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纲
蛛形纲(学名:arachnid)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起源于有尾祖先。陆生蛛形纲动物的早期成员是角翅目,然后是毒蜘蛛和蝎子。到了石炭纪末期,网蜘蛛出现了,它们的吐丝器逐渐演变成蜘蛛的共同特征。到了侏罗纪,蜘蛛已经能够编织复杂的圆形网,这与现代蜘蛛科密切相关。到2024年,生物分类(Directory of Life)蛛形纲分为16目19亚目801科9488属94097种,如海南赛乐乐蜘蛛(Cyriopagopus hainanus)察隅漏斗蛛(Agelena chayu茶语)等。
蜘蛛纲具有显著的特征它的身体结构分为胸部和腹部或连为一体,没有触角和翅膀成年人有四对脚,他们的呼吸主要依靠肺和气管。这个纲的动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大多数是陆生动物,少数是水生动物,自由生活,有些是寄生动物。该纲动物也有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如毛囊蠕形螨、山楂红蜘蛛、蝎子等均多群居。
2021年,只有海南赛莱拉蜘蛛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到2023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5%已灭绝(EX),12.9%该物种中有20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19.6%这些物种中有10被列为濒危物种(EN),12.9%的物种被列为易危物种(VU),4.2%的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NT)该类动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蝎子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人工养殖蝎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也会带来一些危害,比如危害农业、储存污染和对人类的伤害等。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头胸部:头部和胸部由六部分组成,背部通常覆盖着坚硬的甲壳,腹部有一个或多个蹼,或被附属物的基部覆盖。头部和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是有2~3个关节的爪肢,为钳型或非钳型;第2对为脚须(触肢)6个节点钳子或脚;7个关节末端有4对带爪的脚。
腹部:腹部由12部分组成除了蝎子之外,大多数蛛形纲动物的腹部不再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倾向于合并。螨虫的腹部和头部胸部融为一体。蜘蛛的腹部头部和胸部通过腹柄相连。腹部通常无附肢。每只眼睛不超过12只眼睛。
呼吸器官:蛛形纲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和气管。书肺是腹部表面内陷的囊性结构,内部有薄的书叶状突起,是交换气体的地方。蝎子有4对书虫,蜘蛛有2对(四肺蜘蛛)或1对(二肺蜘蛛)书肺与书鳃同源,是书鳃适应空气呼吸而内陷形成的结构。气管是一根套入腹部表面的管子管壁是厚度不均匀的几丁质膜,所以形成螺旋状,保持气管扩张,便于空气通过。有些物种只有书肺(如蝎)有些物种只有气管,而有些物种两者都有(如蜘蛛目)小型物种,如恙螨,没有呼吸器官,通过体表呼吸。
消化系统:蛛形纲动物的消化系统也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但一般是用来吸食动植物的汁液为食,所以表现出对这种食性的适应。例如,蜘蛛以小动物的体液为食除了爪子上的毒腺可以杀死小动物之外,它们的前肠可以吮吸胃,胃壁附着在肌肉发达的背板上,具有很大的吮吸能力。胃后面还分了五对盲管,用来储存汁液。
排泄系统:蛛形纲动物的排泄系统有两种不同来源的排泄器官。一个是基底神经节,也就是体腔管,一端在步态基部开口,另一端有残留体腔的端囊。另一个是马氏体管,它是中肠的管状突起,有分支。一般蜘蛛未成熟时有一对基底神经节,在第一步足基部开口,但成熟后没有作用,仅由马氏体排泄。蝎子在胚胎中有多对体腔囊和体腔导管长大后,第5节的一对形成基底神经节,第8节的一对形成生殖导管。马氏体肾管从中肠后端伸入血窦,收集的尿酸盐溶液进入肠腔形成尿酸结晶,随粪便排出。
循环系统:蛛形纲动物的循环系统变化很大,如果身体较大,呼吸器官集中,则蛛形纲动物的循环系统更发达。恙螨根本没有循环系统。蜱只有一个心脏,有一对心脏孔。蝎子和蜘蛛的循环系统更发达。例如,蜘蛛在肠的背面有一颗心脏,心脏包裹在心包窦内,向前和侧向发出动脉,血液通过血窦到达舒肺,然后从舒肺静脉到达心包窦,最后通过心口返回心脏。
神经系统:蛛形纲的神经系统比较集中,中枢神经都是融合的。在咽的上部,有一个双叶的大脑,叫做咽上神经节,它分出了一对眼通道和一对钳状神经。眼神经分支到8个单眼部位。脑神经通过一对咽周神经与食管下神经节相连,咽周神经由胸腹部神经节合并而成一些神经从这里分支出来,通向脚须和足,一对神经通过细小的腰柄到达腹部的各个器官。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该类动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其中蝎子广泛分布于除寒带以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例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纬32° ~ 42°的华北地区、东北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雨水相对较多、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温带地区、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而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的水较少,北纬45°以北没有蝎子。盲蜘目(选择)主要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精神分裂症(精神酰胺)分布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这类动物大多数是陆生动物,少数是水生动物,自由生活,有些是寄生动物。其中,硬蜱大多生活在森林中、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区土壤中等,软蜱多栖息于畜圈、野生动物的洞穴、在鸟和鸟之间的缝隙里鸟巢和人类的房子。蜘蛛大多生活在树间、屋檐下等处。蝎子经常栖息在沙砾中、土穴等处。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觅食行为:大多数蛛形纲动物都是食肉动物,包括那些大到足以被发现的成员许多蜘蛛会用毒液杀死猎物或与敌人战斗。比如蜘蛛捕猎时,用尖牙里的毒液麻痹猎物,分泌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溶解,然后慢慢吮吸。蜘蛛主要捕食小昆虫。水边的狼蛛可以捕食小鱼小虾,鸟蛛可以捕鸟,网蛛捕食网。蝎子主要是蜘蛛、吴吴和一些昆虫以此为食。爱吃蛾类、蝶类、蟋蟀、蝗虫、蛴螬、蚰蜓等。蝎子具有敏捷而强大的捕食能力。在捕捉大块食物或有抵抗力的食物时,先用尖锐的尾刺将食物蛰一下,然后用钳子将其撕裂,以便吞咽和吮吸。幼蝎子主要捕食小型蜘蛛飞蛾和昆虫。
寄生行为:某些种类的蛛形纲动物具有寄生特征,例如蜱的成虫通常寄生在大型家养或野生哺乳动物身上,幼虫和若虫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身上、鸟类和爬虫类。在生活史中,蜱也会更换宿主根据宿主变化的数量,蜱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单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和多宿主蜱。
防御行为:这类动物有保卫器官,如蜘蛛和蜘蛛毒腺的利爪,蝎子和猫腹部有毒针,盲蛛有臭腺,用于自卫或帮助猎物。他们也有自割现象当一只脚被抓住时,脚会割伤自己,身体会分离,蜕皮后会再生。
群居行为:在这一门中,一些物种具有社会行为,如毛囊蠕形螨、山楂红蜘蛛、蝎子等。
特殊行为:这个班也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例如,一些蛛形纲动物的体色往往与周围环境相似,并且体色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如某些蝇虎(cuticle)它们经常在喜欢停止下落的石头上移动,它们的体色和附着在它们身上的石头一样。一种蜘蛛(Misumei calycina)捉蜜蜂为食,体色常与花相近,白花上白,黄花上黄。另一个例子是蜘蛛的结网行为蜘蛛通过丝囊顶端的突起分泌粘液,当暴露在空气中时,这些粘液可以凝结成非常细的细丝。蛛丝织成的网粘性很强,这也是蜘蛛的主要捕食手段。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蜘蛛通常是雌雄同体的,雌性大,雄性小它们主要进行有性繁殖,也可以单性生殖。大多数种类是卵生的,但蝎子是卵生的。蜘蛛的雌性身体有一对卵巢,这对卵巢在两端合并形成一个增大的子宫生殖孔开在生殖沟的中间,孔的外覆有指状突起,为生殖器官。阴道两侧各有一对精囊,分别对外开放。雄性的交配器和生殖系统之间没有直接联系。雄性有一对睾丸,两输精管汇合形成精囊,两肺之间开生殖孔交配前,雄蜘蛛先做一个小网,把精液射在网上,然后把精液放进脚上的交配器里交配时,雄性蜘蛛将交配器中的精液注入雌性受精袋中。蜘蛛经常用丝把卵织成茧来保护自己。蛛形纲动物的胚后发育一般是直接发育,即若虫蜕皮数次,达到成年。
这类动物的个体发育经历复杂的蜕变,其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蜱的生活史是成虫在宿主表面吸血时交配产卵。卵在2~4周内孵化,在寄主表面吸足血后落地,蜕皮为若虫。若虫在宿主表面再次吸血后,蜕皮成成虫。从卵发育到成蜱,硬蜱需要3个月到3年,软蜱需要2个月到2年。蝎子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一年。生完孩子后,幼蝎子需要蜕皮两次才能独立生活之后,它们会经历多次脱皮成为成年蝎子,发育期长达3年,寿命约为8年。交配季节为7月至8月,精子球从雄蝎体内排出并注入雌蝎体内完成受精。大约40天后,受精卵在母体中孵化母亲在接受精子袋后可以繁殖数年受精后,40天左右胚胎成熟,幼蝎在输卵管内孵化分娩时,怀孕的蝎子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它们的繁殖向左右两边张开这时,带有粘液的幼蝎陆续从孕蝎的生殖孔排出。
人工养殖 编辑本段
在蛛形纲动物中,蝎子是我国重要的中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过度捕捞,野生资源大量减少,市场需求很大。为了满足需求,只有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蝎子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惯来养、食性和繁殖习性,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繁殖。既要符合蝎子的生活习性,又要便于饲养管理。他们大多使用不同的容器进行室内培养,如室内培养、池养、缸养、箱养、坑养、架培和窖培等。设置蝎窝的原则如下:一要选择背风、日向咲室内或庭院,以适应蝎子的温暖习性;二要远离公路、工厂和定期使用杀虫剂、石灰放置要防止噪音和污染;三要具有通气、保温条件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第四,我们在建造蝎子时应该考虑蝎子的社会特征筑巢,并尽量与自然环境相似以适应它们的栖息习性;第五,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土坯、用石头和废砖建造蝎子巢;第六步,在蝎窝底部铺上一层厚约5cm 的泥蝎窝泥没有老泥墙土,也可以用其他无毒土。
疾病防治:早期患病的蝎子发现它们的前腹部呈深棕色、腹胀活动减少或不出巢食欲不振或不进食。然后腹部前部逐渐出现深褐色溃疡腐烂。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饲料腐败和不干净的饮用水。预防中保证新鲜饲料、喝干净的水,经常清洗食物和水盘。在治疗上,用1%~2%用来苏儿溶液或过氧化氢喷洒酒给培养室消毒,生病的会被烫伤、清除。
斑霉病:生病的蝎子通常表现为头部和胸部篮板、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点状霉斑,然后逐渐向四周扩散,膨胀成块,导致生长停止,活动迟缓,不进食直至死亡。该病的预防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调节养殖室内的湿度。用1%~2%来苏儿溶液或0.1%当高锰酸钾溶液喷入培养室时,患病或死亡的蝎子被及时清除并集中焚烧。
拖尾病:大多数生病的蝎子都是闪亮亮的、肢体关节增大,肢体功能减退或丧失,后腹部(尾部)下垂、拖下,故称“拖尾病”然后患病的蝎子移动缓慢或蜷缩,通常在患病510天后开始死亡。这种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喂食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使蝎子体内积累了大量脂肪,其生活环境过于潮湿。一般2岁的蝎子容易得这种病。预防和治疗该病,应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并注意调节巢内正常湿度。
代表类群 编辑本段
蜘蛛目:到2024年,生物分类(Directory of Life)所收录的蜘蛛目(学名:Araneae)有49712种。该目昆虫的身体分为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胸部和腹部没有分段,它们由一个细柄连接。有两个带刺的四肢,四肢末端有毒腺开口,七只脚类似行走的脚雄性蜘蛛 它的最后一条肢体专门用于交配。腹端有2~4对吐丝突起,内部有丝腺相连,可结丝成网。蜘蛛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的生活方式可以分为狩猎型和定居型。狩猎型无固定住所。一些定居的蜘蛛织网,而另一些则挖洞不管生活中的蜘蛛是什么样的,都会拉线织网、筑巢、缠裹猎物、织成蛋包或抽成丝飞行等。农田中的多种蜘蛛可以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可以称之为害虫的天敌,蜘蛛还可以入药。
蝎目:2024年,生物分类(Directory of Life)所收录的蝎目(学名:scorpion)有2766种。这种动物的头部和胸部有一对由简单复眼组成的中眼和三双单眼的侧眼。腹部分段,前腹部较宽。后腹狭长如尾,最后一节叫尾刺或尾剑,其尖端是毒腺的开口,是蝎子的攻防器官。头胸部第一、两对附肢呈钳形,第二对粗壮,有四对足。四对书肺及其开口分别位于第三位、四、五、六各腹节上。蝎子大多生活在热带地区,喜欢干燥;晚上不睡觉,食肉,捕食昆虫、蜘蛛、盲蛛、啮齿动物和多足动物等,可以长时间忍受饥饿,甚至口渴,并且长时间不需要水。产卵,相互残害的习惯。
盲蛛目:到2024年,生物分类(Directory of Life)所收录的盲蛛目(学名:Opiliones)有6745种。这个目中的大多数动物身长5-10 mm,头胸由6节组成,腹部明显分段,一般不超过9节,且无腹柄。两只眼睛位于头部和胸甲的两侧,它们大多附着在一个柄上,它们的眼睛朝外,但有些物种没有眼睛。头部和胸部有一对臭腺,是不同的亚目臭腺在非同步足的基部张开当盲蛛被激怒时,它会分泌带有轻微气味的液体。爪肢有3节,呈钳形。像脚一样,很短。步足特别细长。气管呼吸,一对瓣膜。捕食小昆虫、或者小贝类,也吃尸体和植物。雄性有一个可伸缩的阴茎,雌性有一个又长又大的产卵器。受精后,雌性在土壤中产卵、树皮下或植物中。
保护情况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到2024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列出的591种中,蛛形纲下约110种的数量处于下降趋势,398种的数据未知,只有57种处于稳定趋势。
致危因素:截至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数据显示,威胁蛛形纲物种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入侵和其他有问题的物种、栖息地退化与住宅和商业开发。
栖息地退化:这一因素是蛛形纲动物种群的主要威胁因素由于气候变化,蛛形纲动物中的皱纹种类的干旱频率正在增加、栖息地的转移和变化,以及降雨模式的改变也影响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覆盖度,从而改变了它们栖息地的结构和质量,最终减少了这一物种的数量。
物种入侵:由于大多数岛屿上的金姜花,蛛形纲动物中的许多物种由于物种入侵而失去了数量,例如Savigniorrhipis acoreensis(学名姜花 )和波叶海桐(Haitong )和圣米格尔岛上的Clethra arborea,这改变了森林结构和特有树木和灌木的覆盖范围,导致这一物种的数量减少。
住宅和商业开发:由于住宅和商业开发,这类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如Emblyna acoreensis由于亚速尔群岛低海拔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很大,住宅和商业开发、旅游业的兴起和农业活动的扩大对这一物种构成了严重威胁。
保护级别:到2023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5%已灭绝(EX),12.9%该物种中有20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19.6%这些物种中有10被列为濒危物种(EN),12.9%的物种被列为易危物种(VU),4.2%的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NT),37.6%棘皮动物物种的10被列为非濒危物种(LC),另有11.3%数据不足。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例如,2023年,中国中卫市发布了《关于禁止捕捉野生蝎子的通告》号法令,禁止狩猎、收购、运输、出售在野外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蝎子。中国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联合各部门开展了保护野生蝎子的专项行动。此外,建立自然保护区也是主要的保护措施例如,物种Emblyna acoreensis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即法亚尔岛自然公园和圣米格尔岛自然公园。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