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鼓锣
工鼓锣又名淮海锣鼓,是流行于江苏省苏北地区广泛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一种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工鼓锣表演方便,自由灵活,艺人只携带一鼓一锣,摆上一条长凳便可说唱。使用的乐器,一鼓一锣,鼓小如球,两旁有环,宜吊于鼓叉上;锣小如盘。左手敲锣,右手敲鼓。鼓出淮安及沭阳十字镇,锣出苏州。
200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记载 编辑本段
据艺人口碑,它的形成和大禹治水(史载禹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被处死东海县羽山)有关,但据有关专家考证,大约在清代中叶,工鼓锣才形成了完整的说唱形式。清同、光年间,在苏北地区极为盛行,不仅声名显著的艺人辈出,而且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以派,争奇斗妍。
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和民主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工鼓锣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各种“艺人救国会”、“艺人集训队”等进步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编唱了《打倒小东洋》、《伪军十叹》、《反扫荡》等新书目,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作用。一些艺人利用特殊身份,亲身参加革命战争。有的为革命光荣牺牲。在淮海占役中,艺人踊跃支前,鼓舞士气,被淮海地区民众亲切地称为“淮海锣鼓”。
工鼓锣属于吟诵类的传统戏曲艺术,其声腔是在海州一带方言的基础上转化而来,带有似唱非唱、说唱相间的特点。唱腔淳厚质朴,说表丰富多彩,活跃在街前屋后,农家场院,极受苏北地区人民群众喜爱。到1985年统计,连云港市灌云县以此谋生的职业艺人就有两百多人。工鼓锣的书目有150多部,其中现代题材的书目约占三成。
上世纪90年代后,工鼓锣艺人在城乡锐减。代表艺人张同举,曾参加1958年8月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2000年9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张同举“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荣誉称号。200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创作起源 编辑本段
工鼓锣起源于江苏沭阳,唱腔与道白全部都是沭阳方言,或是沭阳话夹上中州韵。工鼓锣数百年来,已分为四大门派,即东汪门、西汪门、郯门和方门。
约在明朝中叶,苏北至山东一代曲艺分张、沙、杨、韩、邵、李、高、南、柴、桂十大门派。工鼓锣属“李门”。一百多年以来,灌云、涟水、泗阳等地的淮海鼓锣艺人都是由沭阳四门传艺过去的,高沟(当时属沭阳)有著名艺人汪同坤(距今140年左右),称“东汪门派”。大徒弟在灌云五丈河名余开发,唱《棋盘会》、《湘江会》等最拿手,二徒弟住涟水史家码,名朱有,唱《大周》、《大宋》最拿手。三徒弟乔开业住涟水灰墩,唱《十把穿金扇》最拿手。涟水现代著名艺人靳华章(已病逝)的师傅就是沭阳王涧村王开成老先生(故世五十余年),靳华章是沭阳郯门后代,此人唱书口白技艺高超,唱腔优美动人,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语言逻辑性强,有“撒土不漏”之誉,有“江南梅兰芳,北方靳华章”之美誉。涟水另一名艺人李文学是沭阳沈开俊的徒弟。
西汪门派住沭城后仲园,始立门派者高万友(已故),善唱小滚板,拿手书目为《东汉山》、《八仙岛》、《说唐》等。有师兄孙玉祥(沭阳北丁集人)收徒弟曹友林(泗阳人)。现在沭阳的名艺人郯士龙就是高万友的徒孙。
沭阳最大门派是“郯门”。著名艺人郯木杠(外号)又称郯大肚子(意即肚里书目多,会唱),郯木杠是秀才,很有学问。善编书、唱书,大弟子乔开生是沭阳的“大唱家”,乔开生的大弟子黄永新,是沭阳县曲艺协会名誉会长,市政协委员黄金才的父亲。黄金才是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肚里书目多,唱腔粗犷浑厚,沉稳,语言扎实,吐字清楚,无过多动作表演。全凭语言声色拿人,对曲艺的说唱技巧颇有研究,他的门徒约占沭阳锣鼓艺人的一半。
万匹大房村的方开杰(距今一百二十多年)别号“小台炮”属“方门”。此门派人现在已基本为其他门派所化,只兴传至两三代就不太有名了。后来有些艺人从师不专一,吸收众家之长,自成风格,在艺人中称为“海青腿”,这就不作专论了,总之,根据老艺人王龙扬、仲维禹先生所述,工鼓锣源于沭阳,流于灌云、涟水、泗阳、东海、连云港等地。工鼓锣艺人大多是男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有极少数女性艺人。
传承人物 编辑本段
张法言,男、1946年8月出生,沭阳县桑墟镇人,1979年参加曲艺协会,历任组长、副会长,1988年任会长至今,2001年任宿迁市戏曲、曲艺协会副会长,沭阳县文联理事会理事。得师傅、师祖真传外,另得于师叔孙庆华、李俊生,义父谭士龙多人真传,唱腔转调、书目绝词绝句好、白口连贯、道白快慢有佳。书目场次有三百余场。张法言唱腔变调好,书场场威大,白口连贯,唱词好。代表书目有《飞龙传》、《十粒金丹》、《五剑十三宝》、《金刚万福图》、《六明珠》、《古兰英征西》、《大清传——六牡丹》。
传承谱系:第一代沈光闪,第二代沈兰亭,第三代沈开俊,第四代叶善唐,第五代汤传标,第六代张法言,张法言收徒张其文、灌南汤沟合云柱。
杨金枝,女,1971年6月出生,沭阳县高墟镇人,1985年参加曲艺至今,现任沭阳县曲艺协会副会长。得师傅真传,并有扬、吴、王、张门派传人指导,有实学。唱腔优美动人,锣鼓敲打技艺较高,代表剧目有《隋唐》、《东西唐》、《后周》、《刘金定下南唐》、《南宋》等。书目有二百多场次,在本地影响力很大。
传承谱系:第一代方开甲,第二代徐宝德,第三代张顶山,第四代许学乙,第五代杨金枝,收徒范二宁。
表演形式 编辑本段
工鼓锣艺人解放前都是男士,解放后开始有少数女性艺人。锣鼓经有开场锣、收场锣、唱腔锣;唱词有三字、五字、七字、十字四种句式。艺人演唱的书目很多,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书目,演唱的多为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其中又分为有版本书目和无版本书目两种;另一类即是艺人在近代和现代新编的配合时政宣传的书目。
唱腔特点 编辑本段
工鼓锣的唱腔比较单调,说多于唱,唱法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浮调”,一种是“老工调”。浮调(不带膛音)多用于针线匾和悲叹的内容,老工调(带膛音)多用于刀马词和“叫头”、“悲腔”、“喜腔”、“扬子声”、“滚板”、“数板”等。
锣鼓经有[开场锣]、[收场锣]、[唱腔锣],开场锣分[凤凰三点头]、[三垛脚]、[长番锣]、[短奋锣]等,唱腔锣中分[老八板]、[慢流水]、[点点花]、[一盆水]、[鱼啧嘴]等几种锣鼓经。
淮海鼓锣的唱唱分三字、五字、七字、十字四种句式的唱法。三字称“赞”,五字叫“垛”,七字叫“韵”,十字叫“清”。
主要剧目 编辑本段
1、有版本曲目:《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西汉》、《东汉》、《说唐演义》、《东西晋》、《薛仁贵征东》、《武则天篡位》、《樊梨花征西》、《罗通扫北》、《刘金定下南唐》、《薛刚反唐》、《大月唐》、《精忠岳传》、《杨家传》、《大英烈传》、《金鞭记》、《烟云岭》、《丝涤党》、《八美图》、《穿金扇》、《醒狮图》、《五花图》、《剑侠奇中奇》、《大五义》、《小五义》、《大八义》、《小八义》、《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柳公案》、《天宝图》、《响马传》、《西游记》、《水浒传》等。
2、无版本书目:艺人自己创造的有《义气图》(涟水县杨口袁池编)、《水汉山》(沭阳高万友编)、《十三宝》、《七义梅》、(灌云孙立同编)。也有从山东大鼓移植过来的书目,如《九莲灯》、《六珠楼》等。还有一些流行的传统书目,如《九龙平洋传》、《梁红玉》、《再生缘》、《孟丽君》、《李官保投亲》、《南洋传》、《七剑十三侠》、《七子十三孙》、《金镯玉环记》、《聚义图》、《龙灯图》等。
3、近代和现代节目:《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本)、《三对红星》、《上海奇案》、《虹桥公墓》、《林海雪原》(改编本)、《北山游击队》、《长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烈火金钢》(改编本)、《黄师长探家》、《无名牌手表》、《平原枪声》、《海岛女民兵》、《红灯记》等。这些书目大多是艺人根据革命战争故事改编的。解放前在三大革命运动时期自编自唱的时政宣传的短小节目,如《大生产》、《妇女解放》、《送子参军》、《送军鞋》、《大破郑楼》、《大战程道口》、《大战双沟》、《淮海战役》、《十大光荣》等。这些书目的演唱,对鼓舞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