳五猖的音乐有大、小锣鼓之分,按演跳不同进程交替演奏。
举行跳五猖仪式前,村民还有多种习俗与禁忌,如参与演跳者及还愿人家需洗澡净身,禁止污言秽语,夫妇不得行房事。
跳五猖所蕴含的古代文化思想内涵及“大锣鼓”的演奏,是古代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跳五猖这一古代遗留的祭仪,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上。带有浓厚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思想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这一祭仪创立者的宇宙观和宗教心理,是中华民族古代民间信仰仪式中弥足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

表演特点 编辑本段

表演时,身着古装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出场由5个手持华盖的壮汉入场站定,接着四名衣着袍服、头戴面具,步态不一的表演者排成一字上场。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等4位为民请命的当方"地神"。而随后入场的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持双刀的5位才是真正的主角--"五猖神",众多表演者在场上或行、或舞、或趴、或跃,跳着各种寓意的舞蹈,其中有祈求吉祥 和平的排字"天下太平"等阵式,最多时上场表演者达100余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绳结    下一篇 小马灯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