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词条   

斑地锦草

斑地锦草(Euphorbia medusa.,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 plants)植物。斑地锦草原产北美,后归化欧亚大陆,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海拔43~100m的平原或低山区的公路沿线。

斑地锦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细长,长4 ~ 7厘米。茎匍匐和白色短柔毛。叶对生,长圆形到肾形长圆形,不对称;叶绿色,中间常有一长方形紫色斑点,叶背淡绿或灰绿色,两侧无毛;叶柄极短;托叶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有短茎;总苞狭杯状,外面具白色微柔毛,5裂的边缘和三角形裂片。雄花4~5朵;雌花1朵。蒴果三角形卵圆形,疏生柔毛,成熟时容易分裂成三个分果爿。种子卵球形四棱,灰色或淡灰棕色。花果期4~9月。

斑地锦草是一种入侵物种,在北美被列为农田中最常见和最难控制的杂草之一。斑地锦草植株低矮,叶片娇嫩,叶色斑驳,可作为园林地被植物。地锦草全草有毒,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地锦草除毒性外,还可作为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功效。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斑地锦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根与茎:根纤细,长4-7cm,直径约2mm。茎匍匐,长10 ~ 17厘米,直径约1毫米,白色,有绒毛。

叶:叶对生,长圆形至肾形,长6 ~ 12毫米,宽2 ~ 4毫米,先端钝,基部斜,不对称,略圆,全缘在中部以下,中部以上常略呈锯齿状;叶绿色,中间有一长圆形紫斑,背面淡绿或灰绿色,鲜时可见紫斑,干时不明显,两侧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钻形,不裂,边缘有睫毛。

花: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有短梗,梗长1~2mm;总苞狭杯状,0.7~1.0mm,直径0左右.5mm,外为白色,边缘5瓣,瓣为三角形,圆形;腺体4,黄绿色,横向椭圆形,边缘有白色附属物。雄花45,从总苞稍微突出;雌花1,子房柄从总苞伸出,具柔毛;子房被疏柔毛;花柱短,近基部合生;柱头2裂。

果实:蒴果呈三角形卵圆形,长约2mm,直径2mm,疏生柔毛,成熟时容易分裂成三个分果爿。

种子:种子卵圆形,四棱形,长约1毫米,直径约0.7mm,灰色或灰棕色,每棱上有5条横沟,无种丘。

物种分布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斑地锦草原产于北美东部,后来移植到欧亚大陆(标本于1972年在法国采集,1992年在日本采集),分布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

生境:斑地锦草生长在海拔43~100m的平原或低山地区的公路沿线、原野荒地、田间、果苗圃、人工草坪、蔬菜地和住宅旁。其分布区的年平均温度范围为5.0℃~22.1℃,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为2515.0mm~138.8mm,各种生态类型都有其分布

生长习性 编辑本段

斑地锦草是一种旱生植物,喜欢生活在开阔阳光充足的生境中。它耗水耗肥,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其种子发芽率高,受pH值影响、盐胁迫影响不大。在草坪草茂盛的地方,斑地锦草的数量多,而且大部分是直立的。叶子是绿色的,类似草坪草的颜色。匍匐的草坪上,植物大多匍匐,枝干多,平铺。它的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植物在苗期和花期多为绿色。结果期植株颜色加深,多为紫红色。斑地锦草和狗尾草(green bristlegras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革命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以此类推,开花结果期为4-9月。

栽培繁殖 编辑本段

斑地锦草主要是有性繁殖植株虽小,但结实率高当果实成熟时,它们会自动裂开,种子弹出并向外扩散。种子在秋天成熟后,也可以通过蚂蚁传播处理。此外,种子在潮湿时可以附着在动物体表、在皮毛上传播,也通过水流传播。

繁殖:秋季910月地锦草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贮藏备用。34月春季播种,将种子与草木灰混合,条播,按一定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盖上细土,稍镇压。

田间管理: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用于耕作。斑地锦草可以和玉米间作。出苗后要及时除草。施肥以人粪为主。玉米收获后应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地锦草的旺盛生长。

采收加工:10月份,地锦草全株采收,晒干或少用。

斑地锦草斑地锦草

价值用途 编辑本段

园林观赏:斑地锦草植株低矮,叶片娇嫩,叶色斑驳,可作为园林地被植物。

医学药用:斑地锦草记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全草可入药,辛,平;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帘痈肿、湿热黄疸。

物种危害 编辑本段

生态影响:斑地锦草具有很强的入侵性入侵裸地后会释放一种能抑制当地植物生长的化感物质,迅速形成植被覆盖,从而大面积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地锦草的入侵会降低物种多样性,影响景观,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地锦草的入侵范围包括农田、荒地、草坪、路旁、苗圃及住宅区等。其中,入侵作物种类为棉花、薯类、马铃薯、豆类、烟草、蔬菜等。斑地锦草被列为北美农田中最常见和最难控制的杂草之一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传播。

毒性:地锦草全草有毒,在中国有毒植物数据库中的记录数为368。全株有乳白色汁液,会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伤害,引起接触性皮炎。研究表明,羊吃0.62%广藿香的量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死亡。

防治:斑地锦草的控制可以人工消除、释放天敌、种植替代植物、喷洒除草剂和其他方法。针对路旁、在荒地等非作物田,一般采用人工控制或植物替代的方法控制地锦草。

相关研究 编辑本段

化学研究:斑地锦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其中包括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它是地锦草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之一,在地锦草总黄酮中占比较高,具有抗菌特性、抗炎、抗氧化、抗抑郁和细胞毒性等药理活性。

基因研究:斑地锦草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2,685bp,包括两个26,822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分别由90,514bp的大单拷贝DNA序列组成(LSC)以及18,527bp的小单拷贝(SSC)分开。地锦草叶绿体基因组包含111个基因,包括77个蛋白编码基因4个转运RNA和30个核糖体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地锦草和秋海棠(spurge)和绿玉树(Euphorbia)的亲缘关系密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孔雀竹芋    下一篇 秀珍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