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地理百科    建设建筑    景观景点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东12公里,汉魏古城洛阳西约1公里,北临邙山,南临洛水。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释源”号称 ,全球唯一、印、缅、泰国四国佛教寺庙中的国际化寺庙。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它有大约2000年的历史,其目的是支持西域僧人拍摄童模、朱发兰和他们带来的佛经佛像。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后的第一座寺庙“寺”这是汉政府办公室的名字(如鸿胪寺太仆寺)但此后,它成为中国佛教寺庙的专用名称。白马寺在中国被称为佛教“释源”,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1961年,洛阳白马寺被国务院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庙。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第一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

目录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名称由来

关于白马寺得名的原因,有四种解释。

白马绕塔”说

第一种说法是,印度有一个国王想摧毁佛教寺庙和寺院,现在他要摧毁一座名为“招提”在寺里,他看到一匹白马在晚上围着寺塔哀叫,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般的景象,于是下令停止破坏佛寺,放了它“招提”的名字改为了“白马”因为这个典故,中国的第一座寺庙也被命名“白马”,东汉牟容的《理惑论》,南朝惠教的《高僧传》都用了这个说法。

白马寺白马寺

白马驮经”说

第二种说法是汉明帝派蔡澄、秦景、王尊等人去印度求佛,取经回国时带回佛经的是白马为了纪念白马的贡献,该寺得名“白马”,“寺”则源于“鸿胪寺”等官署机构的“寺”字,北魏杨立志的《洛阳伽蓝记》,郦道元的《水经注》都用这个说法。

佛祖乘马”说

第三种说法是“白马”之名源于“佛祖所乘白马”根据《佛本行集经》《方广大庄严经》301010010《普曜经》《修行本起经》等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一匹白马,后来又乘以一匹纯金七宝装饰的白马,于是白马成为佛教吉祥物,后成为寺院名称。

莲花’音译”说

第四种说法是从现代语音学的角度进行调查的结果。王世元 s篇《过去现在因果经》根据梵文读音,对白马寺名称的由来进行了探讨和猜测“白马”本是梵语中“莲花”单词padma的音译,第二个音节ma可以用在梵语汉语对偶中“马”对应,并且汉字“马”的发音两千年没变;而“白”汉代北部为入声字,可对应pad,plus“莲花”是佛教中的圣物,与“莲花”取名有道理,然后就对了“白马”对该词内涵的解释可能来自民间误传。

别名由来

洛阳白马寺有中国佛教“释源”与“祖庭”两个别名。

中国佛教“释源”

汉明帝派医生到蔡城、中郎将秦景、和蔡等十余人赴印度求佛、秦一行不仅取回了佛经,还邀请了他们在大月寺遇到的两位高僧一家人回到中国去传播佛教这两位高僧为莫腾和朱发兰拍照。摄摩腾、朱发兰在清凉台译经,翻译了中国第一部佛教经典《白马非马:一个俗语源的考察》后来清凉台扩建为白马寺,称为中国佛教“释源”,庙里的器物也刻在碑上“释源”单词 quot白马寺 quot意味着洛阳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中国佛教“祖庭”

南北朝时,印度僧人达摩到洛阳传禅,在嵩山少林寺悟道,创立禅宗,成为禅宗始祖、僧粲、道信、弘忍、慧能代代相传,禅宗规模逐渐壮大菩提达摩和他们五个被称为“禅宗六祖”后来白马寺加入禅宗,在寺内设祠堂供奉“禅宗六祖”因此,人们也称白马寺为中国佛教“祖庭”

东汉始建

中国东部的汉明帝在睡梦中看到一个六英尺高的人、金光闪闪的人从西边飞来,朝臣傅毅告诉他是佛,预示佛要从西边来,汉明帝就派蔡澄、秦景、王尊和其他人去印度寻求佛教“永平求法”蔡、秦一行不仅学佛取经,还邀请两位高僧一同回国第二年,政府修建白马寺,供养高僧和佛经正是在白马寺,这两位高僧翻译了中国第一部佛经,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起点,在中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永平求法”白马寺的建立,意味着古代中国正式授予佛教合法地位,允许佛教在中国传播从此,中国就有了萨满教和伏地法。此时,白马寺位于东汉洛阳市雍门以西、北魏洛阳市西阳门外李三御道以南的位置。

1939年老舍先生写了《四十二章经》,讲了它的由来:中州 s原地好,白马载经。野鹤嗅首岩,明日照古台。稀疏的钟声无声,一个梦在绽放。劫犹在昔,焚香悟佛 真是悲哀。

三国至北魏

东汉末年,董卓篡权,率军入洛阳在朝臣的反对下,他被迫离开洛阳前往长安安临走时,董卓放火烧洛阳,白马寺也被烧了。曹丕定都洛阳后,恢复生产,重建了一些被毁的建筑,白马寺就在此时重建。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在民间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汉人皈依佛教,洛阳寺庙众多,一时间成为北方佛教重镇。

西晋时期,削发为僧的汉人越来越多,佛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据说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洛阳,但他受到了西晋惠帝的影响“八王之乱”影响,洛阳城内陵墓被掘、宫庙遭毁、百姓流离失所,白马寺再次衰落。

佛教在北魏时期得到大力推广洛阳城内外佛教寺庙多达1367座,西域僧人3000余人,佛经多达415部,1919卷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白马寺再次重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寺内建了三座寺庙(山门)在寺庙等建筑中,三门之内有高大的玉制弥勒佛像寺庙里翻译的佛经陈列在大殿里,人们经常烧香祭祀三门前种有沙果、来自西域的葡萄和其他水果非常甜,人们称之为“香甜可口,冠于仲景”北魏末年,洛阳再次卷入战争,白马寺再次被毁。

隋唐至元

隋唐时期,白马寺在原址上重建在武则天时期,薛怀义被任命主持白马寺的建设此时白马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王昌龄有诗:月光下看古寺,林外攀楼,南风开廊,夏夜如凉秋。

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请来支援的回纥军队在洛阳城烧杀抢掠,白马寺再次被毁寺庙里的僧侣不得不建造茅屋居住,张继在他的诗《白马寺》中写道:载经白马空,断碑断刹见。飒飒茅屋秋风起,雨满一夜思。唐武宗下令灭佛时,白马寺佛像遭到严重破坏,寺内僧尼被勒令回归世俗。唐朝末年,秦宗权和孙儒的烧杀抢掠使洛阳城成为一片废墟,白马寺也毁于一旦。

赵匡义宋太宗下令重建白马寺,苏易简题写《宿白马寺》,竖立在寺内碑文描述了建设情况:风高宝强,晴云散雕。周 令人眼花缭乱的墙壁和漂浮的柱子上装饰着依法教学的旗帜。远离滇服风光,没有特别的日子。在洛阳城旁边,它更像一座天宫。此时的白马寺雄伟壮观,僧人超过1000人。

元世祖两次修建白马寺,寺内僧人蔡文题写《重修西京白马寺记》,赵孟頫在寺内题写碑(清代毕元破此碑,为赵孟頫所写)元代大佛殿有五尊,三门塑有四尊天王像,为马所绘。

明清及民国

明太祖还下令修建白马寺,在嘉靖年间进一步扩建扩建后总占地面积62亩今天的白马寺,大致就是这次重建保留下来的结构和布局。根据铭文《重建古刹白马禅寺记》,前后殿都是在这次扩建中修建的(大佛殿、大雄殿)寺庙里的佛像和随从阿难的塑料雕像、迦叶、文殊、普贤、罗汉、护法像。建左右附殿三座,建中国观音、祖师、伽蓝、土地诸神像。东边建礼贤殿,西边建表演殿,殿后建重檐殿,毗卢佛像国内塑,分别建左右三个附属殿、竺法兰像。改山门为王庙,在山门上建三个洞,在庙前建一个石坊,匾上写着“古刹白马禅林”清代白马寺多次修缮,同治年间间接烧毁光绪九年重修。

1933年,德浩和尚主持修缮了白马寺,在大门口新建了客房和钟鼓楼,规模宏大,但因日本 美国侵华战争。

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于1952年和1957年两次修建,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无孔不入,白马寺在列“四旧”其中卷轴被烧,花木凋零,据说被莫腾拿去了、朱发兰从西域带来的30多部珍贵的贝叶经也被烧毁。

1972年,国务院拨专款修缮白马寺,广植树木,精修房屋。

2010年5月29日,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白马寺举行了印度式佛寺落成仪式印度风格的佛寺是按照印度世界文化遗产三尺宝塔的风格设计建造的白马寺提供土地,负责建设印方提供了建筑方案和资金,以及寺内佛像等佛教用品。时任印度总统的帕蒂尔和时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主席的王志珍政协,共同为佛寺剪彩,石碑上刻有“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来自印度的礼物,印度和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落款为“2010年5月29日,印度共和国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帕蒂尔题献”帕蒂尔和印度重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参观并膜拜 。

2014年6月30日,缅甸式佛寺落成仪式在白马寺举行时任缅甸共和国总统的登盛出席了仪式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指出,缅甸风格的罗阳佛寺的落成是中缅友好交往的又一重要标志。

2014年9月26日,白马寺举行“泰式佛寺扩建竣工仪式和佛像揭幕仪式”,时任泰国副僧王、帕蓬素提长老,金山寺方丈,泰式佛寺捐助人、泰国前内政部长马玉燕出席仪式,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乐彬指出“佛教与中国泰国法国相连”虽然东汉时期的白马寺和唐代修建的白马寺的建筑遗存已无处可寻,如今的白马寺格局基本上是明代重建的,但仍然可以说白马寺是洛阳唯一一座自汉代以来代代相传的佛寺。 

白马寺在中国被称为佛教“释源”,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后,通过中国逐渐传到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对于这些国家的佛教来说,白马寺也是他们的佛教“释源”和“祖庭”。

布局特征 编辑本段

白马寺现有建筑面积34000多平方米这是一个朝南的长方形庭院大门是三门牌楼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两座宋代石马雕像,大小与真马相近,但比真马温和安静。进入山门,中轴线上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国王庙、大佛殿、大雄殿、结印寺和毗卢阁,中轴线两侧有门厅、祖堂、客堂、斋堂和清凉台拍摄莫滕殿和朱发兰殿以及住持和的庭院。建筑规整对称,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寺庙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个两层楼的塔楼作为钟楼和鼓楼。

寺内建筑 编辑本段

山门石马

山门为牌坊式三门洞,嵌于正门之上“白马寺”三字,旁题“重建司礼监太监黄金”和“嘉靖二十五年的姬旦”山门前有一对石马,为宋代青石雕成,德豪和尚所移,高1.75米,长2.2米。山门东侧有一“罗京白马寺祠堂”碑文相传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写。

天王殿

北魏修建了三座城门,元朝修建了四座天王像,至今仍被称为 quot三门 quot“三门”明朝扩张时,山门修了,改了“三门”为“天王殿”四天王是东方天王,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北方天王“四大金刚”

天王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建筑(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由主屋脊一、垂脊四、戗脊四组成。一种大的屋顶形式,在上部屋顶的两个斜坡下面有四个斜坡),是雕龙贯穿脊柱,尾口吞脊柱两端,呈火焰状的佛 以前很轻“风调雨顺”四字,后有“国泰民安”四字。戗脊上以人物、动物装饰,四角设庞涓、韩信、罗成、周瑜四将。

寺内有一佛龛,内有金雕花木,弥勒佛坐于正中弥勒佛身后是韦驮天,面向大佛殿而立(传说八神将是南方的生长日之一)天王庙宽五间,深三间,长20米.5米,宽14.5米,殿基高0.9米。

大佛殿

大佛殿建于明代,建筑风格与天王殿相同,长22米.6米,进深16.3米,正脊上书“佛光普照”法轮常转”八字。寺庙里的主要雕像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左侧有大乘叶波像,右侧有文殊菩萨带经和普贤如意坐像。外面两边有两朵散花。面对大佛殿后门的墙上,塑有观音菩萨像。

大雄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历史上多次失火的装饰最华丽的大厅,现在重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寺前有宽阔的平台,大门东墙嵌有《摩腾入汉灵异记》石刻殿基高一米,正殿为方形建筑,东西五间,殿宽二十二间.8米,进深14.2米。原本在山顶休息,后人改为悬山式(中国传统的双坡屋顶之一,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之外)大雄宝殿后墙和两座山都是梯形青砖砌成、梯形青石和大青砖非常少见。 

大雄”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大乘殿都是释迦牟尼的主。殿内有双层金雕龛有一只大鹏雕着一只鸟 的头和旁边的三条龙壁龛旁边有楼梯,供行人上下。天花板上画着鲜艳的荷花,墙上挂着许多木刻“壁佛”寺内有三尊主佛,从左至右分别是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印这三位佛,坐在佛龛里的莲花宝座上,左边一天,右边一天,每边十八罗汉 。

大雄宝殿内有23尊丝麻制作的元代造像“夹苎干漆”雕像,每个只有3磅重-5公斤,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至今色泽鲜艳,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国内非常罕见,也是白马寺的瑰宝。

接引殿

它在同治年间被烧毁,光绪九年重建这个大厅宽14米,深10米.7米。结印寺是寺内最小的寺庙,采用悬山式,寺内主佛为阿弥陀佛,又称佛(因其“鼓掌欢迎并引渡西土”两边有观音持净瓶,有持牟尼宝珠之势。

清凉台与毗卢阁

清凉台长42.8米,宽32.4米,高约6米,原是汉明帝小时候读书乘凉的地方,后蔡取经归来、秦一行把经书放在这里,给莫腾拍照、朱发兰还在这里翻译佛经,是寺内最早的建筑遗址。戏台上建有毗卢阁,四周有回廊、周围都是寺庙和寺院,结构整齐,自成一体,也是很多人所称的“空中庭院 ”

戏台上修建的毗卢阁,始建于唐代,元代重修,明清重修.8米,进深10.6米,其余为山重檐,四角挂铁马,厅长4米.25米、宽4.59米、高0.一个92米高的砖制基座,上面有雕刻“八仙”木质壁龛,主尊毗卢佛,两侧是文殊普贤站立像和青狮白象,亭前附厅配有摩托车、竺法兰塑像。

齐云塔

五代以后,唐庄宗建在白马寺东“东白马寺”因为规模小,所以被称为“小寺”寺前有一座五百尺高的九级木佛塔,名曰“齐云”北宋靖康元年,云起塔被烧毁。后来,在金大定十五年,在原云起大厦的原址上建了十三层、建造了一座160英尺见方的砖塔和三重保护塔墙、两个烧经台,二十多间房子。

今日 云起宝塔位于白马寺以东约300米处,高25米.52米,坐北朝南,抛物线外观。塔的西南侧有一块《大金重修洛阳东白马寺塔记》的碑,是金大鼎年间竖立的。云起铁塔是一座方形的13层砖砌塔楼,有密集的屋檐,塔下有两层基座一楼有仿木的普通方和一个三升的斗拱。每座塔的屋檐都是用多层小砖挑出来的,屋檐用菱角牙装饰。从第六层开始,塔的屋檐一步一步缩进,形成抛物线轮廓塔顶覆盖着花瓶状的塔闸这座塔是中空的,有楼梯可以上下。五代(907-960)以后中原的塔多为八角形,如云起塔,较为少见。云起塔是今天唯一能看到的与东白寺有关的建筑它与凉爽的露台相连、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为“白马寺六景”

白马寺印度风格的佛殿

印度风格的白马寺佛寺由印度设计师阿克萨亚设计·金的设计参考了世界文化遗产印度的桑吉宝塔,据1:1比例进行仿建。2006年,印方将设计图纸移交给中方同年4月26日,在白马寺举行奠基仪式2009年9月,佛寺建成对外开放。

佛殿整体为土黄色圆顶建筑,东西朝东,南北宽60米,东西长100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南、北三面单层回廊环绕,形成以大佛殿为中心,周边建筑环绕的建筑布局。除了主佛殿,还有一个会议室、展览室、讲经堂、牌楼等配套建筑。

大殿前有两米多高的夜叉神雕像,头上缠着头巾,耳朵上戴着圆形饰物上身裸露,下身穿着及膝裙,肌肉分明双脚呈八字形直立,与中国传统夜叉神有很大不同。塔门的立柱、横梁、大佛殿的回廊和外墙都是用石头雕成的,最大的大约有半人高,最小的只有一指长雕刻题材主要有三类,一是佛教常用的莲花动物纹等装饰图案,二是夜叉神等保护神,三是佛教故事。佛殿下部呈圆柱形,直径约24米,上部为直径22米高21米的穹顶结构,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

在圆形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方形庭院,里面有花坛、水体、走廊,形成独立的观赏空间,设置回廊,在走廊的墙壁上装饰佛教故事的画面。

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

白马寺是缅甸风格的佛寺,缅甸人这样称呼它“摩诃支那帕巴”,意为“大中国塔”缅甸仰光的大瑞灯塔(缅甸大金塔)为原型缩建而成。2011年底,佛寺的建设完工2012年9月,缅甸大金塔项目签约仪式在白马寺举行主体建筑之一的大金塔于2014年6月正式开工并竣工。

缅甸式佛寺位于白马寺泰式佛寺西侧,坐北朝南,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面积7020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大金塔、大佛殿、微缩景观的博物馆和两个历史建筑在缅甸。

正门是参照曼德勒宫建造的殿内有四尊悉达多乔达摩造像,从东顺时针方向依次化为佛像、说法像、布施像、大殿四周的墙壁上嵌有四个大型玉雕的冥想雕像显示了佛陀的诞生、成道、说法、涅槃四大圣事。核心建筑大金塔高32米.9米,塔基直径51.71米,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底层为展厅,大金塔东南角为龙王保护佛像,龙王为古印度德拉维达蛇神“那迦”塔东、西、南、北面有一个大门。

白马寺泰式佛堂

白马寺泰式佛寺于1992年开工,1995年主体工程完工1997年,佛寺竣工,举行泰国佛像揭幕仪式2010年,佛寺进行了改扩建,主要是扩建现有大殿,修建钟鼓楼、四面佛、凉亭、舍利塔、接待室、博物馆以及门楼、墙等,扩建工程完成于2014年,占地11664平方米,有一尊铜镀金的泰国佛像,重八吨。

园内佛塔是泰式佛寺的主体建筑,内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和泰国佛教界捐赠的僧王舍利它是英国考古学家佩珀于1898年在卡普洛维一座倒塌的砖制佛塔中发现的佛教遗物之一它原本是印度政府送给泰国的国礼,泰国送给了中国。

泰式佛寺靠近白马寺,有独立的院墙和藏经阁、法堂等附属设施。

寺内文物 编辑本段

莲花纹方砖

莲花方砖是唐朝的遗物它长34厘米,宽34厘米,厚7厘米正面中间有一朵浮雕莲花,直径23厘米。莲花外围有两个方形凸边,中间有两个方形凸边“×”图案填充,肋与莲花之间有四组卷叶图案,制作精美。

莲花石柱础

莲花石柱基础是唐代遗物,呈正方形,长55厘米,宽55厘米,厚13厘米上面盖着一个石莲花,直径48cm,高8cm覆莲柱直径30cm,榫孔10cm,深8cm。

石佛座

这尊石佛是唐朝的遗物应该是石佛,只是石佛被毁了。石台为八角形莲花座,腰束,宽45厘米,高36厘米腰带上刻有图案,基座底部有模糊的雕像它的形状类似于佛像龙门万佛洞和奉先寺的佛像底座。

石塔残段

这座石塔是唐朝的遗迹本来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屋檐密密麻麻,每一层都是一节。一段可能是塔基,只剩四分之一了。另一端在凉台东侧的寺院里,长宽74厘米,高26厘米。腰周围的线条刻有技术人物,屋檐刻有草纹。

八棱形石经幢

有两座建筑,其中一座建于唐高宗林德,高度为1.78米,直径0.42米,缆绳上端雕有佛像,经文侵蚀不清。一座建于宋真宗天玺二年,高1米,直径03米。

其他

除上述文物外,寺内还有一对明嘉靖石狮明穆宗悟昙禅师墓塔清雍正如游和尚墓塔1935年铸铁香炉1936年缅甸佛教协会赠送的白玉佛像等。

碑刻

《重修洛阳东白马寺塔记》片剂

此碑是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所立,高2.12米,宽0.9米,背面顶部刻有宋仁宗 s诗《赞舍利偈》:金鼓岭 它的牙齿可以夸耀,光芒穿过云层。历代君王都有祭品,帝王都有香花献。锤认打无用功,火色转增。每年我只闻遗迹我有没有磨损过老先生的牙齿。

《扶宗弘教大师奉诏修白马寺纪实而诗聊为赠别》石刻

至元三十年元世祖所立,集贤院大学士徐世龙所撰,高度0.57米,宽0.59米,刻有龙川和尚和的诗:白蹉跎,气息来自春天。我惭愧,陈蕃挂在榻上,竟敢忘了康杰为巢。好绿是开始也是结束,它 这是一个停止教导邪灵的问题。入夜后,西塘对明月,忘说羞病。

《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片剂

此碑在山门东侧,高3米.5米,共22行,是元朝至顺四年,由“沙门文才”书写,题记篆书《洛京白马寺祖庭记》,题记有“梦见金人,从西方飞到。我聪明伶俐,很晚才告诉臣下我的梦想,”遣遵偕郎中蔡愔、秦镜等十八人游西天竺,遇沙门,照莫腾、竺法兰”叙述了修建白马寺的原因。此碑剥蚀严重,文末有所指“It 自永平以来又过了232年的第一个丑闻”即“有元元贞丙申”等字。碑上的碑文雅致美观清代毕渊认定这块碑是赵孟頫的作品,后世考古学家认为这块碑不是赵孟頫真迹。

《嘉靖辛酉奉使河东夏五过白马寺漫赋一首》石刻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设,为都察院右都王琛写文章草书,洛阳知府顾俭命工匠刻石诗中写道:空刹倚空,使车亭午后飞。菩提树老而风远,卓云曦深而翼轻。我很高兴看到佛教僧侣冥想,但我仍然听到塔玛周围的哀号。匆匆赶来,怎么可能瞬间出生。

其他

除上述铭文外,还有宋徽宗《西京留府牒文》石刻元成宗《释源开宗主赠司空护法大师龙川大和尚遗嘱记》石刻明世宗《修白马寺塔记》石刻明世宗《重修祖庭释源大白马禅寺佛殿记》石刻明世宗《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石刻明思宗《敕赐碑》石刻清康熙《西京祖庭大白马寺重刊》石刻和清康熙010300石刻清代《洛京白马寺祖庭记》《重修毗卢阁碑记》诗词石刻,清康熙《白马寺六景》碑刻,清雍正传林佶真迹三十五应宫石《竹子图》石刻,清雍正《春日有感》石刻,清乾隆《重修释源大白马寺殿宇记》碑刻,清道光《琇和尚寿塔铭》石刻,清道光《释源大白马寺舍利塔灵异记》石刻,清同治《重修白马寺布施碑记》石刻。

开发保护 编辑本段

文物保护

洛阳市汉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年来建立的,但白马寺并未纳入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范围。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也由汉魏故城——文管所变为汉魏洛阳城遗址公园管理处,工作重心逐渐向洛阳城考古公园遗址转移,而白马寺的保护管理逐渐弱化。白马寺的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清代中后期进行了修缮。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包括大雄宝殿在内的白马寺进行了文物保护的抢救性维修、清凉台、清凉台门及引桥、毗卢阁、竺法兰殿、莫腾殿六件文物照片。

佛法传承

白马寺将对僧团、信徒的教育被列为重中之重,开放“释源图书馆”,供广大信徒学习;考虑到信徒的文化水平不同,印制了《金妆白马寺毗卢佛像碑记》《四十二章经序》等教材;每周固定时间开放“释源大讲堂”专门的佛法讲座是由专门的法师给信众讲的;聘请洛阳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给僧人授课,讲授中国和佛教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白马寺积极与高校合作。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立宗教教学实践基地;与洛阳理工学院合作,加强河洛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中国佛教与佛教艺术研究中心教研基地。白马寺还成立了佛教文化研究会,对其进行深入梳理、研究白马寺佛教文化,编辑出版了20多套佛教文化丛书,3万多册。

国际交流

白马寺在“请进来,走出去”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与不同地区佛教的文化交流,建造了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缅甸风格佛殿、泰式佛寺以佛教文化交流为基础,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同时,白马寺积极申报成立“中国国际佛教文化学院”,旨在培养国际、国内佛教僧才。

白马寺石元艺术馆已成为白马寺佛教文化艺术展示的一张名片。由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主办“佛光艺缘”马来西亚法居山书画展、台湾佛光山、泰国 s Pumen Hoonji等地巡展,来自2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高僧大德、艺术家、俗人作品参展,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反响热烈。

旅游发展 编辑本段

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第一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白马寺本身并没有非常商业化的旅游发展规划,但其所属的白马寺镇,近几年计划依托白马寺、齐云塔、汉魏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并发挥镇道“三纵三横”交通优势,努力将白马寺周围打造成汉魏风格鲜明、佛教文化浓郁、一流的文化旅游景点,设施标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上海越剧院    下一篇 居庸关长城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