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电鳗(学名:Electrophoresis )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淡水鱼。体长可达2.5米,重达20公斤,雄性比雌性大。电鳗的身体呈圆柱形,表面光滑无磷,头和身体的颜色为棕色至黑色,体表有清晰的条纹,形状各异,位于侧线以下。没有背鳍,没有带骨和腹鳍。胸鳍小,中间半透明。无尾鳍。电鳗侧面有两对发电机,可以产生高达600伏的电压和高达1 A的峰值电流。可以麻痹鱼、螃蟹等,甚至可以杀牛渡河、马。电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包括圭亚那河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它们主要栖息在河流的淤泥底部,偶尔栖息在沼泽中。
2007年,电鳗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非危险级(LC)因为它们可以电击身体,所以很少被人类抓住吃掉,但它们的发电能力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电鳗的身体是圆柱形的,它的长度大约是2.5米,重达20公斤。背部平坦,表面光滑无磷,头和体褐至黑色。电鳗头部略扁,眼睛和视觉神经发育不良。口大,吻部圆,鳃孔窄,每个颌部都有一排圆锥形的牙齿。电鳗有一个鱼鳔,延伸到主电鳗的背部和脊髓的腹侧部分。它们有非常发达的声音感觉,有一个装置将鱼鳔连接到它们的耳朵上,这大大增强了它们的听力。在侧线下方,体表有明显的不同形状的条纹。没有背鳍,没有带骨和腹鳍。臀基很长,鳍在 1403356以上,一直延伸到尾巴末端。胸鳍小,中间半透明。无尾鳍。尾巴占全身长度的 4/5,内有发电器。发电机由 63 0003356个带立柱的小板组成。共有33,356,240块椎骨。肛门非常向前,位于身体的胸部。
电鳗的身体主要由电气官员组成、内脏器官、脊髓组成。其中,由骨骼肌组织发育而来的电器官是主要结构,占身体背部的80%并且内脏被挤压在前部20中%脊髓连接大脑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其神经元的轴突辐射到电器并刺激电细胞。电鳗肌肉发达的消化道延伸至尾部,终止于头部之后、肛门前胸鳍前。电鳗的体组织血管化非常明显,可以通过其口中的上皮组织进行气体交换。电鳗的侧面有两对发电机,可以发出强大的电流使鱼麻痹、螃蟹等,甚至可以杀牛渡河、马。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电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北部,包括圭亚那河和奥里诺科河以及亚马逊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如巴西、法属圭亚那、 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栖息环境:电鳗是一种底栖动物,喜欢阴暗的地方,主要栖息在河流的淤泥底部,偶尔栖息在沼泽中。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呼吸方式:电鳗用嘴呼吸,如果它们可以的话如果不接触空气,它们就会死亡,所以每隔几分钟它们就会浮出水面深呼吸。他们的口腔高度血管化和折叠,以增加表面积和促进气体交换。除了口腔内的气体交换,它们散发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相对透气的皮肤逸出。
觅食行为:电鳗属于杂食性鱼类,以鱼类为主、小型四足动物、甲壳类动物陆地和水生昆虫以此为食,偶尔也吃巴西浆果。电鳗一旦发现猎物,就会利用自身的高压放电,通过经皮激活运动神经元来遥控猎物。通常,电鳗会利用高压造成暂时性全身麻痹,从而防止它们在吞食整个猎物时逃脱。但电鳗在与大型猎物搏斗时,一般会把尾巴卷起来,拉到另一边。这使得电击猎物中的电场强度增加了一倍以上,确保了运动神经元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然后,电鳗以约100赫兹的频率反复发射高压脉冲。这将导致肌肉疲劳,从而削弱猎物的运动能力,从而在鳗鱼操纵和吞食无助的动物时无法逃脱和防御。
发电特性 编辑本段
发电原理:电鳗中的电池平行堆叠在电鳗背部的80%细胞的前膜和后膜由绝缘的结缔组织结合在一起作为独立的膜,它们对两种不同的离子具有选择性,从而在两种膜上形成跨膜电位。休息时,前膜电位和后膜电位相互抵消。而在脉冲期间,后膜去极化产生约150毫伏的总跨细胞电位。电鳗将数千个电池串联起来,可以产生超过60,033,356伏的电位差多个电堆的并联布置使得短路时的峰值电流接近1 A。
发电特点:电鳗发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器官放电:第一个是用于感知环境的低压脉冲,第二个是在复杂环境中狩猎时周期性发射的成对和三次高压脉冲,第三个是捕获猎物或防御时高压脉冲的高频脉冲群。
发电作用:一般认为低压用于定位和通讯,高压用于攻击自由游动的猎物。
发电研究:科学家利用电鳗 s发电能力,为人工器官电源的研究设计一种人工电源。
发电感知:电鳗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视力很差,生活在泥泞黑暗的水域中,因此它们必须依靠电力进行感应。电鳗倾向于保持相对静止,以充分利用其电容。它们在头部附近带正电,在尾部带负电。当用电流扫描环境时,它们从尾部开始,到头部结束。正是电接收系统使它们能够在生活的泥泞黑暗的水域中航行。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交配策略:雄性的体型与电器的放电频率成正比,而雌性更倾向于与发电频率更高的雄性交配。此外,由于雄性需要找到足够的地方筑巢,雄性之间会争夺筑巢地点,这将导致并非所有个体都在繁殖季节交配。
产卵孵化:电鳗在11-在12月繁殖时,雄性电鳗会先用自己的唾液在庇护所里做一个泡泡窝。泡窝完成后,雌鱼会在里面产下大约三批、超过1200个鱼卵在体外由雄性受精。雌性产卵后,雄性会积极守护它们的巢穴和鱼卵免受其他捕食者的侵害。
幼体发育:最先孵化的幼鱼甚至会捕食巢中未孵化的卵。直到1月中旬,第一场季节性降雨淹没了繁殖区,导致幼鳗分散。电鳗的性别比例趋于雄性((3:1)雄性比雌性大。电鳗的电官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发育。小到15毫米的鱼已经开始发展电器。在电鳗长到40毫米左右之前,强电器官不会发育。
寿命:野生电鳗的寿命未知。在圈养条件下,雄性寿命为10至15年,而雌性通常为12至22年。
人工饲养:在电鳗的人工饲养过程中,水质应呈微酸性至中性,水温应在15℃以上,过滤系统应提供缓慢流动的水流。由于电鳗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无需担心水中的溶解氧。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电鳗对人类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偶尔也会被当地人捕食。然而,人类通常避免食用它们,因为它们可能在死后长达8小时内发出电击。同时,电鳗的电容量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科学家通过对电鳗的深入研究,制成了人工供电和盐度梯度收集装置,不仅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自然能量,还可以促进智力、微型储能设备的发展。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物种现状
人们收集电鳗的小标本用于水族贸易人类消费和科学研究,但这些行为并没有导致电鳗种群的下降。到2007年,电鳗种群趋势稳定。
保护等级
2007年,电鳗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非危险级(LC)。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