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
沱[tuó]江,又名外江或中江,是长江在四川的一条支流。沱江位于亚洲中南部和欧洲、在中国西南部,盆地的经纬度范围为104 E ~ 105.5 degree eat longitude, 29 degree to 31 degree north latitude.5°N。沱江全长702公里,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清平乡破岩头下的大黑湾,流域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最终流入长江,年均径流量12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76平方公里。沱江的干流是绵远河和华阳河、大清流河、濑溪河、竹溪河和抚溪河是沱江的主要支流。
大约3000年前,古岷江流域的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滑坡,形成堰塞湖,湖水水位上升,水从低分水岭溢出,形成沱江上游。沱江自北向南穿越龙泉山褶皱带。这条河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沱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沱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种类繁多。其动物资源、浮游生物资源也很丰富。
沱江流域发掘三星堆文明遗址。由于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还修建了张家雁水库。虽然沱江流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问题,但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发展良好,包括、三星堆遗址等著名景点。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沱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春季干燥夏季多雨,无酷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为7-最高气温在8月,山区平原上游最高气温37 ~ 38℃.2°c,中下游丘陵地区最高为41°.1°C。1月气温最低,上游山区最低可达8°.9~-10°C,中下游丘陵地区最低为3°-5.4°C。在降雨量方面,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00毫米(约1100毫米,其中山区1200 ~ 1400毫米,丘陵地区900 ~ 1000毫米),汛期(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无霜期长达270 ~ 320天。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最多从6月到9月,四个月的总降雨量可占全年的65%,且多暴雨。流域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沱江为长江上游支流风向的变化对降水和径流影响很大,大气降水对可利用降水量起决定性作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北时,可利用降水偏少;东亚夏季风偏强时,可利用降水偏少。
地质
沱江流域主要横跨两个构造带四川沉降褶皱带和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其中上游地区位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中部,中下游地区位于四川沉降褶皱带。盆地西部的中新生代菱形构造盆地也属于川中褶皱带;盆地西南部有以威远隆起为中心的威远放射状构造,东南部有华蓥山断裂带。
沱江流域地层相对完整(除第三系外)沱江上游山区有一些古生代地层;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沱江流经的河谷地带,中下游为盆地丘陵地层。
矿产
沱江流域的主要矿产资源是煤炭、天然气、岩盐、井盐、石料等。其中,煤、盐开采历史悠久。沱江流经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是煤田的主要分布区。沱江流域的岩盐、井盐矿藏丰富。
地貌
沱江流域平面形状长,南北长316公里,东西平均宽73公里,最宽处达210公里。总体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九顶山狮王海拔4984米,沱江口海拔仅255米.3米。
全流域由中低山、平原、丘陵由三种地貌类型组成。绵竹县汉王场至彭县垭口一线多山地,海拔700 ~ 1500米,面积约1670平方公里,占6%该地区的山脉陡峭,山谷深而窄,山谷多呈V形谷宽一般40~150米,谷坡40°以上。
汉王至灌口线以下为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水系纵横,多卵石层、砾石成分,地面海拔440~730m,面积4,920km2,占17.7%该地区地下水丰富。龙泉山脉以下为四川盆地丘陵区,海拔250500米,面积21270平方公里,占76.3%该区山脊相连,相对高差30 ~ 60m溪沟发育,河流蜿蜒曲折,与淮河沱河相间。
沱江干流在经过海拔8001000米的硬岩地段时呈峡谷状,主要有三条峡谷:一条是上游赵真金塘镇至淮口的金塘峡,另一条是资中中游[yíng]归德的月亮峡,第三个是下游抚顺安溪场附近的石灰峡。从地形上看,它在丘陵地区的西南部较高;东南部的平行山脊和山谷地区地势也很高,海拔范围为8321000米。
土壤
该盆地的土壤位于富铝土壤区。土壤的主要母质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和白垩[è]城墙群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形成紫色土和水稻土,其中紫色土占65以上%土地利用方式以旱地和水田为主,农业生产采用复种制,以种植玉米为主、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和柑橘的土地复垦率相对较高。
水系组成 编辑本段
干流河段
沱江干流为绵远河,流经绵竹北部山区,出汉王峡谷进入成都平原,在广汉连山镇汇入石婷河,在金塘赵真镇与岷江水系的青白江汇合、过了河就叫沱江了。沱江穿越金塘峡后进入丘陵地带,流经简阳向东南方向流去、资阳、资中内江、富顺等县市在泸州汇入长江。
主要支流
沱江是一条分布广泛支流众多的河流。从上到下,清溪河是左岸的一条支流、蒙溪河、大清流和赖溪河;右岸的支流有石婷河、湔江、毗河、绛溪河[Yang ]秋溪河和府溪河形成了像树枝一样的水网。在这些支流中,有8个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中,抚溪河流域面积最大,达3540平方公里;莱西河是最长的支流,全长238公里。
濑溪河
濑溪河,又称冱[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巴彦山的壶河向东流入泸州市,最后汇入沱江。莱西河为沱江一级支流,全长195公里,河宽80至100米,平均比降1.11‰,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它在泸州市境内长7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36立方米。莱西河是卢希安县最长的河流,被当地人称为莱西河“母亲河”莱西河下游流经董芳镇等6个镇街、喻寺镇、福集镇、玉蟾街道、牛滩镇和海潮镇。下游有七条一级支流,即离石河、泥溪河、九曲河、小鹿溪河、马溪河、沂水河和仁和河,其中九曲河、马溪河和仁和河流域面积均超过50平方公里。除九曲河和麻溪河外,河口平均流量小于0.5立方米每秒。莱西河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釜溪河
浮溪河位于自流井区城区上游,是湟水河和威远河在双河口汇合形成的干流。全流域面积约3487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5.5立方米每秒,领土的长度约为73.2千米。须水河穿过荣县、贡井区龙潭镇和桥头镇、贡井区等地,全长约118公里,流域面积约101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4立方米每秒。威远河从廖家堰流入自贡市,流域总面积约969平方公里,年均流量9.9立方米每秒,境内长度约19公里。沿湟水河有两条支流,金鱼河和奚仲河.5公里,流经自流井区农团乡、仲权镇、舒坪镇、贡井区长土镇、金奎大区凤凰乡等地在贡井区太和桥与湫水河汇合;奚仲河全长约62.4公里,流经贡井区张家乡、成佳镇、艾叶镇、筱溪街道[Pleae enter x ]等地,在雷公滩段上游位置汇入湟水河。
湔江
姜夔河发源于彭县和汶川县交界处的九顶山马台子市(高程4812米)峰下红龙池(冰缘湖)源头名为银厂沟,自西北向东南流去,与小金河汇合后称为金河。流域面积626平方公里,平均河床比降23度%,多年平均流量为23.5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5060(1923年),最枯流量2.11(1978年2月13日)立方米每秒。出山后,姜夔河在历史上最多分为九条支流,从东到西依次为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澽[jù]阳河、小漾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清白江,号称“湔江九河”。
石亭江
石婷发源于九乡山崖,上游为银厂沟,下游为平水河自北向南,源于霍焰山的伊文沟,转向东南,名为二道金河左娜海心沟,到达唐家河的左娜潼关沟口。山区河流长62公里,流域面积629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度为13.4%中部河道宽近200米,关口河床宽达1500米,平均流量21.8立方米每秒。石婷河进入平原后,原本是分流溢出的,即朱妍分为五条河,李岩分为六条河,但现在它已合并为一级流向东南方向,这就是什邡[fāng]绵竹二县界河。
清溪河
清溪河古称金水,是一条金溪河,发源于中江太平岩,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在中江县过兴隆后转向西南进入金堂县,左发源于中江县柏林乡玉皇山复兴河,右发源于长乐河、赵家河穿过三烈乡,在淮口红岩寺与沱江左岸汇合。清溪河在金堂县境内长25米.7公里,河宽18 ~ 40米。全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06立方米每秒。
水文特征 编辑本段
径流
沱江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河流水量较为丰富。河流径流的空间分布、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与降水量基本一致。年径流深度从山区的1000毫米到中下游的300毫米~ 400毫米不等。汛期径流年分布(6月~9月)径流短而集中,比例高达75%~85%,最大月径流比例在30%以上。
年径流量的变异系数从0.流域中下游3比0.6。由于流域本身不是封闭的,沱江还受到岷江水和平原地区地下水的补给、灌区回归水的补给使上游径流成分复杂。在金堂上游的黄三庙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2亿立方米,占52.4%其中闽江来水26.2亿立方米,占黄三庙站以上径流量的33.5%其中汛期占31.1%旱季占40~60%黄三庙站中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1.1亿立方米,占47.6%
径流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下游地区。河流各断面最大月水量与最小月水量之比超过15倍,各断面总水量相应超过该断面年总水量的50%,而中下游超过了70%径流年内变化较大,各断面径流变异系数为0.2左右。实测结果表明,最大年平均流量与最小年平均流量之比在2以上,且大部分在2以上.5以上。下游李家湾站的年平均流量为606立方米/秒(1961年),这是最小年平均流量(210立方米/秒,1969年)的2.9倍。
流域
沱江发源于四川西北部,其源头是绵远河、石亭江、岷江有三条河流穿过德阳、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地在泸州市城区汇入长江,干流长634公里,是四川盆地腹部的重要水系、长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54立方米。沱江流域可分为上游、中、下游三个部分。从源头到金堂县赵真,它是上游,从金堂县赵真到内江市板木镇[Ye, ir]是中游,下游是内江市板木镇至河口。
生物植被 编辑本段
沱江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
沱江上游从岷江流出,第二盆地属于川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整体分布包括针叶林、灌丛、草甸的三个植被类别。在上游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植被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但总体而言,沱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为6.1%,是四川所有河流中最低的。
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一般达2000 ~ 3000米。该地区大部分支流为高山峡谷,属于冬暖夏凉的山地气候,是亚高山针叶林集中分布的地区。除针叶林外,农田分布在海拔17002200米的河谷中、干旱河谷灌丛;海拔3800米以上的地区有针叶林、高山草甸等植被。
除了针叶林,峡谷地区还有蒙古森林[Mm ]川甘亚菊、华西小石积、冷杉、羊茅草甸,香草、聚叶虎耳草、甘青乌头、地衣等植物。
然而,地处峡谷针叶林带北部的川西北高原以草甸和灌木为主,还有零星的亚高山块状针叶林。在一些低洼地区和排水不良的地方,可以生长沼泽草甸和沼泽植被。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脊上,流石滩植被发育。
动物
沱江流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包括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浮游生物有几个类别,包括97种鱼类和大熊猫、水獭、雪豹等国家保护动物。此外,这个盆地还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RIA jiayoo l主]等浮游生物。
水生生物
四川沱江共有鱼类97种,占全部鱼类种类的44.3%这些鱼属于16个科、7个目。其中鲤科鱼类有64种[wéi]科有9种,泥鳅科7种,扁鳍泥鳅科和鲇科3种[nián k]和鳉科[jiāng kē]每种都有两个物种,而且是鳃科、鮨科[ k]塘鳢科[3356k]鳢科、胭脂鱼科、鲟科和各有1种。其中经济鱼类58种,占总数的60%其中鲤、鲫鱼和鲶鱼是沱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其产量占沱江年捕捞总量的70%以上。鲤科鱼类在沱江鱼类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6%
除了洄游到沱江口附近的鳗鱼,其他鱼类都是纯淡水鱼。这些淡水鱼属于五种不同的植物区系。沱江鱼类的摄食比例如下: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占2%18吃植物和树苗%,杂食的13%,肉食(食鱼)的16%51吃底栖生物%可见沱江的植食性食物链和浮游生物食物链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陆生动物
沱江流域所属的川西地区弥足珍贵物以稀为贵、孑[jié]大熊猫的主要产地。区系组成逐渐由华中向西南过渡,成为西南地区以物种为主的过渡地带。其中包括雪豹、豹、云豹、兔狲、猞猁[第 期]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斑林狸、水獭、小熊猫、马熊、黑熊、豺等一、二级保护动物。
浮游生物
沱江共发现轮虫10科22属43种,其中轮虫种类数占16种.8%和四川省的31.9%在轮虫中,臂形虫科是多样性最高的一科,占总数的53.3%沱江浮游轮虫种类占近70%旱季的物种数为88种%雨季的物种数量接近60种%,和平时期的物种数量只有33种%常见的种类是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等。
沱江浮游枝角类共有41种,隶属于6科19属[āo]有3个家庭10个家庭3个家庭2个家庭3个家庭3个家庭和20个家庭。全肠蜥科的种类占49占总数的9%到1985年,沱江的枝角类物种占四川省81种已知物种的51%截至1979年,占中国136种的30%旱季种类和生物量最多,湿重生物量占浮游动物的895%常见的种类是额头低的老人、直额弯尾溞、纤毛大尾溞等。
沱江有桡足类浮游生物25种,隶属于3目3科12属,占四川省57种记录种类的44%,超过云贵高原的58个%其中种类最为丰富,占沱江桡足类的84%枯水期桡足类的种类和生物量最丰富,约占全年的90.5%,且密度个/M3比丰水期和正常季节高20.7倍。
自然保护区 编辑本段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大熊猫、金丝猴、角马等珍稀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建于1963年,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其面积从2万公顷扩大到20万公顷。它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邛崃山区[unny Li hān duo]东侧、岷山西侧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河谷地带,气候属凉爽高原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600 ~ 1800米为亚热带阔叶林,1600 ~ 2000米为山地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2100 ~ 2600米为针叶林带,3600 ~ 44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总面积4400 ~ 5000米。
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主要是放牧,家畜包括黄牛、羊和牦牛等。野生动物对人类干扰的容忍度往往较低,通常会采取躲避措施。随着人类干扰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压缩了。虽然与狩猎和伐木等其他人类干扰相比,放牧牲畜被认为是一种干扰较少的人类活动。因此,保护区内禁止狩猎和伐木等活动,而放牧活动往往不受限制。不过,干扰程度仍值得关注。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建于1978年,占地4万公顷它们位于龙门山北部的摩天岭南麓,属于青川县工农乡。这个地区的地形很复杂山谷的最低点海拔只有1250米,周围还有3000多米的山峰最高峰的草坪有3864米。群山之间,平地少而又少。但由于高山的保护,保护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600米以下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1600 ~ 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100 ~ 24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2400 ~ 3600米是亚高山针叶林带;3600米以上是高山灌木和高山草甸。该自然保护区不仅动物资源丰富,而且特产动物丰富;有兽类42种、鸟类124种、爬行类6种、两栖动物有9种,共计185种。其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丝猴、牛羚、虎、云豹、豹、绿尾虹雉7种。1987年有480 ~ 500头角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为猕猴、藏酋猴、金猫、林麝、水鹿、大灵猫、鬣羚[plum]斑羚、红腹角雉、血雉、蓝马鸡、红腹锦鸡、多种鹰、雕、鸮[xiāo]绒螯蟹属和两栖纲的大鲵[Up to ni]等。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荣县大佛
容县大佛位于沱江流经的四川自贡容县东郊“大佛岩”据说陆游是在宋孝宗惜春元年(1174年)当我在10月份拍下智荣洲的照片时,我曾说它像岩石一样真实“东山”因此,佛像也被称为“东山大佛”该佛像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足宽3.8米,是仅次于乐山大佛的世界第二大石雕佛像。
大佛寺现存佛寺建筑多采用典型的古寺建筑抬梁式木构架,屋顶多采用重檐歇山顶。大佛殿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采用歇山顶和悬山顶的组合结构,但并不像明清时期的官方建筑那样过于复杂。整个建筑与地形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中国古建筑布局多为南北走向,主体建筑在南北中轴线上,次建筑均衡对称,排列在两侧。荣县大佛寺整体布局受山势限制布局结合山势,以大佛为中心点寺院建筑错落有致,疏密适宜,与东山地形融为一体,在明清古佛寺建筑中独树一帜。1956年,荣县大佛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
(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位于沱江流经的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它是中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分布最广的地区、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其文化积淀距今约4500年-2800年,它的面积为12平方公里。核心区约为3.6平方公里,是古蜀都城遗址,可追溯到商代。1986年,三星堆一号、2号“祭祀坑”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巨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等,这些文物已经埋藏了三千年。这些文物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32503100年前),揭示了独特的青铜文化。后来,专家们发现了三星堆的东墙、南城墙、月亮湾古镇一座大型宫殿基址等重要遗迹已逐渐揭示三星堆古城的分布范围。专家认为,三星堆文化不仅独特,而且与中原地区不同、长江中游地区的夏商古文化与之密切相关。
三星堆博物馆(anxingdui Mueum)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占地约1000亩,是一座大型专题性遗址现代博物馆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园。这个博物馆有文物、建筑、陈列、园林的四大特色具有川西园林的风格。它是四川向世界推出的三大国际旅游产品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展览面积近12000平方米,基本上由“综合馆”和“青铜馆”两大展馆构成。展览以普及性和艺术性为双重目标,展示三星堆文明的深刻内涵,体现三星堆作为长江文明之源天府文化之根的辉煌。此外,博物馆是新建立的“修复馆”,展示了2019年以来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过程,并普及了文保相关知识,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参观体验。该博物馆是首批国家AAAA风景区之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之一也已列入最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博物馆曾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