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是中国地方家猪的品种之一,属于世界上体型最小的原始猪种,被纳入中国78个畜禽类保护品种并认定为首批地理标志产品。这一品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乳猪在哺乳期或任何日龄阶段屠宰食用均无异味,因此在宋朝被列为皇室贡品。巴马香猪体重在24至46公斤之间,体长为61至106厘米。其外貌特征表现为头部和尾部为黑色,中间部分为白色,部分个体的背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形白斑,因此也被称为“两头乌”或“芭蕉猪”。
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旧称恩隆县七里区。中心产区包括巴马、百林、那桃、燕洞四个乡镇。该地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早晚凉爽且多雾,年平均气温在18至28℃之间。
巴马香猪以其独特的品质在猪肉市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高端食材。其肉质细嫩、色泽鲜亮且口感香醇,因而享有“名门贵族”的美誉,并在全国范围内热销。此外,作为小型品种,巴马香猪不仅在宠物市场上受到欢迎,还广泛用于科学研究。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巴马香猪属于华南地区的小型猪种。成年公猪体重介于24至37公斤之间,体长从61厘米到93厘米不等;而成年母猪体重则在38至46公斤之间,体长可达97至106厘米。与普通猪相比,巴马香猪显著特点是体型较小、身高较矮、身体短而圆润以及肌肉发达。
香猪是一种体型小巧的家畜,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特征。其头部较轻且小,嘴部细长。多数香猪的额头平坦,没有皱纹,耳朵较小且薄。面部中央有白斑或白线延伸至鼻端,眼周则有淡粉色或红色的眼圈。毛色在头部至颈部的前1/2或1/3处以及臀部为黑色。香猪的吻突呈现粉红色或蓝黑色,毛发稀疏,乳房不太明显,乳头数量在10至14个之间,排列整齐。尾巴较长,超过飞节,尾端毛发呈鱼尾状。香猪的体色主要表现为两端为黑色,中间为白色,部分个体在背腰部有少量黑斑。额头上有白线或倒三角形的白斑,因此当地俗称“两头乌”或“芭蕉猪”。未成年的小猪毛发稀疏但有光泽,皮肤红润细腻。成年母猪的被毛较长,而成年公猪的被毛及鬃毛粗长,类似野猪。香猪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中心产区包括巴马、百林、那桃和燕洞四个乡镇。
主要栖息 编辑本段
中国云贵高原向桂中平原过渡的斜坡区域,海拔范围通常在500至800米之间。该地区地貌以石山和土山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0%和69%,水面面积仅占1%。此地四季常青,植被茂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特征明显,属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雨量充沛,早晚凉爽多雾,年平均气温介于18至28摄氏度之间,为巴马香猪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此外,该地区日照充足,相对湿度约为79%,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
养殖饲养 编辑本段
巴马香猪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能耐受粗放饲养条件,且易于管理。其野外放养模式最为适宜,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通风干燥且水源充足的地块进行放牧是关键。尽管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疾病发生率低,但由于其天性较为胆小易惊,因此确保饲养环境的宁静至关重要。
繁殖过程中,配种环节需特别关注。巴马香猪具有早熟的特性,其性成熟通常在121日龄左右,此时体重约为17千克。该品种的发情周期一般为18至27天,偶尔有短至13至15天的周期。种公猪可在90至120日龄开始配种,使用年限为4至5年,每周建议配种次数为2至3次。而种母猪在性成熟后即可进行配种,其使用年限通常为8年,最长可达14年。
母猪的平均妊娠期约为111天。在分娩前的1至2天,应适当减少饲喂量;分娩后1至3天,可给予适量麦麸水,以促进恢复。从第4天起,应逐渐增加饲料量,直至恢复正常饲喂,并确保提供清洁的饮水。此外,分娩前需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准备好仔猪的保育箱,并在产前对母猪的腹部、乳房及阴户进行消毒处理。
在生产方面,公猪和母猪达到性成熟的平均日龄分别为72.0天和110.5天。平均窝产仔数为10.07头,其中活仔数为9.50头。初次配种时,推荐选择90日龄、体重约10千克的公猪和150日龄、体重约20千克的母猪进行配种。
在仔猪出生后的1至2小时内,需确保其摄入初乳。对于体质较弱的个体,应实施人工辅助喂养。到了第四日龄,可开始少量补充精饲料。由于仔香猪活动能力有限,易遭受母香猪压死或踩伤,因此在照看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哺乳期间,随着仔香猪数量的增加和营养代谢速度的加快,应根据实际需要为仔香猪补充易消化的稀粥料等营养物质。在25至44日龄时,仔猪可断奶,并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及采食速度进行分群管理。断奶后半个月内应维持原有饲料不变。断奶后的仔猪需适当驱赶运动并多晒太阳,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冬季防寒保暖并勤换垫草;夏季则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要时可在地面撒水以降低温度。
当仔猪饲养至35至50日龄时,可作为烤香猪原料上市销售,或者在体重达到约10公斤时以商品形式出售,通常不进行育肥处理。若作为普通商品猪或种猪出售,则依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最佳出栏时间。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香猪以其纤细的骨骼、薄皮、洁白脂肪和鲜红肌肉而著称,其肉质细腻,风味独特。传统烹饪方法简单却能充分展现其鲜美:将猪肉切块水煮后,用原汤加盐调味即可食用,无需额外佐料,香气四溢,被誉为猪中珍品。特别地,乳猪在各个生长阶段均无异味,保证了食用品质。巴马香猪加工产品多为腊制品,融合民族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配方,色泽亮丽,肉质细嫩,口感香醇,深受食客青睐。
香猪的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烧、烤、煎、炸等,煮熟后的猪肉呈金黄色,口感清脆爽口;蒸、焖、炒等方法则使猪肉呈白色,味道鲜美可口。在当地节日或庆典中,香猪常被用作招待宾客的佳肴。
巴马香猪的蛋白质含量为21.8%,明显高于普通猪,且脂肪含量和热量均较低。其钙磷含量及比例与鸡蛋相当,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特别是谷氨酸含量比普通猪高出226%。
巴马香猪作为高端猪肉品种,其价格昂贵且销量良好,主要供应给饭店和旅游度假区,占比达60%,而个人购买则占40%。由于供不应求,巴马香猪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其高价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首先,巴马香猪繁殖效率低,每头母香猪每年仅能成功繁育约15头小猪,这是由于其一年只能产两次崽,每次成活七八头的限制。其次,巴马香猪的生长速度缓慢,每日增重仅为0.1公斤,远低于普通家猪的0.6公斤。此外,巴马香猪的出肉率较低,仅为65%,3个月大的香猪毛重约12.5公斤,但纯肉量仅有8公斤左右。而成年巴马香猪体重在50至60公斤之间,屠宰率和瘦肉率随着体重增加而变化,6.5公斤的小猪屠宰率为54.1%,瘦肉率为51.4%;体重达到35公斤时,屠宰率提升至66.8%,但瘦肉率下降至38.8%。
体重不超过 90 公斤的猪被归类为小型猪,其中巴马香猪成年体重不超 45 公斤,堪称“微型猪”。市场上宠物猪多为香猪品种,价格差异大。进口猪通常来自日本、法国、泰国等地,价格约 3000 元;中国香猪价格相对亲民,约 400 元即可购得,主要货源在贵州从江和广西巴马。
在科研领域,猪与人的基因纯合度高达 95%,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结构、骨骼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是医学研究的关键动物模型以及异种器官、组织、细胞移植的首选供体。巴马香猪因白毛多、性情温顺,成为国内实验应用最广泛的小型猪。
以巴马香猪为实验动物,通过饮食控制建立肝硬化模型,研究其肠道菌群演替和与肝硬化发展的关系。同时,构建了该品种的糖尿病模型,探讨中药“脾胃康”的效果。此外,系统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中的药代动力学和毒动学,证明其作为药物代谢研究的优良模型的价值。进一步,利用巴马香猪研究水杨酸的皮肤渗透性,创建了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平台,有助于预测化合物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行为,推动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相关产业 编辑本段
1995年底,巴马县香猪存栏量达到1.2万头,田阳和田东两县共有850头。到2021年,巴马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香猪原种场、5个规模养殖场及超过20家香猪养殖合作社,其中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被纳入首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019年,巴马县香猪出栏量为43.28万头,产值超过3.7亿元;2020年前三个季度共出栏32.5万头,预计全年出栏量将超过40万头。2015年成立了巴马香猪生产经营管理协会,以促进规模化养殖的交流与发展。相关部门还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推广巴马香猪美食,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了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此外,巴马香猪被列入中国国家畜禽类保护品种之一,并于1982年被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获奖情况 编辑本段
巴马瑶族自治县在1995年荣获农业部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香猪之乡”称号;2000年,该地的香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并于2001年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计划。2005年,巴马香猪作为首批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