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山
蒿里山,又名亭禅山、高里山、英雄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海拔193米,占地面积约1153平方米。主要景点有蒿里山神祠遗址、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等,在此出土了文物唐宋玉册、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碑。
蒿里山早期为帝王禅地之所,亦是鬼神文化中心之一,存在“魂归蒿里山”的说法。泰安市“天堂—人间—地府”的三重空间就是受到了封禅和鬼神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空间格局,蒿里山属于其中的“地府境界”区。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蒿里山,又名亭禅山、高里山、英雄山。汉时,称其为高里山,据《重修泰安县志》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禅高里,即此。其后因《蒿里》之歌,讹为蒿里”。蒿里山是受魂归蒿里影响而产生的俗称。“蒿里”产生于“薧里”,意为死人里。汉武帝禅高里山后,泰山脚下的高里山逐渐为一般民众所认识,并将高里山的“高里”与魂归蒿里信仰中的“蒿里”相混淆。于是,高里山演变为蒿里山。
历史事件
贞祐二年(1214年),蒙古骑兵伐金,史称“贞祐之乱”,在蒿里山发生战火,蒿里山神祠被毁,后有多次重修。
元代,官方委派道人张志纯修复寺庙,并在蒿里山神祠原先基础上,“建成祠宇百二十楹,并募资塑七十五司神像”,徐世隆为撰记碑。
明代,组织了数次修葺。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载:“五月,乡众重修蒿里山神祠”。成化三年(1467年)重修神祠,礼部侍郎许彬为撰记碑。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重修神祠,翰林编修朱之蕃为撰记碑。
清代,官方继续修缮蒿里山神祠,并对神祠周边环境进行了塑造,在蒿里山种植了大片柏树林。
民国时期,蒿里山作为控制津浦铁路与泰安城的制高点,受到战乱波及。1928年,国民革命军与张宗昌白俄铁甲部队在蒿里山一带交战。1938年,日军在蒿里山上设瞭望所、碉堡群,山林尽毁。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革命军七十二师以蒿里山为主战场交战,在蒿里山上修建了军事防御工程,以争夺蒿里山军事制高点。蒿里山神祠毁于民国战乱。
自然地理 编辑本段
蒿里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主峰正南7.8km处。海拔193米,东西宽298米,南北长422米,占地面积约1153平方米。
蒿里山属泰山山系,出露的是距今5~6亿年的晚寒武纪的石灰岩。在距今2亿年左右时泰山南麓发生断裂,蒿里山位于断裂南侧的下降盘,因此残存了寒武纪地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孙云铸在蒿里山首次发现三叶虫化石,并以蒿里山虫命名。蒿里山虫化石是华北地区晚寒武世的标准化石之一,用于划分寒武纪地层。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蒿里山神祠遗址
蒿里山神祠,主殿森罗殿,创建年代不详,神祠外曾建有岱亭、古仙洞等,蒿里山神祠现已全部损毁。蒿里山神祠为道教宫观,据考证,神祠建在地势较低但平坦开阔的社首山与蒿里山之间的山坳中,此处树木旺盛、环境幽闭。受鬼神文化影响,通过园林景观营造阴间氛围。法国汉学家沙畹在《泰山:中国人的信仰》中,载蒿里山神祠中神殿包括:森罗殿、阎罗殿、地藏殿、酆都殿。神祠在唐宋之际已成为民间重要的鬼神文化场所,据元徐世隆碑记载:“自唐至宋,香火不绝”。民国期间,蒿里山神祠被毁于战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蒿里山神祠遗址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录》古遗址。
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
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山体顶部,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次北伐军阵亡烈士的墓碑。背面刻有“重于泰山”,两侧刻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字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蒿里山北伐军烈士纪念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录》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1999年,蒿里山列为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景点。
2017年,《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中,要求整体保护泰安历史城区与北侧泰山“山城相依、山城一体”的格局,同时保护“蒿里山—古城—泰山”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
2021年,《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将蒿里山与其东侧的灵应宫合并,规划面积为0.3平方千米的“蒿里山——灵应宫”景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