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天姥山

天姥山,又名天姥山、天姆山、天姥岑、天姥峰、天姥岭等。绵延10公里,面积约30平方公里、细尖、大剑等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海拔818米。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道教第十六六十福地。天姥山风景区总面积142.14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区。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水网溪流交织,生态栖息地葱郁丰富,容易形成雾凇、雨凇、多雾多雨的天气景观。有大穿山甲、华南兔、野猪、松鼠和其他动物以及马尾松、木荷、苦槠、枫香等植物。

天姥山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诗人游天姥山,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作品。景区内有司马悔桥、天姥古道、穿岩十九峰、天姥山和其他名胜古迹由3个区和11个景点组成。

2010年1月,天姥山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建立省级森林公园2020年8月《“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发布,2022年8月入选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

目录

历史命名 编辑本段

天姥山,又名天姥山、天姆山、天姥岑、天姥峰、天目岭等是一座山峰。根据词源学和地名学的分析,“天姥山”是古代神话传说的地名。关于天姥山的名字有很多说法,包括“天姥”说、髽女”说和“天台之姥”说等。其中,“天姥”说是张博《吴录·地理志》发来的,“髽女”说是来自民国《新昌县志》,“天台之姥”说不言自明王世兴《入天台山志》等。天姥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名字恰逢秦汉时期西王母神话演变的重要时期。可以说,西王母神话创造了天姥山的名字,天姥山也是西王母神话演变和东移的历史见证。据传,“登者”即岳的祖先是天姥山最早的命名者和传播者。

文化背景

天姥山,连绵起伏。山与山相连,山与山重叠远远望去,有山有山,千峰竞秀;细看绿谷,鸟语花香。主峰拔云尖(北斗尖)一年四季,阴消失,云雾缭绕。浙江有一首民歌说:四明山高,直击斑竹山腰;竹山高,云尖腰。

据当地学者介绍,唐朝以前,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天姥山的地位高于泰山。因为泰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祭奠国家的地方,而天姥山是文化名山,是当时文化名人最向往的仙山之一。

发现历程

人类对天姥山的探索始于史前时期的海侵和海退。

据《吴录·地理》介绍,单县境内有一座山峰,名叫天姥山。在古代,天姥山曾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但在汉代却被视为神秘的仙山。五代以前,天姥山所在的县尚未建立,唐代诗人称之为“剡东”剡中”沃洲”天姥”等。

天姥山崛起于南朝,南朝谢玲运出永嘉,在天姥山开辟了一条古驿道。这条古驿道横跨天姥山的斑竹街、灰树岭的石阶和天目寺到水坑的山路。驿道上至今还保留着小石佛店关岭店等历史遗迹。谢灵运沿着这条古驿道写了很多山水诗。

兴建历程

1991年,新昌学者首次提出“唐诗之路”的概念。同年,新昌县成立“新昌唐诗之路研究会”1993年夏天,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浙东唐诗之路”进行了专门的论证,并正式命名“浙东唐诗之路”

2007年,新昌县成立“浙东唐诗之路世界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并于2012年正式成立“唐史陆贽研究中心”2014年,该中心参与创作大型朗诵交响组曲《唐诗之路》,同年入选浙江省第九批文化质量扶持项目。新昌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旅游委员会和旅游投资组进行指导“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天姥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发展。

2011年,新昌县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姥山相关规划。

2017年6月和10月,住建部两次召开会议审议风景名胜区修改意见,对天姥山总规内容的完善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2021年4月22日《浙江省新昌县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核。

游览简史

天姥山历史悠久,可分功名、扬名、衰落和复兴的四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谢灵运开山,使天姥山得名,成为江东佛教中心。

天姥山天姥山

晋宋时期,谢灵运砍树开道入海,天姥山成为中国的发祥地■山水诗。南朝宋元时期,朝廷派模特画家组成山扇,制作“元嘉团扇”它已经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天姥山是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

此外,还命高僧游到天姥山的石城山雕刻一尊弥勒佛大石像,成为鲁东佛教兴盛的象征。唐朝时,李白和宋《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天姥山声名鹊起,进入鼎盛时期。从隋唐到北宋,道教被尊为国教,道教的天堂与福地的洞穴占了上风(岭)列为第十六福地。

天姥山因此成为中国 ■山水诗、山水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自从道教上清派形成以来,天姥山就成了古代文人求仙的宝地。

唐朝第十二任大师司马成镇曾在此忏悔,使天姥山的道教底蕴更加深厚。《全唐诗》年收录了2000位诗人,其中近五分之一的人都去过天姥山。这充分说明了天姥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景区布局 编辑本段

天姥山景区包括九峰山-大佛寺景区、十九峰景区和螺洲湖景区,螺洲湖景区在天姥山西南,九峰山以下-大佛寺景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这些景点由11个景点组成,包括石窟造像一体化、丹霞峰丛、幽谷溪涧、碧湖烟波、硅化木遗存和唐诗之路等资源,具有佛教文化和名人文化、山水文化为内涵。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是资源保护、宗教朝觐、寻古探幽、观光游赏、休闲健身和科普教育等。大佛寺毗邻市区,十九峰位于县城西南约22公里的竟陵镇,卧舟湖在县城东南12公里处。

重要景点 编辑本段

天姥山景区是包括烟雨在内的江南五大典型景区元素之一、层峦叠翠、碧湖清溪、茂林秀竹等自然风光,以及人文古迹、诗词书画、丰富的人文元素,如名人的故事,使其更富有人文价值。

九峰山-大佛寺景区总面积66.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16.4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为51.8平方公里。以丹峰、碧湖、温泉、古寺以山水为特色,适宜观光休闲、健康假期和宗教文化活动。

九峰景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22公里,总面积30.65平方公里,以观光为主、游览、度假、研学为主。穿过落基山后,仍有大量典型的丹霞地貌。穿岩十九峰位于竟陵镇雅庄村,是穿岩十九峰景区的核心景观。这里一字排开十九座山峰,像一个立面或屏风,矗立在澄潭河上游的竟陵河和汉飞河相交的三角地带。

潭江交汇处有沙洲因为当地人经常种植水稻和桑麻,所以被称为沃洲。东晋时期,僧人们聚集在卧舟山一带、名士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尤其是代表支遁到达沃州后,佛教理论被进一步推向高潮,大乘佛教所倡导的六派七宗中有五宗出现在这里。天台宗创立后,沿黄坛河前往天台,是必经之路,所以卧舟山地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迹

司马悔桥:司马悔桥,又称落马桥,位于斑竹村。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该桥位于县城东40里。落马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呈略微圆弧形,长32米,宽5.8米,无栏杆和边牙石。桥台建在山涧基岩上,侧墙和拱碹用不规则石料砌筑。拱碹为近似半圆形镶边纵联式结构,无拱眉,碹脸与侧墙齐平,跨径为10米。据传唐代著名道士司马子微曾隐居在天台山,曾四次被武后、睿宗、玄宗征召,最后一次无奈出山,牵马过桥,回首一望,见群山含烟凝翠,桥下溪水长流,不禁悔恨不已。落马桥历来备受诗人青睐,清代陈宁燮曾有《悔山悔桥考》一文。该桥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现已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姥古道: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谢灵运率领乡人前往天姥山伐木开路,经过会墅岭,辟出了一条长达70多里的古驿道,被称为“谢公古道”。会墅岭上有班竹村、司马承祯桥等景点,是唐代诗人们游览台州、越州的必经之路。现在,会墅岭上并列着三条路,分别是古驿道、会墅岭老路和会墅岭新路,这三条路合成了一条会墅岭道。古道总长约20千米,现存“三关”“三岭”,还有古桥、古井、古庙祠堂等历史文化遗存,整体展现出“羊肠小道,曲径通幽”的古朴幽静氛围。从会墅岭登顶,可以俯瞰到天姥山主峰拨云尖的壮丽景色。会墅岭道的修建方式采用条石横卧和碎石块相间的铺设方式,历经千年依然保持完好。如今,会墅岭道已成为游客们亲近自然、领略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

狮象关:狮象关是位于会墅岭的一处景点,其得名于周围的天姥山系中的狮子山和白象山。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天姥群峰的美景,同时该景点曾被用作电影《奇袭》的外景拍摄地。周围还有芭蕉山村,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峡谷,平时宁静祥和,雨后则形成惊涛骇浪,加上溪旁树影摇曳,形成壮观的景象,如同一条百米巨鳗逆流而上。

剡溪:剡溪是浙江嵊州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两岸青山环绕,溪水蜿蜒流淌。沿溪有许多古迹,历代诗人学士或居住或游览,留下了许多名篇和佳话。天姥山且溪、瀑、湖、潭、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水网纵横交织,枝状伸展,沿山而下,最终汇聚成江,构成了“剡溪上游”典型的山区型河流体系。剡溪与天姥山共同形成的景观体系,经过千年来文人名士的解读,形成了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穿岩十九峰:穿岩十九峰中的望海峰是最高峰,由新老两部分组成。老穿岩位于狮子峰南端,环境幽静,游客可以在山顶俯瞰对面的台头山景区。山顶有平台,相传方腊起义时曾在此扎寨,周围还有野果山珍。老穿岩中还有明太监高启潜之墓。

金银台:金银台是一座两层塔楼,由黄铜铸造,日光下塔身金光闪耀,月光下则宝气氤氲。登高台,四周景色随着时空的变换呈现出不同。

遗址

天姥寺:天姥寺位于新昌县境内,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由太寂禅师德韶建,初名天姥院。宋代改名为广福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易名为天姥寺。寺内有古石碑“李白梦游天姥处”,现存几块残碑。天姥寺顶之莲花峰,数峰重叠起伏,若莲花盛开而名。寺院前小溪潺潺,有“梦游桥”一座。

章家祠堂:章家祠堂位于班竹村内,是一所较完整的古建筑。正厅面阔三间,两侧各三间看楼连接戏台前廊。戏台藻井较精细,顶心正中为狮子捧绣球浮雕,四周围以七层卷浪纹花拱木雕片,逐层缩小,共二十七组。四台柱均有牛腿,后台柱牛腿为左文右武透雕人像,前台柱为狮子捧绣球及骑马武将,山门前墀头砖雕精细而完整。门前原有旗杆石座。  

古井:古井位于会墅岭头,清泉一泓,常年不竭,以供路人饮用,古井今还在,被当地人称之为“太白古井”,“甘泉”二字镌刻其上。

古村落

会墅岭村:会墅岭村边有两棵古树,一为桂花,花开时,有“香半村”之誉;一为溪丐树,树篰头处伸出一枝丫,酷似观音像,故又称“树观音”,因生得奇妙。明崇祯五年,徐霞客从天台万年寺下来,过会墅岭,在岭下的班竹铺舍宿了一夜。

班竹村:班竹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处天姥山麓,又称“斑竹”,“村边有斑竹山,因多长斑竹得名。”现属南明街道。“章、盛、张三姓居多。在古代,南来北往的官员、商旅在此驻足、投宿者甚多,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其中一位。清代的杭州人袁枚曾三次到此,恋此山川秀美,人物艳丽,久久不忘。在《斑竹小住》中有专门的记载。 

地雅庄村:地雅庄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全村基本姓张,因此村名同时被称为下张。村中建筑有大宅古街,环境有古木清池,族中有长幼辈分,是中国氏族村居的一个缩影。据记载,雅庄建村在明代,祖上来自于江西红都,曾有人在新昌做官,死后葬在村后山上,后裔留有兄弟两人守墓,自此也就有了雅庄村的开始。

其他看点

云之台:云之台是观赏天姥山云海的之地,是天姥山半山腰摄影点,利用地形高差设计成三个观景平台,每个平台空间观赏视角都各有不同,建有书吧和茶吧,可供人们看书和品茗。

露营地:天姥山露营地又被称为大草坪,是车辆所能到达的最高点。草坪面积有约30亩,视野开阔,提供夜赏星空或拍摄日出云海等体验活动,可仰望星空、伴月露营。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天姥山结合户外运动等现代时尚休闲旅游,策划节庆活动类文旅项目;筛选天姥山及空间拓展新昌、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要素融合。

2019年12月29日,2019天姥山唐诗之路国际越野挑战赛举行。

2021年9月21日,2021天姥山露营节在绍兴市新昌县天姥山露营基地举行。

2023年1月,“天姥山唐风新年大典暨2023书画天姥·新春送福系列活动”举办。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开发

2011年,天姥山省级森林公园设立,规划总面积808.42公顷,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部包括天姥林场吊水岭、长湾、大水壶等林区,面积640.93公顷;南部包括天姥、小庵等林区,面积167.49公顷。天姥山四面环水,东、北两面有新昌江(今曹娥江上游,古剡溪上游)环绕山麓;南止藤公山,有万与马渡;西则有惆怅溪和诸多小溪,由圳塍村呈八字形一北一南分流,是为天姥山四至界水;2020年8月,《“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发布。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包括天姥山景区、沃洲山景区、东岇山景区、三十六渡景区等。天姥山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目标,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在天姥山景区门口建设有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景区介绍、休憩设施、特殊设施设备,同时处理游客咨询、投诉事务;也提供停车、民宿服务。

保护

天姥山对天姥古道、剡溪水系及沿线各类历史遗产资源实行系统保护、部分修复与活化利用。2020年,新昌对天姥古道进行修复,同时重点打造11处诗路古驿主题文化节点。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2009年,天姥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0年1月26日,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天姥山获AAAAA风景名胜区。

2019年,被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评为“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同年10月,天姥山风景名胜区获长三角网红特质旅游度假区(景区)。

2021年12月,天姥山获浙江省第二批“名山公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叠溪·松坪沟旅游景区    下一篇 少林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