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文化百科   

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金缕玉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它的发现第一次证实《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中关于“金缕玉衣”的记载,同时它为研究西汉葬制 、 西汉的玉石金工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刘胜 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灵山一号汉墓出土了西汉中山王刘胜的随葬金缕玉衣,这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最早的一件、保存最完整、最高等级的金玉衣服。

玉衣长188厘米,用金丝编织玉片而成玉件以岫岩玉制作,共有2498件形状各异的玉件,金丝约1100克。整体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子和鞋子,上面是青玉亮润,下面是灰浅黄,外观和男人一样。

玉衣的制作应该是有设计的、切割、打磨、转孔、编缀、出土后修复了三次作为封建贵族专用的葬服,它的发现印证了史书中的信息“金缕玉衣”记录,也是为了研究西汉墓葬制度、玉器金工技术提供实物资料。刘胜 这件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北博物馆2002年,它们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中国禁止出国人员名单(境)展览文物名录。

目录

文物外观 编辑本段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厘米,共有2498件形状各异的玉器,约1100克金线。其外形与男性相同,肩胸宽阔,腹部隆起,四肢粗壮,腹部下有男性生殖器头罩盒。整体分为头部、上衣、手套、裤子和鞋子,包括面罩、头罩、上衣前片、上衣后片、左袖筒、衣袖筒、左手套、右手套、左裤筒、右裤筒、左鞋、右鞋由十二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可以相互分离顶部为绿色,玉石光亮润泽,底部为灰色和浅黄色。袖筒、裤筒、手套、鞋子好穿,有开叉。眼睛刻在脸盖上、嘴巴、鼻子的形状。手套握拳,鞋子是方头平底高腰靴,各部分边缘用布料和铁条包裹。

文物用途 编辑本段

发展源流

玉衣最早见于《汉书》“玉柙”,《后汉书》做多“玉匣”,封建贵族专用的葬服。学者认为战国末期已有玉衣雏形,可能记载于《吕氏春秋》年“鳞施”考古学家鲁认为,东周“缀玉面饰”和“缀玉衣服”它可能是余一的前身。考古学家夏鼐认为,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缀玉面幕”缀玉衣服”但其真正使用可能是在景帝末年或武帝初年,西汉中期开始大量使用玉衣。至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禁止曹丕使用玉衣,令“玉衣”葬服制度消失了从后世的考古发掘来看,魏晋以后的墓葬中尚未发现玉衣。

玉衣制度

玉衣分为金缕、银缕、青铜线有三个等级据《后汉书·礼仪志下》介绍,在东汉时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线玉衣,这是最高级别的玉衣和诸侯王、你只能用银色的衣服来等待,大人、王妃穿的是青铜玉衣。刘胜作为一个诸侯,使用金线和玉衣《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推测可能是因为西汉没有严格规定使用玉衣的制度。

葬玉习俗

古代埋玉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等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丧葬玉器是代表。这个习俗在商周时期流传下来,商纣王穿着宝玉的衣服,死于一场大火“缀玉面罩”也产生于这个时期。春秋战国贵族死后“含珠鳞施”玉葬的习俗,如河北战国,出土了大量的玉葬。除了玉衣,刘胜和他的妻子窦婉 墓已经完全出土了“玉九窍塞”包括眼盖、耳瑱、鼻塞、口琀、生殖器面膜盒和肛门塞)它的头枕上镶嵌着金玉铜枕,手中拿着黄形状的玉它的胸前和背上也有玉雕,甚至还有斗笠她的棺材上装饰着许多玉器。这些都是古人“葬玉”习俗的体现记录在《汉书·杨王孙传》中:口含玉,可以 不要被融化,沮丧是干蜡。晋代的葛洪也在他的《抱朴子·对俗篇》中写道:玉在九窍,死者不死。他们认为玉葬可以保护身体不灭,有复活重生的可能到了汉朝,“葬玉”已经演变成了包括玉衣在内的套装、玉握、玉九窍塞、玉子等完整的表格。

材料工艺 编辑本段

材料:岫岩玉是刘胜金缕玉衣中使用的玉片在清理修复这件玉衣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玉件是用碎玉制成的,其生殖器的盖盒是用玉琮制成的。用于编织玉衣的金丝含金量为96%,其长度一般为4-5cm,形状粗细不一,细的直径只有0.35mm。一种横截面近似圆形的金丝用于上衣和手套,另一种两端尖端扁平的金丝用于裤子这两种金丝都是把金块切成细条,摩擦而成的。还有一种扭金线,用十二根,截面直径只有0.08-13mm的金丝是绞的,《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觉得这种金丝可能是拉丝的。

工艺:首先,金缕玉衣的制作需要工匠的精心设计根据人体部位,确定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逐一编号,然后把玉磨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多边形和其他不同形状的小切片,厚度为0.2~0.35 cm,最大的玉片用在脚底,而且是4.5厘米,宽3.5厘米,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在手指上的大小。岫岩玉的平均硬度为5.2度,接近普通玻璃从玉片的切割痕迹观察,切割是用带有钢丝或圆形钢板的工具完成的具体做法是在工具上方悬挂一个装有溶玉砂和水的容器,在切割时让混有溶玉砂的水滴滴在玉石上,然后用工具来回摩擦玉石,切割出玉片,这是制作玉衣所需要的据《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报道,部分玉器上的锯缝只有0.3mm。

玉片做好以后,要在玉片不同部位的角上打孔,有三孔四孔五孔,多为四孔,然后对玉片进行打磨。从玉器的钻孔痕迹来看,当时应该采用两种钻孔方式,一种是棒钻,一种是管钻,其中棒钻居多,而且棒钻和管钻都必须经过加沙打磨,以保持孔径大小在1毫米左右。

玉片制成后,用金线编织,有的从玉片内侧插到外侧,相邻玉片的中心扭成右旋结不同的部位需要采用不同的编织方式,比如交叉、套联式、并联式等。最后,用丝绸或铁条缝制玉衣的边缘,然后将玉衣未使用部分的接缝处预设的条连接起来,就完成了一件金线玉衣。

出土发掘 编辑本段

1968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北省满城县灵山主峰的东坡“跑马道”西侧进行施工,行至西侧24米时突然坍塌,约1.一个5米的洞揭示了刘胜 的坟墓(编号为一号)南耳室一角。官兵们向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一消息,并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第一阶段的保护性发掘。6月18日,周恩来总理安排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参与指导发掘工作第二天,郭沫若指派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工作队的考古学家到现场。7月3日,考古人员向郭沫若报告,根据墓中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推断墓主人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金缕玉衣刘胜金缕玉衣

7月12日,打开主墓的门,在主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铜、漆、玉等文物,同时在棺床上发现了这件金缕玉衣当时它头上顶着一个玉枕,已经被压成扁扁的形状。7月22日,郭沫若得知这件玉衣被发现后,前往现场视察发掘工作。7月23日,考古人员开始提取玉衣和贴身玉璧,并首先对玉衣进行了测量、编号,然后用铁丝网延伸到玉衣下面,用石膏固定,放在木箱里,保持玉衣的完整性。后来发现玉衣中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一些灰褐色的灰烬和牙齿珐琅质的外壳碎片,并且发现,“信”和“私信”小玉印。8月2日,一号墓发掘全部结束,并进行保护。

后来,在二号墓的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件玉衣,比刘胜 s金玉衣,总长1.72米,用了700克左右的金丝,在玉衣里发现了脖子、脊椎,4根肋骨,3颗牙齿,各种玛瑙、玉饰、印信及窦绾(窦君须)铜印,郭沫若推测二号墓的主人“窦绾”可能是窦太后 她嫁给了中山王刘胜,做了他的皇后或妃子。

两座汉墓共出土文物10633件,其中精品文物4000余件,包括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漆器、陶器、丝绸和大型真正的马车、小木偶马车和五铢钱等这两座汉墓的发现被称为“汉代文物考古三大成果之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下一篇 血社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