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
东北林蛙(拉丁学名:Rana dybowskii),又称雪蛤、拉纳拉纳等,是一种珍贵的青蛙物种。雄性林蛙体长约41~66毫米,雌性林蛙体长约50~78毫米,身体粗壮,前肢较短,背部皮肤较光滑,背部和侧面有少量散在圆形疣体,部分个体有肩部以上的形状“八”形的长疣。东北林蛙的养殖一般都要经过河道、配对、繁殖后的产卵和休眠期四个阶段往往始于每年的4月上旬,止于5月上旬。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区。
东北林蛙于2000年和2004年在中国上市(IUCN)——无危(LC)东北林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历史,其油脂、肉均可入药。其次,东北林蛙对维持生态平衡非常有帮助。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卵群:东北林蛙的卵是成簇的;卵径为1.5~2.0毫米;鸡蛋被两层胶体膜包裹,外层比内层厚。
蝌蚪:蝌蚪期,东北林蛙头尾肌肉的背表面多为深褐色或黑色,少数为灰褐色、灰棕色或棕色;腹部颜色稍浅,尾鳍半透明,布满灰褐色或灰褐色斑点。第3236期蝌蚪全长38毫米,头长16毫米,尾长约23毫米;尾巴在头部上方,长度是身体的一半。头部短而呈椭圆形;吻部略窄且吻部钝圆,尾肌弱,尾鳍低,尾端钝尖。鼻子和眼睛位于头部后侧,鼻孔吻向眼睛中心;出水孔在本体的左侧向后上方略微倾斜,没有自由管;肛管附着在下尾鳍的基部,开口略向右倾斜。口在吻部的腹侧,上唇无乳突,下唇及两角有一排整齐的乳突,角部有附属突起;角质颌适中。
幼蛙:刚刚完成变身的幼年东北林蛙体长约14毫米,最大的可达17毫米;出现背侧褶皱和小疣,四肢背部横纹清晰。
成蛙:成年东北林蛙体壮;头宽略大于头长;吻部钝圆而宽,从下唇突出;吻部边缘钝而明显,颊部向外倾斜,颊部略凹;鼻孔位于鼻前角中央,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瞳孔横椭圆形;鼓膜圆形;两组犁骨齿略呈椭圆形;舌后端缺刻深。前肢短,前臂和手不到体长的一半;指端钝圆;指较细长而略扁;关节下肿瘤发育良好,尤其是手指根部以下的肿瘤;掌内突大而略圆,掌外突小而窄。后肢较长,约为体长的175%当后肢伸展并附着在身体上时,胫距关节到达眼睛或鼻孔以及左侧、右跟部重叠较多;胫骨比身体长度的一半还长;足比胫长;趾端钝圆而略窄;第三、第五个脚趾长度相同,达到第四个脚趾和第二个脚趾、在第三关节下的肿瘤之间;蹼趾发育良好,外侧三趾几乎完全成蹼,蹼缘几乎未断裂或较浅。
雌雄区别:二龄以后,雌雄差异很容易被肉眼识别。雌性体长可达50~78毫米,雌性前肢较弱; 雄性体长可达41~66毫米,且雄性前肢粗壮。雌蛙身上的小疣或痣s的身体和肛门呈朱红色或红黄色,胯部和大腿的前侧和内侧呈黄绿色,背部大多为浅色。雄性腹面多为灰色,雄性背部多为深色。雌性无婚垫。雄性东北林蛙前肢第一指基部隆起,为灰色肿瘤。雌性没有雄性线。男性腹部腹斜肌和腹直肌之间的结缔组织呈白色或粉红色,而女性腹部则没有。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韩国、日本(对马岛),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北部)
栖息环境:东北林蛙一般分布在两侧缓坡,中间有宽阔草甸的地区,或森林和草甸交叉的地方,有矮丘,地面有厚叶或倒伏杂草东北林蛙喜欢生活在树木茂密杂草丛生森林中有溪流草地中有死水的地方。在冬眠中,东北林蛙一般选择不结冰,不干涸,通风,水中有长流水和泥、青石、鹅卵石、树叶可以为林蛙提供藏身之处,防止天敌冬眠。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节律行为:东北林蛙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是5月中旬至9月上旬这时,它们会在整个森林中大量捕食食物。由于上午10 00至下午3 00的高温,东北林蛙通常在此时潜伏在草丛中并在落叶下休息,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狩猎。到9月份,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东北林蛙将进入休眠期,大约15天,这是东北林蛙冬眠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吃东西。只有温度升高时,才吃一点。同时,在此期间,东北林蛙将逐渐从山上转移到水中当气温下降到15摄氏度以下时,东北林蛙就会开始从山坡转移到山脚。9月中旬,大部分东北林蛙将转移到山谷中,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它们将陆续下水。从这个时候到第二年5月,是东北林蛙的冬眠期除了水下冬眠外,一些东北林蛙还在地下冬眠。
觅食行为:东北林蛙蝌蚪期为杂食性、非寡食性动物;然而,变形的幼蛙以野生昆虫为食,主要捕捉体长为1.2厘米以下的小昆虫;成年期东北林蛙的食物主要是昆虫纲中的鳞翅目昆虫、膜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如:蝗虫、苍蝇、蚊子、瓢虫等。
其次,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受自身视觉特征的影响,它们能捕捉的食物都是可移动的物体。事实上,猎物的形状、运动方向和活动强度会影响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东北林蛙通常更擅长捕捉沿长度方向水平移动的长猎物。与移动振动闪光的猎物相比,更容易引起东北林蛙捕食,捕捉成功率往往高于移动猎物。东北林蛙对猎物的移动很敏感,能在50厘米以外发现猎物。与其他青蛙相比,东北林蛙捕食时的攻击性相对较小,处理食物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长度超过嘴宽两倍的猎物,捕食成功率也会降低。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成年雌雄同体东北林蛙配对后常选择清水区作为产卵地,雌蛙排卵时间短,一般为3~5分钟。在水温为1.4~14.在3摄氏度的范围内,东北林蛙受精卵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到外鳃消失大约需要20天,从外鳃消失到蜕变成幼蛙大约需要40天。所以从产卵到变态成幼蛙一般需要60~70天。
每年4月中旬,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渐升高,冬眠的东北林蛙会逐渐从水中上岸这个时候,雌雄东北林蛙一般已经成熟,会互相抱抱,产卵,射精一般他们选择在温暖的浅池中完成这一过程,然后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繁殖后,东北林蛙会进入陆地森林中的灌木丛或草丛中生活。5月中旬,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雨水增多,山中湿度增大,各种昆虫增多,林蛙能捕捉到的食物更加丰富充足在这个阶段,当年的幼蛙进食旺盛,生长迅速,体重增加、体长等等都成倍增长。当蝌蚪每年产生时,它们一般会在6月上半月完成蜕变,然后开始陆陆续续地登陆和爬山。
养殖技术:东北林蛙从蛙卵到商品蛙的成长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其中蝌蚪阶段是其中之一、生殖休眠、变态期和越冬期的死亡率最高,这也成为东北林蛙养殖的技术难点。到2020年,东北地区养殖东北林蛙的成熟方式仍然是半人工养殖这种模式利用自然资源,不改变青蛙的生活习性通过人工孵化蝌蚪,提高了成活率和放养密度,扩大了野外东北林蛙种群。用于半人工农业“人养蝌蚪、天养蛙”该模式不仅节约了饲料成本,还节约了封山封沟、人员管理的成本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最适合饲养东北林蛙的地形是两个山夹—沟壑或三面环山,蛙场应有一条常年流淌的小河,森林覆盖率应达到70%虽然全人工养殖方法比半人工养殖方法提高了东北林蛙的成活率、雌性化率和再捕获率,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在所有人工繁殖方法中是落后的、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存在缺乏科学系统的操作程序养殖规模不大等问题。东北地区东北林蛙养殖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其地理环境而定。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食用价值:东北林蛙的肉很嫩、清白、美味,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飞龙、熊掌、猴头”并在明代被称为长白山四宝、清朝已经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东北新三宝”东北林蛙、红景天、不老草)之列。东北林蛙油的营养价值在于当雌性东北林蛙可以 冬眠时不进食,她体内所有的蛙卵都依靠附在输卵管上的脂肪油度过漫长的冬天它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雌二醇孕酮18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林蛙油”或“蛤蟆油”名字不容易记住,许多其他因素正在逐渐被遗忘“东北林蛙”而不是好名字,所以现在市场上的说法“东北林蛙”类产品,均是以“林蛙油”原材料加工。
药用价值:林蛙油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前列腺素合成的必要前提,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生态价值:成年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可以控制害虫的发生,降低人工防治害虫的成本,保护树木的生长发育;昆虫种群的减少可能有利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从长远来看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和水分条件,促进植食性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而且,东北林蛙是一种蛇、野生动物的食物,比如老鼠,来自食物链的中间,对维持生态平衡有很大的帮助。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
由于封山开沟半人工养殖和盲目引进外来种源,东北林蛙野生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受到很大影响,使其遗传谱系混乱,优良种质难以保护,导致东北林蛙越来越少。
致危因素
由于东北林蛙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野外捕捉东北林蛙的形势日趋严峻,其野生种群规模受到较大影响。其次,一些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工业废水的无节制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破坏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东北林蛙的数量减少。
保护级别
东北林蛙于2000年和2004年在中国上市(IUCN)ver 3.1,等级为无危(LC)
保护措施
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号文件,明确东北林蛙由渔业部门按照水生动物进行管理。对其实行专项(特许)捕捞管理方面,只对东北林蛙进行依法增殖、取得东北林蛙繁殖地使用权的蛙农,可以在繁殖地区域合法捕捞,避免破坏其自然资源。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