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虫
斗米虫(Latin scientific name swainsonine)斗米虫的幼虫,又名棘翅目,属于鞘翅目,昆虫纲。斗米虫主要寄生在豆科植物沈芸黄连木的茎上。稻瘿蚊选择寄生在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树干上或直径8厘米以上的大树枝上斗米虫生活隐蔽,没有传播能力。作为锈色斗米虫的幼虫,斗米虫呈扁圆形黄白色。体长42-60毫米,宽12-15毫米,天线3个节点。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长方形,密被褐色颗粒突起,中间两侧各有1条斜凹纹。胸、腹部两侧各有9个黄褐色椭圆形瓣膜。斗米虫稻在树枝和钻孔中越冬,三年后成为蛹,最后进化成锈色的斗米虫成虫。
斗米虫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矿物质和微生物含量很高的食用昆虫。根据中医经典《中药大辞典》,斗米虫可以入药药材为云实蛾,用于滋补和消除营养不良主要用于治疗劳损中毒性疹等疾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当地人把吃米虫作为端午节期间保持健康的习俗。而斗米虫稻是云斑的主要蛀干害虫,对树木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威胁吃的损伤期可达13个月,一般用物理机械控制、生化等方式进行防治。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斗米虫的卵是椭圆形的,长度为2.2.2毫米,短径0.5-6毫米,黄白色。斗米虫的形状是扁平的圆柱体,黄色和白色。体长42-60毫米,宽12-15毫米,天线3个节点。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长方形,密被褐色颗粒突起,中间两侧各有1条斜凹纹。胸、腹部两侧各有9个黄褐色椭圆形瓣膜。化蛹后的米虫呈纺锤形,体长35-42毫米深褐色。翅膀附着在腹部表面,到达第二腹节;天线贴在身体两侧,一直延伸到后胸部,其末端是弯曲的。
分布区域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斗米虫主要寄生在豆科植物沈芸黄连木的茎上,也寄生在柳树上、国槐、在黄檀和其他树木的树干中。斗米虫主要选择寄生在DBH大于10厘米的树干上或直径大于8厘米的树枝上斗米虫寄生环境的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其个体间相互吸引斗米虫有隐藏的生命,没有自我传播的能力。斗米虫的天敌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花绒甲、双革螨、大斑啄木鸟、棕腹啄木鸟、小卷蛾线虫等。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产卵:斗米虫雌成虫习惯于夜间21 00后在直径7 cm以上的枝条上产卵。产卵前,雌虫在树干下部爬行寻找合适的树皮缝隙首先用牙套将缝隙底部咬平,插入臀部排出草绿色糊状分泌物“产卵槽”然后卵产在缸里,上面覆盖着草绿色的分泌物卵期为12-14天后,孵化出的幼虫是米虫。
生长发育:斗米虫寄生在树干上,生长期为22个月刚孵出的幼虫从韧皮部垂直吃边材,排出粪便,挂在皮肤的排粪孔处刚孵出的幼体吃5毫米深时,横向吃,很快就向内吃。在第一年,木质部的深度可以达到0.5-5.5厘米,木质部的表面积为0.3-7平方厘米,稻螟在树干内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米虫继续向内弯曲进食,当它接近髓心时,它转向上方进食8-15厘米,然后,吃出2.5-7.0厘米。木质部的表面积为18-46平方厘米,而且粪便越来越浓。第三年四月上旬,米虫开始排丝,四月中旬、后来吃完韧皮部,向外咬羽孔此时的粪便很少从树体排出,全部塞在树皮下的虫洞里。米虫在虫洞内来回活动,用粪便堵住虫洞上端,在下端咬一些长木丝将其填满,从而长出4.8-6厘米、宽1.7-2.4厘米蛹室化蛹。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和中旬开始成虫羽化期、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成年人。
繁育: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发现,饲养米虫的最佳培养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6℃和85℃%最佳人工饲料配方如下:抗坏血酸被添加到基本营养素的配方中、纤维素、山梨酸钾、酵母粉、大豆粉等物质。此外,稻战斗虫是咀嚼口器,需要饲料具有一定的粗糙结构才能使饲料顺利通过消化道。配制饲料时,尽量使饲料松散,同时保持饲料的适口性,每种配方的比例应适当,以保证其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2017年,一项关于斗米虫栽培方法的专利获得叶俊江授权这种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当无花果种植在云树周围时,因为天牛喜欢吃无花果,自然云树 s自己寄生的天牛或进口的天牛会在无花果上生长,然后天牛会进入云树,吸食云树的汁液,生长得到米虫。
危害防治 编辑本段
危害:斗米虫是树木枝干上的一种害虫,危害健康或衰弱树木的枝或根,破坏疏通组织,深入木质部取食,形成不规则气孔,啃食树木嫩树皮,使树木衰弱或死亡。
防治:当在树干的老皮缝中发现有绿色卵块时,用刀刺或挖出表皮下的米虫加以消灭;你也可以用锤子敲碎鸡蛋或米虫。
生物防治:细菌和真菌是斗米虫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斗米虫老年期的天敌是栝楼,天敌是啄木鸟、棕腹啄木鸟,保护和利用啄木鸟往往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选择长效触杀剂和胃毒剂喷洒在树枝上,并选择含有甲胺磷原液的化学品、例如杀螟松药剂。药物中毒首先用铁丝清除虫洞内的粪便碎屑,然后用缠有脱脂棉的铁丝将敌敌畏乳油等药物浸入虫洞内,也可以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虫洞内、用湿泥封堵虫孔。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