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松
郑长松,男,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空装XX型号项目传操系统总设计师;陆装“十四五”XXX型号项目副总设计师;特种车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委员;《摩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编辑本段
【1】现代车辆传动理论与技术:车辆传动可靠性理论、新型传动系统理论与技术、液压润滑系统污染控制、数字孪生技术、电驱传动技术;
【2】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技术:油液中微小铁磁性颗粒在线监测技术、油液融合故障诊断技术、故障预测、智能运维、剩余寿命预测技术。
代表论文 编辑本段
【1】Magnetic properties of micr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postures in the high precision particles detection [J]. Power technology;
【2】Study on the Sensitivity of Detachable Wear Particle Sensor based on Iron-based Amorphous Soft Magnetic Rings[J]. IEEE Sensors Journal;
【3】An Optimal Lubrication Oil Replacement Method Based on Selected Oil Field Data[J]. IEEE Access;
【4】 Effect of Silicon Carbide Nanoparticles on the Friction-Wear Properties of Copper-Based Friction Discs [J]. MATERIALS;
【5】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under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Focus on Particle Detection Sensor Applications[J]. Sensors;
【6】高速湿式换挡离合器排油阀临界开启和关闭压力研究[J];兵工学报;
【7】沟槽面积对不同润滑油温下离合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J];汽车工程;
【8】基于竞争失效的综合传动剩余寿命预测[J];汽车工程;
【9】基于多元劣化失效的综合传动剩余寿命预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10】纳米晶体磁环对磨粒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1】非线性状态监测数据下的磨损定位与状态识别[J];吉林大学学报。
个人专著 编辑本段
【1】装甲车辆故障诊断技术[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1;
【2】电磁式油液磨损颗粒在线监测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6.
发明专利 编辑本段
【1】 一种旋流磨损颗粒检测传感器及其分散效果分析方法,ZL202010169933.9,2021;
【2】 一种差动式油液磨粒在线传感器测试系统,ZL201310559830.3,2016;
【3】 用于高转速湿式离合器的顺序启闭的排油阀及使用方法,ZL201710208181.0,2019;
【4】一种高灵敏度的微小金属颗粒在线检测系统及方法,ZL201611073681.X,2019;
科研项目 编辑本段
【1】机械异常磨损微粒在线监测机理与微弱混迭信号辨识方法研究【83万】,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51475044。
【2】液力机械行星变速箱开发【394万】,中油济柴动力总厂;
【4】动力传动装置润滑油金属颗粒在线检测技术【50万】,总装“十二五”预先研究;
【5】液压润滑系统的污染控制方法与验证【505万】,科工局“十二五”传动专项;
【6】车辆传动系统齿轮磨损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30万】,总装备部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
【7】DAT200轻型传动装置研制【740万】,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8】04A比赛车综合传动装置研制【691万】,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9】电传动履带装甲车辆ET500传动装置研制【参研】,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10】10W-40地面装备多用途润滑油的应用研究【80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1】Ch300F综合传动装置研制【190万】,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荣誉 编辑本段
主持多项型号装备项目传动装置研制,担任陆装XX工程传动系统总设计师、空装XX项目传操系统总设计师。主讲本科必修、选修课各一门,指导硕士毕业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4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SCI/EI收录28篇,出版2本专著,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件,其中实现技术成果转让3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