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民歌
兴山民歌是指湖北省兴山县及其以东的乡镇、南、北方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兴山县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与秭归县相连,北与神农架林区相连,西与巴东县相连。兴山县在汉代属于南郡,三国吴景帝在永安居住了三年(260)秭归北界兴山建置探析。
兴山民歌源于秦统一中国后创作的荆楚音乐“荆楚”今湖北)该地区的地方音乐。兴山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文化局创作干部王清媛在搜集兴山民歌时,发现了兴山古民歌。1997年,兴山民歌被命名为“兴山体系”民谣,后来2015年,兴山民谣分两个体系。
兴山民歌的演唱形式是独唱、合唱、对唱、依次演唱等,用唢呐、竹笛、琵琶、扬琴、苗笙、三弦、二胡、由大提琴和其他乐器伴奏。兴山民歌主要以兴山草锣鼓兴山丧钟两种载体存在,还有民歌、灯歌、田歌、民歌和生活曲调等。兴山民歌包含一个介于大与小之间的音阶结构、小度之间的间隔是“兴山三度音程”
2006年,兴山民歌收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山民歌展现了荆楚古歌的面貌,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同时,展现中国本土传统音乐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国内音乐界有学者对兴山民歌的提法如下“荆楚古歌”的遗存。曾侯乙编钟,特别是该地区长阳县出土的商周青铜编钟的音系结构证实了这一点。
兴山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其三度律结构与曾侯乙 s编钟节奏。与此同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s 《在建平听里中二联歌》“听这声音,黄色铃铛的羽毛”也谈兴山民歌。
从1959年起,文化局创作干部王清媛开始收集兴山民间音乐他在兴山收集了大约5000首民歌和6000首歌谣,并把它们汇编成四册油印本:两卷《薅草锣鼓集》,一卷《兴山民歌集》,一卷《兴山花鼓戏音乐》。在收集整理中发现,兴山民歌流传着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民歌,对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97年,经音乐专家鉴定,兴山民歌被命名为“兴山体系”山歌,2015年《兴山县志》修订版中,兴山山歌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兴山山歌,也叫具有立体特征的兴山山歌,五句或七句的兴山山歌(薅草锣鼓)2006年被登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被称为兴山山歌。另一种叫地花鼓,表演形式是歌舞演唱部分属于兴山民歌。
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
表演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合唱、对唱、圆唱法等,以及主唱,也就是一个人一起唱人群。伴奏乐器有唢呐、竹笛、琵琶、扬琴、苗笙、三弦、二胡、大提琴等,并根据音乐氛围加入锣等打击乐、小马锣、碰铃等。没有仪器,你可以“清唱”,即吼山歌。
音乐载体
兴山民歌主要以兴山草锣鼓和兴山丧钟两种载体存在。兴山民歌包括民歌、灯歌、田歌、民歌和生活曲调等。兴山民歌的类型大致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利典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历史传说歌、杂歌等九种。
音乐特征
民歌的内容大多是赞美古人的“离别”恋情”对于材料,多采用表格、后期短语或多短语组成的单段主要是单双段结构常见的三句结构是《早晨时候来》,四句结构是《十想》《探妹十二月》,五句结构是《五句子歌》。唱词从二、从三段到十多段,调式音阶主要由“三音阶”四音阶”构成。在规模结构中,有一个很大、小学位之间的间隔被学者称为“兴山特色三度音程”,包含三音结构的两种腔音。
这种独特的尺度证明了荆楚音乐文化中存在着与乐器考古发现法制相一致的口头文化。
兴山民歌有2拍/4、4/4为主,如看着朗格、探郎歌、采茶歌等,其次是散拍,如三弯。兴山民歌节奏分析的柔板、中板、快板。原生态兴山山歌节奏自由发挥,没有定睛之笔。同时,民间艺人在处理音乐时,节奏有快有慢、力度会根据内容和演唱效果而变化。
艺术特征 编辑本段
唱腔、语言特点
兴山民歌以高音唱为主、平腔、鸡鸣曲调有三种,高潮时高音旋律跳跃,节奏自由,曲调悠长,引子或歌曲高潮时延长,高音区用假声唱法。平腔唱法旋律流畅,较少使用拖腔,音域不宽,音量低。平腔是兴山民歌中最大的,歌词中间会加衬字或衬字。乌鸦腔发声时,演唱者深吸气入小腹准备屏住呼吸,喉咙迅速向下阻挡气息。
丰富的衬词(虚词)兴山民歌的精髓是利用声音,把声音变成文字。衬词的使用,如 quot艾毅 quot和 quot胡嗨 quot,使得兴山民歌的演唱语言更加灵活。兴山民歌往往以游走特征音结尾,音程值多集中在345分钟左右,游走幅度为350±15分钟,称为“钢琴缝里的音”
发声方法与润腔技巧
荡调是兴山民歌演唱中使声音达到深远效果的技巧,唱法属于大嗓唱法。兴山民歌一般拉长曲调,放松节奏,也就是拖调。拖腔唱法是兴山民歌的延长,兴山民歌的拖腔有声波,声波由大变小,加上滚动的颤音。滚音在兴山民歌中广泛使用,其幅度、速度不限,唱歌时可以灵活调整气息的强弱。发滚音时,用喉咙控制呼吸,停止气流,慢慢释放,这样声带就会发出颤抖的声音。颤音常见于兴山民歌的引子和拖尾部分。颤音唱法主要是通过气息力度和喉头力度的变化产生的,颤音有时间的区别。在颤音结尾添加滑音。
代表作品 编辑本段
兴山民歌常见的歌曲有《征东》《征西》《薛刚反唐》《十送》《十想》等等。
文化价值 编辑本段
展现荆楚古歌面貌的兴山民歌,有其独特的音乐原理,证明了中国曲艺中存在与出土乐器相一致的音乐原理,揭示了中国民乐的常规音程约为350分钟。使用的中国民间“鸡鸣歌”唱功的坚持,显示了中国本土传统音乐顽强的生命力。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传承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草锣鼓几乎消失了,年轻人 美国人对民歌的兴趣减弱了现有的传承人都比较老了,唱兴山山歌的人只占全县的10左右 美国的总人口。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活动也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的推广而弱化。
保护措施
2006年,兴山民歌收录《五更》。2006年后,兴山县“兴山民歌”优秀传承人将重点保护,设立资深艺人生活补贴制度,与部分优秀民间艺人签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位传承人带10个徒弟(其中,家庭以外的不少于5人)每个徒弟每年至少学10首兴山民歌;开展“兴山县十大优秀民间艺人”评选活动。
2006、2007年,两次评选出5名兴山民歌优秀传承人、特别贡献奖2名、10名优秀工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兴山民歌”资源数据库,已建立“兴山民歌”研究室,组织有关文艺专家做好工作“兴山民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并以县城的中小学为阵地“兴山民歌”将传承纳入县级地方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黄粮镇建立“兴山民歌”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兴山县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创意编排一个“以兴山民歌”基于素材的原生态歌舞。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