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烙画
常州烙画是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目编号编号:JS-04-Ⅶ-0040,属传统美术,常州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在竹木上用烙针、烙铁烫。
历史溯源 编辑本段
据传,东汉帝刘秀在位时已将烙画封为贡品,可见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常州烙画的发展历史,与常州梳篦制作的烙花、烫花工艺有关。常州梳篦制作的“雕、描、刻、烫、嵌”五种工艺,是制作观赏型工艺梳篦的必定“路径”。其中在梳篦上烙制花纹图案的独特工艺最见制作者的功力。据常州府志记载,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迄今已有1500多年时间。烫花型的篦梁、梳背上的龙凤花卉,或是仕女人物,均是用铁笔烫烙出来,其线条清晰流畅,整体画面古朴、高雅。由此可见常州烙画与常州梳篦发展历史相近,亦有千年历史。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是在木、竹、纸、布、绢、葫芦等材料上用加热的烙针、烙铁烙出图文来的一种民间传统绘画艺术,流传在常州武进地区。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历史上,烙画曾形成燕山、南阳、金陵、山东等烙画流派。常州武进为主要发源地之一,据常州府志记载,常州地区在东晋前就有烙画技艺,到东晋时期,因梳篦生产的发展,则在梳篦上用烙画装饰盛行,常州烙画与常州梳篦发展历史相近,至少已有1600多年历史。
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
常州烙画的特色是古朴、厚重、典雅、细腻、鲜亮,其以烙铁为笔,以电热的灼燃度为墨,在木、竹、纸、布、绢等材质上进行“挥毫”、“泼墨”,以此表现多姿多彩的物象,具有题材广泛、画面清晰流畅、形象生动传神、风格古朴典雅的艺术特点。制作时首先要有好的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动物均可入画;其次要根据题材选择最适宜表现的材质,同一题材在不同的材质上烙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之后用铅笔在所选材质上轻线画出草稿,即可用烙笔烙烫定稿;最后是上保护层,一般选择无色透明的清漆,并作相应的装饰。在使用烙笔的笔法方面,有刺、拉、拖、推、磨、熏六法。其中,刺是画点,推拉画线,磨是画色块,熏是画云雾水汽。有时还有特技画法,采用火喷,掌握好时间与温度,既不喷焦,又有水墨的韵味效果。此法需技艺高超者方能使用。烙画的色泽是棕色、深棕色、枯焦三种,分别具有深、浅、淡的艺术效果。所以烙画一般不上其他颜色,更不能上刺目的重彩,以保持烙画的本有特色与风格。适当上色的烙画,又有清新、生动的特色。上色的烙画尚需复烫,以免颜色覆盖了烙画的痕迹。
发展传承 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