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其他科技   

NFC移动支付

NFC支付(英文名: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ayment,缩写:NFC payment)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NFC技术通过手机、金融IC卡等设备完成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NFC支付技术起源于2006年6月。使用时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银机或自动售货机的本地通信。目前主要功能是电子支付,主要场景包括在便利店、超市、公交车、地铁等场所消费的小额支付。

NFC支付的NFC技术起源于2002年。2004年,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开始推动NFC技术的商业应用。2006年,中国银联推出了基于NFC技术的金融IC卡芯片移动支付方案。2017年我国联网POS机数量达3300.8万台,移动NFC支付规模达48.9亿元。2022年,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也采用了NFC技术。

目录

名字由来 编辑本段

NFC支付的名称来自其使用的技术-近场通信。近场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两个设备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在NFC支付中,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技术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靠近支持NFC的支付终端即可完成支付交易。因此,NFC支付以其所依赖的近场通信技术命名。

发展历史 编辑本段

探究阶段

2002年,飞利浦和索尼联合开发了NFC技术,该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而来。

2003年12月8日,NFC技术标准通过了ISO/IEC组织的审核,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8092)。2004年3月18日,它被ECMA认可为欧洲标准(ECMA 340),与广泛使用的IS014443型(飞利浦的Mifare)和B型非接触式智能卡基础设施标准兼容,同时与索尼的Felica标准(日本、日本等)兼容。

2004年,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等几家公司发起了NFC论坛,以开发先进的NFC技术并促进其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应用。

2006年,首款配备NFC功能的手机诺基亚6131发布。同年,中国银联推出了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也在引领自身移动支付产品的发展。在NFC的技术标准上,中国银联基于13.56MHz标准,而中国移动倡导2.4GHz标准。

试验阶段

2006年6月,中国移动、诺基亚、一码通卡公司和飞利浦联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NFC(近场通信)支付商业试验。

2008年1月,诺基亚和中国银联以及多家银行再次试点NFC移动支付业务,使用诺基亚6131i NFC手机作为硬件,可以集成不同发行商的多张银行卡和电子钱包

2010年5月1日,由中国移动主导的移动支付产品RF-SIM在上海世博会上正式亮相。本产品的支付模块完全集成在SIM卡中。

2011年8月,中国银联、HTC、房付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城市一码通卡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基于HTC手机的NFC-SD银联标准手机金融产品。该产品通过在符合银联标准的SD卡中加载安全芯片,实现了自助银行、远程和短途支付、电子钱包等功能的集成。随后,建行与银联于同年9月举行移动支付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建行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市场。同年10月底,北京电信在70家营业厅免费升级开通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功能。

2011年底,中国联网POS机超过400万台,年增长率为38%,商户超过250万家,年增长率为39%,年交易额为17.3万亿。

2012年,中国移动与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放弃自研的2.4GHz标准,两大技术标准之争告一段落。

2012年底,国产旗舰机开始搭载NFC。2014年,苹果iPhone6开始配备NFC功能。到2015年,配备NFC功能的手机比例已达到17.1%,2017年这一比例增至31.3%。NFC手机占比的快速提升,反映出手机NFC支付客户端的硬件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2013年8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持下,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共同参加了移动支付技术规范内部审查会议,13.56MHz被定义为NFC技术标准。

应用阶段

2013年4月9日,小米2A手机在米粉节上发布,这是第一款具有NFC功能的手机。

2014年,中国银联计划完成100家成员银行的接入。就手机制造商而言,三星、HTC、小米、魅族、OPPO、BBK等。都推出了NFC手机产品。

2014年12月,苹果发布并推广了使用NFC技术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ApplePay。上线12小时内绑定的银行卡数量超过3800万张,极大地推动了NFC支付的发展。

2016年,全球使用NFC手机进行支付交易的人数超过1亿。Apple Pay业务正式进入中国,掀起了一股触摸支付的风潮。多家银行也开始推广支持Apple Pay取款的方式。

2016年8月31日,华为正式发布Huawei Pay在中国;9月1日,小米宣布与中国银联合作正式推出Mi Pay。此后,NFC技术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推出新手机时的卖点,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入“NFC队伍”。

2017年中国移动NFC支付规模达48.9亿元。全国联网POS机数量达3300.8万台,同比增速达34.5%。同时,2017年我国个体商户数量为6373万户,与2016年相比增长8.6%。我国联网POS机渗透率逐步提升,移动NFC支付的硬件条件逐步成熟。

2017年,中国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它们占2017年所有智能手机出货量的75.7%。2015年,NFC手机在五款上市手机中的占比仅为17.1%,但在2017年已增至31.3%。NFC手机占比的快速提升,反映出手机NFC支付客户端的硬件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同年底,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基于HCE模式的NFC功能,支持安卓手机垂直转化为交通卡、医疗卡等物理智能卡。

NFC移动支付NFC移动支付

2018年,华为和银联在多个城市推出“碰一碰”支付。只要将NFC手机靠近带有“碰一碰”字样的NFC标签,手机屏幕上就会自动弹出充电界面,无需任何APP或二维码即可输入金额。同年2月,支付宝宣布重启NFC公交卡计划,并与武汉木兰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合作试点NFC乘车功能,为使用NFC手机的乘客提供更多支付选择。

2020年全球NFC支付设备市场规模已达163.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7.1亿美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消费者的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无接触”购物开始流行,自助消费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NFC支付的发展。

2022年,我国数字人民币还采用了NFC支付技术,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即交易双方均离线,也可以实现交易。

2022年2月9日,苹果向iPhone和iPad用户推送了iOS/iPadOS 15.4开发者预览版Beta 2更新。其中,iPhone将支持点击支付,苹果的“Tap to Pay”将允许兼容NFC的iPhone在不增加硬件的情况下通过Apple Pay、非接触式信用卡和借记卡以及其他数字钱包接受支付。

2023年7月11日,中国银行宣布,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联合开发的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作为数字人民币APP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工商银行还宣布其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于当日上线。数字人民币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运营商发行的SIM卡,登录数字人民币APP,打开SIM卡硬钱包,使用手机的NFC功能即可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

功能服务 编辑本段

支付原则

NFC支付是一种近场支付,是一种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在完成支付的过程中,主要由移动终端、受理终端、收单系统、转账清算系统、账户管理系统、TSM和安全单元组成。用户将移动终端(移动设备)置于受理终端(商户终端)的射频场中,接受受理终端发起的交易请求,并将交易数据发送给安全单元;安全单元对接收到的交易请求进行处理和验证,生成相应的响应结果,并将交易处理结果返回给受理终端;接收终端向用户显示交易结果以供确认,根据交易结果向收单系统发送交易请求,并将交易数据发送给收单系统;收单系统收到交易请求后,将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验证、清算和结算,以确保资金的转移和清算,并更新相关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各部分的功能设计解释如下:

移动终端:指用户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使用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一般为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

受理终端:通常指参与移动支付交易的商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POS机等。

收单系统:一般负责生成和转发交易信息,收集、整理和提交结算数据等。

转账结算系统:指实现账户转账结算的系统。

账户管理系统:指提供资金管理和账户结算的系统,如银行。

TSM:第三方可信服务平台,如支付宝和手机钱包,可以实现移动支付的安全管理。

安全单元:用于存储安全敏感数据或用户隐私数据,如交易的关键数据和用户的银行卡信息,以确保敏感数据和用户隐私的安全以及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安全单元以SIM卡、SD卡或单芯片的形式存在。

支付流程

典型的NFC移动支付流程

NFC移动支付是一种成熟且有前景的支付服务和支付服务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金的使用,并逐渐在更大程度上取代实体卡支付。在NFC支付过程中,被读取的设备以手机为例,支付过程如下:在进行小额支付时,用户的NFC芯片将与商家的读卡器终端进行读写,用户的NFC银行卡信息将被读取到读卡器中。然后,它通过本地通信网络与银行系统连接以完成支付操作。

在进行大额支付时,NFC芯片会将用户的信用卡账号传输到读卡器。用户需要输入信用卡的密码,相关信息将传输到发卡机构。这个转账过程可以通过连接商家终端的本地通信网络或用户手机接入的无线通信网络来实现。最后,支付金额将从用户的信用卡账单中扣除。

面向用户的NFC支付流程

当用户使用NFC支付时,可以分为在线交易模式和离线交易模式。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将其置于接收终端(如POS机、支付终端等)的射频场中。)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终端向安全单元发送交易请求,请求获取交易数据。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用户身份验证、交易金额等信息的获取和验证;在接收到受理终端的交易请求后,安全单元处理该请求并生成处理结果。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受理终端,以便受理终端继续后续操作;接收终端将安全单元返回的交易信息显示给用户,供用户确认和核对;接收终端向收单系统发送交易请求,请求账户管理系统获取交易结果;收单系统向受理终端返回交易结果,受理终端显示交易结果。

离线交易流程为:用户将移动终端置于受理终端的射频场,触发受理终端发起离线消费交易;接收终端通过与安全单元的通信向安全单元发送离线交易请求;安全单元响应受理终端发起的命令,处理离线交易请求,并将离线交易的处理结果(如交易成功或失败)返回给受理终端。客户端根据需要向用户显示本次交易的信息,可能包括交易金额、商家名称等。

应用形式

NFC移动支付

NFC移动支付是移动支付中的主要应用模式,其整个系统由银行卡、NFC智能终端、NFC技术和受理终端使用。用户可以将银行卡信息、信用卡信息或其他支付信息绑定到手机的NFC芯片上,然后将手机靠近POS终端或其他支持NFC支付的设备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方便快捷,无需携带实体卡,只需带上手机即可完成支付。

NFC卡支付

NFC卡支付是通过使用带有NFC卡的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这种卡可以是银行卡、公交卡、会员卡等。用户只需将NFC卡放在POS终端或其他支持NFC支付的设备附近即可完成支付。与传统的信用卡支付相比,NFC卡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插卡或刷卡的步骤,提高了支付效率。此外,NFC卡支付还可以与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绑定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

NFC标签支付

NFC标签支付是一种使用NFC标签或标签设备进行支付的方式。NFC标签需要通过NFC设备写入,用户只需将带有NFC标签的设备放在POS终端或其他支持NFC支付的设备附近即可完成支付。这种NFC标签的原理是将内置芯片的感应线圈封装在一个标签中,并为其设置一定的功能。当手机通过NFC触摸它时,它可以直接读取不同的功能设置并完成特定操作。NFC标签支付适用于一些不方便携带手机或卡片的场景,如快速过闸、停车场支付、酒店房卡等。它快捷方便,不需要实体卡和设备。

支付场景

公共交通支付:NFC支付可用于支付公共交通系统。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技术的手机或交通卡放在读卡器附近即可完成乘车支付,方便快捷。

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可以使用NFC支付,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技术的手机或门禁卡放在读卡器附近即可完成门禁验证,无需使用钥匙或刷卡。

电子票务:NFC支付可用于电子票务系统。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技术的手机或电子票放在读卡器附近即可完成票务验证,方便用户进出场馆或场所。

会员卡支付:NFC支付可用于会员卡支付。用户只需将支持NFC的手机或会员卡放在读卡器附近即可完成支付并享受会员折扣。

电子钱包:NFC电子钱包通常与移动支付应用程序或服务绑定,例如Apple pay和Huawei Pay。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银行卡、信用卡或其他支付卡信息添加到NFC电子钱包中,并通过将设备靠近支持NFC的读卡器或终端来完成支付。

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

NFC移动支付的应用倾向于零售市场,类似于B2C在线支付,是线下POS市场的延伸,只是卡介质变成了手机芯片中的虚拟金融模块。目前,NFC支付市场已具备启动条件,未来两年可能迎来爆发期。目前主要基于终端基础+合作+消费者消费形态初步形成的产业模式确定。在这种背景下,估计NFC支付的时点已经到来,未来两年或许有可能迎来爆发。

根据全球技术市场咨询公司ABI研究公司的预测,到2024年,全球市场上将有16亿台支持NFC的设备,全球NFC市场将比2015年增长十倍。NFC支付将扩展到更多设备(如手环)和应用场景(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那些不适合扫码支付或支付时间要求高的场景,从而补充扫码支付的应用场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计算机黑客    下一篇 逻辑地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