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卡
校园卡又称校园一卡通,由一张长话卡和一张普通的13.56MHz非接触式卡组成,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属于非接触式IC卡。校园卡分发给教职工、辅导员、学生等。由学校免费提供,广泛应用于中学、职业学院、大学等机构。它们是师生校园消费和身份认同的载体,也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功能上,它不仅可以用于餐饮、购物和图书馆扣除等校园消费,还可以扩展到学校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技术上讲,校园卡跨越了网络、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一卡通专用设备、应用软件等多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更完善的射频识别(RFlD)技术开始出现,为校园卡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1996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率先推出具有智能功能的校园卡,为学生提供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
2006年,中国发行了超过1亿张校园卡。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语翻译和写作标准》正式实施,规定校园卡标准的英文名称为校园卡。随着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些大学也推出了虚拟校园卡。虚拟校园卡可以避免充值排队、遗失补办、忘带校园卡等一系列问题。
2023年,中国每所大学在校园卡项目上的平均投入约为300万元。根据中国2000多所大学的数量,校园卡的市场份额理论上已超过70亿元,市场具有持续增长的空间。
发展历史 编辑本段
功能卡应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电子校园”计划,这是校园信息化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更完善的射频识别(RFlD)技术开始出现,为校园卡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1985年,杜克大学的企业家约瑟夫·彼得兰托尼和罗伯特·胡伯推出了一种非专利校园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使用,对校园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美国克莱蒙大学教授Kenneth首次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并主持了“CCP校园计算计划”的研究项目。此举旨在打破学校业务部门的界限和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校园卡的建设和推广也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高校推出了校园一卡通的早期雏形——食堂饭卡。例如,1995年5月,北京大学更新了餐费支付方式,并启用IC卡作为学校饭卡来代替饭票。1996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率先推出具有智能功能的校园卡,为学生提供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同年,华中科技大学推出了校园卡,即“金龙卡”,但它仅具有餐饮消费功能。佛蒙特大学也推出了集集体识别、运动卡、饭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猫卡。现阶段大多数校园卡属于光电卡、磁卡、条码卡和ic卡中的一种,中国ic卡使用进口芯片。例如,1996年兰州大学的校园卡使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IC卡芯片。
随后,英国也实施了一卡通系统。1997年,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率先在英国建设校园卡系统,埃克塞特大学和约克大学紧随其后,开始陆续试行校园卡系统。在Modex的技术支持下,校园卡进行了升级。它不仅具有存储个人身份信息和完成学校日常事务的功能,还可以实现外部金融功能和存取款业务。
高校从后勤方面推出了其他功能卡,如借书证、健身卡、医疗卡等。1998年至1999年,随着校园机房管理系统的兴起,许多学校在校园内发放了计算机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浩星等机构开发的系统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1999年,飞利浦MIFARE1卡问世,M1 IC卡广泛应用于校园一卡通。食堂收费系统与校园卡紧密结合,相关领域涌现出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如新中鑫、深圳玉川、南开太阳和福州尹达。福州率先推出一卡通系统(M1),郑州新开普和北京迪科推出基于的食堂收费系统,南开孙、先达和宝狮继续使用实时在线系统并采用身份证。然而,每个功能卡都是由学校的各个部门独立建设和管理的,每个卡的系统互不连接,相互独立。校园卡相关系统数量多、应用范围窄、系统应用效率低、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2000年,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开始使用校园卡,主要作为学生证或工作证,主要功能是身份认证。2001年,福州尹达推出了校园一卡通V2.0系统。福州尹达是业内具有银行背景的一卡通供应商,占据了银行校园一卡通的较大市场。校园卡作为功能卡的应用阶段,功能单一,管理难度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多应用集成和一卡通建设阶段
随着高校师生服务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应用需求和扩展大大增加,原有的校园功能卡开始向校园一卡通系统转变。各大高校已经开始建立统一的校园卡平台,用校园卡取代原有的卡片。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相对全面的校园卡项目有150个,70%的高校计划开展校园卡项目。
2004年,校园卡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各重点大学都对校园卡进行了升级或重新规划。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项目的投资额度均在300万以上。2004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校园一卡通系统,该系统具有身份认证和金融消费两大功能。
2005年,CR80News调查了美国校园卡银行的合作关系,并访问了七家金融机构,它们都为校园卡提供银行服务。调查显示,与银行合作的校园数量明显增加,两年内增加了30%以上。七家金融机构中有五家的合作关系增加了22%至200%。
2006年,中国的校园卡数量也大幅增长,并被称为除银行卡和电信卡之外的“第三大卡”。我国高校发行的校园卡数量已超过1亿张,市场存在60亿元的商机。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园卡项目在今年建成,迎来首批试用用户。
校园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卡多用的趋势。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卡与消费卡合并,实现了一卡多用。除了大学,校园卡也进入中小学范畴。2008年,美国芝加哥一所高中使用了RFID校园卡,该校园卡集成了身份识别、课程监督和学生管理等功能。校园卡还与手机卡整合推出“移动校园卡”,将校园卡的部分功能转移到手机卡上,开发了校园卡的新形态。2009年下半年,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的“移动校园卡”项目超过200个。2012年,上海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了校园安防门禁、餐饮、图书馆等系统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2013年,印度拉吉夫·甘地大学卫生保健学院(RGUHS)推出了使用RFID技术的校园卡,旨在提高学校的智能化水平。
移动支付阶段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校园卡开始与智能设备结合,一些大学推出了虚拟校园卡。部分高校推出了手机APP与校园卡的深度结合,用户可使用APP自主办理校园卡业务。移动支付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与校园卡的功能相结合。2016年,浙江大学推出浙大校园卡APP,可用于支付和考勤。9月,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推出中国高校首张“微信校园卡”。师生可以通过微信虚拟校园卡消费和进出校园。12月,柏林6所大学启动校园卡自助发放项目,将自助制卡系统引入大学校园,并采用新的学生电子身份证系统。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推出天财校园卡APP,办理校园卡事务。
随后,校园一卡通系统还在开发中。河南郑州新开普电子有限公司在众多卡片供应商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与新开普达成服务合作的高校超过1000所,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34家。
腾讯看到了校园卡的市场潜力,也参与了校园卡的开发市场。2017年,腾讯基于微信卡包功能推出了微信校园卡产品,用户可以在微信上使用自己的校园卡。2018年4月,腾讯通过腾讯微校开放校园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正式推出以微信校园卡和腾讯校园码为核心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让校园卡更加数字化。7月18日,腾讯推出腾讯微校2.0,不仅将各种服务整合到微信校园卡中,还增加了图书馆入住、课堂问答和班级社区等在线服务。“腾讯微校”已覆盖2800多所高校,与13万多所高校的微信官方账号关联。用户请求在几个月内被处理了4亿次;同时,微信校园卡也已在国内300多所高校落地。
校园卡正在逐渐朝着无卡的方向发展。2018年6月,阿拉巴马大学宣布,学生可以使用Apple Watch取代实体校园卡。佩戴Apple Watch的学生可以使用手表进出宿舍、购买餐食、进出图书馆等。只要设备靠近学校配备的设备,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4月,银联国际与肯尼亚商业银行(KCB)合作,在非洲首次发行银联品牌校园卡。今年8月,苹果宣布美国12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钱包应用程序中添加校园卡,并在下一学年将iPhone用作校园卡进行校园消费或宿舍访问。
大数据应用阶段
少数高校在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延伸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校园一卡通的作用,成为真正的“一卡通”,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向大数据应用阶段转变。
2021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卡实现了数字化,可以通过iOS或Android设备使用与校园卡相同的功能,这在校园建设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北京大学还推出了数字校园卡和校园卡NFC服务,用户可以下载北京大学APP或使用微信小程序领取数字校园卡。启用NFC功能后,他们可以用手机体验智慧校园。4月,复旦大学推出“复旦大学上海公交联名卡”。在手机上开通联名卡,就可以乘坐交通工具,让校园卡走出校园。今年5月,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实施了基于“平台+App”的校园信息化模式,利用包括校园卡平台在内的多个程序和网站促进数据共享。2022年9月,斯坦福大学开始发行背面无磁条的校园卡,并对校园卡进行了全面升级。
2023年3月,微信尝试推出刷掌支付,手掌可以与校园卡绑定,这样刷掌就可以识别。7月,北京一卡通已与数十所高校达成智慧校园合作。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8所高校的校园卡可与北京一卡通电子学生卡绑定,只需使用手机即可乘坐校外交通工具。9月,斯坦福大学使用校园卡数据系统使学生能够添加首选姓名并增强持卡人的身份。在校园卡的迭代中,大数据应用的趋势愈发明显,创新技术的结合将为校园卡带来更多发展前景。
技术原理 编辑本段
专有技术:校园卡的原理是射频识别技术。持卡人刷卡时,卡片靠近读卡器,读卡器通过射频信号与校园卡上的芯片进行通信。读卡器向校园卡芯片发送指令,向芯片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校园卡芯片接收并分析指令后将相应的数据返回给读卡器。读卡器和校园卡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在耦合通道中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然后,读卡器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系统进行操作和处理,然后后台计算机对读卡器读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完成持卡人进行的消费扣除、门禁、图书借阅等操作。
站台结构:校园一卡通系统采用三级平台结构。一级平台是数据中心,是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门户的核心。它可以负责存储所有用户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将必要的数据分发到二级平台和三级平台,并具有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能力。数据中心还严格控制和管理访问,并与其他相关系统(如财务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集成和交互。
二级平台是银行、运营商和校园卡管理中心。银行和运营商系统通过专线与校园卡管理中心实时连接,为用户办理银行卡实时存款、挂失和日常业务结算。校园卡管理中心是校园卡的业务中心,负责持卡人的开户、换卡和业务结算。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平台管理、人事中心、一卡通服务中心和结算中心。这四个模块保证了校园卡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完成校园卡的基础设置、人员管理、操作授权、卡片授权和卡片充值。
平台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操作员管理、卡类设置、账户结算和工作站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主要是管理系统和数据。人事中心负责部门和人事数据的导入导出、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照片管理。主要办理人事信息相关事务。卡服务中心的功能包括用户卡的发行、主钱包和小钱包的充值以及卡流量的查询。它是校园卡从发卡到卡片回收、注销的全卡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结算中心负责生成用户所需的财务报表或票据,并管理用户的消费结算事务。如凭证设置、运行统计等。
第三级平台是各个应用系统,即与校园卡相关联的其他应用系统。它是直接向校园卡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系统,如以收费和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支付系统、以考勤、考试和注册为主要内容的身份识别系统、以Web、终端和电话为代表的查询前置机、以银行系统为代表的转账前置机等。他们通常与校园卡管理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网络结构:校园卡网络结构是以数据库服务器为中心,以学校路由器为中心,连接到银行内部网络并连接到银行系统的分布式局域网结构。同时,它还连接到学校中心服务器,然后连接到二级应用系统,如餐饮管理和渠道系统。同时,校园一卡通网络采用四层网络结构,即数据中心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终端层。第二层是校园卡系统的管理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和数据库中心。第二层通过光缆与节点连接,并与校园卡中心构成第二层网络结构,与身份认证系统、卡管理机、结算管理机和结算中心服务器构成一卡通网络和结算中心。第三层以第二层局域网的网络工作站为控制主机,控制各个IC卡收费终端的网络。
部分学校的校园卡网络采用基于校园网的内部虚拟专用网络,校园卡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AN拓扑或RS-485星型拓扑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接入校园骨干网。校园卡网络和校园网通过防火墙连接。校园卡网络可以访问校园网数据,但校园网不能随意访问校园卡专网。校园卡专网和校园网相互隔离,使校园卡网络上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这种类型的校园一卡通网络还可以使用基于校园网的VPN,并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VPN专用数据通信网络。用户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隧道在校园网中传输,以确保通信的保密性。
部分学校采用独立于校园网的专网形式,采用TCP/IP网络协议。交换机采用端口MAC地址绑定方式,每个端口只能配置一个唯一的IP地址来连接特定设备。也有学校使用一卡通系统网络,属于校园网专用虚拟网络与物理隔离的金融网络相结合的结构。
主要分类 编辑本段
有些学校会根据不同的人员对校园卡进行分类,让不同类型的人员使用不同类型的校园卡,方便学校对人员进行管理,更好地识别学校的身份。人员分类主要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外部员工和其他人员。例如,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漫步者卡可以根据洛约拉识别号(或LID)区分教职员工和学生,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以类似的方式将用户分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也有一些学校详细划分了类别。在北京大学,校园卡分为四种:工作证、学生卡、校园卡和临时饭卡。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卡分为六种类型,即A类员工卡、B类功能卡、C类学术学生卡、D类非学术学生卡、E类校友卡和G类维护卡。同济大学校园卡和长安大学校园卡的分类方式与这两所学校类似,基本上是根据学校人员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些学校还为已经毕业的校友推出了电子校友卡,他们可以凭此卡进出学校并获得一些权利。例如,北京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卡具有进出学校、借书、消费和参观校史博物馆的权利。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卡具有进出校门、支付消费、阅读图书、消费打折等功能。
功能应用 编辑本段
识别和管理:校园卡具有身份识别功能,持卡人可以使用校园卡通过身份认证。校园卡存储持卡人的基本信息,并将持卡人的个人信息与校园卡绑定。学校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校园卡进行身份识别和相关管理工作,如注册、注销、信息修改等操作,持卡人也可以通过校园卡系统进行注册,以一卡绑定个人信息。学校信息系统还用于确保用户的合法使用,例如限制教室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考勤、语音教室的使用、图书借阅、计算机操作等等。校园卡经常用于需要识别和认证的学校场所,例如学校门口、宿舍、图书馆等。,有利于学校安排人员出入和学生管理。
购物消费:购物消费功能是校园卡的基本功能之一,支持持卡人使用校园卡进行刷卡消费。当持卡人需要向账户充值时,他可以通过APP支付和线下业务中心处理将现金存入卡中,以增加卡中的余额,充值的金额将存入银行转账子系统。充值成功后,持卡人可在学校食堂、超市等易消费场所购物消费。结账时,持卡人可选择通过窗口机刷卡或使用手机上的虚拟校园卡进行支付,机器将自动扣除卡内余额完成消费扣款。
自主探究:校园卡具有查询教学设备、图书、音像资料、学习成绩、消费信息等信息的功能,使持卡人可以使用手机或多媒体查询终端自主查询,而无需前往校园卡管理中心进行人工业务查询。校园卡大多与手机app绑定,持卡人可以在手机中的校园卡app上操作自己的校园卡,例如查询“我的账单”和“余额查询”,实用性和便捷性很高。部分学校还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设置多媒体自助查询终端或校园卡业务中心,可完成校园卡账户余额、交易明细、借书等综合信息的自助查询。,转账充值,并随时了解自己的消费明细和补贴情况。
图书借阅:校园卡也是图书借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识别学生的身份,并将借书和还书的信息记录到系统中。校园卡还可以租用教学设备、体育器材、图书、视听资料等。在借书的过程中,读者和书是以不同的方式区分的。持卡人的校园卡用于识别读者,而图书则通过条形码识别。感应读卡器和条形码阅读器用于读取校园卡和图书条形码。持卡人需要借书时,需要先读取校园卡,然后输入借书信息,在还书时再次读取校园卡,这样就可以完成借书的整个过程。
生活管理:一些学校的校园卡也用于生活管理。它们可以用作水卡、电卡、医疗卡、会员卡等。它们可以在需要水、电和医疗时使用,以满足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例如,一些学校采用校园一卡通用水控制系统,这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为学校节省一些费用。校园卡可以在不同的生活管理场景下读取不同的内部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进行扣费,并对持卡人的生活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卡种过多。
财经服务社:金融服务是校园卡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决定了校园卡是否可以充值或扣款。学生及其家长可以使用银行的全国通存通兑服务将异地学生的学费、杂费和生活费直接充值并转账到校园卡上,金额立即到账,避免了使用传统支付方式或学生携带现金、家长汇款和学生每月取款的不便。持卡人还可通过校园卡账户办理充值水费、电费、管理费等自助代收代缴业务,为学生充值服务管理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充值渠道。
考勤管理:一些学校使用校园卡进行考勤管理,并采用校园卡考勤系统快速统计和管理学校人员。考勤通常通过刷卡或人脸识别完成,每次考勤记录都会记录在校园卡系统中,包括出勤率、迟到次数、早退次数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奖学金评定。管理人员可以在校园卡考勤系统中查看考勤信息,并快速生成考勤结果,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该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方便学生管理和查询自己的出勤情况。
考试监督:校园卡可以在考试中起到监督作用,并通过身份识别防止考生作弊。使用的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指纹采集器、指纹认证终端和校园卡。考生入场前需比对指纹信息。在考场内的指纹认证终端上选择指纹比对选项,指纹认证终端会提示他们刷卡。设备会将校园卡中的指纹信息与现场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确保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信息一致,则验证成功。校园卡考试监管功能加强了学校对学生的考试管理和安全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保证了学生考试的公平和安全。
内部系统 编辑本段
银行转帐子系统:银行财务系统参与校园卡可以有效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校园卡与银行系统关联,当校园卡少于限定金额时,可以智能转账。通过存款的方式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赋予了校园卡系统金融功能。银行转账子系统是减少现金流量、延长服务时间、以较低成本带来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校园卡银行转账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查询服务和转账处理。查询服务提供银行发起的校园卡对应银行账户余额查询、明细查询、校园卡持卡人基本信息查询等功能。转账处理完成个人银行卡账户与校园卡电子钱包之间的资金转账。
收费管理子系统:校园卡财务收费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收费手段和方法,财务人员可以避免重复传统的财务日常事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公费用。收费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设置收费项目、提供收费处理和开通查询等功能,使财务收费更加方便。校园卡收费方式也有利于会计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共享。校园卡电子支付服务器一般采用Unix/Solaris平台,部署电子支付应用服务,使用各种前置机完成校园卡平台的收费,主要使用集成前置机、转账前置机和身份前置机。
消费子系统:校园卡消费子系统广泛应用于学校商店、食堂、澡堂、书店以及各种收费服务场所。消费管理子系统主要由消费机、读卡器和管理工作站组成。持卡人可以通过消费机完成信用卡消费的活动,消费机是消费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消费机功能丰富,可在消费场所自主实现计数消费、菜单消费、计数消费、累计查询等功能,可设置任意消费金额、自动扣款消费模式、单笔最高消费限额模式、消费次数。
图书馆管理子系统:图书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图书的入库、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持有校园卡的读者借书还书的记录可以录入图书馆管理子系统,罚款或赔偿费用可以直接写入数据库。图书馆管理子系统的硬件组件还包括校园卡、感应卡阅读器和条形码阅读器。校园卡用于识别读者,图书通过条形码识别,感应卡阅读器可以识别校园卡,条形码阅读器可以识别图书,图书管理员可以将借书和还书的信息输入系统。
识别类子系统:校园卡包含身份识别子系统,起到识别学生身份的作用。该子系统常用于校园图书馆门禁、大门门禁、宿舍门禁等场合。持卡人刷卡时,读卡器会将校园卡信息与学籍信息进行比对,防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出,有助于学校管理。当学生的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还需要更新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同步身份信息。主要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库和校园卡数据库之间的同步中间表进行更新,同步策略由同步字段决定。
考勤管理子系统:考勤管理子系统由考勤终端机、交换机、管理工作站和各种服务器组成。每个考勤点都安装了考勤终端,网络实时上传的考勤数据可以在系统中看到。持卡人在考勤终端刷卡,可以记录持卡人的考勤时间和持卡人信息。考勤分析数据可以在工作站的管理程序上查看。
一卡通综合监控子系统:一卡通综合监控子系统属于数据中心的业务管理中心,负责监控一卡通中心平台、子系统、消费终端、存款机和充值机的运行状态。如果出现异常状态,可以通过用户的设置决定是否发送短信或邮件通知管理员或终端负责人,从而解决异常情况。
优势问题 编辑本段
优势
管理标准化:校园卡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数据采集和应用平台,与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相结合,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方便学校管理,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持卡人在学校各处的门禁、身份验证、饮食消费都可以用校园卡进行,用银行卡实现自助存储,这也将带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进程。
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将智能卡的功能和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入校园。校园卡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它是自主开发的跨平台、跨数据库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一部分。在学校中,整合了学籍管理、生活消费、身份认证等相对独立的系统,可以在数字化系统上查询校园事务,使校园事务更加数字化。
信息化:校园一卡通与校园网相结合,可以开发一整套校园一卡通系统,使学校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校园卡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扩大了覆盖范围,将许多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校园卡大大加强了系统的功能,合理利用RFID技术,各管理单位密切配合。
安全性:校园卡属于高频IC卡,使用寿命长,采用特定的加密措施。而且卡内金额有安全检查机制,不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每张卡都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芯片有16个存储扇区。每个扇区需要独立的双向三次演示进行读写,传输的数据有严格的加密算法和密码保护。在消费过程中,校园卡开发了完整的密钥管理系统,保证了消费过程和终端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节能:校园卡的智能控水电控功能可以避免水电资源的浪费,节约水电费用,减少额外开支。数据显示,某学校使用校园卡前后节约了大量水电,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此外,校园卡一卡多用的特点避免了多次发卡,节省了人员成本、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问题
制度难以统一: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卡都是依靠银行来建设的。如果银行的管理和技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校园卡系统的推广和使用。而且各大高校的校园卡依托不同的银行,使用不同的校园卡系统,导致了校园卡系统众多且难以统一的现状。
功能还需要扩展:大部分校园卡只能在学校使用,功能和作用都比较单一。还是要拓展校园卡的功能,提高校园卡在校外的使用率和连续性,让校园卡走出校园。
网络稳定性低:由于校园卡数量多、学生基数大、覆盖面广、资金流量大,对校园卡网络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但由于受财力、系统设计和维护管理的影响,网络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资金或消费记录的记录容易受到网络波动的影响。
未来发展 编辑本段
手机的NFC功能:校园卡正逐渐与手机的NFC功能相结合,一些学校已经公布了支持校园卡NFC的手机型号。校园卡NFC功能启用后,不需要使用实体校园卡,也不需要解锁手机。可以在读卡器或者门禁设备附近使用手机,校园卡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2022年10月,清华大学新校园卡支持NFC功能。2023年10月,南京大学推出NFC校园卡。
第三方平台访问:校园卡可以与第三方接入平台系统(如公交、医院)结合,提供一些主要功能,保证第三方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融合。接入第三方平台系统后,校园卡可以覆盖的范围更广,比如在市内乘坐公交、地铁等。复旦大学的“复旦大学上海公交联名卡”可以做到这一点,让校园卡走出校园,未来还会开发更多功能。
虚拟化开发:校园卡逐渐向虚拟化发展,大部分学校都推出了虚拟校园卡,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校园生活服务。虚拟校园卡的好处是方便,可以随时使用,避免了实体校园卡容易丢失被盗的问题。虚拟校园卡通常涉及学校相关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与手机APP集成。
大数据分析:一些学校建立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园卡系统,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卡系统,可以记录学生在校园内的消费行为。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和生活规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未来,大数据分析有望在校园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生态识别技术:结合生物识别技术是校园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识别技术可用于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和支付,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例如,在支付过程中使用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可以避免卡片丢失或被盗,实现多媒体、多场景的身份认证,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校园生活体验。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