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蝮
蛇岛蝮(学名:Snake island viper)别名贴树皮是蝮蛇科蝮蛇属的一种管齿毒蛇。蛇岛蝰蛇短而粗,体长50~96厘米,头部呈三角形,9片鳞片对称排列,眉线从眼尾至嘴角呈黑色,背部呈灰褐色,有17片鳞片-23排,两侧呈不规则的X形排列,腹面浅褐色,有153片鳞片,尾短,41对鳞片,有金色毒液。
中国辽宁蛇岛的蝮蛇只栖息在海拔50米至215米的灌木丛中,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较小。蛇岛蝮蛇以小鸟和昆虫为食,能在同一栖息地长期栖息活动频率受候鸟影响,活动频率随鸟迁徙到蛇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000年,蛇岛蝰蛇在中国上市《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1年蛇岛蝰蛇入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水平不堪一击(VU)2021年,蛇岛蝰蛇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蛇岛蝮蛇短而粗壮,体长50~96厘米。头部呈三角形,头部和被子内有9个对称排列的鳞片前额鳞片呈盾形,比吻部到前缘的距离长,头侧有颊窝。从眼尾到嘴角有一个黑色的眉毛图案连接眶上鳞屑与额部鳞屑大小相似,有2个眶前磷1个眶下鳞屑1个眶下鳞屑和1个眶下鳞屑鼻孔近似圆形,鼻尖鳞片呈楔形。下缘略呈波浪状,有白色细线,颞区鳞片近似六边形上唇附近的鳞片最大,上唇8片,下唇11片,从前到后逐渐减少。颈部明显,全身背部灰褐色,背鳞17-23排,除两侧光滑外,均有棱纹。腹面为浅褐色,有153个鳞片和深褐色斑点,侧面有30多条不规则的X形深褐色条纹。尾巴很短,尾巴下面有41对鳞片毒液呈金黄色,血液主要跟随毒液流动。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蝮蛇为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渤海湾东部旅顺港东北,位于东经120° 58′北纬38°57′的蛇岛。
栖息环境:蛇岛蝮蛇生活在海拔50米至215米的蛇岛由于地质运动的反复影响,蛇岛蝮蛇拥有许多断层裂隙岩石洞穴,这赋予了它优质的栖息地和藏身之处。蛇岛四季分明,但气温温和,没有严寒酷暑平均气温10℃左右,最低气温不超过-8℃,最高不超过26℃。空气湿度高,年降雨量约600毫米,土壤松软,植被茂盛岛上有多达209种植物,覆盖率达70%以上。春季和秋季有许多昆虫和大量的候鸟,因此蛇岛蝰蛇在蛇岛上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蛇岛的蝮蛇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活动范围较小,多在岩石和池塘附近。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觅食行为:蛇岛蝮蛇是杂食性动物,常以鸟类和昆虫为食成年蝮蛇蛇岛以小型鸟类为食,幼蛇大多以昆虫和幼虫为食。
捕食行为:它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非常相似蛇岛蝰蛇经常模仿迷惑猎物,然后捕食在狩猎季节,蛇岛蝰蛇经常几天甚至几个月都攀附在树干上等待鸟类捕猎。当鸟类来到它的捕食范围时,蛇岛蝰蛇会将头和脖子向前探出,身体以压缩的弹簧状态弯曲平放在树干上,尾巴自然下垂或与树干轻微纠缠当鸟靠近时,它会咬它,将喙折在后面,从头到脚吞下吞下一只鸟大约需要五到三十分钟。
回归行为:蛇岛蝮蛇的觅食地和栖息地相对固定,不易改变通常,他们会连续几个月呆在同一个地方如果它们因为某些原因中途离开,它们会通过嗅觉的引导或嗅觉和地磁的共同作用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节律行为:蝮蛇蛇岛的活动频率主要受温度和鸟类活动的影响,其中鸟类活动是主要影响因素蝮蛇蛇岛会随着鸟类迁徙的频率和时间同步移动。每年4月中旬,候鸟开始依次抵达蛇岛,此时蛇岛蝮蛇逐渐开始外出当候鸟在5月左右抵达蛇岛时,它将迎来旺季,蛇岛蝮蛇也将迎来今年第一次捕食的高潮。到了7月份,蛇岛的鸟类种类变得稀少,而蛇岛蝮蛇的活动减少甚至完全停止8月至10月下旬期间,蛇岛再次迎来大量候鸟,蛇岛蝮蛇也出现了第二次活动高峰。蝮蛇蛇岛有两季休眠的习性,即冬眠和夏蛰。
日节律:蛇岛蝮蛇的日活动也受其捕食小型鸟类的影响,与小型鸟类的日活动周期一致每天清晨上树等待捕捉,8 00至10 00下山,中午起床,19 00离开,每天有两个活动高峰。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蝮蛇蛇岛在3~4岁时性成熟,每两年胎生一次。一般来说,交配开始于5~9点时钟和15~18点 五月打卡在交配过程中,雌性会释放尾巴底部臭腺的分泌物,这将使雄性跟随雌性,然后覆盖雌性 后背雄性将把一半阴茎插入雌性的泄殖腔,15~25分钟后,交配结束,雄性和雌性点头游泳后分离。交配后精子仍留在雌蛇体内,直到第二年6月至7月卵子进入输卵管才能完成受精。810月,雌蛇产18胎,刚出生的幼蛇会爬行断脐带,在不断供水的情况下,幼蛇可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存活200300天。蝮蛇Pallas除孵化破壳后的冬眠期外,一生都在进食和生长,幼年生长较快,老年生长较慢。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物种现状
1984年约有3000条蝮蛇因台风死亡,2000年为18万条2006年该物种数量为19691 ~ 20871只,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致危因素
在保护区建立之前,人们大量捕杀蛇岛蝮蛇,使蛇岛蝮蛇数量减少,蛇岛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蛇岛蝮蛇的栖息地;蛇岛蝮蛇也极易受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其生存将受到自然火灾干旱和台风的威胁;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极大地破坏了蛇岛蝰蛇,入侵褐家鼠(sewer rat)蛇岛几乎没有天敌由于活动时间不同,蛇岛蝮蛇很少捕食褐家鼠,这使得褐家鼠大量繁殖,当它在冬季进食较少时,它会捕食处于冬眠状态的蛇岛蝮蛇,并且还有许多入侵植物,如葛藤(Pueraria lobata),五叶地锦(Panax quinquefolius)等等,这些植物会争夺当地植物的资源,从而减少蛇岛蝮蛇的栖息地,影响它们的捕食和栖息,导致蛇岛蝮蛇数量下降。
保护级别
2000年,蛇岛蝮蛇在中国上市《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1年,蛇岛蝮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市,级别不堪一击(VU)
2021年,蝮蛇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1980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在蛇岛建立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覆盖蛇岛蝮蛇的全部分布区域,用于保护蛇岛蝮蛇的种群繁衍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途经蛇岛的候鸟。上世纪90年代,高等院校蛇岛管理处和科研机构联合立项,研究提高蝮蛇种群价值的措施1982年成立大连蛇类研究所,1988年成立大连蛇岛医院,1990年成立蛇岛自然博物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