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贡山麂

贡山麂[jǐ](学名:Gongshan sole),别名麻麂、黑麂子,是鹿科、麂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麂成年麂平均体重16~24公斤,平均体长95~104.5厘米,尾长约8~16厘米,头骨长约19~20厘米。贡山麂的前额没有长簇毛,额腺和下巴都很小。身体背部和尾巴呈深棕色,腋下、大腿内侧、肛周和尾腹部为纯白色,前额为褐色。男女都有长角,而且角又细又短,上面覆盖着深棕色的毛发贡山麂的角是麂属中最短最小的,额头上有黑色“V”字形标志。体毛长而浓密,尾毛长而柔软,水平向两侧延伸。众所周知,贡山麂主要分布在中国滇西北的高黎贡山公山、水银和西藏东南部的波密泸水也分布在缅甸东北部(即高黎贡山西坡)栖息于海拔3500米以下的中高山林区。公山吉喜欢独居,喜欢在夜间散步。以常绿阔叶树的鲜嫩叶片为主食、枝和草本植物。

2000年,贡山麂被列为濒危物种(EN)2015年也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上市(哺乳类)——极危(CR),也被列入中国《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二级。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贡山麂为中型赤麂,平均体重16 ~ 24公斤,体长95~104.5厘米,尾长约8~16厘米,头骨长约19~20厘米。前额没有长簇毛发,额腺不明显,颏腺较小。公山麂雌雄均有角,角分支复杂,角粗而短它的角柄长约3厘米,直径约1.35厘米,角柄比角柄短,角柄上覆褐色刚毛,角柄尖而圆,纵向沟痕较少。额上有黑色'V'字形标志。贡山麂上缘有一个清晰的白环s蹄。

贡山麂的背色为深棕色,是赤麂的中间深色、淡两色的居间型。侧面和四肢呈深黑色,腋下、大腿内侧、肛周和尾腹是纯白色的。贡山麂的体毛长而浓密,尾毛长而柔软,并向两侧水平延伸尾巴的背面是相同的颜色,而从尾巴基部两侧到臀部背面的深棕色毛发又长又厚。

公山赤麂的蹄印是赤麂属中最大的物种,雄性前脚蹄印约为6个.7厘米、宽约3.6 cm,女4左右.6厘米、宽约2.9厘米,后脚脚印男性约5.5厘米、宽约3.6 cm,女4左右.1厘米、宽约3.3厘米。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冀属东洋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滇西北高黎贡山的山、墨丘利和西藏东南部的泸水波密;缅甸东北部(高黎贡山西坡)也有分布。

栖息环境:贡山麂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的中高山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暗针叶林。该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5~7℃,夏季温和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土壤湿润肥沃,非常适合贡山麂的生活。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贡山麂通常夜间独自活动,独居它也在早上和晚上移动得更频繁,白天移动得更少。我喜欢在林草坡上吃草,我经常在稀疏的树林里寻找新鲜的枝叶。贡山麂善水性,会游泳,能轻松穿越溪流和沟壑。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贡山麂一般在57月产仔,怀孕56个月,每年产一胎,每胎35只。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物种现状:贡山麂在其生活区域内数量稀少,关于贡山麂的种群数量没有准确的数据1990年被中国学者确认为新物种,逐渐引起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关注。

贡山麂贡山麂

致危因素:因为贡山麂经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赤麂,不在保护范围内,所以贡山麂被猎杀的事情一直都有发生。同时,贡山麂分布区域狭窄,栖息地面积小由于当地栖息地遭到破坏,它们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保护级别:200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354濒危物种(EN);2015年纳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哺乳类)——极危(CR);包含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二级中。

保护措施:我国建立的贡山集自然保护区有云南怒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藏波密岗自然保护区、西藏察隅自然保护区和墨脱自然保护区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暗色鸦雀    下一篇 斗米虫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