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
白龙江别名羌水,是长江的二级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位于甘肃南部,经纬度范围为32° 36°′N~34°24′n,103 00′105 30′e,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处的郎木寺,全长576万米,流域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岷县在定西地区,宕昌县在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在四川省广元市与嘉陵江汇合。发育有拱坝河、达拉沟等49条一级支流。
白龙江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印度-在亚洲板块碰撞带变形效应的东边界上,新构造活动异常强烈。盆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多山地地貌、以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为主,土壤为黄棕壤、褐土为主。由于白龙江流经许多地方,地形高差很大,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为温带湿润气候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448.9~911.6毫米,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流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广,中上下游分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还有包括大熊猫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马冠鹿、苍鹰、锦鸡等2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水貂猪、黄羊等5种。
白龙江流域在秦、从汉朝到宋朝,这里一直是羌族和戎族的领地,行政机构起源于汉朝。盆地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藏族、回族、蒙古族、氏族等。白龙江流域有很多自然景点,比如红石崖、仙女洞、虎穴洞等;文化景点,如莫朗节、箭头节等,以及郎木寺古迹文物博物馆等历史文物。
白龙江流域山高谷深、岩体破碎,当地降雨集中充沛,因此经常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新中国成立至2022年,白龙江流域舟曲发生了有记录的严重冰雹灾害、暴雨、山洪多达23次。流域内甘肃段6.震级在0级以上的地震有15次。其中,2010年8月8日,舟曲遭受了一场灾难性的山洪和泥石流袭击,冲击了180万立方米的碎片,使该县南北长约5公里、500米宽的区域被夷为平地。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白龙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的最大支流它位于甘肃省南部边境,四川省东北部,青藏高原和川西北高原的交错地带。经纬度范围是32° 36′N~34°24′n,103 00′105 30′e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处的郎木寺,流经四川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若尔盖县等县级地区,在四川省广元市汇入嘉陵江。白龙江流域海拔从568米到4866米不等,总面积318万平方米,其中甘肃境内面积27391万平方公里,占83.4%
水系特征 编辑本段
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处的郎木寺,全长576万米,总流域面积318万平方米,流经甘南州迭部县、舟曲县岷县在定西地区,宕昌县在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并入四川省广元市嘉陵江。
白龙江上游的源头是舟曲县,河长228公里。该河段地形起伏较大,河流穿过高原和峡谷,形成侵蚀下切河道,达拉沟等多条支流在此汇合。白龙江上游植被覆盖良好,河道蒸发量小,上游雨量充沛,属于降雨补给。该河段年降雨量在400至700毫米之间,大多集中在5月至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
白龙江中游从舟曲县到松滋店,全长157公里。中游两岸有许多支流,尤其是北部。中游地层主要为碧口系和白龙江系,是滑坡发育最活跃的地质单元。白龙江中游有多种乡土植物,其中就包括岷江的柏树、华山松、侧柏等植被,而这些植被也可用于泥石流生态修复。
白龙江下游为松滋店至嘉陵江入口,全长150公里。这条河有良好的植被和森林、灌木地、水体、湿地、永久冰雪、耕地、草地、居住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8。其中森林占总面积的54.4%,其次是耕地占28.8%,草地约占7.8%,水体约占5.6%,居住用地约占2.1%,灌木林地和湿地均低于2%。
主要支流 编辑本段
白龙江流域是中国第一、在第二级台阶的过渡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急剧下降,发育达拉沟、贡达姆河等一级支流49条,其中甘肃省一级支流34条。
达拉沟
达拉沟(达拉河)上游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岷山马蹄子附近它是白龙江最大的支流,海拔约3900米加入阿卡后,在达拉河口水电站下游500米处汇入白龙江。达拉沟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降水充沛但不均匀。
拱坝河
拱坝河是白龙江右岸的一条支流,在西南部与白水河流域相连盆地呈西北和东南方向的长条状,在东经104° 00之间′~104°49′拱坝河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干流长91公里。拱坝河发源于岷山山系中的甘肃省舟曲县羊卜梁、青山梁和大草坡地区。在拱坝河流域有一个林场——茶岗林场查岗林场被誉为镶嵌在拱坝河流域的绿色明珠,是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区。
多儿沟
多尔沟是白龙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若尔盖县,在迭部县王藏镇帕嘎村汇入白龙江,流域总面积87.4公里,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主河道蜿蜒湍急,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为76%大约,主要是灰黄色土壤和黄色沙壤土。
腊子沟
腊子沟(腊子河)作为白龙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在岱崮寺附近汇入白龙江。盆地海拔4202米,流向为西北和东南,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盆地内有高山裸露岩石和茂密的森林。流域内河道蜿蜒,沟壑纵横,水流湍急,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地理特征 编辑本段
气候
白龙江流域位于中国中部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日照时间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3.0℃,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达到23.0℃,历史上,40℃出现在1950年7月14日.极端最高温度0℃。白龙江流经多处,地形高差差异很大流域年降水量为448.9~911.6毫米,蒸发量为2500毫米,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降雨量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雨季从6月下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占全年的28%它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7%从地形上看,南北方的年降雨量有明显差异,北方的年平均降雨量为400—700毫米;南方的年平均降雨量为450—800毫米,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而且降雨量随着山的高度而增加,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谷是多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00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白龙江流域位于新生代印度-亚洲板块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北部,是中国南北和东西构造分区的交汇处。盆地内有三种主要的地质构造:北部的西秦岭是贺兰山断裂;关家沟在南部,为什么摩天岭复式背斜在贾坝段而白龙江复式背斜在中游。此外,盆地内还有舟曲断裂、一系列平行断层和次级平行或正交构造如白龙江其他近东西向断层一般以北西向挤压断层为特征。
地质岩性
白龙江流域属于西秦岭地层区,由多种地层结构组成、泥盆系的千枚岩、页岩、板岩和其他岩体大多较弱,因为它们的岩性强度较低,容易受到结构破坏和风化侵蚀、强度较低、易受结构破坏和风化侵蚀。此外,软岩地层具有易风化的特点,其风化破碎形成松散的地表堆积、排土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地貌
白龙江位于秦岭地质构造褶皱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盆地海拔在568 ~ 4866米之间,最高点为山地地貌、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根据地貌类型分为河谷阶地区、低中山区、高中山区和高山地区等。其中,河谷阶地面积约占6.3%,低山地区占28个.8%高中山区占55.3%,高山区占9.6%,主要在高中山区。
土壤
白龙江的土壤主要是黄棕壤、褐土为主。从整体上看,流域内土壤水分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而且还与海拔高度有关。极端潮湿地区多分布在西北部,即迭部县全部和舟曲县西北部,也分布在高海拔山区;湿区主要分布在重叠区域、舟曲西北部和文县西南部的山区;无干旱区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两侧的缓冲地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和温县。
生物植被 编辑本段
植物
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良好,森林分布广泛,中上游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白龙江流域共有种子植物157科、有938属3000余种,是甘肃省植物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和丰富度中心,也是罕见的、特有植物最集中的地区。林区共有高等植物2160种19个亚种239个变种和12个变型。其中木本植物86科244属858种,乔木120种。有国家保护植物20种,其中银杏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紫皮云杉、香果树等6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为池杉、红杉等5种。有林下植物资源160多种,食用菌30多种。
动物
白龙江流域林区有兽类77种,隶属于7目59属;两栖爬行动物2目8科14属28种;共有鱼类4目8科47属68种;共有鸟类16目43科130个片段275种;有昆虫24目227科1369属2138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是大熊猫、云豹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马冠鹿、苍鹰、锦鸡等2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水貂猪、黄羊等5种。其中,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甘川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区,被誉为“陇上天然翡翠”阿夏管护中心辖区内已记录到38种野生动物影像,包括但不限于雪豹、岩羊、藏雪鸡等动物的活动。经过20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林区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大熊猫、荒漠猫、绿尾虹雉等。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作为长江的第二支流和嘉陵江的最大支流,白龙江从甘肃到四川拱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风景名胜。作为白龙江的源头,郎木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有虎穴仙人洞藏式摩崖石刻等自然景观,也有郎木寺等人文景观。
红石崖
因形似皇冠而得名,藏语称为“琼波玛”མཆོད་འབུལ་མ)意为供品山。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蔡亮山南,面积1022.5公顷。景区最高点海拔1753米,不仅峰峦陡峭天朗气清,而且银装素裹银光耀眼。主景区太玄关仙境有菩萨峰、红恩寺、太玄关等景点寺庙和殿堂在百丈悬崖之间配合着大自然中的鸟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仙女洞
仙人洞位于白龙江源头100米以下。是神女班丹郎木(吉祥天母”回家后,她一直守护着这片山林和居民。仙人洞是一个溶洞洞穴相对开放但光线昏暗,洞穴的中心是一米高“吉祥天母”神像与顶端相连、降落在地面上,戴着哈达,面色凝重。
郎木寺
郎木寺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的一个古镇这里是白龙江的发源地,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有着“东方小瑞士”和“中国魅力小镇”荣誉称号美国传教士罗伯特·埃克瓦尔(Robert B.Ekvall)在他的书《西藏的地平线》中,他称之为郎木寺“神”创造的迷人天堂。
郎木寺的美不仅限于自然风光之美,还得益于它的禅意和空灵以及它平静虔诚的氛围。历史上,郎木寺位于唐朝和吐蕃统治地区的交界处在漫长的历史中,郎木寺作为交通要道,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商务旅客和招聘人员,并有一条繁荣而喧闹的贸易路线。今日 年代的郎木寺,与历史的喧嚣相比,显示出一种冷漠与宁静。郎木寺的主要街道只有几百米长随着现代游客数量的增加,这也为这座安静的郎木寺增添了一丝文艺气息。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