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马鸡
藏马鸡,又称哈曼马鸡,是一种体型硕大的鸟类,体长可达85厘米。雄性藏马鸡比雌性大,雄性体重约为2.6千克,雌性约为1.7千克。雌雄藏马鸡的羽色相似,整体呈深灰黑色,头顶有绒黑色羽毛。它们的眼周、面颊为红色,白色的耳羽簇突出于头部,如同白须。两翼颜色接近黑色,中胸接近白色,脚为红色。尾羽展开呈蓬松状,如马尾般披散,中央尾羽特长且高拱,丝状尾羽带有紫铜色光泽。
藏马鸡的分布区域包括印度北部和中国西藏东南部。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干燥河谷、森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边缘、草坡和草甸等地。 www.qwbaike.cn
2021年,藏马鸡被纳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二级保护动物名单。2024年,该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评级为无危(LC)。
www.qwbaike.cn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体型大,体长约85厘米,雄性比雌性体型更大,体重分别为2.6千克和1.7千克。雌雄藏马鸡羽色相似,全身为深灰黑色,头顶绒毛黑色,眼周及面颊红色,白色的耳羽簇长且突出,形似白须。喙为角质色,喉部和枕部为白色。两翼颜色近黑色,中胸接近白色,腰部颜色略浅,脚为红色。尾上覆羽淡灰色,尾羽展开,如白马鸡一般,但不同于蓝马鸡和褐马鸡,尾羽蓬松披散,中央尾羽特长且高拱,丝状尾羽有紫铜色光泽。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藏马鸡的分布范围覆盖了印度北部和中国西藏东南部,特别是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的山地地区,如曲水、林周、墨竹工卡等地,以及喜马拉雅山北坡的青藏高原南部。在西藏东南部,藏马鸡与白马鸡的分布区域有重叠,形成了自然杂交种群。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主要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干燥河谷、森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边缘、草坡和草甸。在青藏高原,它们多选择云杉林作为繁殖栖息地,但在易贡藏布上游,它们会避开云杉林,选择高山栎和大果圆柏,因为这些树种适合它们喜干燥的习性。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地,由于降水量少且蒸发量大,地表干燥,藏马鸡适宜的栖息地主要在阳坡的绢毛蔷薇等地。
www.qwbaike.cn
藏马鸡在自然界中主要栖息于以下两种群落:一是位于阴坡的柳树-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vifolium)群落;二是高山柳(Salix spp.)-拉萨小檗(Berberis hemsleyana)群落。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藏马鸡为植食性动物,其饮食以植物种子为主。成年藏马鸡的饮食构成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和夏季,它们会觅食高山柳、小檗、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的花芽,并挖掘天南星的根茎;秋季,它们会大量采食蔷薇和香柏的果实;冬季,在雅鲁藏布江高山灌丛中,藏马鸡主要在地面上挖掘植物的根。幼年藏马鸡则以昆虫为主食,随着体重的增加,昆虫在它们饮食中的比例逐渐降低。 www.qwbaike.cn
藏马鸡的理想觅食地点是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山溪流带,这里的丰茂植被和湿润土壤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在非繁殖期,藏马鸡的觅食活动占据了其日间活动时间的60%以上,主要的觅食方式为挖掘土壤中的植物根。
www.qwbaike.cn
夜栖行为:藏马鸡的夜栖地选择受环境条件影响,森林地区的藏马鸡通常夜栖于高大树木上,而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地灌丛中,它们会选择靠近岩石壁的粗壮灌木或溪流源头的高大山柳树。夜栖时,藏马鸡往往聚集在少数几棵树上。由于缺乏适宜的夜间栖息地,一个群体的藏马鸡几乎全年都使用同一个栖息地,且这一习惯多年不变。即使在繁殖季节群体解散后,不同的繁殖对仍会在傍晚返回原有的夜栖地,但由于雄性间的激烈竞争,繁殖对会分散栖息。在繁殖对中,雄性藏马鸡会跟随其配偶到达野栖地,并在其身后约1米的树上栖息。
www.qwbaike.cn社群行为:藏马鸡是非繁殖季节的集群鸟类,在每年的7月至次年的3月,它们会集群生活。群体家域面积通常不超过1500平方米,由多个家族组成。一个群体通常包括15至30只个体,在中国西藏东部的林区,有时还能见到包含上百只的大群。群体成员包括成年雄鸟和雌鸟、上一年出生的雄鸟和雌鸟,以及从其他群体迁移来的上一年出生的雄鸟。而一龄雌性后代则迁移至其他群体,以减少近亲繁殖的可能性。
藏马鸡群体内部存在一种单向线性且严格的等级制度,雄性藏马鸡通过侧面展示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具体表现为,等级较高的雄性藏马鸡会低头颈、展开单翅、脸颊泛红并发出低沉的鸣叫,而等级较低的则闭眼蜷缩,双腿下蹲。当看到其他雄性进行侧面展示时,通常通过啄配偶的脚部来“驱赶”对方,而配偶对这种展示通常没有特别反应。在觅食时,部分藏马鸡会抬头警戒,以减少警戒时间,增加觅食时间,并在失散后通过鸣叫进行联系。 www.qwbaike.cn
节律行为:藏马鸡不进行迁徙,主要在晨昏时分发出响亮而粗哑的鸣叫,如“gu-gu-ga”或单音节的“gua”。在繁殖期间,雄性藏马鸡会提前在早晨活动,飞到地面呼唤伴侣,而伴侣则多在栖木上休息或梳理毛发。
分离行为:由于食物资源分布不均,藏马鸡会与同伴分担捕食风险,以获得长期适合度。然而,食物竞争也可能带来潜在代价。为了独享优质食物,部分藏马鸡会离开群体活动范围。在大型群体中,分离行为更为常见。参与分离的个体越多,分离行为的发生率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分离个体的警惕水平随着临时群体大小的增加而下降。分离行为的发生和持续时间是个体对当前食物回报和捕食风险权衡的结果。
www.qwbaike.cn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藏马鸡实行一雄一雌制婚配制度,雄性藏马鸡约在2岁时性成熟,雌性藏马鸡约在1岁时性成熟。每年3月底至4月初,藏马鸡开始进入繁殖期。发情求偶行为将随后进行。 www.qwbaike.cn
在发情期,雄性藏马鸡的眼睑颜色从暗红转变为鲜红,并展现出追逐雌性藏马鸡以寻求配偶的行为。雌性藏马鸡随后会逐渐变得顺从,接受交配。至4月中旬至下旬,几乎所有的繁殖个体都已确定配偶关系。藏马鸡的配对关系能够持续多年,而未经历繁殖的个体可能在冬季就已建立配对。随着气温升高,雄性藏马鸡会催促配偶离开群体,以避免其他雄性对其父权的潜在威胁。群体中偶尔会传来异常的“咯咯”声,有时伴随着个体的惊飞。离开群体后,繁殖对会形影不离。雄性藏马鸡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雌性藏马鸡附近警戒,保持约5米的距离,频繁抬头和环视四周,而雌性则更多时间用于觅食。 www.qwbaike.cn
藏马鸡的巢穴通常位于岩石之间或隐蔽在茂密的灌木丛下,森林地区的藏马鸡倾向于选择乔木根部作为巢址。雌性藏马鸡在每年4月中旬至6月初产卵,通常在中午,产卵过程持续超过一小时,此时雄性会在巢穴附近等待。窝内卵的数量约为5至12枚,总重量约为雌鸟体重的40%至50%。每枚卵的产出间隔大约为2天,卵重约56克。卵壳表面的晶体层较为粗糙,可见明显的小颗粒,蛋孔开口形状各异,包括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方形,有的蛋孔开口边缘甚至有裂缝。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雌性藏马鸡在产完最后一枚卵后开始孵卵,孵卵期约为24天。在此期间,雄性藏马鸡和其他大部分雄性,包括成体和亚成体,会一起游荡,但少数雄鸟会在早晨回到巢穴附近保护正在觅食的雌鸟。幼鸟孵化当天,雄性藏马鸡会迅速到达,协助育雏并为家庭提供警戒。藏马鸡具有独特的合作繁殖方式,孵卵期间与雄性藏马鸡一同活动的其他群体成员有时也会加入抚养幼鸟,当多个巢穴孵化出幼鸟后,多个家庭会聚集在一起,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共同照顾这些幼鸟。藏马鸡的平均寿命约为21年。 www.qwbaike.cn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自1983年起,刘少初等人在中国西藏林芝县观察到群众饲养藏马鸡,其抗病力和生长速度均优于家鸡。此后,云南、青海、北京、辽宁等地对藏马鸡的人工繁育进行了研究。在藏马鸡繁殖期间,采取收集受精卵或捕捉幼雉进行人工孵化与饲养,或使用家鸡代孵技术以提升孵化成功率。养殖舍设计为半散养式,确保清洁并定期消毒。根据藏马鸡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饲料,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藏马鸡易感染鸡羽虱、软骨病和法氏囊病等疾病。具体防治措施包括:用敌敌畏对雏鸡和母鸡全身擦洗以消除鸡羽虱;确保出壳雏鸡获得充足光照以预防软骨病;在初期进行特异性疫苗注射,以预防法氏囊病。
www.qwbaike.cn
自2001年起,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开始引进并饲养藏马鸡,至2006年共成功繁殖出15只幼鸟;2007年,鞍山育翔野生动物驯养基地从北京动物园引进3对藏马鸡进行驯养研究,并成功繁殖出6只幼鸟;2002年,北京动物园首次从西藏引进藏马鸡至北京,并成功繁殖出F1代。2019年,云南香格里拉一养殖户存栏藏马鸡约640只。 www.qwbaike.cn
保护现状:截至2016年,藏马鸡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尽管在猎杀较少的地区该物种较为常见,但总体种群数量中等,且由于猎杀等因素,种群数量持续减少。
藏马鸡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猎杀和栖息地退化。在中国西藏,猎杀和森林过度砍伐是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栖息地丧失与物种社会等级制度相互作用,导致群体空间隔离,进而增加密度依赖性死亡率。
www.qwbaike.cn
保护级别:2021年,藏马鸡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2024年,藏马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www.qwbaike.cn
保护措施:藏马鸡被列入保护名录,受到国家保护。中国等国家已开展藏马鸡的人工繁育项目,有效提升了该物种的数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