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步行街。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中心,东临漓江,直达东陵,西临高泽峰,旁边是连笔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意义的街道,建于1674年。70年代以前,西街处于半商业半农业状态,经济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西街旅游开始迅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有超过150万游客前往西街。阳朔西街有中山纪念堂、曹邺文化遗址、中区局、城隍庙、鉴山寺。
1999年7月,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治理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全面优化居民旅游软硬件居住环境及其功能,桂林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桂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西街保护性改造治理项目》规划。2007年,为适应新时期阳朔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建设“山水城”模式,促进人与自然、中西文化、历史与未来的沟通,将打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风貌,提高旅游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特制定阳朔西街古迹保护详细规划和西街保护性改造设计。
2017年12月,阳朔西街被评为AAAA级景区。2023年3月1日,阳朔西街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旅游休闲街区。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西街是什么时候建的,没有考证南宋1243年宝泉桥碑文中有一条东大街、西街之称。据清1673年版《阳朔县志》记载,阳朔县有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西街是这个县的主要街道。
在过去,西街与县前街和连笔巷的交叉口的两侧被称为十字街,十字街的西面被称为西街。西街的万经营日用烟酒,陈公兴经营阳朔土特产,蒲同昌和袁 摄影杂货生意。
20世纪20年代以前,西街的房屋前都有2米多宽的檐篷,通常作为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人行道和圩田。1937年4月,因城市道路建设,拆除了雨棚,将西街的石砌路面由2米多宽改为8米宽的灰沙路面,同时修建了联丰市场。1965年,西街改为水泥路面,两侧修建了1米宽的大理石人行道。1987年,街道改为大理石路面。现存的西街房屋大多建于清代,多为低矮的二层砖房、白粉墙红门窗。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是县城比较完整的古街。1997年,建设部将西街确定为历史街区。1999年,政府对西街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70年代以前,西街处于半商业半农业状态,经济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阳朔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西街成为中外游客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游客总数逐年增加、西街旅游发展迅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到西街旅游的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1亿元。2017年12月,根据广西旅游委2017年第3号公告,阳朔西街被评为AAAA级景区。2023年3月1日,阳朔西街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旅游休闲街区。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位置
阳朔西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中心,经纬度坐标北纬24° 77′,东经110° 49′漓江之东,直通东陵,西临高泽峰,紧邻连笔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略呈东西走向,东至滨江路,西至陶盘路,中至县前街、城中路交汇。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气候
西街所在的阳朔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热量充沛,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由于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5-7月。
年平均气温19.5℃。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度.9℃;七八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每年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1560 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9月至2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3%27%月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5月最多,月平均降水量289.5 mm,占18.6%其次是6月,月平均降水量为227.7 mm,占4.6%11月和12月降雨量最少,月平均降水量为58.4毫米和35.7 mm,各占3.7%和2.3%
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429小时.7小时,日照率33%日照季节变化很大,1-4月平均月日照时数均在 60小时以下,尤其是2月和3 个月,平均月日照时数不足50小时。5月日照开始明显增多,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上,7月最多,约210小时,最多的7月与最少的2月相差约160小时。
季风明显,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1-受冬季风影响,三月盛行西北风;6-8月受夏季风影响,东南风较多;4-5月、9-10月上半月是夏冬季风的过渡季节,风向经常由北向南交替。1981-2000年,年平均风速为1.每秒2米,1月和2月各1.3米每秒,其余月份为1.1.2米每秒。瞬时风力一般在3级以下。每年夏天都有大风,阵风风速达到每秒20米。
街道特征 编辑本段
规划理念
阳朔西街秉承着“每一砖一瓦都在景里,每一条街都写着”理念,详细规划,科学管理,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实施节能交通照明、水电管网无痕化、水系景观自然化智能停车等改造措施、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导览、智能管理等功能不断更新升级,人、水、城市间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街道布局
阳朔西街宽约8米,长近800米,占地28万平方米。有中山纪念堂、曹邺读书岩、中区局、鉴山寺等景点。明城墙、碑刻、古亭等古建筑保存完好。
建筑特色
西街的大理石路面是弯曲的S形,铺的是当地的槟榔大理石,黝黑发亮。建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两边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低矮砖房,白墙红窗,透出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1999年至2004年,阳朔县完成保护性改造,突出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桂北阳台悬挂式民居的特征。
主要看点 编辑本段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西街南侧、碧莲峰西北麓。1921年11月29日,孙中山先生率部北伐,途经阳朔,在当时的县城建立了高等小学(今阳朔镇小学)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并视察了阳朔和首阳公园的市容(今阳朔公园)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各界人士于1931年捐款建造了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原为两层砖木结构由于年久失修,1981年,人民 美国政府拨款将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三层楼房。同年被列为阳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邺读书岩
位于阳朔县北部的天鹅山脚下。这块岩石有几英尺宽,雕刻在墙壁之间“曹邺读书岩”五大字。据说唐代曹野曾在此求学,故名。唐代著名诗人曹野就在贵州(今广西桂林)人。据了解,曹野是唐代阳朔乃至全桂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
中区局
中央局,相当于民国时期现在的镇级行政公署,位于金水南门附近,也就是现在的连笔馆。中央局是孙中山北伐阳朔时会见地方官员和群众的地点之一。
鉴山寺
尖山寺始建于713年,原址在县城尖山(又名碧莲峰)北麓。曹野临终时,经常和寺里的高僧智贤一起唱歌。当鉴真没有 不要东渡,他在这里沉思。鉴寺僧钟”为阳朔八景之一。1915年,尖山寺废弃,改建为尖山楼。尖山寺重建于1997年,地址在县城南6公里处、大榕树的东边聚集在山脚下。2001年1月1日,新尖山寺开光。新尖山寺占地140公顷,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这些建筑是佛教寺庙的传统布局,沿中轴线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侧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楼、鼓楼、回廊、碑亭、地藏王殿等10余座建筑。山门东西两侧有斋堂、香客楼。寺内有大小佛像50余尊。寺庙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在广西现存寺庙中名列第一。寺名和“大雄宝殿”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万寿宫
江西会馆又称江西会馆,位于阳朔西街47号它建于1764年,占地约1000平方米,有三个房间和三个入口、大殿、后厅。大门后面是戏台,后厅作为接待室,正厅供奉着许真君的塑像一年一度的会议是在农历3月15日。1950年,它被改造成一个礼堂,在这里举行了许多全县的重要会议。在县人民 美国礼堂于1956年竣工,它被总工会和文化中心使用。1965年,大门和戏台被拆除,正殿和后殿按原样翻修这是工人 文化宫。现在只剩下正殿,是县城保存完好的寺庙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广场 编辑本段
位于县前街、傅佥巷与滨江路交叉口建于2002年7月,占地约3100平方米。在北边,孙中山发表了演讲(下榻)处。广场上有一座孙中山铜像,上面刻着孙中山 并简要介绍了晚唐诗人曹野的生平徐霞客故居、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参观阳朔年谱等碑文。广场东有青阳门、之江大厦与徐悲鸿 南面是史故居,西面是历代县城,北面是阳朔镇小学。
民俗文化广场
又称西街民俗长廊,建于2001年,面积300平方米,位于新西街中段。广场东面有一座观景塔,共分三层,高15米;楼下桂花溪过街,小桥流水,种着花柳。作为观光休闲的地方,节假日有民俗表演。
文化活动 编辑本段
漓江渔火节
漓江渔火”是阳朔千年历史的人文民俗景观它原本是漓江上的一项传统捕鱼活动。每当夜幕降临,渔民们就会乘上竹筏,点燃火把,带上一些鸬鹚去捕鱼。江面上渔火如萤,渔歌阵阵,成为漓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1999年至今,阳朔县委、该县人民和美国政府每年冬天在县城和附近的漓江举行,晚上表演钓鱼和唱歌跳舞。西街广场也会有文化活动、举办一场西街啤酒狂欢夜。节日期间,将推出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每届都有众多中外游客参与,新闻媒体参与报道。
圣诞节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自助游的外国背包客来到阳朔西街,圣诞节也被引入当地。每年圣诞节,西街的酒店、饭店、酒吧、咖啡店、旅游商店等纷纷竖起松柏圣诞树,用各种彩灯装饰、彩花、小玩具和贺卡,商店前或大厅里的圣诞老人,还有音乐会、接待等一系列带有西方情调的圣诞活动。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开发
1965年,西街改为水泥路面,两侧修建了1米宽的大理石人行道。1987年,街道改为大理石路面。1997年,建设部将西街确定为历史街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阳朔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西街成为中外游客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游客总数逐年增加、西街旅游发展迅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到西街旅游的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1亿元。2016年,风格美食的集合、阳朔新西街——益田西街是一条集休闲娱乐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新对外开放的街道,其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保护
1999年7月,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桂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西街保护性改造治理项目》规划。指导思想是保护文化遗产、治理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全面优化硬件软件和功能生活环境。
规划内容:街道道路改造;供水和雨污水排水设施的改造;电力、电信、电视管道设施改造;沿街建筑立面的保护与改造、维护装饰和有意义的建筑修复;建筑小品;水系环境治理;环境绿化、美化;外事停车场迁移;农贸市场迁移。
规划建设规模:区域总体面积4.73公顷,总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其中需要保护性改造的房屋建筑面积为5.01万平方米,改造道路总长约4000米,水系2700米,铺设石板路面3.7万平方米,雨污水管4260米,电力线路1万平方米,电信电缆7800米,供水管道 210 米,总投资12675.17万元。
2007年,为适应新时期阳朔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建设“山水城”模式,促进人与自然、中西文化、历史与未来的沟通,将打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风貌,提高旅游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特制定阳朔西街古迹保护详细规划和西街保护性改造设计。
街道改造长约500米,建筑拆除面积约4000平方米。规划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传统的内涵,从保护历史街区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调整规划用地的功能。以水系治理为切入点,促进整个街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创造一个“诗境的家园、和谐的境地”,提供“宁静、闲适、优雅、自由交流”的场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真诚对话”的境界。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2017年12月,根据广西旅游委2017年第3号公告,阳朔西街被评为AAAA级景区。
2023年3月1日,阳朔西街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旅游休闲街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